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理数概念(无理数的概念是什么意思)

无理数的发现与不可公度线段、面积计算、方程求解有关。虽然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无理数,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无法对无理数给出合理的解释,也很难给出明确的符号表达

无理数概念(无理数的概念是什么意思)

无理数的发现与不可公度线段、面积计算、方程求解有关。虽然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无理数,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无法对无理数给出合理的解释,也很难给出明确的符号表达。实际上,实数理论的建立要晚于微积分的出现。

人们总是习惯于借助已有的概念来描绘新事物,却遇到了“无理数”这样一个难题。虽然人们很早以前就发现了无理数的存在,但却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也很难给出明确的符号表达,所以把这样的数称为无理数,是无理数。这里先讨论一下人们是如何发现无理数的,从中感受到无理数的本质特征。

无理数概念(无理数的概念是什么意思)

1.边长和对角线的不相称

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和边长是不可公度的,即不能表示为整数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一发现是基于一个表达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之间关系的定理。在中国,这个定理叫勾股定理,在西方,这个定理叫勾股定理。这个定理的一般表达式是:设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和一个斜边的边长分别为a,b,C,则有

a2+b2=c2

根据定理,如果两个直角的长度a=1,b =1,那么斜边的长度c=√2,但√2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

假设√2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即√2=a/b,其中a和b都是整数,没有公因数。那么a2=2b2,所以a2是偶数,因为只有偶数的平方才能是偶数(任何奇数都可以表示为2n+1,从(2n+1)2=4n2+4n+1,奇数的平方一定是奇数),所有的A都是偶数。因为a和b没有公因数,如果a是偶数,那么b一定是奇数。因为a是偶数,设a=2c,其中c是整数。那么a2=4c2,那么4c2=2b2,也就是2c2=b2,那么b2是偶数,b是偶数。b不可能既是奇数又是偶数。所以假设不成立,即√2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

因为古希腊人认为一切事物都可以用整数或者整数的比例来衡量,√2与这种思想相悖,所以无法理解。所以古希腊的学者大多放弃了对算术的研究,热衷于研究几何。

无理数概念(无理数的概念是什么意思)

二。圆周率

很早就知道,圆的周长是2πr,面积是πr2,其中r是圆的半径,π是圆周率。但是π的计算非常困难,人们希望用一个共同的度来近似π。因为尼罗河的洪水,为了调整被淹没的土地,古埃及人掌握了土地面积测量和计算的技术,他们对圆形面积给出了很好的近似,莱茵兰纸莎草纸。

无理数概念(无理数的概念是什么意思)

第50题说直径为9的圆形陆地面积等于边长为8的正方形陆地面积。如果用面积公式:82≈π*(9/2)2,可以得到π的平方约等于16/9,即256/81=3.1605,这是在公元前1700年左右得到的。当然,仅此一点,我们很难确定当时的古埃及人是否已经确立了圆周率的概念。对于π的近似计算,古希腊物理学家、数学家阿基米德在22/7到223/71之间得到,祖冲之在22/7到355/113之间得到,其中22/7是通过计算一个圆内正96边多边形的周长得到的,355/113被称为秘法,也叫祖宗法。

三。面积和无理数

我们常用的求三角形面积的公式需要知道三角形的高度,但是古希腊数学家海伦在他的著作《测量》中给出了一个只取决于边长的公式: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设三个边长为A、b、C,设S为三角形周长的一半,即s=(a+b+c)/2,那么三角形的面积为√ S (S-A)(显然,这个数往往是无理数。

四。方程和无理数

古希腊代数的高峰是在丢番图时代。他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将符号引入代数,甚至是相当于现在的1/x和x的3次方以上的形式,在当时这是一个极其抽象的符号,因为古代人认为二次方是正方形,三次方是立方体,都有特定的几何背景。三次方没有具体的几何背景,因此毫无意义。范图知道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根,但不知道怎么处理。所以,当两个根都是有理数时,他取较大的一个;当根是无理数或虚数时,他认为方程是无解的。这样,毕达哥拉斯的发现在这里就是一个特例,因为√2是方程x2-2=0的一个根。

范图最感兴趣的问题是方程的根是不是正整数。他在《算术》一书中写了许多重要的结果。现在,人们把求方程整数解的问题称为丢番图问题。然而,丢番图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的《算术》一书引发了一个著名的猜想,就是费马大定理。费马大定理与勾股定理密切相关。勾股定理a2+b2=c2中,a、b、C三个数可以同时是整数,比如a=3,b=4,c=5。然而,费马猜想,正方形的情况是特殊的。对于一般方程an+bn=cn,当n≥3时,不会有同时使a、b、C为整数的解。费马在《算术》一书第8题的空白处写下了这个问题:

“不可能把一个立方数写成两个立方数之和;或者把一个4次方写成两个4次方之和;或者说,一般情况下,不可能把高于2倍的幂写成同次幂的两次幂之和”

问题很简洁,但证明很难。经过三个世纪和几个代数的努力,这个问题在1993年被在普林斯顿教书的英国数学家怀尔斯解决了。这篇130页的论文发表于1995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90112.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