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的诗意(小学古诗《蝉》)

中国诗歌中有很多描写风景的文章。大自然美丽的景色,植被,岩石,鸟类,动物,昆虫和鱼类是诗人的最爱。蝉作为一种微小的昆虫,逃不过诗人的眼睛。蝉写的古诗很多。今天我

中国诗歌中有很多描写风景的文章。大自然美丽的景色,植被,岩石,鸟类,动物,昆虫和鱼类是诗人的最爱。蝉作为一种微小的昆虫,逃不过诗人的眼睛。蝉写的古诗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古诗中的“蝉”。

最早的关于蝉的诗出现在《诗经》中。《诗经·七月》说,“四月美,五月美。”这句话的意思是四月草长莺飞,五月可闻蝉鸣。《诗经·当》也写道:“如蛰,如沸如汤。”这句话的意思是蝉就像开水一样扰乱人的思绪。这里的刺和螫指的是蝉。

在先秦时期,蝉的歌大多是写它的鸣叫。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学者们不仅描写了蝉的声音,而且还描写了它的声音、形状、生活方式等。如南北朝范云咏早蝉诗“人生薄以春冰,质轻以秋尘。痰末,飞音清。”这首诗对蝉做了多方面的详细描写。

蝉的诗意(小学古诗《蝉》)插图

此外,魏晋诗人在描写蝉时,也赋予了蝉以情感色彩。陶渊明在《己亥年九月初九》中写道:“哀蝉不鸣,云里雁满”;西晋陆机在《摹仿明月·明月》中写道:“凉风绕室。寒蝉鸣高柳。”这里的“哀蝉”和“寒蝉”是作者赋予蝉的感情。

到了唐宋,诗歌创作达到高峰,蝉的数量大大增加。诗中有多少蝉,有多少文人,就有多少物我合一的境界。比如王国维在《人间花刺》中说:“过去人们谈诗,有情景语言和情调语言之分。他们不知道所有的场景语言,但他们都是情感语言。”唐代文人在诗歌中常用赠答之术来抒发情感,蝉被赋予了许多情感符号。我们来分析一下古诗词中蝉的形象。

(一)报时令之变

有一首习语的《知了不知雪》。蝉往往在六七月份出生,秋天就会死去,所以不能等到冬天。所以蝉的鸣叫多发生在夏末,古人也以蝉的鸣叫作为秋天到来的信号。

魏晋南北朝的学者把蝉和秋天联系在一起。他在磐安河阳做县令时,写下“蝉鸣寒蝉时,菊放秋花开”;徐陵在《山塘诗序》中写道:“猿啼知谷迟。吞山倒海”;薛道衡的夏夜诗里也有一句:“天高彩远,秋息如蝉”。

蝉的诗意(小学古诗《蝉》)插图(1)

唐代以后,把蝉当作秋讯使者的文人不在少数。刘禹锡在《秋风初闻》中写道:“昔日看与君别,今归玄禅。”这里的“君”和“我”都是指秋风。诗人去年看到菊花告别秋风,现在听到蝉鸣,知道秋风又来了。白居易在《筵散》中也写道:“夏蝉尽,新秋雁待来。”在白居易看来,蝉鸣意味着夏天即将结束,秋天即将来临。此外,南唐诗人李忠也有“千里梦断残月,蝉寄初秋”的诗句。

(二)衬环境之幽

蝉一般在茂密的树荫下鸣叫,能听到蝉鸣的地方多是僻静的地方。所以文人常常写蝉来衬托环境的静谧,听蝉也体现了文人的生活情趣。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辛弃疾的诗“明月离枝头,清风半夜蝉鸣”。月亮的升起惊动了栖息在树枝上的鸟儿,蝉儿的鸣叫让夜晚显得更加寂静。这首《西江之月》是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表现了宁静生活的美和诗人在山村生活的乐趣。南朝王绩在五言诗《入若耶溪》中,用“蝉鸣使林静,音宫山更幽”两句来定寂,蝉鸣鸟鸣来写山林的静。

再比如,唐代诗人姚合在《闲居》一诗中描写自己的闲居生活,说:“我自己也不知道,但我常年住在城里。过门无迹,满屋蝉鸣。”在这里,蝉被用来衬住居所的静谧,一个人的心现在也在悠闲地活着。

蝉的诗意(小学古诗《蝉》)插图(2)

上面的好句子多是用蝉鸣来烘托环境,也有诗是用蝉鸣来烘托环境的静谧。李白的题画诗《当涂赵燕少府汾土山水歌》中有一句“日夜失于此黑暗,无声无蝉”。这两句话通过听不到蝉鸣,直接表现了环境的静谧。

(三)引思乡之情

因为蝉的鸣叫往往预示着秋天的临近,古人感受到的是“悲秋”,蝉的鸣叫很容易导致悲伤。尤其是在外的游子,听到知了的鸣叫后,往往心里平添伤感,想家。用蝉来诉说乡愁的诗人不在少数。

唐代诗人路畅,闻早蝉,忆故乡秋,写下《闻早蝉》:“早蝉夕阳急,客闻更忧。枕边一声来,梦中故乡秋”;蝉鸣也引起了白居易的悲伤和思乡之情。他在《早蝉》一诗中写道:“如早蝉,先入闲人耳。当我听到悲伤时,我会听我的家乡”;理学家朱曾听蝉声思其旅,作诗《苏山寺听蝉》:“夏叶暗,今听蝉鸣。是惊喜,更配得上夕阳。”

秋思有很多写蝉的诗人。唐朝时,庐隐写了一首诗《晚蝉》,“深藏于高柳之背,可以助你寂寞少忧。我怕旅人头不白,一次次用声音搬动树”;《蝉》作者张乔,“秋蝉是先伤心,但很久没有客串了。那些去年的感觉,又到哪里去唱”;有耿雍的《新蝉》:“蝉儿今日忽鸣,动客可惜。如果你感恩一年,会让你觉得自己还活着。”

蝉鸣是自然的,但由于文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普通的蝉鸣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有我之境,而我观物,故万物皆我色。”其实这是文人对事物感同身受的一种表现。人的心情是什么,外在的东西在人眼里就是什么。

(四)抒心中之意

蝉的叫声更凄厉,文人常用它来渲染悲凉的气氛。如柳永的《玉凌琳》以“一声寒蝉悲,亭已晚”为开头,以蝉鸣奠定全词悲凉的情感基调;赵彦端的《触唇枯槁天涯》以“蝉鸣时,回望夕阳”这句话结尾,结合了音频和视频,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蝉也可以表达悲伤和沮丧。离别时不恨,仕途的沉浮,命运的辛酸,诗人的种种悲惨遭遇,都可以用蝉来表达。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波,经历仕途挫折,写出了“鹰风凋晚叶,蝉露泣秋枝”,把蝉的叫声当作蝉的叫声,用蝉旁的露水来形容蝉的眼泪,感同身受,抒发心中的悲伤;白居易在《答梦·闻蝉·见帖》中写了一首诗“人的容貌不是前天,蝉的声音像去年”,用蝉的声音表达了心中离别的伤感和对好友刘禹锡的思念。

蝉的诗意(小学古诗《蝉》)插图(3)

还有陆游的诗《秋闻蝉》“残破一角触残阳悲处,长亭迟搔头。天下知了最可恨,送尽行人更是秋。”也是蝉鸣留悲不恨的杰作。如晚唐诗人说“夜高树蝉鸣入云,我不止忧你,更忧你”,南宋诗人王在《蝉》中写道,“宫魂断,树年年绿。乍吞凉柯,犹动暗叶,然后深怨悲。”都是用蝉来表达你心中的块。

(五)喻高洁之性

古人认为蝉居枝头,食风饮露,不食烟火,常被用来形容其胸怀之崇高。沈德潜《唐诗别集》中说:“蝉鸣其声,故尊其人品。”著名的《咏蝉三绝》是一部使蝉发声,抒发心声的佳作。

比如余士南的《蝉》说:“垂下饮清露,会听到一株细细的桐树。声音高且远,不由秋风。”诗人写出了蝉的清高清秀的特点。蝉性高贵,蝉声可闻,无需外力。人也是如此。只要他们高尚自信,就不会惧怕名声。

如罗在《蝉》中写道:“他的飞行沉重地穿过迷雾,他纯净的声音淹没在风的世界里。谁知道他是否还在唱歌?谁还会听我的?? “王洛宾因他的不公正而被监禁,但他的不公正难以辩驳,他的冤屈难以伸张。蝉欲飞而鸣,蝉欲无声,是他自身现状的真实写照。蝉的纯洁象征着罗宾心灵的纯洁。

蝉的诗意(小学古诗《蝉》)插图(4)

早在魏晋时期,就有文人为蝉作诗的先例。傅玄在《禅赋》中说:“蝉之美是纯粹的,是阴阳精微的灵;具有祁祯·Xi的精髓,自然身体的奇妙形状”;曹植在《蝉赋》中写道:“实弱而无欲,只乐而吟诵。”这些都是对蝉高尚柔弱品德的美好赞美。

(六)结语

以上是诗歌中常见的蝉的形象。此外,还有一个不寻常的意象,因为蝉的寿命很短,诗人也觉得蝉在浪费时间,太阳穴都开始变白了。如陈子昂在《感怀诗》中感叹“玄禅名白露,虚度年华”。

王夫之有话说:“爱是真的,爱可以是美的;风景不是停滞的,风景总是饱含深情的。“文人写场景,感同身受;文人写物,多是借物抒情或托物抒怀。这种手法常用于古诗词中。特别是在诗歌繁荣的唐宋时期,文人已经将托物之术运用于自由象征事物,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从先秦到清代,有关蝉的诗歌很多,诗歌中的“蝉”意象大致可以归为以上几类。通过了解蝉的文学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

图像源网络

参考资料:

1.马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独树一帜的蝉意象

2.洪鹤民古诗中蝉意象解读

3.舒少雄的诗蝉——古代诗歌中的蝉意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0065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