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玻璃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核心考点:[设计和进行实验]1.实验原理:光的反射;2.主要实验设备:玻璃板、天平、两根相同的蜡烛、白纸等。3.等效替换法的应用: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以便于找

◎核心考点:

[设计和进行实验]

1.实验原理:光的反射;

2.主要实验设备:玻璃板、天平、两根相同的蜡烛、白纸等。

3.等效替换法的应用: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以便于找到像的位置;让同一根蜡烛(未点燃的)与点燃的蜡烛的图像重合,求图像的位置、比较器、大小关系;

4.为了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这个实验最好在黑暗的环境下进行;

5.实验中尽量选择较薄的玻璃板。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透过玻璃板看到同一根蜡烛的两个图像。其原因是玻璃板具有一定的厚度,并且通过玻璃板的正面和背面形成双像。

6.实验中,图像的大小始终等于物体的大小,肉眼可见“近大远小”,这与视角有关;

7.实验中无论多小的平面镜,都能使物体形成和物体一样大的完整图像(物体反射的光总是打在平面镜上);

8.玻璃板的摆放要求:玻璃板应垂直于水平桌面,以保证物像重合。如果玻璃板向点燃蜡烛的方向倾斜,蜡烛的影像总是在未点燃的蜡烛上方偏高的一边;如果玻璃板向未点燃的蜡烛方向倾斜,蜡烛的像总是在未点燃的蜡烛的下部;

9.标尺的作用:测量图像和物体与玻璃板之间的距离;

10.观察图像时眼睛的位置:与物体同侧;

11.验证平面镜形成虚像:将未点燃的蜡烛换成光屏,看光屏上能否接收到蜡烛形成的像;

12.多次测量的目的:多次改变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使结论更具普适性;

13.物体运动时,就像对运动方向、距离、速度的判断;

[交流与反思]

14.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不同的原因有:①蜡烛没有垂直放置;②后蜡烛和前蜡烛在玻璃板上的图像不完全重合;③玻璃板太厚;

15.用灯泡代替蜡烛的好处评价:不会因为蜡烛的燃烧造成另一根蜡烛与图像的高度差,灯泡比蜡烛更亮,实验效果更明显,灯泡可以重复使用;

结论:物体在平面镜中是一个直立的虚像;等于图像对象的大小;图像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图像对象的直线垂直于镜面。

◎用于培训

在“探索平面镜成像的特性”实验中。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玻璃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插图

(1)为方便起见,应选择实验室提供的平面镜、棕色玻璃板和透明玻璃板作为实验设备;为了测量物体和玻璃板之间的距离以及图像和玻璃板之间的距离,实验中需要的设备是:

(2)小丁选择两根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蜡烛进行对比;

(3)如图,蜡烛放在有正方形的平板上,像位于(A,B,C,D)。在这个位置放一个光屏,屏幕上能/不能接收到图像,说明平面镜形成的像是图像;

(4)细心的小丁透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影像时,看到影像背后有一个模糊且部分重叠的影像。出现两个图像的原因是,此时对应于两个图像的物距是蜡烛与玻璃板的正面和背面之间的距离。如果玻璃板的厚度为3毫米,两个图像的中心距离为1毫米..

(5)如图,小丁在桌面上直立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研究图像和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其中,实验目的可以达到:

(6)在丁晓的实验中,无论镜子后面的蜡烛在平面上如何移动,都无法与镜子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7)如果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3cm,蜡烛B离玻璃板cm,蜡烛A离玻璃板。观察到的图像会是(填写“远离”或“靠近”)玻璃板,大小会是(填写“变大”、“不变”或“变小”);

(8)本实验采用的物理探究方法是:

(9)白天照镜子时,为了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脸,镜子应该对着窗户还是对着窗户?为什么?

答:是的。;

(10)图二是小丁本人。小丁在平面镜里看到自己的影像,在图3(填序号)。

回答:

(1)棕色玻璃板;观察图像的位置;规模;

(2)物体和图像的大小;

(3)B;没有;虚拟图像;

(4)玻璃板具有一定的厚度;6;

(五)甲;

(6)玻璃板不垂直于桌面;

(7)3;原则;常数;

(8)等效替代法;

(9)面对脸;一个人脸上反射的光越多,他在镜子里看到的影像就越清晰。

⑽丙.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08606.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