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花的马鞍歌词(雕花的马鞍德德玛演唱)

【著名戏剧家讲故事】作者:王小玲在进入歌剧舞剧创作领域之前,我已经写了三十多年的歌词。最开始是给一些戏曲、舞蹈写歌词,后来尝试写戏曲、舞蹈。王小玲人物链接:王小

【著名戏剧家讲故事】

作者:王小玲

在进入歌剧舞剧创作领域之前,我已经写了三十多年的歌词。最开始是给一些戏曲、舞蹈写歌词,后来尝试写戏曲、舞蹈。

雕花的马鞍歌词(雕花的马鞍德德玛演唱)插图王小玲

人物链接:

王小玲,著名词人,一流编剧。90年代知名歌曲《士兵》的作词人,舞台作品有歌剧《野火斗古城》、《青春之歌》、《永不消失的电波》、《祝福》、舞剧《红楼梦》、《草原记忆》等。

现在很多剧的薄弱环节在于讲故事。包括一些影视剧的编剧,都在用主观想象编造故事。剧情站不住脚,漏洞百出。导致一个尴尬的局面:合理的情节不吸引人,吸引人的情节不合理。

我为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民族歌舞团写过一部舞剧《草原记忆》,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上海3000名孤儿被送到内蒙古大草原,在草原牧民的关爱下成长。在我加入之前,这个舞剧已经有版本了。内容很像草原,但故事不够冲突。来自上海的孩子们一下火车,看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立刻产生了一个疑问:以后要怎么生活?舞蹈中女主角的原型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一直没结婚,怕结婚后分散精力,照顾不好这些孩子,怕爱人不理解。

所以我给舞剧找了两个矛盾点:一个是男生不适应草原,想念上海;另一个是男朋友不理解女主角收养这么多孩子。这两条线索交织冲突,正好形成故事的两条重要矛盾线。这也是两条感情线,两条都能打动人。道有两个核心:马鞍和口琴。以前有部草原电影叫《雕鞍》,影响很大。我设计的情节是女主角的男朋友做了一个马鞍,准备给女主角。最后,他们一起训练孩子成为骑手;另一个道具是口琴,孩子从上海带来的。它是连接草原和上海的象征。那时候流行吹口琴,上海有个很有名的国光口琴厂。在纪实文学作品《民族的孩子》中写道:“一个孤儿去的时候,口袋里只带了一把口琴”。我觉得这可以成为一个故事。在舞剧中,口琴与马头琴的对话、城市与草原的对话、蒙汉民族的对话构成了音乐的元素。更重要的是,它形成了一个矛盾的起点。孩子因为弄坏了口琴,开始离家出走。后来女主角死了,在给孩子买口琴的路上遇到了暴风雪。这是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女主角去旗里给孩子买口琴(因为书上写了真正好的日用品只能在旗里买)。我们问当地人,旗里能买到口琴吗?如果你能买下来,那我们的阴谋就成立了。孩子特别喜欢这把口琴,这是贯穿始终的一切矛盾的起点。

剧中男女主角是怎么打起来的?因为孩子放了马。女主角的男朋友骂孩子:“你还吹口琴?”放下口琴。这个秋天是矛盾的。女主角打了男朋友一巴掌,当地人接受不了,说当地女人不能打男人。经过激烈的争论,我们说一定不能改,因为人的情绪已经到了一个极端,这样的动作都是下意识做出的,而且是真实自然流露出来的。这一巴掌也形成了独特的舞蹈词汇。当他们和好的时候,他拉着她的手说,请再打我一次,她轻轻地碰了他一下。这是一个成功的舞蹈词汇。

这部舞剧成功拯救了一个歌舞团,成了他们经常上演的一部压箱底剧。讲好戏剧故事,要注意设置人物关系,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命运。我最近的国剧《延陵队》讲的是华北平原抗战的故事。鄢陵队的主要事迹是今天拔个炮塔,明天削个据点,后天护送交警。这些加在一起不能形成一部真正的剧。其实还是要写人物的命运。没有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只有打斗拍不出戏。我写了女主人公连赢如何从一个农村妇女成长为抗日英雄。她是包办婚姻的受害者,在党的领导下,走上抗日道路,动员丈夫参加抗日。由于个人性格的摇摆不定和敌人的诱惑,丈夫最终走向了反面。连终于把大义放在了家庭忠诚之上,成长为一名游击英雄。

结构我参考了《荷花淀》和《新儿女英雄传》中的人物关系,在人物塑造上吸收了几部经典的营养。采访了大量真实感人的白洋淀战斗故事,其中的主人公是白洋淀儿女的缩影,是千千的英雄。该剧采用了莲派的创作风格,不把重点放在动荡的战争场面上,而是把故事线索和人物命运融入白洋淀壮丽的湖光山色之中,就像一幅缓缓展开的水墨画画卷。

我参与的歌剧《沂蒙山》,走的是《党的女儿》《江姐》的路子,沉重;《延陵队》走的是“小二黑结婚”的路子,偏民俗。导演王常说,一部戏的风格要符合戏的内容,审美风格要统一。现在很多戏曲不是风格服务于内容,而是所有内容都用一种风格,按照固定的模式或者风格,所有内容都放在上面。结果很多剧都差不多。如果一部剧以民族唱法的演员为主,歌剧风格是西洋歌剧唱法,那就格格不入,适得其反。

歌剧需要不断的打磨,完成了也不是就完了。它需要经得起打磨和修改。我开始创作歌剧的时候,有一部戏。演出的时候有一个男主角,但是后半段导演找他的时候发现他不在。原来,一共玩了三个小时,中间有50多分钟,所以他躲在外面休息。后来我们反思,这种场景安排肯定是有缺陷的。中间给演员加了两个场景。这是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光明日报记者郭超采访)

《光明日报》(2021年1月31日第12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75755.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