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画(古代名画)

文段红刚中国画靠线条造型,以写意为主,油画靠块面造型,以写实为主,两者分属两个不同的绘画体系。在普通大众的心目中,国画在造型、结构、色彩、光影、笔触、细节等方面

文段红刚

中国画靠线条造型,以写意为主,油画靠块面造型,以写实为主,两者分属两个不同的绘画体系。在普通大众的心目中,国画在造型、结构、色彩、光影、笔触、细节等方面的表现力都远远达不到写实油画的水平。

其实在中国美术史上,已经出现了相当写实的中国画,无论是视觉张力还是艺术表现力,都不亚于油画。

中国传统绘画中现实主义元素的丧失是由宋元以来“文人画”的繁荣造成的。

中国传统绘画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学院画、民间画和文人画。院体画是指来自古代皇家宫廷画院的画家的作品,民间画来自民间画家,文人画是指文人创作的作品。

中国古代名画(古代名画)

无论是人体绘画还是民间绘画,都有明显的写实元素,细节复杂,注重造型,造型生动,风格精致,色彩艳丽。文人画追求神韵,注重笔感墨趣的表达,注重在绘画中表现意境,表现个人情感。

随着绘画艺术的不断发展,这三种国画互相借鉴,互相融合,界限变得模糊了。

说起西方写实油画,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1452-1519)的代表作《蒙娜丽莎》堪称经典。

《蒙娜丽莎》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画,达芬奇花了14年才创作完成。

中国古代名画(古代名画)

当时,为了创作《蒙娜丽莎》,达芬奇在佛罗伦萨街头游荡了一年,为的就是找到一个符合他审美理想的模特。最后,达芬奇遇到了丽莎·格拉尔迪尼,一位女士。在他完成了丽莎的肖像创作后,他并不感到十分满意。他多次修改这幅画像的细节,最终完成了杰作《蒙娜丽莎》。

世界上对《蒙娜丽莎》最著名的评价是,画中的女子有着神秘迷人的微笑,将女子优雅、温柔、端庄、恬静的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散发着永恒的人性光辉。

自蒙娜丽莎诞生以来,研究者不计其数。几年前,一位著名的研究人员否认蒙娜丽莎在微笑。

为了证明这个结论,很多西方学者教授,甚至医生都站出来发声,用自己的方式证明“蒙娜丽莎根本没有笑”。

中国古代名画(古代名画)

意大利医学专家、巴勒莫大学解剖学教授维托·佛朗哥(Vito Franco)用放大镜观察了这幅画,发现蒙娜丽莎的左眼眶有一个小小的凸起,医学上称之为“黄瘤”。此外,在蒙娜丽莎的手上还发现了一些皮下脂肪瘤。因此,弗兰科教授得出结论,蒙娜丽莎的饮食习惯不够健康。她应该胆固醇过高,她神秘的笑容可能是一种病态的自然表现。

用“科学精神”来研究绘画,真是大开眼界。从侧面说明西方人在一些问题上确实是热爱真理,一根筋。

欣赏完西方名画,再来看看中国古代朝代的代表性写实绘画,也会大开眼界。

中国古代名画(古代名画)

一、唐代韩干的《裹马图》

韩干(约706-783),盛唐京兆蓝田(今陕西Xi蓝田)人。他和王维、李白、杜甫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他在绘画方面的天赋得到了王维的赏识,资助他学习绘画十年,终于有所成就。

此时的大唐国力强盛,国强民富,到处都是开拓壮丽的“大唐气象”。这种民族精神深深影响了文艺创作。

《裹马图》描绘了一人两匹马,牧民骑着白马牵着母马,仿佛牧马人归来。两匹马的后腿微弯,左前腿离地,轮廓线自然流畅,所以看起来肥壮,符合唐人“以肥为美”的审美取向。他们在走路,四肢似乎积蓄了很久的力量。再加上马背上装饰的锦缎马鞍,凸显了马的矫健身姿。

牧人是一个有男子气概的大胡子,服饰线条流畅生动,体格健壮,眼神深邃,给人一种无忧无虑的自信,让观者一眼就知道他是驯马高手。

整幅作品以精湛的笔触展现精致的细节,引人深思,真正做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意境。

中国古代名画(古代名画)

二,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1085-1145)和宋徽宗的赵霁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出生于琅琊吴栋(今山东诸城),后迁居开封,任职于宋徽宗时期的国家画院——翰林画院。他的艺术才华遇到了同样热爱艺术的宋徽宗,被无限放大和呈现。

北宋时期,经济发达,“街头文化”十分繁荣。诞生了许多赞美街头文化的诗歌和绘画。其中,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最具代表性。

《清明上河图》非常详细地描绘了北宋首都开封的街道生活。它描绘了各种各样的人,如牛、马、驴、狗等动物,以及建筑物和工具,如塔、房屋、桥梁、马车、轿子、船等。它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现代人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清明上河图进行了局部放大,发现画中的古人就像现代人一样,有着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处处显示着他们潇洒、浪漫、幽默、调皮的天性。有些人的动作和表情能让人笑掉大牙。从侧面说明古代人对生活的观察是细致的,在观察和表达上不亚于现代人。

中国古代名画(古代名画)

三、南宋马援的《踏歌》

马援(1140-1225)是临安(今浙江杭州)人。他与唐力、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长期在南宋国画院工作。

土生土长在江南的马援,用画笔描绘了许多江南的大好河山和风土人情。他的代表作品《走歌》不过是一幅展现江南古代风土人情的风俗画。

江南人民迎来了大丰收。为了庆祝自己的丰收,感谢大自然的恩赐,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聚在一起唱歌跳舞,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俗称“踩歌”。

《踏歌图》在构图上并没有采用全景构图来描绘农村踏歌的全貌,而是捕捉一个细节,从侧面表现主题,给观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空。

中国古代名画(古代名画)

中国古代名画(古代名画)

画中一条乡间小路上画了六个人,分为三组。前面是两个孩子,一男一女,中间是一个白胡子老头,后面是三个中年男人。

爷爷好像喝了不少酒,突然看起来年轻了几岁。他在敞开衣襟,手舞足蹈,催促身后的三个人走快点。

最后,那个喝多了的人提着一个酒葫芦,摇摇晃晃地走着,看上去头重脚轻,好像一阵风就能把他吹倒。他面前的两个男人也是醉意十足,走路的样子滑稽可笑。

眼前的两个孩子,看到平日里威严的大人,此刻变得那么滑稽可爱,忍不住捂着嘴偷偷笑起来。

后来师傅把这四个大人的走路姿势做成动画画面,看着很开心,让人忍俊不禁。

中国古代名画(古代名画)

四、元代赵孟頫《浴马图》

赵孟頫(1254-1344),宋末元初(今浙江湖州)人。他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通才,在书法、绘画、诗歌、鉴赏、金石、艺术理论等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

赵孟頫擅长多种绘画题材,山水、花鸟、人物等领域的经典作品代代相传。《浴马图》是他最重要的人物画代表作之一,也可以算是鞍马画的代表作。整幅画非常写实,细节非常生动。

这幅画描绘了一个炎热的夏天,一群人在河里用树给一群马洗澡。画中有9个人和14匹好马。每个人每匹马的动作和表情都不一样,看起来很生动。

中国古代名画(古代名画)

画面中间,五位先生受不了热浪,干脆脱光衣服,只穿大裤衩在水中活动,展示自己强壮而肌肉发达的肌肉。他们或洗澡或饮马,或骑马戏水。

画的最左边,一个男人似乎刚到,被男人在水中活动的场景所感染。一边往这边看,他一边急着脱衣服,很快也加入进来。脱衣服的男人旁边是一个长着灰色胡子的老人,牵着他的马往水里看。他用疑惑的眼神看着在水里玩的年轻人,仿佛在说:年轻人真会玩,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在水里“裸玩”。

更让人忍俊不禁的是,画面中间的树荫下,背对“裸体”男子胯部的白马正翘着尾巴,臭气熏天,污染了一池清水。不知道该男子的同伴看到后怎么想。

中国古代名画(古代名画)

五、明代黄基的《剑画》

黄基(1426-1435),明朝三山(今福建)人,明朝时生活在明朝。他是当时著名的宫廷画家,擅长画各种人物画,尤其是与佛道有关的人物画。他的画色彩鲜艳,笔触浑厚,风格华丽瑰丽,艺术感染力强。他的代表作《剑剑画》。

宝剑画中描绘的人物是铁拐李,神话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画中的人物睁大了眼睛,一边光着膀子在山上的石头上磨剑,一边在思考。他的衣服线条自然流畅,体现出随风摇摆的飘逸感。他手臂上的肌肉饱满结实,看起来很有力量。背景中的园中山石严谨,纹理清晰,头顶的松枝生动细腻。整部作品展现了极强的造型能力。

其实传世的写实国画不止这五幅,这五幅画的罗列只是想让大家知道,国画在写实技法、艺术表现、感染力等方面并不一定弱于油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76470.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