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和密宗的区别(密宗和禅宗的佛像区别)

禅宗可能是中日文化联系中最特殊的一面。禅茶从中国传入日本,但最终由于各自的文化基因,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作为禅茶的主体,两国的陶瓷茶具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设计风格

禅宗可能是中日文化联系中最特殊的一面。禅茶从中国传入日本,但最终由于各自的文化基因,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作为禅茶的主体,两国的陶瓷茶具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设计风格和审美意蕴。小茶具包含了中国和日本的禅、茶、瓷的相似而不同的演变,展现了东亚宗教、艺术、哲学的多元文化面貌。

中日陶瓷茶器,为何美的截然不同?看儒与道、菊与刀融会禅宗精神

一、禅宗的起源

东汉时期,蔡溪等人奉皇帝之命前往西域求佛,于永平于十年后返回洛阳。明帝的白马寺是为了纪念白马载经的功勋而建的。这是佛教传入中国的最早文献。

东晋时期,佛教渗透到士大夫阶层,开始出现大量研究佛教的著名僧人和学者。当时因对般若的理解不同而分为“六派七宗”,标志着中国有了理解和翻译佛经的权利,佛教开始融入中国文化。

此后,法家、禅宗、密宗、净土宗等佛教宗派相继出现。禅宗以佛法为祖,诞生于六祖慧能。它主张教别人,不写,直指人心,视自然为佛。慧能之后,禅宗的传播达到了顶峰,并一直延续至今,对中国哲学、理学和美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日陶瓷茶器,为何美的截然不同?看儒与道、菊与刀融会禅宗精神

禅宗五祖弘忍(右)和六祖惠能(左)禅宗五祖五祖弘忍大满禅师(右)和六祖慧能(左)

宋代禅宗盛行,日本僧人入宋求佛,两国交流不断。公元1187年,日本和尚荣传林佶正宗法,成为日本林佶教的创始人。公元1223年,日本僧人道元在曹洞宗传授正统禅法,回国后创办了日本曹洞宗。禅宗传入日本后,深深融入日本社会的各个层面,并在世界各地发扬光大。

印度哲学家奥修说:

禅是印度的一颗种子。达摩把它带到中国后,长成一棵大树,最后在日本开花结果,影响世界。

二、茶道的起源

中国茶道起源于南方,兴盛于唐宋。

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兴起,僧人以饮茶的方式驱除禅定带来的睡意,以方便修行。受佛教的影响,上层社会开始把饮茶视为精神修行和生活享受。文人以茶抒情,品茶。

到了唐代,饮茶之风传遍全国,茶也从上流社会传到民间,从奢侈品传到老百姓的普通饮品。这时,茶圣·陆玉衡空诞生了,并写出了历史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在他的引导下,人们开始注重茶和茶的选择,煮茶的方式和喝茶的环境也越来越讲究,逐渐形成了茶道。

中日陶瓷茶器,为何美的截然不同?看儒与道、菊与刀融会禅宗精神

陆羽烹茶陆羽沏了茶

茶道具有文化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特征。它与诗词歌赋相得益彰,与儒、释、道三家互相欣赏的精神产生共鸣,是茶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南宋二年,日本高僧荣带着茶籽回到日本推广引种。在丰臣秀吉时代,仙野理雄成为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并明确提出了“和、敬、净、寂”的基本精神,其主要规范结构均源于中国。

第三,禅茶一味

禅与人的内心活动是一致的。它认为人类因为无知而误入歧途,所以身体和精神都感觉到了分裂。其实物质和精神的冲突是不存在的,人类一直追求的和平随处可见。

唐代禅宗大师清袁卫新认为,当一个人不参禅时,他看到的山是山,水是水。你看禅,你看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当他真正开悟的时候,他看到了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日本禅师铃木大拙也总结道:

是禅诗,是哲学,是道德。只要有生命活动的地方,就有禅。如果我们不能想象以任何方式限制生命,禅就在我们所有的经历中。

唐朝时,日本僧人诸光来到中国,师从克勤禅师。回国时,克勤写了一本书作为礼物,说“茶禅是盲目的”。茶与禅的关系自古以来就非常密切。禅宗自身的心性与茶道的清净、典雅、礼让、和谐是一致的,强调人与人、人与茶、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和尚们喝茶不仅是为了停止疲劳和困倦,也是为了营造一种参禅的氛围,将禅宗哲学与茶道精神融为一体。

中日陶瓷茶器,为何美的截然不同?看儒与道、菊与刀融会禅宗精神

日本茶道圣物 圆悟克勤禅师印可状日本的茶道是神圣而开明的,克勤禅师都能印出来。

中国佛教提倡“顿悟”,告诫人们要观风雨。把喝茶作为一种精神寄托,也算是一种“顿悟”。所以喝茶可以帮助你悟禅,茶道由此而生。从此,饮茶从讲究技艺上升到讲究精神。

中日陶瓷茶器,为何美的截然不同?看儒与道、菊与刀融会禅宗精神

“茶具”一词源于西汉辞赋家王宝的《崇月》;

沏茶什么都有,岬角已经隐藏起来了。

唐代陆羽的《茶经》第一次系统阐述了茶文化。此外,白居易还有《睡后茶忆杨同舟诗》:

把这张绳床扔掉,放在洗茶机旁边。

皮日休还有《楚家林亭诗》:

小桂英艺茶具

可见中国茶具历史悠久。

一、中国陶瓷茶具的历史

1.唐朝

唐朝国富民强,涌现出一大批文人学者。他们非常重视喝茶、沏茶和茶具。与此同时,制瓷业也发展迅速,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著名窑口。当时,茶有茶壶、茶则、茶盘、汤瓶、茶瓯等。其中以茶瓯和捧壶最为典型。

中日陶瓷茶器,为何美的截然不同?看儒与道、菊与刀融会禅宗精神

唐越窑青釉茶瓯唐尧清油茶鸥

陆羽在《茶经》中说:

若兴瓷银,越瓷玉,兴不如悦矣;若兴瓷雪,愈瓷冰,则兴不及第二;兴华白和,越瓷绿和谭绿,兴不如岳三。

首次系统论述了不同窑口瓷器作为茶具的优缺点。

2.宋朝

炒茶的方法在宋代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点茶,所以茶具与唐代不同。任的《茶具一图》一书是我国第一部茶具图集,列举了当时订购茶叶所用的十二件茶具,分别是:茶炉、茶臼、茶磨、瓢勺、罗盒、茶刷、灯座、茶灯、汤锅、茶篮、茶巾。

中日陶瓷茶器,为何美的截然不同?看儒与道、菊与刀融会禅宗精神

审安老人《茶具图赞》任的《茶具鉴赏》

琉璃灯是宋代点茶必不可少的茶具,最好的是福建窑造的灯。兔毛、油滴、鹧鸪斑等种类世界闻名。

3.明朝

明初,朱元璋以“变废面团为粉”来改变泡茶的方法。茶叶研磨机、茶叶研磨机、盒子、茶篮、汤瓶等。被弃之不用,新的茶具应运而生。宋代的黑釉灯在景德镇也被白瓷和青花瓷取代。总的来说,明代的茶具比唐宋的简单,但讲究规格和质感,制作工艺也有明显的提高。

中日陶瓷茶器,为何美的截然不同?看儒与道、菊与刀融会禅宗精神

明朝茶杯:永乐压手杯明代茶杯:永乐手杯

在正念时期,茶壶开始盛行。其特点是:不施釉料,但表面有光泽,质地似砂,有一定的孔隙率,因而透气性和吸水性好。用紫砂壶泡茶,可以长久保持茶叶的品质,因为不香也不好吃。再加上造型独特,润而不腻,气质庄重,所以从明代就开始流行。

4.清朝

清代茶文化丰富多彩,出现了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红茶、黄茶六大茶系。茶具的设计基本上沿袭了明朝的风格。

清代茶具的代表是乾年间流行于康雍的盖碗,自上而下分为盖、碗、托三部分。所以又叫“三才碗”,寓意“天地”之意,造型独特,制作精美。

中日陶瓷茶器,为何美的截然不同?看儒与道、菊与刀融会禅宗精神

盖碗有盖茶杯

二、日本陶瓷茶具的历史

1.奈良平安时期

奈良时期,五彩唐朝传入日本,深受日本贵族喜爱。陶工们融合了日本民族审美趣味,烧制出了“奈良三色”,多为白色和绿色,是日本陶瓷茶具的起源。

中日陶瓷茶器,为何美的截然不同?看儒与道、菊与刀融会禅宗精神

平安时期,中国越窑青瓷兴盛,随后日本仿制平安青釉,成为9世纪日本茶具的主力军。

2.镰仓室町时代

镰仓-室町时代是日本从古代向中世纪过渡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荣禅大师入宋求学,同时在日本普及茶点和制瓷技艺,促进了当地茶具的发展。

在此期间,日本积极学习中国陶瓷技术,发展了著名的“六大古窑”:御宅窑、昌化窑、新乐窑、钱月窑、丹波窑和北乾窑。尤其是獭窑的烧状建筑最有特色。但由于工艺不佳,釉色不稳定,釉面不平整,反而呈现出另一种粗犷之美。

3.桃山时代

茶道大师森no Rikyū不得不提桃山时代。他不仅完善了日本茶道的艺术形式,也完善了自己民族的艺术体系。此时也是日本陶瓷茶具的成熟期,名窑相继出现。如古田织部的美浓窑开始摆脱中国文化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原始精神,促进了日本茶陶艺术的发展

中日陶瓷茶器,为何美的截然不同?看儒与道、菊与刀融会禅宗精神

赤茶碗“夕暮”红茶碗“黄昏黄昏”

4.江户时代

在江户时代,日本陶瓷的代表是在京都、今治和小岛康誉烧制的彩绘陶瓷。

京都窑又称“京烧”,以仁青为代表。他功力深厚,善画空白,后来皈依佛门,作品柔和,充满禅意。

另一位陶工擅长书画。他擅长在素胚上作画,集诗、书、印、陶于一身,体现了他深厚的艺术文化修养。

日本彩瓷的创始人Kakiemon早期模仿明清风格,后逐渐融入当地特色。

中日陶瓷茶器,为何美的截然不同?看儒与道、菊与刀融会禅宗精神

柿右卫门风格卡基蒙风格

伊玛里是一种满足老百姓生活需要,以老百姓文化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彩瓷。纹饰简洁,造型美观。

烧锅是专门为费钱烧锅岛主做的。用的原材料和画师都是最好的。形状规整,装饰美观,高贵。

以上都是早期日本彩瓷的杰出代表,但是茶具的造型没有大的突破。

第三,中日陶瓷同源异径

中国和日本的陶瓷工业历史悠久,结合了各自鲜明的民族特色,反映了各自相应的文化内涵。随着两国饮茶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陶瓷茶具不断调整其呈现形式。

在工艺上,茶具的造型和装饰受到当时制瓷技术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中国的陶瓷茶具始于唐代的“南青北白”。宋代五大名窑,元青花,明清紫砂,无不惊艳。经过几千年的努力,出现了今天丰富多彩的中国陶瓷茶具文化。

日本陶瓷茶具从移植模仿中国开始,随着自身制陶技术和茶道文化的成熟,逐渐自成体系,透露出浓浓的日本味道。

中日陶瓷茶器,为何美的截然不同?看儒与道、菊与刀融会禅宗精神

首先,古拙的美丽

禅宗公案中有一句名言:

在云端,天空,瓶子里的水

我们看到云,它在天空中;我们看到的水,在瓶子里,一切都在它应该在的地方。道很好理解。将这种理念运用到陶瓷茶具的设计中,就是古拙风格。这不仅是自然古拙的自发性,也强调了人们内心的和平与平静。

下图所示的纯白茶具,用高白泥、高白釉烧制,洁白致密,釉面光滑不加雕饰,却突出了茶具的造型之美。

中日陶瓷茶器,为何美的截然不同?看儒与道、菊与刀融会禅宗精神

日本本身就是一个向往自然的淳朴、质朴的民族,融合了“真我”、“自然之道”等禅宗理念,展现出非凡的艺术魅力。比如川口五良的作品,材质是简单粗糙的泥土,追求自然风情;用简单的线条来丰富杯体,使之饱满立体。设计师用这样简洁而有质感的艺术手法,展现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和艺术家的独特个性。

中日陶瓷茶器,为何美的截然不同?看儒与道、菊与刀融会禅宗精神

川口武亮作品川口武吉作品

禅宗的“自然观”,既是物质世界的一草一花,也是人心灵的本性,是“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境界。

第二,人性之美

认为世界上佛教最大的救世主就是自己,为了“自渡”。作为禅宗的一个分支,它对人的本真的尊重和理解,给陶瓷茶具带来了浓厚的人文色彩和本真感。

如清代青花诗词茶具,胚白而密,釉色光滑。用青花墨书法装饰,具有浓郁的中国情调。可供多人使用,整体古韵悠扬;也可以单独使用茶杯,如捧着静静绽放的素花,完美适应中国人的饮茶习惯和饮茶文化。可见,只有了解人性的真实需求,作者才能设计出真善美的杰作。

中日陶瓷茶器,为何美的截然不同?看儒与道、菊与刀融会禅宗精神

清代青花诗文茶具清代青花诗词茶具

此外,还有日本陶瓷大师田中靖郎的作品,不同的造型组合在一起,形成多层次的视觉效果。在色彩运用上,田中大胆突破,将泥土的原色与透明的天蓝色混合,赏心悦目。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组合使用,都不会破坏它的美感。这种独特的统一关系与日本人的自我精神相辅相成。

中日陶瓷茶器,为何美的截然不同?看儒与道、菊与刀融会禅宗精神

田中美佐作品田中美佐作品

所谓“真”,就是在共同人性基础上的差异融合。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在使用陶瓷茶具时有不同的需求和审美。这就需要艺术家深入体验生活,才能创作出不朽的艺术作品。

第三,极简主义之美

《金刚经》说:

一切都很有希望,就像一场梦,

如果露珠像电一样,你应该做它的向导。

“有为法”是因缘而生的法。佛法是指现象或事物的意义,也就是我们所生活的物质世界。在禅宗眼里,万物都是虚的。如果这样坚持下去,就会束缚我们的思想,蒙蔽我们的心灵,得不到人性的解放和释放。

当禅宗的这些思想与陶瓷茶具的设计相结合时,就呈现出后者所追求的“极简主义风格”,即简单明了的造型诠释,去除繁杂的装饰,尽可能保持造型与色彩的纯粹统一。

比如台湾省艺术家王夏君的作品,以弧形为主,线条简洁却优美,安静却灵动。纯白的颜色具有古朴、静谧、高贵、冷艳的艺术效果。作者在简单朴实的造型中追求至高无上的精致变化,是一种轻盈飘逸的极简风格。

中日陶瓷茶器,为何美的截然不同?看儒与道、菊与刀融会禅宗精神

王侠军作品王夏君作品

日本也有很多类似的陶瓷茶具。比如森正阳的作品中,壶身纯白,口足比例较大,有一种稳重安静的视觉效果。线条流畅,木质壶柄柔软,既彰显了憨厚的风格,又显得富贵灵动。

中日陶瓷茶器,为何美的截然不同?看儒与道、菊与刀融会禅宗精神

森正洋作品森正芳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极简主义不是单调和简单,而是赋予作品灵魂和人性的因素。这正好符合禅宗的理念。

中日陶瓷茶器,为何美的截然不同?看儒与道、菊与刀融会禅宗精神

首先,釉色和纹饰

中国人偏爱清丽的釉色,对白釉的要求极高,白釉洁白光滑,还微微泛着青蓝色,给人一种清透的感觉,不像白纸。这种釉面均匀、光滑、薄而轻,使陶瓷茶具灵动而宁静。

中日陶瓷茶器,为何美的截然不同?看儒与道、菊与刀融会禅宗精神

永乐甜白釉执壶永乐甜白釉壶

在纹饰上,禅宗强调“真如自性”,不看重具体的东西。所以中国陶瓷纹饰讲究小而精,大写意,讲究留白,给陶瓷鉴赏者留下足够的想象和感受空。清朝乾隆后期,官窑也奉行奢靡之风,一直为艺人所诟病。

日本更喜欢有厚重感的不透明釉,不像中国人喜欢绿色有光泽的颜色。他们更喜欢干涩深沉的表情,给人一种宁静随性的美。

在纹饰方面,日本人认为更细致的设计是背离人性和自然的行为,崇尚童趣、笨拙和幼稚。这种民族性格使得日本陶瓷茶具的装饰显得简单幼稚,呈现出一种干涩、苦涩、敏感、简单的风格。

中日陶瓷茶器,为何美的截然不同?看儒与道、菊与刀融会禅宗精神

单纯稚拙的日本茶碗简单的日本茶碗

在中国,“天人合一”代表了对物我共存的包容。中国陶瓷茶具做工精致,细看细腻,但不造作。纯净淡雅的釉色,典雅的纹饰,成就了泱泱大国“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和、敬、清、寂”是日本中世纪的审美观。和则不洁,尊则敬,纯则洁,静则寂。日本民族的心理状态经常处于悲伤和不自信的状态。所以他们喜欢干涩无声的釉色和简单朴素的纹饰。每一次的表达不完整,其实都是为了给自己的灵魂留有余地,让灵魂自然自由地行走。

二、设备设计

中国陶瓷文化的悠久历史孕育了许多经典的茶具。如:鸡头锅、捧锅、帽碗、郑德碗等。,都是以形取胜的完美物件,它们完美无瑕的设计具有天人合一的比例和尺度。

中日陶瓷茶器,为何美的截然不同?看儒与道、菊与刀融会禅宗精神

正德碗造型正德湾造型

中国人性格细腻,擅长精工细作,艺术设计细致,追求完美,缺乏欣赏碎美的审美背景。说到陶瓷茶具,端庄典雅,挺拔美观,向上舒展。就像江南的烟雨小镇,我遇见了走在青石板上的邻家女孩。

日本的造型没有特定的尺度,更喜欢随意、人性化甚至不完整的造型。尺度可以自由运用,不拘泥于形式。另外,日本人喜欢不对称、不对应、不规则的形状。虽然它们不像中国陶瓷那样圆润规整,但它们善良、温柔、沉稳、敦实,充满了生活的趣味。

中日陶瓷茶器,为何美的截然不同?看儒与道、菊与刀融会禅宗精神

日本织部烧日本步骘烤肉

禅宗在中国一直受到儒道两家的影响。儒家的自律体现在陶瓷茶具的造型上,呈现出标准正统的形象。而道家追溯的仙风道骨,也树立了一种正气凛然的气势。

禅宗在日本发展之后,比较感性,向往自由。此外,武士道的结义精神也让干瘪沉重的艺术形象大行其道,似乎更能安抚他们多变的内心。

三。材质

紫砂壶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陶瓷茶具。好紫泥,温润内敛从容。劣质泥粗糙、干燥、有光泽或无光泽。强调紫砂滋润春雨,裂秋风。但是不能太精致,要体现质感和质感。

中日陶瓷茶器,为何美的截然不同?看儒与道、菊与刀融会禅宗精神

陈伯芳款六瓣朱泥壶陈六瓣朱陶罐

中国瓷器茶具,细腻、光滑、淡雅、清新,“如玉、如冰”,“薄、透、明、净”。

日本更欣赏原始陶器,认为它贴近自然,更符合日本禅茶的精神态度。瓷器方面,喜欢有“量感”的材料,追求胎体的厚重感,所以用颗粒感强的陶土。所谓的“乐毅、二弟、三堂金”都是这种窑口,呈现出独特的日式风格。

中日陶瓷茶器,为何美的截然不同?看儒与道、菊与刀融会禅宗精神

乐窑茶碗乐遥茶碗

中华民族喜欢完美,追求完美与和平之道,所以材质趋于美观、典雅、光滑、无瑕疵。日本欣赏的是简约、沉静的美,所以更倾向于能体现“燥、涩、乏”的材质。虽然材料风格不同,但都表达了茶人对自然的理解和感受,是各自艺术审美情趣的内在表达。

中日陶瓷茶器,为何美的截然不同?看儒与道、菊与刀融会禅宗精神

以上,我们先追根溯源,茶与禅。唐代,禅、茶、瓷从中国传入日本,同源的背景使中日两国在文化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然后,我们简单描述了两国陶瓷茶具的演变。从追随中国的脚步,到塑造自己的风格,日本将禅融入到自己的民族性格中,最终在陶瓷茶具上表现出具有日本韵味的审美趣味,成为中国禅宗思想在日本转变的最好呈现。

最后,当我们关注两国陶瓷茶具的审美特征时,一幅文化差异的壮丽画卷便会展开。在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下,禅宗的“自律自律”得到了进一步的诠释,茶具安静内敛。而在日本,由于物哀文化的影响,禅宗的“无常空寂”被放大了,做出来的茶具干涩简单。此外,中国道教的神秘与诞生还体现在茶具上空生动、清晰、优美的精神。同样,在武道家精神的影响下,日本茶具有一种隐晦凝重的独特魅力。

虽然中日禅文化在表现形式上各有特色,但陶瓷茶具的艺术表现手法却完全不同,甚至背道而驰。但对禅的本源的追求和感悟是一致的。

中日陶瓷茶器,为何美的截然不同?看儒与道、菊与刀融会禅宗精神

日本禅学大师 铃木大拙日本禅师铃木大拙

当禅宗分别与中日两国的文化渊源相遇,其精髓便成为两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其哲理渗透到物质生活的各个角落,体现在人类手工艺文明的代表——陶瓷上。作为禅宗宗教文化的历史产物,其思想在现代社会有相当大的局限性。但禅宗对人性和自然的关注,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朴素的自然观可以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其自律的理念警示我们要洗涤心灵,认识自我,反省自我。

目前中日两国都处于疫情考验之下,“山河异域,风月同天”这句话也是禅宗“心即佛”理念的体现。Bi 空悠悠,东海风起云涌,唐宋时期来往于此的两国高僧的身影,让禅意穿越千年,掩盖了近代的伤痕。《儒道》《菊与刀》终将在悠扬的禅茶中携手明天。

中日陶瓷茶器,为何美的截然不同?看儒与道、菊与刀融会禅宗精神

禅宗与日本文化

茶经和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

中日陶瓷茶具文化的比较研究

中国文化影响下的日本陶瓷演变

中国茶具百科全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020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