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本人关系怎么填(姓名及关系怎么填写)

2023国考10月25日至11月3日报名。本次国考共招录3.71万人。10月24日,国家公务员局发布招录人数、具体职位、考试类别、资格条件、咨询电话等信息。记者

2023国考10月25日至11月3日报名。本次国考共招录3.71万人。10月24日,国家公务员局发布招录人数、具体职位、考试类别、资格条件、咨询电话等信息。记者从10个方面梳理。

1.注册条件

年龄一般在18岁以上35岁以下。

2023国考报名条件一般要求年龄在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6年10月至2004年10月期间出生)。2023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放宽至40周岁以下(1981年10月以后出生)。

同时要求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具备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并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国家公务员局也已明确,现役军人、非应届毕业生、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报考。

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被开除公职的,被依法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在各级公务员录用中被认定有弄虚作假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 被辞退未满5年的人员和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人员,不得报考。

此外,报考人员不得以配偶、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近姻亲为领导成员报考用人单位的职位。

2.政治要求

突出政治标准,政治不合格者不予录用。

国家公务员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国考突出政治标准,严把新录用人员政治关。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把对候选人政治素质的测试评价贯穿于招聘工作全过程各环节。

其中,在报考条件的设置上,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为基本条件;笔试和面试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要测试内容,重点考察习近平新时代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人选德、能、勤、绩、廉,重点考察是否符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政治要求。政治不合格者不予录用。

3.招聘特点

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主要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

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职位外,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主要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市(地)级及以下直属事业单位主要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

国家公务员局明确,基层工作经历是指在县(市、区、旗)、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或村(居)委会党政机关,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除外)工作。

在团级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退役士兵在部队服役的经历、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离校到高校毕业生实习基地(属基层单位)参加实习或到企事业单位参加项目调研的经历,均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报考中央机关并在直属机关(地、州、盟)工作过的,也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市(县)机关工作经历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基层工作经历计算截止时间为2022年10月。

4.促进就业。

设立2.5万个项目,招收应届高校毕业生。

“2023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中心总体情况,录用计划向重点人群、重点领域倾斜。”国家公务员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部署要求,设立2.5万个计划,用于招收应届高校毕业生,服务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同时,高度重视基层定向,新增县(区)级及以下直属事业单位计划近2.8万个。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降低学历、放宽专业条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历等降低准入门槛的措施,进一步充实基层公务员队伍。

为鼓励和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积极投身国防事业,设立了3000多名基层项目人员和在部队服役5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

5.减分政策

偏远地区县(区)级及以下直属事业单位可适当降低准入门槛。

位于边远艰苦地区的县(区)级直属事业单位,可根据《关于做好边远艰苦地区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意见》,采取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条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历、单独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等措施,适当降低报考门槛。

对通过降低准入门槛等优惠政策就业的,应在报考地(州、盟)辖区内艰苦边远县乡机关服务满5年(含试用期);未满5年的,不得交流(含公开选拔)到本市(地、州、盟)上级机关和非艰苦边远地区机关,也不得交流(含公开选拔)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他市(地、州、盟)和其他省(区、市)机关。

6.审查和费用

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可以办理登记确认和费用减免手续。

根据国考相关安排,报考人员可于2022年10月25日8:00至11月3日18:00登录考试专题网站进行报名和提交申请,一次只能选择一个职位。招录机关将于2022年10月25日8:00至11月5日18:00对报考人员进行审查,确认报考人员是否具备报考资格。

2022年10月25日8:00至11月3日18:00期间,未通过审查或资格审查不合格者,可调剂至其他岗位。2022年11月3日18:00后,未通过审查或资格审查不合格的人员,不能调剂到其他岗位。

通过资格审查的考生可于2022年11月10日0:00至11月15日24:00登录考试报名专题网站进行报名确认和缴费。逾期未完成网上报名确认和缴费的,视为自动放弃报名资格。

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可直接联系当地考试机构办理报名确认和费用减免手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考试机构咨询电话将于2022年11月9日后在考试专题网站公布。

报名成功的考生请于2022年11月29日0:00至12月4日15:00期间登录考试专题网站,记录打印准考证。如有问题,可联系当地考试机构解决。

7.特殊职位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需参加专业科目笔试。

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与应用。

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为客观测试,申论为主观测试,满分为100分。公共科目笔试试卷分为三类,分别适用于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岗位、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综合管理岗位、行政执法岗位。所有报考人员均需参加公共科目笔试。

报考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韩语(朝鲜语)、葡萄牙语等8个非通用语种职位的人员,还需参加统一的外语水平考试。考试大纲可在考试专题网站和外交部网站查询。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在华派出机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考生还需参加专业科目统一笔试。考试大纲可在考试与备案专题网站、中国银监会网站、中国证监会网站、公安部网站查询。

8.笔试考点

考生必须选择考点为自己工作或学习的省份。

公共科目笔试时间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笔试时间为2022年12月4日上午9:00-11:00,申论科目笔试时间为2022年12月4日上午14:00-17:00。

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外语水平考试,中国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专业科目笔试时间为2022年12月3日14: 00至16: 00。

所有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和一些大城市都设立了考点。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为减少跨省流动,方便顺利参考,网上报考时,报考人员须选择本人工作或学习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考点,凭本人准考证和报名时使用的身份证件参加考试。

9.面试特点

面试重点反映招聘机关和招聘岗位的工作内容、性质和特点。

根据国家公务员局安排,报考人员可于2023年1月登录考试专题网站查询笔试成绩和合格分数线,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其中,8个非通用语言类职位,笔试成绩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和外语水平考试成绩(考试成绩均按百分制折算)合并计算,分别占25%、25%和50%。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的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申论和专业科目笔试成绩分别占25%、25%和50%的比例合并计算。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岗位,笔试成绩分别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专业科目笔试成绩的40%、30%、30%的比例合成;其他职位,笔试成绩根据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报考成绩合并,各占50%。

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根据《招考简章》规定的面试人数与计划招录人数的比例,按照笔试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各职位进入面试的人选,并在考试专题网站上公布。笔试合格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之比低于规定面试比例的职位,将向社会调剂。

据国家公务员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国考继续推进分类分级考试。面试重在反映招聘机关和招聘岗位的工作内容、性质和特点,重在反映不同部门和行业的不同用人需求。职业能力测试和评估与履行职责密切相关。10个部门在笔试阶段组织专业科目笔试,50个部门在面试阶段组织专业能力测试。

面试结束后,招录机关通过考试专题网站公布考生的面试成绩和综合成绩。其中,未组织专业能力测试的,按照笔试50%、面试50%的比例合成综合成绩。组织职业能力测试的,按照笔试成绩占50%、面试成绩占50%、职业能力测试成绩占50%的比例合成综合成绩。

10.特别声明

不出版或指定考试辅导用书,不举办考试辅导培训班。

据介绍,中央国家公务员主管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管理和监督,净化考试环境,严厉打击考试作弊行为,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共同维护考试安全,维护公平正义。

国家公务员局提醒,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人之本、立业之基,是成为一名公务员的基本要求和必要条件。想成为公务员的考生,从选择报考的那一刻起,就要符合公务员的标准,比如诚信报名、诚信备考、诚信考试、诚信合规。

此外,本次招聘考试不出版、不指定考试辅导用书,不举办或委托任何机构和个人举办考试辅导培训班。目前社会上出现的相关公务员考试培训、网站或刊物都与本次招考无关。

新京报记者吴伟

编辑刘梦洁校对李丽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9656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