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米多少钱一斤(农村最贵的药材800一斤)

山西河津有一位知名的国槐种植土壤专家——柴故里下牛村村民杜。这位不折不扣的农民潜心研究国槐30余年,拜访专家,引进品种,进行试验,培育出抗旱、高产、优质的国槐新

山西河津有一位知名的国槐种植土壤专家——柴故里下牛村村民杜。这位不折不扣的农民潜心研究国槐30余年,拜访专家,引进品种,进行试验,培育出抗旱、高产、优质的国槐新品种“更宝”。经省林业厅优良品种评审委员会审定,确立“更宝”国槐为优良品种,真正做到了国槐蜜出名、富。

槐米多少钱一斤(农村最贵的药材800一斤)插图

山西南部随处可见槐花,其种子(槐花)也是家喻户晓。槐花作为中草药,性味微寒、微苦,有润肠通便、止血凉血的功效。但由于其颗粒小、产量低、采摘困难,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然而,就是这棵无人问津的槐树,却成了河津市柴乡下牛村2000多人的“摇钱树”。

说到国槐,就不得不提河津农民杜,不折不扣的国槐专家。杜经过30多年对国槐的潜心研究,走访专家,引进品种,进行试验,培育出抗旱、高产、优质的国槐新品种“更宝”,经省林业厅优良品种评审委员会审定,确立为优良品种。

国槐引种试验。

槐花广义上定义为豆科植物槐花的干燥花蕾和花朵。国槐主产于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安徽、河北、江苏、贵州等地。近年来在宁夏、甘肃等地也有种植,在越南也有大面积种植。夏季花未开时,采其花蕾,称为“槐花”;花开的时候就收了,叫“槐花”。采收后,除去花序的枝、茎和杂质,及时晒干,生吃、炒吃或炭炒吃。

“更宝”国槐的诞生

河津下牛村在稷山县和万荣县交界处。地理位置偏僻,没有工矿资源,没有集体经济,人均耕地只有8%。此外,所有土地贫瘠,水利设施薄弱,成为制约该村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极大地影响了村民的收入。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下牛村1600多亩土地多为贫瘠的沟坡,沟岔里生长着许多老槐树。种地不种庄稼,沟里的老槐树成了下牛村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摘槐花是下牛村村民的老传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采摘槐花的收入高于打工和种田,村民们成群结队到山沟里采摘槐花。就近采摘后,在远处采摘,早出晚归,有的村民一天能赚50元钱。

杜是“摘军”的一员。他喜欢思考。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大家每天早出晚归带着干粮去摘槐花。如果槐树像苹果树一样种在地里,村民就不用那么辛苦,再加上精心管理,收入会不会更高?

槐米多少钱一斤(农村最贵的药材800一斤)插图(1)

1988年,杜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在自己的土地上种下了村里随处可见的槐树,像呵护孩子一样细心地呵护着幼小的槐树,浇水、施肥、建房、嫁接,看着槐树一天天长大。急切等待收获的杜终于发现,槐树没有种子却开花了。经过五年的精心培育,国槐以失败告终。别人种果树,自己种槐树,别人收割,自己哀悼。杜成了全村人的笑话。

忍受着大家的批评,杜没有放弃。受苹果树婚配技术的启发,他和支持他进行技术改进的4个村民一起到湖北、运城、稷山等地,将买来的树苗进行嫁接对比。用心去做是不需要努力的。已经试验了100多个国槐品种。经过成千上万次实验,杜·郭亮终于成功了。2014年,杜终于从上百个品种中,选出了抗自然灾害能力强、颗粒饱满的“更宝”糯米。2014年11月,他向省林业厅申请,省林业厅专门召开了“更宝”糯稻新品种鉴定会,确认“更宝”糯稻为优良树种。

耿宝成了摇钱树。

一项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一个老百姓富了起来。杜等“土壤”专家研究选育出早、中、晚熟品种,具有单季高产、优质的特点。经检测,芦丁含量超过30%。

得到消息的村民急忙相互转告,村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始在地里种槐树苗。村民杜万官是第一批种植槐树的受益者之一。

槐米多少钱一斤(农村最贵的药材800一斤)插图(2)

“今年我一亩地收了3500元,还在林下种了豆类,也能赚几百元。”杜万贯高兴地说:“种槐树比种玉米好多了。槐树管理简单,不需要劳动。”

在杜春明、杜万官等人的带领下,村民们也在自家地里种起了槐树。下牛村村民自发种植国槐,但没有统一管理,市场定价混乱。为了把槐树变成村民的致富产业,村官汪甜甜和村干部们集中精力总结了几十年来村民种植各种经济树木的效益。他们了解到国槐种植地势不高,种植技术简单,成本低,目前全国中药材市场年需求量大。我国也是国槐的主产区,但年产量满足不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下牛村具备种植和改良优质国槐的技术基础,因此锁定了“国槐”作为该村的产业发展项目。

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该村采取规模化带动、基地示范、连片经营、统一技术、完善配套等方式,集中流转土地进行连片种植,建设优质槐花种植示范基地,走上了规模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国槐种植土壤专家杜:“国槐要想好,首先要提高它的品质。我从广西带回来一个新品种。我去年嫁接的,现在已经嫁接成功了。今年,我将再次尝试新品种。如果这个品种能继续保持优质高产,我准备在村里进一步推广。”

发家致富

做农业不容易,但成长为土壤专家也没有大家想的那么难!只要静下心来好好学习,技术就跟上了,产量和质量也就跟上了!

专家涂不仅技术精湛,还将外来品种在本地驯化,丰富了本地品种。

希望老杜新品种能给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带来更大的动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74861.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