为什么要扩大内需(拉动内需什么时候开始的)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疫情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投资市场和消费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经济将如何应对?4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疫情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投资市场和消费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经济将如何应对?

4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这个顶层设计的意义是什么?它将如何着陆?经济日报采访权威专家为您解读——

(1)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策。

市场背景:世界经济活动萎缩,进出口市场不确定性增加,部分行业新签出口订单大幅下降。更令人担忧的是,世界上出现了一股“全球化逆流”。

政策导向: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坚定实施以内需为主的扩大内需战略,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策。

专家建议: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区域化、本地化可能是一个新的趋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中国经济应该是“对内为主,对外为辅”,形成市场的内循环。

(B)消费升级趋势增强,基建投资空巨大。

市场背景:疫情只是暂时抑制了消费需求。4月份以来,我国服务业稳步回升,餐饮业明显回暖。商品直播配送、生鲜电商、在线教育、远程咨询等新消费如火如荼。

政策导向: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既要千方百计释放消费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又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只有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多措并举,才能有效缓解外部压力,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让有效投资发挥关键作用。

市场背景:全国各地都在加快步伐进行稳健投资。重庆:全市10多个区县同步全面启动总投资约1054亿元的28个项目;湖南:5000万元以上项目集中开工829个,涉及总投资3657.4亿元;内蒙古:今年计划实施5000万元以上政府投资项目和1亿元以上企业投资项目3100个以上…

政策导向: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专家建议: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中国未来经济增长仍需要高投资率来维持。扩大有效投资可以为消费的长期持续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带动技术创新,仍然对经济增长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结合“十四五”规划,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启动了一批支撑中国现代化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无论是“新基建”还是“旧基建”的产业投资措施,不仅要考虑能否拉动GDP,还要考虑能否拉动大规模就业,增加尽可能多的人的收入和消费。

(四)把促进投资和扩大消费结合起来,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市场背景:今年一季度,投资增速降幅明显收窄,其中部分民生保障领域和部分高新技术领域实现投资增长。在政策支持和投资项目建设的双重作用下,投资回升趋势开始显现。

政策导向: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与消费、投资、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合力,引导资金投向先进制造业、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供需双方受益的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专家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更重要的是国家创造一个公平和宽松的环境,降低投资成本,以刺激投资增长,促进经济复苏。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如果是投资周期长、收益率低、属于公共产品的投资项目,主要是政府投资,特别是中央政府投资。资金来源包括一般预算内资金、专项政府债券、专项地方政府债券等。;如果是商业价值明显、有稳定现金流的项目,应采取“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让所有市场主体都有公平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不被禁止进入市场、平等竞争,更多地调动社会资本的投资积极性,鼓励包括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进行投资,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主要通过制定行业规则、设施标准、产业规划布局等促进市场有序运行。

(5)释放被抑制的消费需求。

市场背景:中国消费市场规模大、潜力足、韧性强的基本特征没有改变。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胜利,被抑制的消费需求逐步释放,市场供给结构不断优化,我国消费市场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在不久的将来,内需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政策导向: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积极扩大内需,释放消费潜力,做好恢复生产、经营和市场工作,扩大居民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

专家建议:

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傅毅夫:与其坐等消费市场回暖,不如主动促进居民消费,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城市都在发消费券,鼓励2.5天双休。

(6)让消费升级和科技进步相互促进。

市场背景:中国网络零售规模稳步扩大,对零售市场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线下企业积极发展线上销售业务。1-3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6%,比去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

专家建议: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电子商务和社会融合的蓬勃发展尤为亮眼。社交、直播、内容电商成为电商市场重要的新业态,并保持高速增长。这些积极变化表明,消费升级与科技进步的相互促进效应正在显现。

(7)让刺激消费的政策共同发挥作用。

政策引导:将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释放被抑制和冻结的消费需求,培育和扩大疫情防控期间产生的新消费和升级消费,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税收政策、城镇化政策、国民收入分配调节政策等多种政策和制度改革的协同努力。

专家建议:

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傅毅夫:长期来看,促进消费、扩大内需需要从多个维度发力。在需求端,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三线以下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供给侧,要丰富消费市场的商品种类,提高商品和服务质量,调动人们的消费积极性;在消费环境方面,政府部门仍需重点建设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推动国内消费品与国际接轨,在支持企业培育新品牌、加强监管、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等方面落实政策。

(八)破解制约消费的体制机制因素。

市场背景:消费在内需中的比重稳步提升,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虽然一季度消费受到影响,但消费潜力依然巨大。未来要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还是要靠扩大消费。

政策导向:要坚定不移地用改革的办法,着力解决深层次问题,让广大居民敢消费、愿消费、有地方消费,真正释放消费潜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和动力。

专家建议: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决定消费的因素不仅是现在的收入,还有预期的收入,还有财产的状况。

(九)全面实施收入分配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后顾之忧。

专家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疫情为全面实施收入分配改革提供了一个窗口。当前,要结合“保障居民就业”改革现有失业保险和失业救济制度,全面覆盖各类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要结合“保基本民生”,及时发现传统安全网覆盖不到的疫情冲击下暴露的边缘人群,实现民生安全网体系全覆盖;要启动需求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潘鹤林:扩大消费,必须启动收入分配改革,特别是收入分配改革的“获得性”,引导人们消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佐军:要继续加大对中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继续加强和改善民生,妥善解决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等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徐光剑: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后顾之忧,让大家敢于多花钱;要通过房贷、车贷、按揭贷款等制度创新和金融创新,进一步扩大消费规模;努力改善和提升消费环境,加强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消费便利性。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让低收入群体的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进一步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能力,有助于产业链迈向中高端,也有助于劳动者提高收入水平,从而提高消费能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李雨阳李雄金曜林火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11625.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