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的意思(寓教于人是什么意思)

寓教于乐 寓乐于教教学的乐趣和乐趣——谈“快乐学习”关于大学教育,很多专家老师的真知灼见和经验都发表在《学人谈》上,都很好,很有启发性和指导性,我就不赘述和演绎

寓教于乐的意思(寓教于人是什么意思)寓教于乐的意思(寓教于人是什么意思)

寓教于乐 寓乐于教教学的乐趣和乐趣

——谈“快乐学习”

寓教于乐的意思(寓教于人是什么意思)关于大学教育,很多专家老师的真知灼见和经验都发表在《学人谈》上,都很好,很有启发性和指导性,我就不赘述和演绎了。我只是想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一些“寓教于乐”的陈词滥调。说白了就是“快乐学习”。

1963年考入兰州大学化学系,1968年毕业。1982年,我硕士毕业,留校工作。我在当时的化学系担任“稀土化学”的助教。从此走上了教学科研之路。从1963年考上兰州大学到现在已经57年了。在化学化工学院,我做过助教,做过教授,博士生导师。我经历了教研室几乎所有的教研环节。比如本科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工厂实习、编写教材;讲授本科生和博士生的主干课程、专业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和实验课程;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查阅文献、撰写论文、学位答辩、学术报告、基金申请、技术开发、项目结题等。,这给我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实践知识。

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说到“快乐学习”,一些知名的专家教授其实也有不同的看法,但我还是想谈谈这个话题。为什么?因为这是我70年人生的经历。我这里的“寓教于乐”有两层意思:一是教师把传授的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到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中,尽量使教学过程像娱乐活动一样吸引学生;第二,教师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让学生乐在其中,“乐教”。我认为“快乐学习”至少有四个好处。把它们用文字写出来,或许能为一些和我有类似经历的学者提供一些帮助或参考。

第一,“寓教于乐”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开学第一天,爸爸领着我去了学校,是一所很有名的百年名校。一进校门,就看到照壁上写着两行醒目的大字。我父亲停下来凝视着,摇头念道:“向大海学习没有止境,但向大海学习没有止境。”然后,他不厌其烦地向我解释它的含义。虽然不知道那两句格言的深意,但“读书是件苦差事”的印象却深深印在脑海里。那年我六岁。因为先入为主的观念,进入小学后自然觉得有点怕读书。我不怕中国人。毕竟从小父母就教我认字,但是我的算术太差了。可能是年轻人,智力不开放吧。加减法全靠手指。当你遇到大数时,你会迫不及待地动动你的脚趾。感谢算术老师是一位很有经验的老奶奶,她让我尽量不要数手指,让我在脑海里想象有很多手,五个或者十个加减,锻炼了我“从具象到抽象”的思维方法。高中的时候,在学习原子结构的时候,这种思维方式让我很容易把原子轨道和电子云与抽象的波函数和概率密度联系起来。

从小学到高中,我就读的学校都非常注重课外活动,比如美体音、手工制作、标本制作、节目排练、家务、卫生等等。每天上午上课,下午几乎都参加这些活动。而且每到周末或者假期,学校、年级、班级都要组织集体活动,比如少先队日、阳光春游、师生展、月光晚会、谜语竞猜、趣味摔跤……几乎每周都有。这些活动大大缓解了我的恐惧,我变得非常喜欢学校生活。我每天都主动去上学,风雨无阻,学校成了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小学,我不仅学习了语文、数学和自然知识,还学习了绘画、唱歌、各种乐器、象棋、围棋、球类、游泳、烹饪、模型制作等技能。小学和初中,我的学习生活非常充实快乐,乐观好学,充满阳光,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和奋进的动力。

我写下这段青春的回忆,只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我们每一个人,包括老、中、幼、幼,都应该快乐地生活和学习,这是一种人生态度。我在想,如果我们所有的学生都能在一个“寓教于乐”、“快乐学习”的环境中成长,怎么会得“抑郁症”呢?怎么会悲观厌世?怎么会对生活失去信心,结束生命?

02

二、“寓教于乐”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坚持不懈、潜心钻研的毅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任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有了兴趣,你就会对学习有信心,你就会感到快乐。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提出‘快乐学习’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广泛涉猎各门学科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或学习目标,从而产生极大的兴趣和动力。

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四年级学生何冲冲曾以第一作者和通讯记者的身份在《天体物理学报》上发表了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凹吸积盘中子星X射线暴的各向异性》。他说:“我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绝非偶然,而是我把兴趣当成了最大的动力。只有持之以恒,我才能积累,才能有所作为。”这是何冲冲最深的感受。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学习和科研,我最看重的是兴趣和激情。研究的目的不是发表论文或者拿奖金,而是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当我对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时,我的满足感远胜于物质层面。”

我在教学中遇到过类似的学生。高中有一个学生,热爱物理,却考上了化学所。他想退学,明年再参加考试。我向他介绍了化学与物理的密切关系,介绍了化学的分支,如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物理有机化学、高分子物理化学等。在这些学科中,他对物理的兴趣和特长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孩子接受了我的建议,坚定了自己的专业思维。在大学的四年里,他各科成绩都很好。毕业后赴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专攻材料化学,并在该领域取得突出成就。

这些年来,我每年都参加高考的“招考和公告”。我发现相当一部分高中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完全让老师或者家长来决定。进入大学后,他们逐渐发现自己的专业并不是自己的强项,感到了极大的遗憾。但有些人在高中或大学就已经立下了“誓为XX专业奋斗一生”的远大目标,并为之努力。比如: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数学家陈景润,物理学家奥斯特,音乐家门德尔松等等。高中生如果在中学广泛涉猎各科,就会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专业是什么,最适合自己的专业是什么。一旦进入大学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目标会更加明确,会努力学习,付出超常的努力,这无疑对他一生的发展大有裨益。

第三,“寓教于乐”有利于灵感的产生。

科学研究中新形象的出现是突然的,通常被称为灵感。灵感是一种顿悟。灵感的出现可以解决长期探索的难题,所以灵感往往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丹麦物理学家、化学家、“电磁学之父”奥斯特设计的“电流磁效应实验”,从灵感上就是一个很好的注解。

在1820年之前,由于安培、毕奥等物理学家认为“电”和“磁”会互不相干,所以很少有人考虑电和磁的关系。但奥斯特一直认为电、磁、光、热等现象有着内在联系,尤其是富兰克林发现莱顿瓶放电可以磁化钢针后,他的观点得到了加强。当时有人做实验寻求电和磁的联系,都失败了。在分析了这些实验后,奥斯特得出结论,“似乎不可能找到电流方向的效应”。这时,奥斯特突然想到,“磁效应会是水平的吗?”在这种“灵感”的驱使下,奥斯特于1820年4月展示了他的“电流磁效应实验”。当电池连接到铂丝时,靠近铂丝的小磁针摆动。这种不起眼的现象并没有引起观众的注意,奥斯特非常激动!据说他当时高兴得在站台上翻了一个筋斗。经过三个多月的深入研究,奥斯特终于想通了,通电导线周围确实存在一个环形磁场,这正是他一直在寻找的电流的磁效应!1820年7月21日,奥斯特宣布了他的实验。这一历史上划时代的“电磁效应”,让人类第一次认识到了电与磁的关系,开创了新一代物理学科“电磁学”!

在高校里,师生间亲密无间、相互学习的讨论和探索,往往会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在我的“模拟自然成骨”的研究中,我需要观察成骨细胞控制下的矿化和成骨。起初一直使用人类成骨细胞,但没有观察到好的结果。在讨论原因时,一位博士生突发灵感,提出了“是否使用其他动物的成骨细胞或软骨细胞”的想法。经过多次实验和不断修改,最终采用了MC3T3-E1小鼠前成骨细胞,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拍摄出了完美的电镜图片。

我和我的学生一起经历过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我们研发的稀土烧伤药烧伤灵,消炎效果很好。那么,它的抗炎机制是什么呢?因为烧伤灵是复方药物,抗炎机制很多。如果我们逐一筛选它的抗炎机制,那将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庞大的过程!我该怎么办?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有了“是否要观察稀土对细胞和细胞器的影响”的想法。经过研究发现,大量的稀土离子附着在细胞膜上,尤其是细胞内的溶酶体膜上。这充分证明了是稀土离子与溶酶体膜结合,稳定溶酶体膜,阻止溶酶体释放血清素等炎症物质,从而起到抗炎作用!实验结果从细胞和亚细胞水平解释了稀土的抗炎机制。经过反复研究探索,稀土药烧伤灵研究成果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科技成果奖”三等奖。

因此,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营造平等、宽松的氛围,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伙伴,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体会到自己专业的价值和探索的乐趣,是激发学生“灵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寓教于乐,寓教于乐”和“快乐学习”无疑是激发学生活跃思维、受到启发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04

第四,“寓教于乐”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事半功倍。

学习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学生必须付出巨大的精力和耐力。“快乐学习”可以大大减轻学生的心理和精神压力,变枯燥为乐趣,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1991年,我教应用化学专业第一届新生的第一门专业课无机化学。针对大一新生普遍感觉无机化学课程记忆量大,内容复杂枯燥的情况,我提出了“快乐化学”的想法。在教学中实行“三联系”,即“实验教学、科学前沿、生活实践相联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多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93年获得“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997年,在全校评选的八门主干课程中,我教的是无机化学,获得了“主干课程奖”。2002年,应用化学专业2001级无机化学课程在全校课程评估中取得了91.43分的优异成绩。

为促进课堂教学“链接实验教学、研究前沿和生活实践”,我们精选了一些有趣、前沿的化学实验供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实验是“Belousoff-Zabotinski”反应(B-Z反应),即硫酸铈催化溴酸盐氧化柠檬酸。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被控制在远离平衡浓度时,溴离子和铈离子的浓度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样溶液的颜色也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种现象被形象地称为“化学时钟”。有趣的探索性实验及其前沿的理论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些作品让我获得了2007年兰州大学“美德”创新基金“优秀导师”的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开设“B-Z反应”实验,充分体现了我“链接实验教学、研究前沿、生活实践”的教学理念。“B-Z反应”的机理不仅与前沿的“耗散结构理论”有关,还可以解决一些数学难题,特别是一些计算机难以解决的问题,如“迷宫中的最短路径问题”。用传统的计算机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穷尽所有路径,然后进行比较,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使用“B-Z反应”可以得到一条捷径。因为波在传播扩散时总是走最短的路径,所以用相机记录波的运动轨迹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些有趣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引起了学生对数学、逻辑和计算机科学的兴趣。许多学生因此进入了数理逻辑和计算机科学的探索,甚至有些学生将注意力转向了“并行化学处理器”的研究。无论他们的志向能否实现,他们的研究工作对于揭示人类大脑的奥秘或制造更好的化学处理器都具有重要意义。毕竟化学处理器是生物组织器官和电子设备之间的重要桥梁。

学无止境,教无定式。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最大的幸福在于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在教学中不断更新教材、创新教学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理论扎实、心灵手巧的拔尖人才。这既是我作为一名教师毕生奋斗的动力和目标,也是我为人师表的初衷。

寓教于乐的意思(寓教于人是什么意思)作者简介

曾,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无机化学、稀土化学、配位化学、生物无机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内容|党委宣传部教务处(新闻中心)

编辑|苏

编辑|魏世龙

编辑|肖坤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0234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