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的作者(红岩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文/熊坤静陆青小说《红岩》以重庆渣子洞监狱和白公馆监狱中被关押和杀害的革命者的故事为基础,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塑造了许云峰、江姐(江竹

红岩的作者(红岩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插图

文/熊坤静陆青

小说《红岩》以重庆渣子洞监狱和白公馆监狱中被关押和杀害的革命者的故事为基础,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塑造了许云峰、江姐(江竹筠饰)、双枪老太婆等众多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1961年底,随着《红岩》的出版,根据它改编的电影《火中永生》,以及歌剧和电视剧《江姐》的播出,江姐(江竹筠饰)已经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革命英雄。2009年9月,江竹筠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100名英雄模范之一。可以说,半个多世纪以来,很少有小说像《红岩》这样给中国人带来如此强烈、深刻、持久的印象和影响。《红岩》中的主人公蒋捷几乎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完美化身。那么,红岩是如何诞生的,它的前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从作者的经历来看。

小说《红岩》的故事情节是以1948年重庆、四川的地下党被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为背景的。作者罗广斌和杨益言都经历了小说中描述的革命斗争。

罗广斌1924年出生在四川重庆的一个地主家庭。早年为了婚姻自由与封建家庭决裂,失去了经济来源。后来在老乡、国立西南联大地下党组织负责人马志图的帮助下,于1944年离开家乡到国立西南联大附中学习。在此期间,罗广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主青年团,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并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1946年,他被送回四川重庆参加地下工作。后来,经中共党员江竹筠介绍,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工作关系属于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冉义之领导下的学生运动系统。1948年秋,由于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刘、冉义之被捕,重庆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仅冉义之就放弃了62名同志。9月10日,罗广斌也因出卖汉奸在成都家中被捕。他被关押在渣子洞和白公馆两个监狱,国民党政府集中关押党员等各类政治犯。

罗广斌的哥哥罗广文是国民党兵团司令,该兵团指挥17万军队,负责西南防务。如果利用这层关系,罗广斌完全可以避免坐牢,但他毅然选择留在监狱里,和战友们一起面对折磨,面对生死考验。他凭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对党组织的高度忠诚,始终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勇气和韧劲坚持斗争。

1949年10月1日,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开国大典隆重举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几支军队正在向中国的西北、西南和南方迅速推进,追击国民党敌人的残余势力。当时因为国民党反动派奄奄一息,重庆处于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根据已乘飞机逃往台湾省的蒋介石的命令,国民党特务于11月27日在白公馆、渣子洞集中营进行了疯狂的屠杀。近300名革命烈士英勇牺牲,烈士的鲜血染红了红岩村和歌乐山。然而,在这场大屠杀中,有35人从特务的枪下侥幸逃脱,其中包括19名从罗广斌领导的白公馆监狱逃出来的革命战士。

原来,早在大屠杀之前,罗广斌就已经劝说并策反了白公馆看守人杨钦典,使他下定决心放人。11月27日凌晨,杨钦典剪断电话线,打开大门,然后回到楼下第二个房间,对罗广斌说:“请做好准备,我上楼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没问题的话,我踩三下地板你就能跑了!”

作为这次越狱的组织者和指挥者,罗广斌把他的狱友们聚集在他的周围,做出了严肃的部署:“同志们,快点,让我们赶快做好准备。本次突围将按照老中青分成若干小组,分组突围;出去后我们分头行动,翻过歌乐山朝红槽房方向走,出了封锁线找好掩体躲起来,等待解放军迎接胜利……”

这时,楼上杨钦殿传来了信号,罗广斌挥了挥手,“同志们,我们走吧!”

天亮后,罗广斌扶着他的狱友杨继昌一起走。杨其昌作为黔军爱国将领,于1948年冬与老友陈在重庆组织“人民革命”,密谋推翻蒋介石,因此半年多后被蒋介石逮捕,关押在白公馆监狱。

罗广斌和杨继昌终于冲出歌乐山,来到神之路,加入了过往的人群。他们匆匆赶到易白石,躲在杨其昌的一个老部下家里,终于迎来了黎明。

杨益言,1925年生于重庆,考入同济大学后从重庆来到上海求学。在此期间,他担任上海地下学联官方报纸的负责人和“首席撰稿人”。1948年初,因参加反美、反蒋、反内战的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学籍并被捕。获释后回到家乡,在重庆中国铅笔厂职工夜校任教,不久与重庆大学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8月,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囚禁在渣子洞监狱,后在大屠杀前夕成功脱逃。

朱要求写一部小说。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后,罗广斌不忘先烈的指示,迅速写了一份关于重庆组织破坏和监狱情况的报告,提交给党组织。报告约两万字,分七个部分,包括案情发展、汉奸形象、狱中情况、逃亡人员——白府(全部)、狱中见解。其中,《狱中意见》是罗广斌对狱中服刑人员集体意见的汇总,包括“防止领导成员腐败”、“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严格进行整党”等八条意见。这对我们今天加强党的建设、廉政建设和党员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警示意义。

起初,罗广斌被分配到重庆杨虎城烈士纪念馆筹备委员会工作。他还和刘德斌(渣滓洞集中营大屠杀的幸存者之一)一起工作。其任务是整理一个月内“11.27”大屠杀近300名遇难者的资料,作为烈士评定和重庆国民党集中营档案的参考。时间紧,任务重,根据罗广斌的要求,杨益言被调去协助这项工作。

经过夜以继日的努力,追悼会前夕,罗广斌等三人终于出版了《So中美特别技术合作研究所》20万字专刊,其中收录了罗广斌撰写的《血色白公馆》和刘德斌撰写的《烧渣洞》。

不久,罗广斌、杨益言和刘德斌被分配到共青团重庆市委,罗广斌还担任了共青团副主席。

红岩的作者(红岩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插图(1)

◆1958年10月,朱(右一)与共青团重庆市委员会委员(左二)和(右二)合影。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罗广斌、杨益言、刘德斌应共青团委员会的要求,大力宣传重庆解放前那些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以激励人民艰苦奋斗,积极为抗美援朝作贡献。他们三人马不停蹄地往返于各个政府机关、学校和人民团体,并根据他们亲身经历的真实事件进行演讲,受到了观众的好评。

因此,罗广斌、杨益言和刘德斌决定写他们在狱中与敌人英勇斗争的亲身经历。他们的第一篇报告文学《圣洁的花朵》发表在重庆《大众文艺》杂志上。许多读者在信中表示,他们渴望读到更多关于地下党和国民党反动派英勇斗争的真实故事。于是,他们三人撰写并出版了革命回忆录《火中永生》。

1958年10月,共青团中央常委、中国青年出版社(以下简称中国青年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兼总编辑朱和文学编辑王到川滇考察,同时为中国青年出版社文学编辑部组稿。在成都,朱从四川省文联主席、作协主席处了解到等三人撰写出版的报告文学和回忆录反映了重庆渣子洞、白公馆集中营革命战士对敌的英勇斗争,深知这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于是他们赶到重庆,受到了共青团重庆市委的热情接待。

得知和正在长寿县长寿湖农场锻炼,朱一行在共青团重庆市委办公室主任的陪同下前往.见到罗和刘后,请他们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一篇小说。因为没写过小说,怕他们不称职,所以没有马上同意。朱昱看到后,热情地鼓励他说:“你们都是共产党员和团干部。你们天天动员团员青年响应毛主席‘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号召。不能自己带头执行吗?如果你没写过小说,为什么学不会写?你不敢写?你写小说是有明确目的的,不是为了名利。为了教育后辈,为了履行先烈的指示,为了履行一个幸存者和一个革命者的义务,拿起你的笔,不要犹豫,写吧,一定要写好!”在这些话的鼓舞下,罗广斌等人终于接受了小说创作的任务。

支持市委著作出版。

朱和王从长寿湖农场回到重庆,立即向分管共青团工作的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肖泽宽汇报了向等人组稿的情况,并建议市委提供一切便利条件。肖泽宽向市委第一书记任和书记处书记李作了汇报。经三位领导认真研究,决定由罗广斌、杨益言完成小说创作任务,并任命肖泽宽代表市委组织领导这项工作。

首先,市委把罗广斌和杨益言带出去集中创作,安排了两间平房供他们使用。随后,罗、杨获准到公安部门查阅大量敌特档案,采访被关押的敌特分子。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套完整的跨越15年的间谍日记,使罗和杨对间谍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相互利用,以及各种人物的面孔和心理特征有了更深刻、更具体的认识,从而加深了对敌特的感性认识。

红岩的作者(红岩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插图(2)

◆左起:杨益言、陈嘉俊、罗广斌、刘德斌、向罗欣。

1959年初,罗广斌和杨益言开始了艰难的创作。为了尽快完成这一光荣的政治任务,他们白天收集材料,晚上往往就开始写作,通宵达旦。在三年的经济困难时期,食品供应非常紧张。在市委的特殊照顾下,每天晚上给他们发一个小黑馒头。每天晚上,收到馒头后,杨益言总是要等到凌晨才吃,那时他真的饿了。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他们写着写着,手冻得僵硬,渐渐地连笔握不住了,只好停下来一会儿,使劲搓搓手,稍微暖和一点再继续写。

初稿完成后,印了50份,发给各方征求意见。根据任阅后提出的“小说精神状态要翻身”的要求,肖泽宽主持召开了三次文艺界朋友和地下党老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在听取了各方意见后,肖泽宽启发作者说:“SACO集中营真的很黑暗、很残酷,这也是人们称它为人间魔窟的原因。但正是在这里,共产党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气节和情操书写了不朽的篇章。写小说的时候,停不下来写一个,抓一个,死一个。你要通过先烈的事迹写出先烈的精神和本质。你写的是共产党人的正面歌曲!”座谈会上,甚至有人建议作者把重点放在狱中的斗争上,而不是写狱外的地下党活动。罗和杨一时拿不定主意。肖泽宽的态度很明确:“狱内斗争和狱外斗争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配合。听了很多意见,不要灰心,不要退缩,一年撑不过两年,两年撑不过五年,为党和先烈奋斗,一定要把小说写好。”这些真知灼见和热情鼓励,不仅为小说的进一步修改指明了方向,也大大增强了作者的信心。

应重庆市委的邀请,沙汀专程从成都赶来为初稿把脉,并对罗广斌和杨益言进行了悉心指导。根据沙汀的建议,重庆派两位作者到中国军事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参观了一个月。于是,罗、杨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境界。他们对如何书写监狱内外的革命斗争,如何塑造革命烈士的英雄形象,获得了新的灵感和新的思路。

《红岩》的中后期修改是在中国青年学会编辑王的指导下进行的。在过去的三年里,作品的数量被改变和更名了几次。最终版本字数从300万字缩减到41万字,作品标题也从《被囚禁的世界》不断更改。直到1961年12月《付梓》出版,它才被确定为“红岩”。

畅销造就经典。

《红岩》一经出版,深受读者喜爱,社会反响强烈,以至于供不应求。因此,中国青年学会于1963年7月再版。1962年中秋节,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会员罗广斌应邀参加了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在北海公园举行的联谊活动。在联谊会上,他有幸见到了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胡耀邦与他亲切握手,高度肯定地说:“你写了一部小说《红岩》。我不说你写了一本好书,因为“好书”这个词已经不能概括它的意义了。在当前经济困难时期,由你出版的《红岩》以其精彩的描写和感人的故事吸引了大批年轻读者。它以革命先烈的崇高牺牲精神,成功地进行了一次革命理想和革命气节的教育,使人们保持了战胜困难的高度革命精神。红岩的社会贡献已经远远超过了一部好小说的作用。”

红岩的作者(红岩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插图(3)

◆1961年出版的小说《红岩》。

十年浩劫中,红岩被诬蔑为“汉奸文学”而被禁,其作者也一蹶不振。特别是罗广斌的越狱在当时已经成为造反派指责和攻击他的历史疑点。一时间,罗广斌被扣上了“周扬黑线人物”、“重庆文艺界最大的铁杆保皇派”、“山城最大的政治扒手”的帽子。江青甚至诬称他为“大汉奸”、“反革命”,使他精神不堪重负,于1967年2月初逝世。直到“文革”结束,罗广斌才被平反,《红岩》继续出版。

在过去的50年里,红岩一直卖得很好。截至2011年5月,仅中国青年学会就印行了98次,印数超过430万册,并被翻译成英、法、苏、德、日、朝等多种文字,总发行量超过1000万册。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学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誉为“共产主义的奇葩”。

文学界普遍认为,《红岩》的艺术成就可以概括为:第一,它生动地刻画了一批革命英雄,甚至在反派人物的刻画上。二是结构宏伟、严谨、繁复有序;第三,注重心理活动的描写和环境氛围的渲染,充分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红岩》作为新中国十大红色文学经典之一,在扶正祛邪、弘扬正气、保持革命气节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对爱党、爱国、爱中国的先进文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2003年4月在重庆视察思想文化工作时说的:“一部小说《红岩》,一首歌《红梅颂》(歌剧《江姐》插曲),教育了几代人,深刻影响了许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红岩精神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是我们党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

2011年12月7日,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世忠在纪念《红岩》出版5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他给予高度评价:红岩成功塑造了革命英雄群体形象,有效传播了红岩伟大精神,不断促进了几代人的健康成长。是永恒的红色经典,是革命传统教育的经典文本,是共产主义的。因为“红岩”,重庆“红”遍中国,有着鲜明的文化印记……红岩精神不仅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也体现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它过去是我们的精神支柱,现在是,将来也会是我们的精神支柱。让红岩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升干部群众的精气神,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本文为头条作者原创。

请注明转载自《党史》。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学习党史微信微信官方账号:dangshibocai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9654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