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罗这人有脑子(瓦尔登湖三部曲)

#第一届书评大赛#“经典作品是带着前人阐释的特殊氛围来到我们身边的书籍,在穿越文化或多元文化(或者只是多元语言和习俗)时,身后拖着它们的足迹。”(卡尔维诺《为什

#第一届书评大赛#“经典作品是带着前人阐释的特殊氛围来到我们身边的书籍,在穿越文化或多元文化(或者只是多元语言和习俗)时,身后拖着它们的足迹。”(卡尔维诺《为什么要读经典》)

阅读经典作品的乐趣不仅仅在于阅读眼前的一本书,还在于那些精辟的思想在走向今天读者的途中经历了什么,改变了什么,融入了什么,发生了什么。

《瓦尔登湖》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但是,我第一次读的时候,并没有现在的知识。在找各种机会重读之后,我发现“经典作品就是像初读一样带来发现的书”。我读《瓦尔登湖》就是发现经典的过程。

梭罗这人有脑子(瓦尔登湖三部曲)插图

(一)

1845年3月,梭罗向《小妇人》的作者奥尔科特借了一把斧子,独自一人走进荒芜的瓦尔登湖旁的山林,在那里建了一座小木屋,住了两年两个月零两天,写下了《瓦尔登湖》。

梭罗最喜欢的叙事系统是旅行和日历。沃尔登结合了两者。秋天的凉爽唤醒了他对这个地方的神秘的感觉。冬天带来睡眠和思考。在最冷的一个月,读者达到了全书的高潮,描写了冬天的瓦尔登湖。他仔细考察了瓦尔登湖,发现湖的最深处有102英尺。“我真诚地感谢瓦尔登湖,它是如此的深邃和纯净,以至于可以作为一种象征。”随着去年周期的结束,又到了春天。当他穿过铁路来到村庄时,看到解冻的泥沙顺着铁路两边的陡坡和深沟流下。“路基上布满了树叶装饰图案,像火炉里的渣滓,说明大自然充满了火。地球不仅仅是死去的历史的一个片段,它是一首活着的诗。我们的地球在不断超越自己,不断改变自己,在自己的轨道上扇动翅膀。”

当然,梭罗想写的不仅仅是对世间万物的精细观察,更是向人们宣布他所发现的生活真相。人终日焦虑,迷失在自己的需求中,在物质的罗网中挣扎,最后只有物质占有了自己,这就是人的物化。这种生活他称之为“沉默的绝望”。“看,”他写道,“人们已经成为他们工具的工具。”他们“充满了人为的烦恼,忙着粗重的工作,却无法收集生活的果实……日复一日,他们找不到空闲暇让自己真正完整无缺;他不能保持人与人之间最勇敢的关系…他除了制造一台机器,没有时间做任何事情。”

“我住的地方和住在草原上一样孤独。它离新英格兰的距离和它离亚洲和非洲的距离一样远。可以说我有自己的日月星辰,有自己的小天地。从来没有人经过我家,也没有人在夜里敲我的门,我似乎是第一个或最后一个人类。”

“很久以前我丢了一只猎犬、一匹栗色马和一只斑鸠,我现在还在追踪它们。我描述了他们的情况、轨迹以及他们将如何响应许多乘客的呼叫。我曾经遇到过两个人。他们听到猎狗的叫声,疾驰的马蹄声,甚至看到躲在云里的斑鸠。他们也渴望把它们追回来,就好像是他们自己弄丢了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丢失的猎犬,栗色的马和斑鸠。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寻找,有的人却无动于衷。”

“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吸取生活的精髓,过着踏实而简单的生活,干净地剔除一切不属于生活的东西,把生活推向极致,以最基本的形式,简单,朴素,简单。”

……

梭罗这人有脑子(瓦尔登湖三部曲)插图(1)

我第一次读《瓦尔登湖》是因为好奇。看完之后似乎抓住了核心:物质极简,灵魂丰盈。很多持有这种想法的人的故事或作品突然浮现在脑海里。

魏晋玄风吹向每一个需要宁静的角落,陶渊明的诗则婉转在田园与山野。梁启超曾这样评价陶渊明:自然是他慈爱的伴侣,常向他微笑;他甚至有一架没有琴弦的钢琴。“但如果你知道对钢琴的兴趣,又何必去弹呢?”去掉多余的陶渊明,让灵魂觉醒,呼吸,充实。

苏东坡也是“简约即富足”的见证者。黄州、徽州、儋州,越是退化、越是偏僻,东坡依然可以“怡然自得地享受生活”,“我的故乡在这里安心”。

近代由北大、清华、南开组成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南下途中生活简朴、精神饱满的大师,难以计数。

最近,叶嘉莹先生的传记电影《水月在手》正在上映。王先生曾经让女儿和女婿惨不忍睹地离开。她没有诅咒自己的命运。她会觉得“我曾经感受到的充实几乎是一种罪恶,所以我被这样惩罚”。这种认识生命的方式,这种面对生命被掠夺的方式,已经构成了崇高,甚至在康德的哲学意义上。这种崇高来自于极其朴素、极其内敛、极其真诚的生活态度;叶先生先后两次向南开大学捐款3568万元,鼓励学生背诵中国古典诗词。捐款来源于她几十年的捐款,以及出售北京和天津两套房产的收入。叶嘉莹先生不就是“简朴生活,丰富精神”的典范吗?

在西方历史和文学经典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现实中的梵高,孜孜不倦寻找自我和精神故乡的德国诗人赫尔曼·黑塞,都契合了《瓦尔登湖》所呼唤的简单与丰富。

“树有长远的思想,呼吸着深沉宁静的思想,就像它们比我们有更长的寿命一样。只要我们不听他们的,他们就比我们聪明。然而,一旦我们学会倾听树木,正是我们的想法的简短,敏捷和孩子般的匆忙赢得了无与伦比的快乐。谁学会了听树的话,谁就不再想做树了。他除了自己什么都不想要。他是他的故乡,是他的幸福。”如果把黑塞的这段话放在《瓦尔登湖》,似乎没有违和感。

这是我第一次读《瓦尔登湖》的心灵印象:瓦尔登湖很美,梭罗描绘的瓦尔登湖沿岸的生活也很美,但作者所想所写的,在人类的心智地图中并不是独一无二的。梭罗之前和之后有太多文学和现实的同行。

梭罗这人有脑子(瓦尔登湖三部曲)插图(2)

(二)

重读《瓦尔登湖》,是因为读了海子的诗和他自己。子卧轨自杀时,随身带了四本书:《新旧约》、《瓦尔登湖》、《漂洋过海的孤筏》和《康拉德小说选》。而海子写了一首诗《梭罗有脑子》:

梭罗有头脑/就像鱼有水,鸟有翅膀/云有天空空

梭罗有脑子/梭罗手上没别的/他抓起一根棍子/棍子打我/狠狠地打我/像弹簧一样打我。

梭罗有头脑/他很高兴看到这个湖。

梭罗有脑子/用鸟窝当邮箱/两封信同时飞/生出许多小信/羽毛飘飘。

梭罗有脑子/他说不出什么让东窗明西窗暗/其实他没有窗户/梭罗有脑子/他说不出什么做男人做女人/其实他生下的儿子就是他自己。…..

梭罗有头脑/月光照在他的鼻子上。

海子的启蒙让我重读了《瓦尔登湖》以及其他与梭罗和《瓦尔登湖》相关的作品,包括爱默生的《梭罗传》和《梭罗日记》。

读完之后,我才明白,梭罗笔下的自然并不是一个情感表达的形象,而是丰富的精神的源泉和内容,是一切生命的本质和核心。

梭罗是一个自然主义者,人和自然是他精神视野的纵坐标和横坐标,也是其他一切思想的源泉。

《瓦尔登湖》是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洞察和思考。与导师爱默生的“人类应和谐发展自然”的生态观相比,梭罗前进了一步。他质疑人类中心主义,倡导生态整体论,倡导简朴生活,谴责工业文明对自然的破坏,抨击人们的庸俗欲望,确立了他回归自然的人生哲学和文化理想。在他的观念里,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和动植物是平等的。

“住在简陋的房间里,与东西作伴,独自享受闲暇,尤其是早上没人来访的时候。我想这个类比或许能让人们对我的生活有一点点的了解:我并不比溅水湖中的鸭子或者瓦尔登湖本身更孤独,但是湖水怎么会有人陪伴呢?我像辽阔草原上的蒲公英,像豆叶,像苍蝇,像大黄蜂。我们都不觉得孤独。我像一条小溪或一颗北极星;就像南方的风,四月的雨,一月的霜或者新房里的第一只蜘蛛,我们不知道孤独。”在回顾这些读过的句子时,脑海中浮现出海子简洁明了的诗句:“梭罗有脑子/像鱼有水,像鸟有翅膀/像云有天空空。”没错,自然就是梭罗的水天空。

梭罗这人有脑子(瓦尔登湖三部曲)插图(3)

哈佛大学英美语言文学系教授、梭罗研究专家劳伦斯·布尔(Lawrence Buil)在对梭罗和爱默生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后指出,梭罗“用自己的作品向人们展示了一种不同于人类的存在,这是最重要的存在,超越了任何人类成员”。揭示存在的独立价值及其对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命的重大意义,是梭罗最有价值的贡献。

《梭罗日记》被序言作者、北京大学赵教授誉为“生态理性的典范”。日记包含了梭罗从1837年从哈佛大学毕业,刚回到家乡康科德,直到1861年去世前一年的观察和思考。1854年出版的《瓦尔登湖》是他的日记集,是梭罗在《瓦尔登湖》表面不断记录和思考的反映。

他像“农民眼中最熟练的测量员”一样,花了4000多个日日夜夜仔细观察各地的森林、草原、树木和栖息其中的小动物,留下了自己200万字容量的对自然的细腻记录、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诗意赞美和哲学思辨。

1841年5月27日星期四

今天晚上,我在瓦尔登湖的船上吹笛子。我看到鲈鱼在我周围游动,似乎被我的笛子迷住了。

月亮漫游到河边低地的upper 空,地上全是森林的残骸。

我感觉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大自然有魔力。康科德的夜晚比阿拉伯的夜晚更不可思议。

我们要的不仅仅是行动的自由,更要的是在这个覆盖所有领域的黑夜里,视觉的自由。有时候在白天,我的目光穿过县道,直到看到山中白桦林的顶端。在月光下,我尽力去观察其他的风景。

天国在上面,因为天空又深又远。从现在开始,我将毫无保留地度过我的一生。

……

正如弗吉尼亚·伍尔夫所说:梭罗能用手从小溪中捞出来;他能吸引野生松鼠在它们的外套里筑巢;他可以安静地坐着,不妨碍动物在他身边玩耍。梭罗,我们有机会在他的日记中认识,却很少有人认识,甚至他的朋友也不一定认识他。

读到这里,梭罗的思路渐渐清晰起来。他有一个清晰而坚实的边界,不同于任何一个提倡和实践“简单的生活,丰富的精神”的人。

梭罗这人有脑子(瓦尔登湖三部曲)插图(4)

(3) 3)

重读之后,《瓦尔登湖》进入了我的经典阅读序列。当然,我开始更深入地阅读梭罗的生活。

梭罗不仅是其生活方式的典范,更是独立思考、知行合一的典范。梭罗反对美国奴隶制和美国入侵墨西哥。他对人类社会中他认为邪恶的东西的憎恨不亚于他对自然的热爱。他曾因拒绝纳税而入狱。1849年,他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文《公民抗命》(作为单行本出版,那只是一本薄薄的书),被认为是历史上改变世界的十六本书之一。他提倡它& # 34;非暴力反抗& # 34;(公民不服从)的思想对托尔斯泰、罗曼·罗兰、印度圣雄甘地和马丁·路德·金影响很大。

爱默生这样描述梭罗:“他五官敏锐,体格健壮,能吃苦耐劳,使用工具时双手有力敏捷。而且他的身心配合得非常好。他能用脚量距离,比别人的脚准。他说他晚上在树林里找小路,脚比眼睛好使。他可以用眼睛估计两棵树的高度,非常准确。他能像动物贩子一样估计一头牛或一头猪的重量。一个盒子里有很多散落的铅笔,他可以用手很快地把铅笔一根一根抓出来,一次就十几支。他擅长游泳、跑步、滑冰和划船,在从早到晚的漫长行走中大概能压倒任何一个村民。而且他的身心关系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微妙。”

梭罗这人有脑子(瓦尔登湖三部曲)插图(5)

梭罗在工业文明刚刚兴起的那一刻就开始思考这种文明潮流对人和自然的深刻影响,发出了与时代精神背道而驰的声音。

清华大学校长曾以简单与丰富的辩证关系为由,推荐清华大学新生读《瓦尔登湖》。我想说,梭罗一生的独立思考和大胆实践,也许是清华学生更好的学习地方。

疫情期间,我又想到了梭罗。科技发展的加速度迅速增加,人类已经进入5G和AI时代。这一复杂而悲惨的全球流行病似乎表明了一些事情:

文明发展的方式有问题吗?我们的生活一定要踏上这样匆忙而快速的步伐吗?我们视为生活基础并为之努力的房子和车子的门票真的那么重要吗?生活在城市的现代公民比不发达时代的公民富裕吗?

梭罗这人有脑子(瓦尔登湖三部曲)插图(6)

这些想法难免让梭罗对明彻的作品产生预言性和清醒性。

对疫情的思考让我突然明白,为什么他会以一个无聊的“经济章节”开始瓦尔登湖,并且不厌其烦地列出他的账单,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事实证明,梭罗从来不是一个住在书房里独自写作的闲坐学者。他也不是一个隐士。他从不掩饰对时代、自然、人类和生命的深切关注和敏锐感知。事实上,他离开瓦尔登湖边的小屋后就再也没有回去住过。

他作品的声音,不是文艺情怀,也不是回避时代,对时代免疫的个体沉思。他一直把自己置身于时代的洪流中,他只是明确地选择了对流行的思想和流行的生活方式说“不”。为了更有说服力,他进行了几十年的生命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日记和瓦尔登湖就是这个实验的数据和结论。

票据的意义在于,它们是重要的经验证据。没有他们,梭罗的实验只会停留在纸上,没有证据。第一张账单上,接送清单详细列出了建房总费用,13项共计28.125元,略低于当时剑桥大学单个学生宿舍一年的住宿费。第二张账单是第一季度的收支总额,余额8.715元,虽然他没有全身心投入生产。其余的在前八个月结清。衣食住行总支出61.9975元,收入36.78元。不同的只是现在已经变成房地产的房子。也就是说,他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充分享受到了其他农民不敢奢望的闲适、独立和健康。梭罗实验的结果是,如果一个人能够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那么他每年只需要工作六周。

他大声说出了他的实验结论:

大部分奢侈品,还有很多所谓的让生活舒适的东西,不仅不可或缺,还极大的阻碍了人类的进步。

人类成了他们的工具。

如果你没有一个可以忍受的星球来安置它,漂亮的房子有什么用?

大多数人生活在安静的绝望中,进了坟墓,他们的歌还没唱完。

有时间增加精神财富的人,才是真正享受安逸的人。过剩的财富只能换来奢靡者的生活,而灵魂的必需品却不需要用金钱来购买。

……

梭罗的书是写给全人类的。

这是梭罗,这是梭罗。

他甚至告诫我们不要成为下一个他,就像“圆心可以画出无数个半径,人生有无数种可能”。每个人都应该探索自己的半径。梭罗写《瓦尔登湖》的时候并没有让大家去湖边建木屋的意思。他只想大声喊叫,叫醒所有人。对于人类的富足,充满“平静的绝望”的道路并不只有一条。

就像《瓦尔登湖》结尾的那一段:

“然而,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决裂无法到达黎明。这是那天早上的特点。遮住我们眼睛的光对我们来说无异于黑暗。只有当我们醒着的时候,天空才是明亮的。有很多光明的日子。太阳只是一颗晨星。”

梭罗这人有脑子(瓦尔登湖三部曲)插图(7)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06065.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