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的意思(初中政治止于至善的含义)

《礼记·大学》开篇是这样一句话:“大学之道,明德,亲民,至善。”这句话,对于没有真正读过《大学》但上过大学的人来说,应该大部分人都听过。而“止于至善”现在被收入

《礼记·大学》开篇是这样一句话:“大学之道,明德,亲民,至善。”这句话,对于没有真正读过《大学》但上过大学的人来说,应该大部分人都听过。

而“止于至善”现在被收入今天的习语词典,解释为“处于最完美的状态”。

这个解释流传了很久,其实是有问题的。

正确的解释其实很简单,告诉我们要“向善”。

但这一直被很多人误解。

止于至善的意思(初中政治止于至善的含义)

善与恶的两条路中,做出根本性的选择在善与恶之间做一个根本性的选择。

“止于至善”只是建议我们要明确向善的目标,择善而行,择善而固执。只有这样做,才能自觉“改邪归正”。由此,我们可以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做出最基本的伦理选择。

止于至善的意思(初中政治止于至善的含义)

这才是“止于至善”的同义词这是“止于至善”的代名词

我们不妨在这里简单描述一下。

何谓“大学之道”?

所谓“大学之道”,是探索一切知识、技能、学科的根本之道。换一种说法吧,也可以叫“大有作为之道”,是站着做人的根本道理。

“大学”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先秦时期古人所指的“小学”,是指一门特定的学科、知识或技能。这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区别。

所有小学的成绩自然有共性,对这种共性的认知就叫“大学”。

何谓“明明德”与“新民”?我们对“止于至善”的误会何在?

相传《大学》的第一章是由孔子的弟子曾子记录的,后面的章节是曾子发自内心对这一章的深刻理解。

那么,什么是“大学之道”?开头指出三个要点:1)明明德2)信民3)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的意思(初中政治止于至善的含义)

孟子这一句就是“明明德”的最好注释孟子的这句话是对“明明德”最好的注解

所谓“明明的”是明前的动词,明后的形容词。前者明意为“知、明”,后者明意为“光”。孔子(荀子有一些不同意见)认为人性本善,所以道德本性光明磊落,但后天蒙蔽。正因为如此,才需要被重新认识,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明明德”。

“亲民”应该误认为“亲民”。所谓“新民”,就是革新人民。一个人能够“明德”,懂得不断革新自己之后,就应该起来成为一个领袖,一个所谓的圣人,做一些“革新人民”,改变社会的事情。

所以“止于至善”自然是指追求上的至善,是指《易经》所说的“天兴剑,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样一种精神,是对至善、至善理想的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并不是说“处于完美状态”,因为不可能,也不可能。

对“止于至善”的解释,即便是方家,历来也难免误会!

所以我们一直对“止于至善”的“止”有一些误解。例如:

郑玄注:“停,你还在你自己的地方。”孔英达:“止于至善,可以谈大学之道,止于至善。”朱对说,“如果你停下来,你就永远不会动。如果你是最好的,那是自然的。”鲁迅《金花节杂感》:“革命无止境。如果世界上有什么东西‘止于至善’,那么这个世界也就同时成为固化的东西。”

感觉郑玄,孔,朱和鲁迅,以上四人,对“止于至善”的理解略有偏差,不甚明了,皆大欢喜。

《大学》第四章原文就是解释“止于至善”的,本身就是最权威的阐释

事实上,《大学》第四章原文已经说明,曾子“止于至善”的经验和理解,大概是最忠实的。原文是通过阐发对《诗经》诗句的理解而展开的: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以上四节的后两节以“周文王”为例,描述了一个“臻于完美”的人格形象,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修身养性的过程类似于“攻玉”,是“如削如学,如削如磨”。

以上四节的前两节指出,“邦吉”无论多大,本质上都是人居住的地方(“索之”),就像“黄鸟”居住在“丘陵”里一样。正因为如此,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追求的栖息地。善治的“境界”是物质的,“至善”也是“止”,但却是精神的。周文王的“停”落在做事的“捕、惜、尊”(持、和、尊)三德上,形成了“牧牧”风格。这就是所谓的“穆木文王,止于纪Xi!”这里的“于”是“有”的意思,“尊止于姬”是“止于姬而尊”的意思。曾子接着解释说,做君主要追求仁;一个大臣应该追求忠诚和尊重;做儿子的人要追求孝顺;一个父亲应该追求爱情;在城邦社会中与人交往要追求诚信。

“止”其实是指“立志”,“止于至善”即“以至善为目标”

由此可见,对“止于至善”的准确理解,应该是指以“至善”状态为目标、标准和尺度。通俗地说,这就是所谓的“决心”,但一个人树立的是远大的志向。因为你的野心足够大,你自然会成为一个“大人”而不是“小人”,所以这是一所供大人学习的“大学”。

只有这样理解“止于至善”和“止于”为“下决心”或“定目标”,我们才容易理解下文提到的“知止之后再做决定”的含义。

止于至善的意思(初中政治止于至善的含义)

所谓“知止以后再定”,就是说,只有真正实现了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我们的心才会趋于稳定。如果我们像郑玄、孔等人那样把“之”理解为“各得其所,各得其所”,似乎也不是什么错误,只是总觉得有一种带着一层纱的迷茫在里面。

另外,“至善”这个词不能简单地解释为“完美境界”,因为“至”也是动词。“至善”的本义应该解释为“向善”、“向善”,所以“止于至善”应该解释为“以善为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0766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