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格《摇篮曲》分析(摇篮曲格里格曲式简单分析)

《佩尔·金特组曲》是一部具有民族浪漫色彩的典型作品。——管弦乐组曲《派尔·金特》(组曲1、2)的美学分析阳光《培尔·金特》原是挪威著名文学家易卜生根据本国古代民

《佩尔·金特组曲》是一部具有民族浪漫色彩的典型作品。

——管弦乐组曲《派尔·金特》(组曲1、2)的美学分析

阳光

《培尔·金特》原是挪威著名文学家易卜生根据本国古代民间传说创作的五幕幻想寓言剧。格里格应邀为该剧《培尔·金特》写了22首钢琴二重奏配乐,完成于1874至1875年间,演出后获得巨大成功。后来格里格从中选出8首,改变为两套管弦乐组曲(第一、二组曲,各分四段),于1888和1891年先后编出。这两部组曲都是曲作者格里格的代表作品,并成为世界乐坛上雅俗共赏的名作。格里格《摇篮曲》分析(摇篮曲格里格曲式简单分析)插图《培尔·金特》原是挪威著名作家易卜生根据本国古代民间传说创作的五幕奇幻寓言。格里格应邀为1874年至1875年间完成的戏剧《佩尔·金》创作了22首钢琴二重奏,演出后大获成功。后来格里格选了其中的八首,改成了两首管弦乐组曲(第一和第二组曲,各有四段),分别编于1888年和1891年。这两首组曲是作曲家格里格的代表作,成为世界上雅俗共赏的音乐杰作。

戏剧《培尔·金特》虽然不是挪威著名文学家、剧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但在作者的全部剧作中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易卜生的诗剧《培尔·金特》大量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扑朔迷离的梦幻境界和形象,剖析了当时挪威上层社会的极端利己主义,同时又触及了当时世界上的许多重大政治事件。 关于易卜生的这部诗剧, 格里格曾在他《第二组曲》的扉页概括作了这样的说明:“培尔·金特是一个病态地沉溺于幻想的角色,成为权迷心窍和自大狂妄的牺牲品。年轻时,他就有很多粗野、鲁莽的举动,经受着命运的多次捉弄。培尔·金特离家出走,在外周游一番之后,回来时已经年老,而回家途中又遇翻船,使他像离家时那样一贫如洗。在这里,他年轻时代的情人,多年来一直忠诚于他的索尔维格来迎接他,他筋疲力尽地把脸贴在索尔维格的膝盖上,终于找到了安息之处。”尽管《第二组曲》中的《索尔维格之歌》确属杰作,但总的说来还是《第一组曲》更为流行。选入两套组曲的八首乐曲,只按音乐的要求编排,各部分在情节上没有联系,完全不受原剧情节发展的牵制,也不合乎原来音乐的顺序,只是作为若干独立画面汇集在一起,描绘出色彩鲜明的自然景致和风俗图画。
格里格《摇篮曲》分析(摇篮曲格里格曲式简单分析)插图(1)
《佩尔·金特》这出戏虽然不是挪威著名作家、剧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但在作者的全部剧作中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易卜生的诗剧《皮埃尔·金特》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创造了一系列令人困惑的梦境和意象,分析了当时挪威上层社会的极端利己主义,触及了当时世界上许多重要的政治事件。关于易卜生的诗剧,格里格在他的第二部组曲的扉页上作了如下概括性的解释:“佩尔·金特是一个病态地沉溺于幻想的人物,成了权力执念和傲慢的牺牲品。年轻的时候,他有过很多粗鲁鲁莽的举动,也受过很多命运的捉弄。皮埃尔·金特离家出走,出国旅行后,回来时老了,在回家的路上翻船了,使他和离家时一样穷。在这里,他年轻的爱人,多年来对他忠心耿耿的索尔维格前来迎接。他筋疲力尽地把脸贴在索尔维格的膝盖上,终于找到了休息的地方。”虽然《第二组曲》中的《索尔维格之歌》确实是一部杰作,但总体来说,《第一组曲》更受欢迎。从两个组曲中选出来的八首曲子,只是按照音乐的要求编排的。各部分在剧情上没有任何联系,完全不受原剧情节发展的限制,也不符合原音乐的顺序。相反,它们被聚集在一起作为一些独立的图片来描绘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和习俗。

《派尔·金特》第一组曲包括《早晨的风景》、《奥塞之死》、《阿尼特拉》、《在山魔宫》四个部分。

首先,早上的风景

这是话剧第四幕第五场的前奏曲。主人公培尔·金特远渡重洋去了美洲、非洲、亚洲,靠往美洲贩卖黑奴、往中国贩卖圣像等非法活动成了富商。这时,他来到摩洛哥,一天清晨,在一个山洞前面,幻想做沙漠王国国王。作曲家在此没有去描写异国荒凉的沙漠风光,而是以挪威人的心态,描绘了北国早晨静谧清新美丽的抒情画面。作曲家调动了管弦乐的手段,用透明的木管和柔美的弦乐音色、五声音调的牧歌主题、三度叠置的明亮的调性转换,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大自然渐渐苏醒,霞光明媚、空气清新,一切充满生机的迷人景象。即描写了北欧大自然晨曦初上的美丽景色:阳光煦照的黎明,太阳冉冉升起。乐曲具有牧歌风格,是单主题三部曲式结构。即由单一的田园风味主题加以自由而精心的发展构成。格里格《摇篮曲》分析(摇篮曲格里格曲式简单分析)插图(2)这是该剧第四幕第五场的前奏。主人公皮埃尔·金特(Pierre Kinter)漂洋过海来到美洲、非洲和亚洲,靠向美国贩卖奴隶、向中国贩卖圣像等非法活动成为富商。这时,他来到了摩洛哥。一天早上,在一个山洞前,他梦想成为沙漠王国的国王。作曲家没有描绘异国荒凉的沙漠风光,而是以挪威人的心态描绘了北国清晨宁静清新美丽的抒情画卷。作曲家调动了管弦乐的手段,运用通透的木管和柔和的弦乐音色,五声的田园主题,三折的明亮调性转换,生动再现了大自然逐渐苏醒,霞光灿烂,空清新,万物生机盎然的迷人景象。也就是说,它描述了北欧大自然清晨的美丽景色:阳光明媚的黎明,冉冉升起的太阳。音乐具有田园风格,是单一主题的三部曲结构。也就是说,它是由一个单一的牧歌主题自由而细致地发展而成的。

格里格《摇篮曲》分析(摇篮曲格里格曲式简单分析)插图(3)第一部分的主题,曲调明朗。C大调,6/8拍子:第一部分的主题,旋律清晰。c大调,6/8拍:

52 123 | 532 12323 | 535 636 | 532 10 |先后用笛子和双簧管吹奏,然后连续向上转位三次,产生鲜明的音调对比。

第二部分采用第一部分的主题素材进行展开,大提琴演奏比较旋律:

3.2.| 1.2.| 3.12 | 3.12 | 3.3 | 3.音调虽然来源于基本主题,但却是由节奏(由短到长)、调式和调性(由E大调到# C和BB小调、由E大调到F大调)和织体的变化形成的。

再现部再现原曲中的基本主题,气氛平静下来。结束时,号角奏出猎人的号角,单簧管和长笛奏出鸟鸣,最后主题音逐渐消失。

二、奥塞之死

此段音乐两次分别用在话剧第三幕第四场的开头与结尾。母亲奥塞在弥留之际,培尔·金特赶了回来,他为母亲追忆儿时景象,并用幻想的故事陪母亲去赴天堂的盛筵。在全剧中,这是非常动人的一场。格里格的这段配乐悲壮肃穆,可称为一首简朴凄凉的悲歌或葬礼进行曲。该曲描写孤苦伶仃的奥塞在久别归来的儿子培尔·金特的陪伴下悄然死去的情景。纯粹弦乐的演奏,暗淡的音色(除低音提琴外,全带上弱音器),徐缓的节拍,四声部圣咏式的歌调,把哀伤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格里格《摇篮曲》分析(摇篮曲格里格曲式简单分析)插图(4)这段音乐在该剧第三幕第四场的开头和结尾用了两次。奥塞的母亲病危时,佩尔·金特赶回来了。他为母亲回忆童年的场景,用奇幻的故事陪母亲一起参加天堂里的盛大盛宴。在整部剧中,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场景。格里格的配乐庄严肃穆,堪称朴素苍凉的挽歌或葬礼进行曲。这首歌描绘了孤独的奥塞在他的儿子佩尔·金特的陪伴下悄然死去,他的儿子从长期的分离中归来。纯粹的弦乐演奏,暗淡的音色(除低音提琴外,全部带静音装置),缓慢的节拍,四声部咏叹调式的旋律,充分表达了悲凉之情。

b小调,4/4拍。这部分是一个主题单一的三部曲结构。整首曲子用弦乐器演奏,主题基调哀怨:

3 6 7 – |3 6 7 – |1 7 6 71 | 2 1 7 .0 |

3 6 7 – |3 6 7 – |1 7 6 71 |#5 6 – 0 |

中间部分是从B小调到F小调重复上述主题,然后再现第一部分。音乐庄严肃穆,力度不断加强,音域不断扩大,表现出日益增长的悲凉情绪。旋律结束时,音区在下降,力度在减弱,音乐逐渐放松,降低,甚至消失,象征着奥塞的无声死亡。

第三,阿尼特拉舞曲

选自话剧第四幕第六场。在沙漠绿洲中,一座阿拉伯酋长的帐篷里,酋长的女儿阿尼特拉正以妩媚妖艳的舞姿在诱惑着培尔·金特。这段音乐描绘出轻俏的舞蹈场面,但严格地说,它远远超过了作为配乐的作用,因为它直接参与戏剧的内容,成为诗剧中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乐曲结构是单三部曲式,由弦乐器演奏。在弦乐拨奏的背景上,小提琴奏出优美轻快、3/4拍子、a小调的基本主题:格里格《摇篮曲》分析(摇篮曲格里格曲式简单分析)插图(5)该剧第四幕第六场。在沙漠绿洲,在一个阿拉伯酋长的帐篷里,酋长的女儿Anitra正以迷人的舞蹈诱惑着Peir Kint。这首曲子描绘了一个精致的舞蹈场景,但严格来说,它远远超过了它作为配乐的作用,因为它直接参与了戏剧的内容,成为诗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音乐的结构是一个单一的三部曲,由弦乐器演奏。小提琴以拨弦为背景,演奏优美轻快的基本主题,3/4拍,A小调:

3 |65 67 12 |36 3 2 |16 1 7 |6 – 0 |

61 6 5 |#41 4 – |41 4 3 |27 2 -|……

第一部分是新材料组成的旋律:

4 .3 32 |2 .3 34 |4 – – |3 0 0 |

04 21 74 |21 72 76 |52 76 57 |54 32 17 |6

在第二部分,通过调式对比(从A小调到D大调)和复调的模仿来发展基本主题:

5 |17 12 34 |51 5 4 |31 3 2 |1 – 0 |

第四,在山妖宫

原本是该剧第二幕第六场的前奏,以固定的旋律、节奏、变化的力度和配器,描述了佩尔·金特误入山妖王的宫殿,山妖人的狂欢以及恶魔对佩尔的威胁。后来英雄在山里调戏了妖王的女儿,在妖王的威胁下娶了妖女。这一幕点出了全剧的主题,即人与妖的区别,这才是最富于幻想的第二幕的真正核心。

整首歌都笼罩在一种阴森险恶的氛围中。b小调,四分之三拍:67 12 31 3 | ﹟ 27 2 27 2 |

67 12 31 36 |53 13 5 0 ﹕||,乐曲的结构是以单主题三部曲式为基础,变奏了两次。在变奏发展中,乐器渐增,力度渐强,音区逐步移高,速度渐快,逐渐形成十分强烈的效果,刻画出山中魔王野蛮、凶恶的形象,音乐充满了传奇幻想和童话色彩。格里格《摇篮曲》分析(摇篮曲格里格曲式简单分析)插图(6)612 31 36 | 53 13 50: ||,音乐的结构是以主题单一的三部曲为基础,改了两次。在变奏的发展中,乐器的数量越来越多,力度越来越强,音域越来越高,越来越快,逐渐形成一种非常强烈的效果,刻画出深山中魔鬼的野蛮狰狞形象。音乐充满了传奇的幻想和童话。

《培尔·金特》第二组曲也是由四个部分组成。
格里格《摇篮曲》分析(摇篮曲格里格曲式简单分析)插图(7)《派尔·金特》第二组曲也是由四部分组成。

一、阿英的哀叹

这原本是该剧第一幕和第二幕之间的一段插曲。在乡下的一次婚礼上,皮埃尔·金特拐走了朋友的新娘英格丽德,带她到山上,玩够了就抛弃了她,说自己真的很爱索尔维格。这首乐曲以英格丽德为主要形象,表现了一种非常激动和无奈的情绪,堪称一曲美妙的挪威挽歌。

这一部分由引言、结尾和中间部分组成。中间部分是主体部分,由以下主题发展而来。g小调,3/4拍:

1 – 1 |7 – 713 |2 – 2 |1 – 124 |3 .3 67 |6﹟46 ﹟5 2 |

1 .1 45|424 3 3 |5.3 1 2 |3 – 3 |5753 1 2 |3 – 1 |3.1 6 7|

1 – 1 |3531 6 7|1 – 2 |3 – -|﹟5 – 6 |6 – -|6 0 0 |

曲调暗淡的色彩,小提琴低音区缠绵的旋律,如泣如诉,音乐很美,很同情女孩的处境。表达了对英格丽被抛弃的痛苦、哀嚎、抱怨和悲叹。

前奏和尾声都是2/4拍,G小调:

3.5 4.5 |3.5 4.5 |3432 7235 |423 0 |是代表培尔的主题,连续且强烈的附点及先松后紧的节奏变化和十六分音符的走句,表示培尔在朋友婚礼上野蛮粗暴抢夺拐骗新娘。生动地刻画了培尔·金特拐骗英格丽德以及英格丽德的神态。格里格《摇篮曲》分析(摇篮曲格里格曲式简单分析)插图(8)3.5 4.5 | 3.5 4.5 | 3432 7235 | 423 0 |代表佩儿的主题,标点连续有力,先松后紧的节奏变化,十六分音符,表示佩儿在朋友的婚礼上残忍地抢劫绑架新娘。它生动地描绘了佩尔·金特绑架英格丽德和英格丽德的方式。

第二,阿拉伯舞曲

这是一首阿拉伯风味浓厚的舞曲,三部曲结构。

第一部分和再现部分的旋律活泼欢快。c大调,4/4拍:

05 |65 67 17 12 |765 5 0 03 |43 45 65 67 |543 3 0 0|

321 1 0 0 |765 5 0 0 |321 321 321 321 |765 5 0 0 |格里格《摇篮曲》分析(摇篮曲格里格曲式简单分析)插图(9)321 1 0 0 |765 5 0 0 |321 321 321 321 |765 5 0 0 |

在多次重复中,调性不断变化,然后最终到了这个调。

中间部分由单一的三部曲结构组成,两端变成了和声小调。在小提琴抒情的旋律下,大提琴奏出优美的对比复调,钢琴优雅安详:

3 |3 – 321 717 |6 3 0 3 |312 3 321 717 |6 3 0 0 |

0 |3 – 4 – |3 – 6 3 |3 6 5 4 |3 – 6 3 |

中段改为同名大调,色彩明亮,节奏曲调由波音形动机(56 65)组成,轻盈细腻:

56 |6 56 6 56 |6 50

三。皮埃尔·金特的回归

原为第五幕的前奏曲。乐曲描写了培尔•金特结束流浪生活乘船返乡,当船近挪威海岸时,忽遭暴风雨,船被击沉,他的财产也全部毁灭,瞬间培尔变得一贫如洗的情景。而培尔•金特已经须发斑白,穿着上像个乞丐:衣衫褴褛,捉襟见肘,神情苍凉。格里格《摇篮曲》分析(摇篮曲格里格曲式简单分析)插图(10)原本是第五幕的前奏。音乐描述了珀金结束流浪生活后乘船回家的场景。当小船驶近挪威海岸时,突然遭到暴风雨袭击,小船沉没了,他所有的财产都毁了,珀金瞬间变得一贫如洗。然而,佩尔根特头发花白,看上去像个乞丐:衣衫褴褛,身无分文,一脸凄凉。

这部分的结构是主题单一的三部曲,整首歌是由一个乐句发展而来的。᥷ F小调,6/8拍:

0 6 603 |306 6 .|0 6 603 |306 6 .|

3 .342 |3 .342 |342 342 |3 .6 0|

音乐一开始就展现了一幅惊涛骇浪的画面,中间部分不断出现半音阶旋律,生动地描绘了狂风暴雨、巨浪滔天的场景。再现音乐归于平静,象征着暴风雨过后,风浪逐渐平息。

第四,索尔维格之歌

这是该剧配乐最感人的部分。原来在剧中,索尔维格整天盼着珀金回家,一边在小屋前纺纱,一边唱着一首民谣:《摇篮曲》。她唱道,“冬去春来,总有一天,你会回来的。”旋律委婉,感情真挚深刻,充分展现了索尔维格遇见珀金时对爱情和想象的忠诚。改编为纯器乐:乐曲采用对称结构,其结构为单、二声部曲式,有引子和后记。

音乐以流畅抒情的介绍开始:

3 – 13 67 |5 – 5 0 |5 – 35 12 |

7 3 – 30 |7 3 – 30 |7 3 – 30 |3 – 0 0 |

旋律的第一部分是小调,4/4拍,行板,节奏对称:

3 |6 71 2 34 |43 31 6 61 |17 75 53.3 |30 0 0 3 |

66 71 2 34 |43 31 6 61 |17 75 53.3 |30 0 0 3 |35 71 6 32 |

7 21 6 .6 |17 76 3 .3 |35 71 6 32 |7 21 6 .6 |1 .7 7.6 |

6-60 |,一段悲伤的旋律,表现了索尔维格纯真的心境,是忠贞的,悲伤地期待着爱人的归来。

第二部分旋律是A大调、3/4拍子、小快板,节奏长短相间,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格里格《摇篮曲》分析(摇篮曲格里格曲式简单分析)插图(11)旋律的第二部分是大调,3/4拍,快板,节奏交替,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

5 |5.6 5.4 3.4 |50 5 – |5.6 5.4 3.4 |5 – – | 50 6 – |

65 53 10 |32 27 57 |13 5 – |50 7 .6 |65 53 10 |32 27 57 |

272 572 | 4/4 1-100 | 1-00 |,嘹亮欢快的旋律,表明女主角对未来充满希望…

后记的前两节与序章基本相同,即序章与后记相呼应,后五节有所改动。小调沉闷的音调,弦乐单个声部的柔和乐句,表现出安静的沉思。音乐的中心是一首挪威民歌风味的摇篮曲,由同名大调A的两段对比及其重复组成。

格里格的创作除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貌外,其重要的艺术特色是小巧精练、诗情画意、爽朗清新。他的作品大多属器乐小品,内容来自民族民间风俗生活、神话传说、自然风光、诗歌文学和个人体验,乐思的发展主要采用对比并置的原则。格里格的《培尔•金特》这首管弦乐组曲深得挪威人民喜爱,它被誉为挪威的“第二国歌”。格里格也因《培尔•金特》组曲,使他成为了挪威民族英雄。格里格《摇篮曲》分析(摇篮曲格里格曲式简单分析)插图(12)格里格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其重要的艺术特征是小巧简洁,富有诗意,明亮清新。他的作品大多属于器乐小品,内容来源于民俗、神话传说、自然风光、诗词文学、个人经历等。音乐思想的发展主要采用并置和对比的原则。格里格的管弦乐组曲《Pergent》深受挪威人民的喜爱。它被誉为挪威的“第二国歌”。格里格也因为《佩根特组曲》成为挪威民族英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8944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