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位置图片(肝不好是什么症状)

中医说“肝生于左”,错了么?“肝生于左”是《内经》对藏象肝脏生理特点的高度概括,揭示了肝脏升发功能的本质。它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帮助肺气下降以调节

中医说“肝生于左”,错了么?

“肝生于左”是《内经》对藏象肝脏生理特点的高度概括,揭示了肝脏升发功能的本质。它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帮助肺气下降以调节气机,通过滋养心之君火来温暖血管,激活肾之气以保护生命,促进脾胃的运输和转化以产生气血,保卫气以抵御邪恶的入侵。“肝生于左”,《苏文刺金论》是对《内经》肝脏生理特点的高度概括。本文试对此进行探讨,遗漏之处还望高明。

肝位置图片(肝不好是什么症状)

#科普# #健康科学竞赛#

一、“肝生于左”的实质

首先要明确指出“肝生于左”并不是古代对肝脏解剖位置的描述。《内经》关于肝脏的解剖位置还有一个记载,说“肝大逼胃吞”。杨尚山解释为:“胃在肝下,吞在旁边,肝下压于胃上,胃被迫吞”(“下”意为“左”,如经文编纂所说:“左,仍下”),意思是肝在胃的右边。《本藏》也说:“肝若高,心上支切胁肋”(杨尚山认为“心”应为“膈”),指肝在膈下。“精神支点。《论胆略》说:“肝提胆横”,意思是肝与胆相邻。可见《内经》肝脏的解剖位置一般在膈下正下方,痈与胃、胆相邻。基本符合现代解剖学。所以《内经》中的“肝生于左”并不是从其解剖位置来的。所以原书中“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在外,肾治于内”这一段,并不是解剖学上的说法。

那么,“肝生于左”的本质是什么呢?杨士兴认为,“肝生于左”本质上是对藏象肝脏生理特点的高度概括,即肝气具有从左升发的生理功能。《说文解字》考“生”字本义,曰:“入之如出土”。王秉云:“生下来就是搬出去& # 34;。在张介宾对《井磊》这句话的注释中,认为肝木起“少阳”的指挥作用,是“生发”之主。显然,“健康”意味着成长和成长。所以“肝生于左”的“命”在文理医学上没有“位”或“居”的含义,而是指肝气的“升、升”的特性。

《内经》强调肝升于“左”,这是其天人相应思想的具体体现。苏文阴阳离合理论强调“圣人立于南方”。张志聪进一步指出:“然而,每个人都面向南,背朝北,而左东面向右和西。”因此,“左& # 34;它代表东方。此外,《苏文刘郑源纪论》说“春始于左”,所以“左”也指春天。它是太阳和月亮从东方升起的地方。春季主天地生辰之机,表示上升之气属“左”。和人一样,肝属木,应该是东方的,春天般的,所以云上说“肝生于左”,意思是肝有升发的特性。历代医家评论“肝生于左”,多从这一点出发。如王冰说:“肝如木,春旺,春阳发生,故生于左烨”;张介宾说,“肝木盛于东而主发生,故其气生于左”;高适曰:“肝主春之气,在东,故肝生于左”。可见“肝生于左”的实质是对肝脏生理特点的生动表述,主要论述了肝脏的升发功能。

二、“肝生于左”的作用

肝位置图片(肝不好是什么症状)

“肝生于左”,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即升阳生阴,启新。“脏腑十二经脉的一切气化,都必须得到肝胆气化的鼓舞,才能通畅而不生病”。总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助肺降,通过气:“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即肝从左升至肺助肺从右降,出入交替,循环往复,不断进行。《苏文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的“左右者,阴阳之道也”就是肝升肺降的真实写照。肝从左侧升至阳道,肺从右侧降至阴道。两者构成了人体这个小世界阴阳消长的太极图。养肝降肺是保证人体气机升降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在这个过程中,肝从左边升起来作为其启动动力,肝升则降肺。就好像四季以春为主,六气以风为主。它可以通过激活肝的少阳和春天的活力,利用人体的阴阳,调节气血,促进人体的气机升降。对此,周学海颇有体会:“肝,贯阴阳,主血气,居真元之间,举枢纽。都说天下之脾胃,是兴亡之本。脾,升降之处;肝为始之根。”“肝升肺降”理论千百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被视为治疗气机异常疾病的标准。

2、心火,相送你:《阴阳应似大论》:《金圣欣》。“金”是肝的代名词,意思是肝有火在燃烧。这是“肝生于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这个功能主要表现在肝升火,辅助心控火。君火藏于心,相火发于肝肾。一般情况下,君火要想亮,就要靠相火的上升。火在下面,是你火的基础。所以《苏文田原纪大论》云:“君火明,相火到位。”肝达高峰,则心明,血畅。肝木不升,心火不明暗,无焰冷。正如《石室秘录·五脏可生》所云:“肝木焦枯,心火必有凉之危。”所以《薛医案》明确指出:“肝气总则心气和,肝气郁结则心气不足”。

3、开肾,升元气:元气,包括袁茵、元阳。把肾送到袁茵,把元阳藏起来,元阳是水火之宫。肝与肾同源,肾中的真气依赖于肝气的升发及其传导至各脏腑,以刺激和促进生命活动。根据张锡纯的《医学实践,参考西书医案方药》,“人之精气,根于肾,萌于肝”,明确指出了这一生理特点。如果元气持续存在,不升肝而沉默于肾,生命之树就很难保持常青。元气刺激生命的链条是不断驱动的,它仍然需要借助肝气上升的媒介和载体。因此,张锡纯认为,如果肝脏不向左升,可导致元气下降。他说,“人的一切活力都是从肝脏落下来的”。所以,当漆瑗虚极急欲除之时,主张“宜重用敛肝之品,使肝不能泄,即能阻脱元气之道”。临床上,若肝气虚证上升,元气虚弱,可产生冷疝囊收缩、舒筋通络、阳气郁结等元贞虚证。

4、达中土,助脾(胃)运化:脾为阴中之阴,非阴中之阳不升;土实,歪木够不着。脾的升清、胃的运化、胃的成熟和受纳也需要肝气的升发。《苏文包全明行论》指出:“土可达于木”。若肝不升中土,可见脾气受阻或腹胀腹泻不升;因胃不和或不降而呕吐。如唐荣川《血证与脏腑病机论》中说:“木之性主要在疏泄,食气入胃,靠肝木之气疏泄,而水谷化生。肝之清阳不升,水谷不能疏,必然满。”

5、发卫气,护肌面:卫气,溶于之浊,其性坚韧,骄勇,顺利。它分布在肌肉表面,在外面保护身体,比如国家的军队,领土的防卫。但护气功能是由肝指挥、推动和调度的;帅肝护气,还是统一兵强筋面好。《灵主传》一文指出:“肝为将军之主,使其外候”。肝的“将军”是“外候”,指的是肝具有固表、抗邪解毒、保护机体不受邪害的功能。正如张介宾所说,“将帅之官,肝者意志坚强,故能保卫皇宫,使其久等”。张的《正柴胡饮》(柴胡、防风、陈皮、白芍、甘草。而姜)就是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正是通过提升肝气,才能解表祛邪。这充分说明了肝的升发功能在机体防御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如果肝气上升不足,卫气未能到达肌表,身体就会受到外邪的侵袭,严重时会危及生命。所以《苏文·怒与天道论》特别指出:“风驱客引怒,精则死,邪则伤肝。”

三、“肝生于左”的临床意义

肝位置图片(肝不好是什么症状)

“肝生于左”的临床意义在于,肝脏的病理特征与其升沉紊乱密切相关。肝升太多,可导致肝气上冲,肝阳上亢,肝火上冲,甚至肝风内动。如肝气(火)犯肺引起的咳喘;肝气上冲,迫使血液冲向头部,也会导致中风和突然昏厥。《怒通天论》说:“阳气,怒则亡,血在上,则昏”;肝气过盛,侵犯脾胃,可引起胃脘疼痛、胀满、腹泻,甚至呕血。《苏文举通论》说“怒则气机不利,甚则呕血泻下”等。,指的就是这个;如果肝风内动,上扰窍窍,或筋脉旁通,可引起头晕耳鸣、口干舌燥、肢体震颤等症状。所以《苏文至真大论》说“诸风眩晕,归肝”。

当肝不升时,多表现为肝气郁结、虚弱或虚寒。肝不升则肺不降,胸满咳喘;肝不升则脾郁,胃饱不能食;肝血不足、心血不足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气滞肝郁而不疏散的情志抑郁;肝不疏,肝气虚寒引起的浮肿胀满,以及阳痿、少腹胀、囊缩、疝气等症状。以上诸证,临床上均应从肝论治。在疏肝理气、养肝血或温肝脉的基础上,可与宣肺降气、调理脾胃、养心安神、疏通三焦、疏通经络等法配伍。

其次,“肝生于左”的临床意义在于肝病多见于左半部。《素问刺热》一文说:“肝热者,左颊先红”。后世医家也将此作为肝病诊断、辨证、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比如,陈付争认为小儿“左颊配肝”,“待脏气强弱耳”(“幼童聚,脸形色”)。朱丹溪结合丹溪心法中的脉诊进一步指出“左颊为肝之部,以合左手之位”,可用于色脉配。

再如《魂枢·脏腑病证》说:“肝脉略急,若受胁,复成杯”。《难经·五十六难经》从“肝生于左”的观点出发,认为“腧气”的位置在“左胁下”。这些论点对肝病的临床治疗很有启发。比如张锡纯给一个女的治病,暴怒伤肝,导致“坐着的时候经常感觉左半边身体在往下掉,躺着的时候感觉不到左半边。诊脉,左腿无力异常,重用八块钱的生箭气养肝气,又加了几块钱的当归山茱萸肉。一剂已知,数剂治愈”。现代人朱增白从“脂气”立论,治久肝大痛,亦是明证。

《内经》和《难经》的这一学术思想对后世医家认识肝病的特点产生了很大影响。比如根据脉经、肝足厥阴经、恶血、大怒等王叔和病证候“积于左胁下,必损肝”。《论气病的病源与病状》《气病的病状》中提到“气积于肝,在左胁下”。孙思邈《救急宝方》说“肝若咳嗽,则左胁疼痛”。程无忌《伤寒论注》说:“气向左,则肝之动也”。《丹溪心法火》说:“气起于左,为肝火”等等。以上讨论从临床角度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肝生于左”理论的正确性。

肝位置图片(肝不好是什么症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99896.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