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内涵和原则)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社会总是处于积极的变化之中。发展问题是人类发展史上永恒的主题,也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近年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社会总是处于积极的变化之中。发展问题是人类发展史上永恒的主题,也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近年来国际社会争论的热点话题。迄今为止,人类经历了传统的发展观;自20世纪70年代末“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以来,传统发展观逐渐被现代发展观所取代,人类发展观有了质的飞跃,可以说是人类发展思想史上的一次革命。

第一,传统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是对传统发展观的扬弃,是对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反思,是对工业文明的批判。要理解发展观的变迁,首先要理解传统发展观的主要思想。

传统的发展观基本上是一种“实现工业化”,把工业增长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标志,把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和由此产生的工业文明作为现代化的标志。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这种发展观表现为对GDP的狂热追求和高速增长的目标。它认为GDP高的国家是经济强国,GDP增长快的国家是经济成功或繁荣的国家。因此,追求GDP增长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唯一目标和动力。但这种片面追求GDP增长的发展战略带来的严重后果是:环境急剧恶化,资源日益匮乏,人民实际福利水平下降,发展终将难以为继,陷入困境。

问题的关键在于,传统发展观下的经济增长不是以生态为基础的,支撑经济长期增长的资源环境没有得到合理保护。相反,有的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寻求一时的发展,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或崩溃,最终使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因此,传统发展观本质上是片面的产值增长观,其经济增长只是暂时的增长,其经济繁荣也只是虚假的繁荣。

传统发展观片面地将现代化进程归结为简单的经济增长过程,理解为物质财富的增长过程。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实现物质财富和经济的自然增长,实现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和发展。传统发展观的弊端如下:

1.在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理念指导下,经济领域往往会刺激各种短期行为,使能快速获利的行业和贸易得到发展,而具有长期战略价值的行业和贸易受到抑制,导致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畸形发展,挫伤了发展的后劲。

2.把单纯的经济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成了现实经济增长的工具和手段,造成了“人的劳动和人本身的异化”,人的片面畸形发展。

3.单纯经济增长的发展观,排斥了文化和精神文明因素在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造成了文化分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蔓延和泛滥,以及各种极其严重的社会病态。

总之,传统发展观的弊端已经被人类发展的历程所证明,后果非常严重,已经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反思传统的发展观,向新的可持续发展观过渡是必然和必要的。

第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观是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和扬弃。其本质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共荣。这是人类发展观的质的飞跃,是人类向更高文明水平的飞跃,已经成为当代国际社会的一种思潮。

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战略中一个全新的概念,是指如何实现整个社会有效、健康、稳定、长期的发展。1987年,联合国“国际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指这样一种发展,它必须以资源和环境条件的改善为基础,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损害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为人类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了一座崭新的丰碑。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该建立在生态可持续性、社会公正和人类发展的基础上。它的目标是:既要满足人类的需求和充分发展个体,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以免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在发展指标上,我们不仅仅是用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唯一指标,而是用“幸福指数”来代替,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活等多项指标来衡量发展。这种发展观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有机地统一起来,使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可以说,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非常明智的战略选择。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如下:

1.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发展的重点是人,强调人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目标,也是发展的主体和动力。这里,人的发展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人的基本需求的满足;二是人的素质的提高;第三,人的潜能的发挥和发掘。

2.可持续发展观把发展看作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和人的协调发展,是一种整体的、全面的发展,而不是简单地强调经济发展。

3.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代际机会平等,指出当代人享有的合法环境权也是后代人享有的。这一代人不能滥用自己的环境权,不能一味追求自己的发展和消费,剥夺后代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4.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它要求人们尽可能少投资,多生产。消费的时候,他们要尽量多使用,少排放。它鼓励人们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促进经济增长。

5.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彻底改变对自然的传统态度,建立新的伦理道德和价值标准,把自然视为人类生命和价值的源泉,而不是被随意开发利用。人类必须学会尊重和保护自然,将自己视为自然的一员,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共存共荣。

6.可持续发展特别强调发展,并将消除贫困视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权尤为重要。目前,发展中国家正遭受贫困和生态恶化的双重压力。贫困是生态恶化的根源,生态恶化又反过来加剧贫困。两者之间的恶性循环将发展中国家拖入了非常艰难的困境。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第一要务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最终摆脱贫困,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是对传统发展观的扬弃,是从狭义发展观向广义发展观的转变。因此,可以说是人类发展思想史上的一次革命。

(1999年10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7970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