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郑板桥(咏雪诗一片两片三四片古诗带拼音)

前言历史上有这样一首诗,全文只有28个字,你看一遍就会背出来。这首名为《吟雪》的诗,出自清代著名文人画家郑板桥之手。相信大家对郑板桥都不陌生,他的诗、画、书被誉

前言

历史上有这样一首诗,全文只有28个字,你看一遍就会背出来。这首名为《吟雪》的诗,出自清代著名文人画家郑板桥之手。

相信大家对郑板桥都不陌生,他的诗、画、书被誉为世界“三绝”。他是清代具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咏雪郑板桥(咏雪诗一片两片三四片古诗带拼音)

他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去扬州,遇到两个文人。他们聊得很开心,一见如故。在交谈中,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一个下雪天,两个朋友邀请郑板桥到一个叫小玲珑山亭的地方聚会。这时,他们遇到了一群在山亭赏雪吟诗的文人。当他们看到郑板桥穿着粗糙的衣服时,他们瞧不起他,认为他不知道如何写诗,所以他们试图刁难他,并要求他当场写一首与雪有关的诗。

正当人们以为郑板桥会感到羞耻时,他悠闲地来回踱步。几个回合后,他开始唱一首流传千古的诗。

咏雪郑板桥(咏雪诗一片两片三四片古诗带拼音)

全诗几乎都是数字。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容易背诵。可以说你看一遍就背一遍。堪称“史上最容易背的诗”!

01 寒门学子苦读诗书 满腔抱负无处施展

郑板桥,生于1693年,原名郑燮,字克柔,黎安,板桥人,所以人们也称他为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虽然郑板桥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但他的家庭条件并不好。他的父亲是一个秀才,在清朝,秀才分为三等,而郑板桥的父亲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学生,最好的一等秀才,政府每月有饭吃。

但即便如此,仅凭父亲的秀才身份,也不足以养活一大家子。他父亲靠着自己的文采收了几个学生,勉强维持着全家的生计。

咏雪郑板桥(咏雪诗一片两片三四片古诗带拼音)

郑板桥也继承了他父亲的优良基因。他从小就聪明好学,三岁就识字了。他的父亲看到郑板桥如此聪明,对他有很高的期望。

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年仅八岁的郑板桥就能写一手好文章,尤其是对联。在平凡的句子中看到惊喜,常常让父亲感到惊讶。对于郑板桥的才华,父亲非常高兴,并把他视为自己的骄傲。

渐渐地,在父亲的教育下,郑板桥慢慢长大,变得更有知识了。16岁时,郑板桥向他的前辈卢子渊学习歌词。在师范大学的启发下,郑板桥的歌词水平突飞猛进。

古代文人之所以阅读诗歌和书籍,是因为他们希望有一天凭借自己的才能获得名声,为国家服务,郑板桥也不例外。

咏雪郑板桥(咏雪诗一片两片三四片古诗带拼音)

20岁时,郑板桥被录取为秀才。在明清时期,一个读书人要参加科举考试,必须通过县考、府考和由县、府、书院举办的书院考试。只有通过这三级考试,他才有资格成为一名学者。

只有取得秀才资格,才能参加科举考试。可以说,秀才就是一张参加科举考试的门票。

作为士大夫阶层的底层,自然要与权贵相提并论,但与普通人相比,文人无疑是羡慕他人的存在。

郑板桥20岁就考上了秀才,这说明他的文采超出了一般人的能力。

成为学者后,郑板桥开始学习书法和绘画,同时在教学大厅教学。当然,他也没有忘记准备科举考试。对他来说,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是最好的出路。然而,要成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咏雪郑板桥(咏雪诗一片两片三四片古诗带拼音)

02 穷困潦倒被轻视 赋《咏雪》绝句惊艳四方

考取秀才后,郑板桥在家人的安排下娶了妻子。为了维持婚姻生活,郑板桥不得不在扬州卖字画,而郑板桥在当时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年轻人。自然,他的字画卖不出太高的价钱,他的生活仍然很清苦。

初到扬州的,在扬州落魄时结识了关和陆,并成为挚友。在一个下雪的冬日,郑板桥和两人相约相聚。

在约定的日子,虽然下了一路的雪,但这并没有让郑板桥感到寒冷,但她很高兴很快就能见到她的朋友,她的心里很温暖。

咏雪郑板桥(咏雪诗一片两片三四片古诗带拼音)

怀着愉快的心情,郑板桥加快了脚步,来到了三人约定的见面地点——小玲珑山亭,于是,开篇文章中提到的那一幕发生了。郑板桥当时写的七言绝句,几乎全是数字。是哪首诗?

那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唱雪》,全诗是:

一片,两片,三片或四片,还有五片,六片,七片,八片,九片,九片。

几千块,无数块,总在飞进梅花时消失。

这首诗一出,那群想让郑板桥难堪的文人瞬间脸红了,他们在心里为自己的无知和幼稚行为懊恼不已。他们向郑板桥投去赞许的目光。

不得不说,这首七言诗真的太妙了!不同于其他诗人的晦涩难懂,郑板桥的这首关于雪的诗不仅特别易懂,而且全部由数字组成,一看就能背下来。

咏雪郑板桥(咏雪诗一片两片三四片古诗带拼音)

全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总共只有28个字,但正是这28个字,描绘了大雪飞进梅花的美好意境。让人仿佛置身雪海,感受大雪纷飞的美景和淡淡的梅花香...

诗的前两句“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千六七百八十九片”,看似只是一串数字,其实就是这些数字,不仅让人感受到雪花从空一片一片飘落,天空空飞舞的轻盈姿态,也为即将到来的大雪场景做了铺垫。

如果前面没有这样的铺垫,后面美丽雪景的意境就出不来了。

再来看诗的最后两句,“千千万万片,无数片,总在飞进梅花时消失”。这两句话字面意思是成千上万的雪花,从天而降空,落在梅花上就不见了。

咏雪郑板桥(咏雪诗一片两片三四片古诗带拼音)

其实就是大雪纷飞,雪花漫天飞舞的大场面。在广阔的世界里,无数的雪花正从我们面前的天空飘落。雪覆盖了鲜红的梅花,也掩盖不了梅花的颜色。雪下得很大,而寒梅傲然挺立在雪中,抗冷吐艳,呈现出一派瑰丽的自然景象。

虽然在这首诗中,郑板桥没有过多地歌颂雪的特征和性格,他只选择了它的颜色和白色的特点。但是郑板桥写这首诗的时候,并没有把它和“雪三分白,雪却失香”相提并论,而是认为雪和梅是相辅相成的。

整首诗还有一个奇妙之处。虽然是咏雪的诗,但全文没有一个“雪”字。几乎都是由数字组成的,从一千到一万。看似数字庞大,其实一点也不累赘。反而让人更容易理解和背诵。

虽然我没有写雪,但是我把雪一字不漏地说了出来,这足以看出郑板桥的才华!

咏雪郑板桥(咏雪诗一片两片三四片古诗带拼音)

03 考取功名入朝为官 清正廉洁深得民心

在以卖画为生补贴家用的同时,郑板桥还在为科举考试而努力。二十年后,年近四十的郑板桥终于获得了举人奖。

又过了四年,他成了秀才,奋斗了几十年。最后,他获得了名声,他高兴地在家等待法院授予他一个官职。

然而,由于他出身卑微,朝廷中没有人能够支持和推荐他。在家等了六年之后,被任命为范县的县令,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

坎坷的人生经历使郑板桥饱尝人间疾苦,也使他对人民怀有深切的同情。当他进入官场时,他决心做一个为人民谋福利的好官。

咏雪郑板桥(咏雪诗一片两片三四片古诗带拼音)

在他的位置上,郑板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他确实成为了一个好官。

他刚上任县长的时候,范县的交通还很闭塞,是个比较贫困的地区。当郑板桥来到这一排排瓦草的县衙时,他一直淡泊名利,没有抱怨,而是直接坐在里面,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因为出身贫寒,他知道人们的生活不易。他上任后公开承诺,廉洁自律,爱民如子。

郑板桥做官的时候,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人民的疾苦,郑板桥经常深入民间。

咏雪郑板桥(咏雪诗一片两片三四片古诗带拼音)

他常常不坐轿子,也不准鸣锣开道,也不准打“回避”、“肃静”的手势。相反,他穿着休闲服和凉鞋去农村参观。就算晚上去巡逻,也只有一个人会提着写着“板桥”二字的灯笼带路。

因为他经常隐姓埋名“睡榻观耦耕”,有时上级官员来找他,却见不到人。

久而久之,郑板桥在担任范县知县期间,勤政为民,全县各种公务都能得到及时解决和妥善处理。在对郑板桥的深入调查下,人民的冤情也得到了维护。

在郑板桥管辖的地区,“诉讼简单,处罚较轻”,甚至可以做到“躺着”。郑板桥的成就是人民看得见的,记在心里的。

四年后,郑板桥被调到魏县。在卫县七年,有五年干旱蝗灾,到处烧着木炭,忍饥挨饿。

咏雪郑板桥(咏雪诗一片两片三四片古诗带拼音)

看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郑板桥立即向朝廷如实报告了魏县的灾情,为人民争取救济。

同时,建议通过为当地人民工作来修建一条城市道路。通过招募一些饥饿的人来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人的粮食问题。

为了帮助人民渡过难关,郑板桥煞费苦心。

在这个特殊时期,魏县的一些富商故意哄抬粮价,使饥民的生活更加艰难。面对这种情况,郑板桥决定命令富商们以公平的价格出售粮食,以解决人民的痛苦。

不仅如此,他本人也省吃俭用,把自己的工资捐出来,以解百姓燃眉之急,但也只是杯水车薪。

在最危急的时候,郑板桥在没有征得上级同意的情况下,毅然决定打开官仓投放粮食,以帮助饥民渡过难关。这一举动足以表明郑板桥是真心为人民着想的。

咏雪郑板桥(咏雪诗一片两片三四片古诗带拼音)

虽然郑板桥把自己奉献给了人民,但他无形中招来了同事们的敌意和富商们的报复。

在那个政治氛围近乎病态的年代,清正廉明是很难做到的,而郑板桥的清正廉明最终让他遭受了莫名其妙的诬告。

面对朝廷的指控,看透了官场黑暗的郑板桥于1752年愤然辞职,回到家乡江苏兴化定居。

郑板桥离开时,许多魏县人自发前来为他送行。他们很不愿意放弃这个造福于民的“官员”,但他们别无选择,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郑板桥离开。

面对人们的不情愿和感激,郑板桥鞠躬致谢,慢慢离开。

做官几年,他带走的,除了三头驴驮着的几捆书画,脸上全是风霜和雅量。

咏雪郑板桥(咏雪诗一片两片三四片古诗带拼音)

04 辞官后名声大噪 靠卖画为生洒脱不羁

辞职后,郑板桥回到家乡定居,并建了一座名为“雍绿园”的庭院。花园四周三间小屋,四面青竹,格外安静。

郑板桥每天在他的小院子里享受着宁静而优雅的生活。但是,除了优雅,衣食住行还是需要钱来支撑的。为了解决生计问题和补贴家用,郑板桥不得不开始以卖画为生。

郑板桥一生清廉而有才华,他最著名的是他的绘画。他一生只画兰花、竹子和石头。他特别擅长画竹子,还喜欢在竹子上写诗。

咏雪郑板桥(咏雪诗一片两片三四片古诗带拼音)

当他被任命为郑板桥魏县知县时,他的顶头上司,山东巡抚,得知郑板桥的画很好,就向他要字画。

面对上级的要求,郑板桥抽出他最好的竹子,在上面写了一首诗:“我在我雅致的房间里听着簌簌的竹声,这怀疑是民间疾苦的声音。我曹州县的一些官员,一枝一叶总是互相关心。”

那时,郑板桥已经在书画界小有名气。经过多年的沉淀,辞去职务的郑板桥不再是那个曾经毫无威望的年轻人了。凭借其杰出的文学才华和精湛的绘画技巧,他成为了著名的画家和作家,他的墨宝被许多人收藏。

得益于名家的衬托和生活的积淀,郑板桥作品中的墨竹更加俊朗挺拔,其中竹韵更为突出,而郑板桥画中的诗词歌赋更是为画作增添了一种奇特的风格。

咏雪郑板桥(咏雪诗一片两片三四片古诗带拼音)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包括贵族、官员和学者、乡绅和富人。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通过钱买到郑板桥的书画,因为郑板桥的画不是看人而是看心情。

无论你是华堂的贵客,还是饥寒交迫的儿子,他总是表态,“请我画,但不要请我画,要坚持画。”这个操作让人印象深刻,也确实体现了他的机智和率真。

然而,即使有很多人来索要郑板桥的画,他仍然缺钱,只是因为他不在乎这些身外之物。每次卖完画赚到钱,他都会请朋友们去玩个痛快,玩个痛快,背首诗。

对于这种自发的生活,郑板桥也是自在的,洒脱的,无拘无束的,不受世俗的束缚,不受金钱的束缚。郑板桥过着他想要的生活。

咏雪郑板桥(咏雪诗一片两片三四片古诗带拼音)

在郑板桥70岁生日的时候,一个朋友曾经为他画了一幅肖像。看到画像后,郑板桥变得富有诗意,直接写了一首诗。“老汉七十天白,但舍其黑纱更随意。同僚祝我千年,别学板桥烂兰竹。”

70年来人生难得,诗中虽有老年之叹,却不乏幽默。

他体恤民情,说“我的山药卧听簌簌竹声,疑是民间疾苦之声,而曹州县一些小官吏,一枝一叶总关心时局”。

被罢官的时候,他淡泊名利。他曾在诗中感慨,“不当官抛黑纱,冷袖簌簌。他写的是秋风河上的一根细竹和一根竹钓竿。”

字里行间,有一种苍凉、冷落、凄凉的感觉,但郑板桥并不后悔他为人民所做的一切。

郑板桥的诗看似讽喻,却也流露出他的坦诚,表现出对人民的苦涩同情和对贪官污吏的苦涩讽喻。这种超越世界的大无畏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咏雪郑板桥(咏雪诗一片两片三四片古诗带拼音)

他们可以看到他们为郑板桥人民所做的一切;郑板桥的急切心情,人民也理解,所以当他被罢官离开时,人民自发地为他送行。

辞职回乡后,大半辈子的郑板桥已经尝遍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事。回国后的日子虽然平淡无奇,但也变得更加不羁和诗意。

与官场的日子不同,无官轻身的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事情。经历过苦难,还能笑对人生。郑板桥做到了!

结语

对郑板桥来说,当他年轻的时候,他充满了雄心壮志,但却没有地方去好好利用它。当他穷困潦倒时,他只能靠卖诗、卖字画为生。他长期过着流浪贫穷的生活,最困难的时候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

即使他最后走上了官位,做了官,秉承着为民谋福利的原则,当了县令,却干净如水,爱民如子,备受后人推崇。

咏雪郑板桥(咏雪诗一片两片三四片古诗带拼音)

但由于诚实坦率的清廉性格,他被同事排挤,被恶人诬告,愤然辞职回家,再次过上了以卖画为生的清贫生活。

尽管命运多舛,但郑板桥从不在乎,并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闲暇时,郑板桥在自己的小院子里写作和绘画。

有人认为,郑板桥就像他画中的竹子一样,坚韧不拔,有着铮铮铁骨。“他坚持青山不放松,根定在破岩里。千难万险,不费吹灰之力。”

咏雪郑板桥(咏雪诗一片两片三四片古诗带拼音)

其实他不就是《吟雪》这首诗里的寒梅吗?

优雅朴素,与世界无争,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大雪纷飞满天,梅花傲然挺立,逆境中保持自信。

面对别人的轻视,没有言语,郑板桥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像雪中的梅花,用行动惊艳了世界!

参考文章

[1]中国历史网:历史上郑板桥的人物评价。

[2]人民网:郑板桥热爱他的人民。

[3]新华网:清代画家郑板桥。

[4]中国网:论郑板桥的“簌簌竹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79808.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