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团长是什么军衔(美国副团长是什么军衔)

文/徐平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国共达成的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编入国民革命军。军队编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服装与国民党军队基本相

八路军新四军改编之初也曾有过军衔

文/徐平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国共达成的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编入国民革命军。军队编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服装与国民党军队基本相同。而且根据国民革命军的军衔,各级干部都是授予军衔的。

开国中将陈先瑞回忆说,1937年12月在抗日全国代表大会上,毛主席告诉他:“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名义上由蒋介石统一指挥,实际上由中共中央领导和指挥。这个规则不能改变。现在有些人,被国民党授予了中校或上校,就趾高气扬,有点飘飘然了。这些人如果不尽快给他敲醒警钟,就会犯错误……”

从1938年3月八路军120师给中央军委参谋长滕的《营级以上干部履历报告》中可以看出,当时八路军的高中级干部是有军衔的:师长、副师长是中将;师参谋长、旅长、副旅长一般为少将;师参谋长、旅参谋长、旅政治部主任、团长、支队长一般都是上校。比如12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肖克,都是中将;12师参谋长周士第、358旅副旅长卢冬生、359旅副旅长张宗逊、陈伯钧、王镇等。都是少将;12师参谋长彭,359旅参谋长,715团团长,716团团长何,120师雁北游击支队师长宋,都是上校。1938年12月13日,八路军115师在给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的关于少校以上干部成绩的报告中也提到,685团团长杨得志和686团团长杨勇都是上校。

八路军新四军改编之初也曾有过军衔

八路军一二〇师师长贺龙(右)、副师长萧克。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右)和副师长肖克。

1955年的少将·卢仁灿回忆起他在八路军129师385旅任政治部主任时的上校军衔:“当时385旅有三个人被授予少将军衔。他们是旅长陈锡联、旅政委谢富治和担任副旅长的民主人士赵慧楼。那时候还没有大校。旅参谋长曾绍山、政治部副主任赵跃西和我被授予上校军衔,这是旅里仅次于三位少将的最高军衔。”

开国中将廖汉生将军曾回忆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国民政府仿效其他部队的标准,也给八路军团级以上军官一些军衔。我担任120师538旅716团副团长,上校军衔。我没有佩戴军衔标志,但我在名片上印了‘上校副团长’的字样,用于对外联络。八路军内部不准备实行这一套。”

1938年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武汉召开各师参谋长、政治部主任联席会议。八路军总部8人参加了会议。他们分别是彭雪枫(八路军总部参谋长,代表八路军总部,少将军衔)、(八路军115师参谋长,少将军衔)、边章武(代表八路军120师,少将军衔)、张(代表八路军129师, 具有少将军衔)罗瑞卿(以八路军总部政治部组织部长名义,具有上校军衔)、张爱萍(以八路军115师政治部副主任名义,具有上校军衔)、欧阳毅(以八路军120师政治部副主任名义, 具有上校军衔)和谭政(以八路军129师政治部副主任的名义,具有上校军衔)出席了政治部主任会议。

当时八路军新四军的干部军衔主要是在简历和报道中找到的,我一般都知道,但很多人对他们的军衔没有印象。开国将军少将·王兆祥在回忆录中提到:我记得当我被任命为第六警察团团长时,没有关于军衔的命令,也没有附带的说明。但近年来,我在写回忆录时,发现一份120师参谋长周士第的电报,是发给军委参谋长滕和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的。电报的日期是1938年2月6日,内容是介绍六团营以上干部的部署。第一个是:“王兆祥上校,30岁。”但在我的印象中,还没有接到授予我上校军衔的通知,也没有见过八路军各级干部佩戴军衔。

八路军、新四军的干部队伍,只有抗战初期才有记载。根据1941年3月12日,新358旅旅长彭的《关于整军工作的报告提纲》,其中“第四,一般学校中军官、助理员的履历,均应使用”,可见此时八路军干部的履历仍有军衔等级,从此逐渐不提军衔,只提干部职务。

当然,由于工作需要,八路军、新四军的一些干部在抗战中后期也使用军衔。据一位日本八路军——反战士兵水天(Yasuo Kumar)说,他是在1940年的梁山战役中被八路军俘虏的。八路军115师指示第三旅旅长杨勇给他一个笔记本,上面署名“中国国民革命军少将·杨勇”。

八路军新四军改编之初也曾有过军衔

抗战时期的“陆军少将”杨勇。抗战时期的“军中少将”杨勇。

国际友人爱泼斯坦在《抗日战争中的新四军》一文中写道:“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后,必须承认不同的军衔,服从不认识的人的命令。他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严格的军事纪律的约束,这是他们以前不习惯的。”说明改编后的八路军、新四军都佩戴了军衔标志。但这一时期只有少数八路军、新四军指挥官佩戴军衔,如北伐名将叶挺。抗日战争爆发后,叶挺危在旦夕。1937年10月,出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新四军军长,被授予中将军衔。

八路军新四军改编之初也曾有过军衔

身穿中将军服的叶挺将军。身着军装的中将叶挺将军。

此外,一些高级将领因工作需要佩戴了军衔领章。比如徐海东将军,抗战初期是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1939年下半年,中央决定请徐海东到华中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当时,刘少奇也想在华中上任。怎样才能保证刘少奇同志安全到达华中?中央决定,徐海东以中共中央视察新四军工作组组长的名义,用刘少奇的化名胡夫,“跟随”徐海东到华中当“书记”。在路上,我遇到了一些麻烦,多亏了徐海东的少将制服,我化险为夷。

八路军新四军改编之初也曾有过军衔

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旅长徐海东。八路军115师344旅准将徐海东。

此外,据一些史料记载,这一时期我军一些初、中级指挥员也佩戴了军衔标志。开国将军少将·知望在新四军成立之初,担任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团第四连指导员。“我担任指导员期间,最让我头疼的工作就是佩戴国民党军队帽徽和军衔。我当时被授予上尉军衔,不是因为我觉得这个军衔低,而是因为感情上无法接受。”

由于当时是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共中央派了一部分干部参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工作,他们一度拥有军衔。例如,周恩来曾经拥有中将军衔。周恩来时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副书记,国共谈判首席代表。1937年9月,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邀请周恩来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并授予中将军衔。南京陷落前,南京国民政府、军委等党政军机关已迁至武汉,周恩来住在中共中央长江局驻地。当时长江局大楼里有周恩来、叶剑英(十八军参谋长)两个中将,还有李涛、聂鹤亭、张吴京、卞章武四个高级参谋,都是少将军衔。时任长江局书记的王明曾背过一副对联:“一门,二将,三楼四参谋。”此外,郭沫若应国民政府之邀,于1937年9月出任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军衔为中将,但有消息称其为少将。叶在回忆录中写道:“1938年,我在武汉出席郭沫若军委政治部第三讲堂。我的军衔是中校,郭沫若和田汉都是少将。”但他们当时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职,所以军衔不属于八路军新四军的军衔。

八路军新四军改编之初也曾有过军衔

佩戴中将领章的周恩来。周恩来戴着中将军衔的项圈。

八路军新四军改编之初也曾有过军衔

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叶剑英。18军参谋长叶剑英。

抗战初期,为方便与国民党军队打交道,八路军、新四军在国统区的办事处工作人员也有军衔。《文选》中提到,新四军平江通讯处主任涂和副官罗,在1939年6月12日的平江大屠杀中,被国民党军队杀害。他们的军衔分别是上校和少校。

吴秀泉将军回忆说,八路军驻兰办事处接待了从苏联回来的同志们。“我们马上把他们安顿下来,然后给他们发八路军的制服和标志,给每个人起个假名。根据每个人的年龄和地位,给每个人适当的军衔和官职。最小的是少尉,也有中尉和上尉,最高的是少校,因为我当时是上校。”

张震上将在回忆录中提到:(1937年)8月30日,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在元成中学正式启用。以八路军总部驻彭雪枫参谋处主任、驻山西办事处主任身份进行公开活动。作为八路军总部的主要参谋,我负责联络和接待工作,并兼任办事处总务科科长...八路军少将高级参谋卞章武也在这里。国民党军队的军衔和标识是要在街上买的,回来再报销。我当时不知道军衔怎么戴,就问了店主。他很惊讶,说:“你难道不知道自己是当官的吗?”我不能再问问题了。

来自:中国军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9982.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