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转文言文(白话文转文言文翻译器app)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直有世代修史的传统。著名的二十四史是由后来的朝代编纂的。二十四史自古以来就被历代史家奉为正史,涵盖了从黄帝到崇祯的所有历史事件,篇幅之大令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直有世代修史的传统。著名的二十四史是由后来的朝代编纂的。二十四史自古以来就被历代史家奉为正史,涵盖了从黄帝到崇祯的所有历史事件,篇幅之大令人叹为观止。据统计,二十四史共3213卷,约4000万字,堪称古代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

白话文转文言文(白话文转文言文翻译器app)插图

然而,从今年开始,《二十四史》的书名可能要改了。这部新增加的史书,既不是《新元史》,也不是《清史稿》,而是历史学家期待了近百年的清史。清朝作为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历史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抢救和挖掘清史文化遗产,是每一个现代历史学家义不容辞的任务。在著名历史学家戴逸的主持下,这部史学巨著终于要在今年与大家见面了,这不得不说是近百年来史学界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其实二十五史的说法早在民国初年就出现了,只是没有得到史学界的认可。1920年,清末民国初学的柯绍文,在《元史》的基础上,花了30年时间编纂了《新元史》。徐世昌认为这本书应该列入正史,于是出现了“二十五史”的说法。几年后,赵尔勋主编、柯少文汇编的《清史稿》问世,有学者认为《清史稿》应加入《二十四史》而非《新元史》。

白话文转文言文(白话文转文言文翻译器app)插图(1)

因此,《二十五史》有两个版本。甚至有学者认为,不如把这两部史书加入二十四史,使之成为二十六史。但无论是《新元史》或《清史稿》的二十五史,还是这两部史书的二十六史,都没有得到史家的认可。因为在史家看来,《新元史》和《清史稿》各有不足,是其他二十四史无法相比的。

确切地说,《新元史》不是官方史书,而是私人史书,因为它是作者柯少文在《元史》的基础上编纂的。此外,鉴于元朝的历史是在朱雨前,没有必要在二十四史中增加新元朝的历史。《清史稿》虽是官方史书,出自郭敏清史馆,但《清史稿》并未定稿,其中有许多疏漏之处。如果列入二十四史,那也不是历史学家愿意看到的。

白话文转文言文(白话文转文言文翻译器app)插图(2)

自《清史稿》问世以来,史学界一直试图重建清史,这被视为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由于一系列原因,直到近百年后,重建清朝历史的计划才得以顺利实施。著名历史学家戴逸是推动清史重建的关键人物。他还是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负责清史的总体编纂工作。

清史编纂从2002年开始,用了20年,烧了十几亿,取得的成果还是比较喜人的。根据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公布的资料,《清史》共92卷,字数达到惊人的3500万字,比原计划多200多万字。如此巨大的空间,堪称文化奇迹。它只是一部史书,《清史》,几乎相当于其他二十四史的总和。

白话文转文言文(白话文转文言文翻译器app)插图(3)

二十四史中,最大的是《宋史》,有惊人的500万字。其次是《明史》,280多万字。两部史书都花了几十年,尤其是《明史》,花了几百年才编完。清史的规模是宋史的七倍。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不仅是清史史料更加详实,而且清史体裁采用白话文而非文言文。

二十四史是用文言文写的。为什么清史用白话文写?其实这也是当代史家的无奈之举。根据《清史》主编戴逸在《清史编纂体裁与体例讨论集》中发表的理由,《清史》之所以弃文言而用白话文,是因为史学专家水平太差,无法用文言文完成这部巨著。

白话文转文言文(白话文转文言文翻译器app)插图(4)

戴逸的这番话,并不是说现在的历史专家学术水平不行,而是说他们的文言文水平不行。因为文言文已经不用很多年了,现在的历史学家会看文言文,但是没有能力用文言文写作。尤其是在今天的白话文环境下,很难找到一个既精通历史又精通文言文的人。而且考虑到文言文不利于普通读者阅读,单纯用白话文来修清史是一件开心的事。

但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说其他二十四史都是文言文。《清史》为什么用白话文特立独行?也有人认为清史应该用文言文修改,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当然,这种观点也有人反对,认为如果不用文言文,为什么不用甲骨文就好了?网友对此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85408.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