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猿啼之谜(三峡巫盐之谜)

在问答中看到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有人认为李白的诗《海峡两岸的猿猴止不住哭泣》是错的。对此你怎么看?标题还引用了这个问题的出处:清代学者梁章钜在《漫谈》中认定李白

在问答中看到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有人认为李白的诗《海峡两岸的猿猴止不住哭泣》是错的。对此你怎么看?

标题还引用了这个问题的出处:

清代学者梁章钜在《漫谈》中认定李白《白帝城早生》诗第三句有误。据史料记载,三峡的猿猴只生长在南岸,北岸的巫山是南北走向的,面对北方的寒风,所以猿猴不适合生长。有人从南岸抓来猿猴放到北岸,猿猴最后跑回南岸。

老街查了这本书,发现书名主人歪曲了梁章钜的意思。这一段出自《流浪丛谈》,原话是:

一位客人说:“太白的诗《白帝城早鸟》说,两岸猿猴止不住啼哭。”根据水镜的注释,瞿塘峡到处都是猿猴,哪不生北岸。不是唯一的地方,还是有的放在北山的山里。一开始听不到声音的时候,他们会带着浣熊动物穿越到缅甸,但是白诗错了。”

不是梁章钜自己说李白的诗错了,而是梁章钜的说法是:

于曰:“此考据固,诗人们不可如此说。”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考证的资料确实很详细,但真正的诗人不是这么分析诗歌的。言下之意是:跟你说,鸡鸭,呆在凉快的地方。……

1.诗人的语言艺术与生活

用现在的话说,艺术来源于高于生活的生活。诗人的语言表达不同于写散文或随笔。南岸有没有类似猿的声音并不重要。《随缘诗》的作者袁枚说:考据家不要谈诗。

还是《马嵬》诗,说“在石昊村,夫妻两地分居,眼泪比在永生堂还多”。那一天,贵妃没有死在仙人宫。于晓晓道:“峨眉山下白香山的《长恨歌》。””。’最后几个来了’,明太祖有幸(亲自)到了蜀国。他有没有路过峨眉?男人无言以对。”

诗歌不是学问,也不是考证,所以袁枚也说:“所谓学者之诗,读之不愉快。”

诗人的语言不是物理和数学的公式。当然,没有人认为李白的“飞檐走壁三千尺”是信口开河,但也常有喜欢考证历史或地理区域的人。

上面一段,袁枚说白居易的《长恨歌》写的是“峨眉山下。最后几个来了”,而唐也没有路过峨眉山?你在胡说些什么?杨贵妃不是死在长生宫了吗?于是那个自以为抓到了袁枚错误的人无言以对。……

关于诗性语言,老街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只背唐诗宋词写不出好诗,就花10分钟学会诗性语言。”

但是,有一些关于三峡猿人的故事。

三峡猿啼之谜(三峡巫盐之谜)插图

第二,两岸猿猴不是一个猿猴。

我们经常会有这种感觉。当我们坐火车的时候,两边窗外的村庄和山脉连绵不断,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当我们打开手机导航,发现几十里、几百里的距离转瞬即逝。坐飞机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仿佛窗外的天空空白云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我们却在不知不觉中穿过了千山万水。

视觉也是,听觉也是。虽然两岸猿声不断,当然船上的猿声已远去,三峡两岸的猿声此起彼伏,所以会有一种“止不住哭”的挥之不去的感觉。如果写“两岸涛声不断,轻舟已过万重山”来衬托轻舟的速度,意思是一样的,只是没有“猿声”生动。而且三峡的“猿声”是有出处的,李白之前的很多诗人也经常用这个形象。

三峡猿啼之谜(三峡巫盐之谜)插图(1)

三,三峡猿人的诗歌

古人写三峡诗时,“猿声”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北魏郦道元在《注》中记载了一首渔歌“猿啼三声,泪触裳”。而李白的《白帝城早生》更像是一首附诗:

一大早,我告别了高入云霄的江陵城,远在千里之外,船只有一天。两岸猿猴的叫声,还在耳边不知不觉地不停啼叫,轻舟已过了沉重的青山。

李白的诗中写了下面一段郦道元在上面的28个字:

三峡七百里起,两岸都是山,没有缝隙。群山相叠,日头遮天。从午夜开始,就没有日出。至于下水乡陵墓,沿后封锁,还是国王下令紧急公布。【有时白帝送朝廷,黄昏到江陵,其间千里二百里。虽然逆风跑,但没带病】。冬天,碧绿的池水总是波涛汹涌,倒影清晰,奇柏横生,飞瀑悬,飞瀑流泉。其间,清澈瑰丽,妙趣横生。每逢艳阳天之初,霜降之时,林苏,[常有高猿啸],这是一种奇特的现象。空山谷响,哀乐转久。

故渔父唱“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触裳。”

在李白之前,就有诗人写三峡猿声。傅吴德石(南北朝王泰):

天刚蒙蒙亮,巫山路漫漫。树冷且远,草却迟。

深谷有声,峡近猿有声。就像性一样,是不死的。

隋代崔的《巫山夜行诗》:

荆门秋水急,巫峡云淡。想教月夜,就听猿声。

李白后来的诗人,写三峡的,经常写猿的声音。唐代李劼人的词:

荆门沙滩潺潺,猿啼烟满两岸山。摆渡童子当官,月落西陵。

大概是古代生态比较好吧。似乎有风景的地方就有猿猴。比如宋来,到洞庭湖,要写《猿声》《洞庭湖夜泊》:

两岸绿树成荫,湘水旁一叶孤舟。猿猴止不住啼哭,明月照篷窗。

三峡猿啼之谜(三峡巫盐之谜)插图(2)

4.三峡北岸没有猿猴吗?

李道元的《水经注三十三》写道:

峡内有瞿塘和黄侃二滩…………………………………………………………………………………………………………………………………………………

这段话就是“旅行者之言”的由来。李道元说,在瞿塘峡,北岸没有生猿猴。后有人抓住他们,把他们放在北岸,结果就跟《礼记》里一样,拷公基说:

橘若过淮河,则积于北方;橘子过了汶河就死了。这是因为这里的气体。

郦道元说“兽过缅甸而不生”,指的是《礼记·拷公基》,意思是北岸的猿猴将gameover。

但有一个问题需要特别说明,那就是李道元作为北魏人,一生没有去过三峡,《水经注》中的很多内容都是运过来的。

比如南朝宋盛洪治《周静集》中的“离三峡七百里”一段,就直接放进了朱。东晋元的作品《宜都山川》,其中也写到了三峡:

从黄牛滩到西陵,百里到峡,山川蜿蜒,两岸山重。现在不是午夜,看不到太阳和月亮。悬崖还是几千英尺,它的石头颜色描述,许多大象,高大的树木,一点冬青。猿清,谷响,水满。…

李道元所说的“猿不生北岸”当然是道听途说,但必有出处。然而,对岸没有猿猴,这听起来总是不可思议。著名的神女峰位于长江北岸的巫峡。据说吴山寺(高唐寺)就在那里,很多去过吴山寺的诗人都说听过猿。

单鹃似乎很讨厌王蒙,

叫秋石疏苔。《巫山寺》(苍)在一个乱猿啼处访高唐,路上云雾缭绕,草木芬芳。参观武山寺(唐雪陶)

这些唐诗可能是北岸有猿的一点证明。可能魏晋南北朝时期北岸没有猿猴。唐朝气候变化,别人家的猿也“与时俱进”,有的把家搬到了北岸。

三峡猿啼之谜(三峡巫盐之谜)插图(3)

5.三峡猿声是什么时候消失的?

1994年第一次坐船过三峡,感觉两岸差别不大。当然,我并没有特别关注两岸的地貌。其实我关注了之后也看不懂他们。然而,三峡早已失去了猿声。

一位诗人朋友说,他在六七十年代经常穿梭于两岸之间,能听到猿猴的鸣叫。老街认为古人所说的猿应该不是猴子,诗人是否混淆了“猿声”和“猴声”,我也不好说。

然而,猿的声音应该不同于猴子的声音。在我的印象中,猴子的鸣叫声应该不像猿猴的叫声,“导致明显的区别,空从口中穿过,久久哀鸣”。

清光绪年间,赵茜过夔州时写了一首诗:

李白乘船去故乡,桃花绿水去曲塘。如今两岸猿猴少,又不是春末。

据说1988年,一位专家在三峡地区发现了长臂猿的下牙床。分析表明,长臂猿在200年前才在三峡地区消失,或者说不到200年。说明赵茜的“如今,两岸猿猴少”是很对的。

三峡猿啼之谜(三峡巫盐之谜)插图(4)

结束语

至于“三峡猿猴只生长在南岸,北岸巫山猿猴不适合生长”的说法,老街里也不清楚。似乎在南岸发现了长臂猿化石。

但是,猿音是否只在南岸,并不妨碍诗人在两岸写作。第一,耳朵听到的声音肯定没那么准。即使长臂猿在南岸鸣叫,声音也有可能在两岸间回荡,传入耳中。其次,文艺毕竟不会拘泥于完全真实的风景。

下次你去动物园,好好看看猿和猴子。但是在动物园里,似乎只能听到猴子打架嬉闹的鸣叫,很少听到猿猴的鸣叫。每次去那里,都只能看到它们悠闲地睡觉或者晒太阳。今天,如果我们想再次听到猿,似乎只能在电视上听动物世界。

老街味道

背唐诗宋词是写不出好诗的。花10分钟学习诗歌语言。

岳云鹏春晚的相声《对练对联》充满了色彩,但真正的春联却不那么对路。

可以用岁月,相思,爱情,团圆做诗吗?顺便了解一下如何创作绝句。

格律诗中的平头、粘、上尾、三尾、三行、落韵、击韵一定要避免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93400.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