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查吉日吉时(中华万年历老黄历吉日吉时查询)

在互联网行业,我们经常用“热闹”这个词来形容,各种新思想、新模式、新技术层出不穷。但是,万年历似乎是一股清流。自2010年诞生以来,一直格外低调,甚至很少出现公

在互联网行业,我们经常用“热闹”这个词来形容,各种新思想、新模式、新技术层出不穷。但是,万年历似乎是一股清流。自2010年诞生以来,一直格外低调,甚至很少出现公司高层的报道。但就是这个日历App,现在取得了用户规模突破3亿的惊人成绩。

多年来,万年历一直专注于打造用户体验最佳的产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在整个互联网行业实现了差异化发展。

日前,在中国企业“IT印象·创新IT·赋能未来”第十三届年终评选中,万年历CTO罗世龙荣获“2018行业杰出人物奖”。在51CTO的专访中,罗世龙分享了如何从一个技术人员转变为企业管理者的秘诀。

专访万年历罗世龙:从程序员到CTO的修炼之路

万年历CTO 罗世龙日历CTO罗世龙

从程序员到公司经理的华丽转型

如今,罗世龙全面协调万年历的产品设计、R&D和运营。诗中说:“纸上学来终浅,不知如何行。”作为CTO,潜心钻研的工匠精神,勇于突破难题的创新精神,对未来技术趋势的判断能力,运筹帷幄的领导力,都同样重要。

其实,在创业之前,罗世龙花了整整一夜的时间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当时他还拿着一家大公司的offer。在创业的道路上做自己喜欢的事,还是在大公司当螺丝钉,一直很难做出选择。最终,他毅然决定投身于自己喜爱的事业。

他承认自己没有太多职场经验,大三后和另外两个合伙人一起创业。万事开头难,中间难,最后更难。罗世龙回忆起整个创业经历,说过程虽然曲折,但同样有趣,至今记忆犹新。2010年,创业之初,三个人在一间办公室里开始了万年历App的研发。那时候iPhone刚刚进入中国。因为技术很新,开发文档不全,当时英语水平有限,所以理解不够透彻,往往讨论一个问题要花很长时间。

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我们通常会千方百计,可谓“摸着石头过河”。当时手持设备的计算能力非常有限。如果这些代码要在计算能力有限的设备上顺利运行,需要尝试许多方法。“比如我们在代码里埋了很多统计代码执行时间点,这在现在看来是一种非常低效的做法,但在那个时候,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还是很开心的,”他说。

有句话叫“失败可以借鉴,成功不可借鉴”。每个人在做出选择的时候,都会做出当时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如果2018年三个人开始做万年历,不一定能取得同样的成功。因为时间节点变了,机会变了,做同样的事情不一定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这些都是不断学习进步,坚持目标的结果。

在整个创业过程中,三位合伙人经历了多次角色转换。一开始都是做研发,埋头写代码。随着公司人员的增加,产品的多样化,我们不可避免的会面临角色的转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把自己放到一个新的角色中去考虑问题。

他说,“一开始,我们都很困惑。我们没有做任何管理,只写代码。然而,处理管理职位的最佳方式是接受变化,拥抱变化,并学习如何管理整个技术团队。就像你之前没写过iPhone代码一样,你需要学习相关知识。”

当你可以轻松管理一个技术团队的时候,你需要进一步提升到公司运营者的角色。作为公司运营人员,虽然不需要具备人事、财务等专业能力,但也要具备与他们沟通、指引方向的基本能力。通过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提升自己,完成从技术经理到公司运营人员的角色转变。

转型生活服务平台,提供最佳用户体验。

一个公司为用户提供迭代产品,保障员工的前提是保证产品能够贡献现金流,实现盈利。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人都喜欢追求小而美的东西,但如果一个公司只做小而美的产品,其整体营收规模和盈利能力往往无法支撑公司的长期发展。所以在整个操作逻辑上,万年历会保证用户使用最多的核心功能能够一步到位,触手可及,甚至用户不用进入App主界面就可以轻松使用插件形式的核心功能。另一方面,为了让用户为公司贡献充裕的现金,会推出一些增值功能,最终将一个纯粹的日历工具拓展为生活服务平台。

罗世龙认为,整个公司的转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作为一开始的工具产品,万年历是第一需求,解决用户遇到的问题是最重要的。但随着时代和用户认知的变化,万年历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工具App,逐渐转型为生活服务平台,提供日历、农历、天气、笔记、提醒、星座、资讯、传统文化咨询等各种生活服务信息。至此,万年历也从以效率为导向的工具变成了以内容为导向的分发平台。

其实万年历研发之初,推出功能是基于合作伙伴自身的需求,并没有数据支撑。但随着越来越多用户数据的积累,万年历也会定期对用户需求进行调研。同时,不再盲目推出新功能,而是对用户偏好进行充分的调查,获得初始样本数据,再决定是否开始研发。在新功能、新模块推出之初,万年历会先推出测试版,让部分用户小范围使用,然后根据用户反馈数据决定是否推出正式版。

在用户体验方面,罗世龙认为优化用户体验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命题,因为一个App永远不可能让所有用户百分百喜欢。最重要的是在用户体验和商业变现之间找到一个折中点,也就是孟子的中庸之道。一个App要商业化,必然会让拒绝付费的用户不舒服,但用户规模会带来收益,这些用户同样重要。另一方面,有付费习惯的用户往往有一定的承受力,万年历推出的服务对他们来说不是中断,而是必须的功能。

比如广告也是一种信息,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如果一个App推送给不需要的人,他会以为是广告,会被打扰。但是对于需要的人来说,广告会变成有用的信息,不会构成打扰。万年历在寻求一个平台和用户都能接受的平衡点。通过不断分析后台数据,优化调整,控制整个平台的商业化。

专访万年历罗世龙:从程序员到CTO的修炼之路

应对流量高峰,万年历之路走向云端

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IT架构最大的挑战在于大流量和高并发。在用户使用高峰期,万年历每秒应该能处理5K以上的请求。如何利用技术手段使系统并行处理更多的请求,减少延迟和响应时间,提高性能和用户体验,成为每个公司必须解决的难题。

万年历起初采用自建机房的方式,面对流量高峰,增加机房带宽,增加资源和服务器。但后期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万年历会将整个服务器迁移到公有云平台。

一方面,可以根据现有的话务量,通过乘以容量进行程序化的自动判断。如果超过现有运行设备或后端服务器所能承载的数量,就会分析计算资源实现自动扩展;

另一方面,通过差分请求,每个请求并不直接返回所有数据,而是比较数据的新旧程度。如果数据没有变化,就直接返回,这样可以缩短请求时间,减少请求次数。

此外,还实现了差异请求。用户每次启动客户端,虽然会调用很多接口,但是接口调用的顺序或者时间并不固定,这样集中的请求会被很大程度的分散,在用户高峰期会带来非常明显的密集效应。

对于如何选择自建私有云与公有云,罗世龙认为,如果从成本出发,不建议采用自建私有云的形式。主要原因是规模产生利润。针对阿里云、腾讯云、AWS等公有云服务商。,他们可以集中采购大量的服务器和带宽,分摊到各单位的成本肯定会比自己采购少量的服务器和带宽低很多。即使加上平台的利润,也低于自建机房的成本。

目前万年历也在考虑一个云灾备方案,以一个公有云平台为主战场,其他几个作为灾备,避免完全依赖某个云服务商的情况。关于数据安全,罗世龙认为,如果云服务商可以随意调取或读取客户数据,对整个公有云行业将是毁灭性的打击。所以作为客户,他们更倾向于相信云平台的职业道德和契约精神。

还原新技术的本质,避免盲目跟风。

从去年开始,两个词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成为科技最高水平的代名词:“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如何看待新技术?罗世龙指出,要更多地看到这些技术的本质,避免盲目跟风。例如,区块链能给现有业务带来什么价值?这不仅仅是一个购买几台服务器、制造几个节点并在上面放一些内容的区块链项目。

事实上,区块链的本质是分布式存储。说到应用,就需要回归分布式存储的本质。比如它比数据中心具有独立于单个节点、防篡改、容错、容灾等优势。那么,企业在将新技术与自身业务结合时,就需要考虑是否存在真正的结合点。万年历的现有数据都存储在主数据库中。经过思考和验证,认为没有必要使用区块链技术来做一个分布式数据库,对整个业务不会有本质的帮助。

在AI方面,AI和大数据是相辅相成的,其本质是统计。首先基于过往行为数据建立统计模型,并使用大量样本数据训练模型。输入新的参数后,通过模型输出预测结果。通过AI技术,在万年历业务系统中最直接的应用就是信息和广告的推荐,还有图片识别和语音识别,都是基于特征统计的信息分发和流通。

也对AI日历整个商业BI体系的构建和内容分发起到重要作用。万年历会在中心数据库记录所有用户的所有行为和操作,包括整个App系统中每个用户的所有点击行为和点击内容标签,并上传到统计服务器。在对这些行为数据进行清洗和计算后,万年历会建立每个用户的画像,同时得到用户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产品的贡献数据,比如是否付费、在哪里点击了哪些广告等。从而可以计算出推广渠道是否值得进行产品推广。

同时,对于自建的广告平台,万年历还可以根据用户画像和标签推送信息,帮助提升广告和流量的利用效率。以前万年历只能充分发挥作用,一个广告位在单位时间内只能接到一个广告主的订单。现在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喜好进行更精细化的投放。所以在同样的位置,同样的时间,万年历可以服务更多的广告主,为用户提供他们需要的信息。基于这两个方面,万年历通过AI技术提高内容的分发效率。

专访万年历罗世龙:从程序员到CTO的修炼之路

继续深化传统文化,开展创新业务。

每个工具类App都会面临同样的困境。在其发展初期,通过铺网的方式招募大量用户相对简单容易。但是当用户达到一定规模,能给用户提供什么价值,或者说用户能给公司贡献多少收入,是每个工具类App都要面对的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根据核心能力或者每个工具产品擅长的领域进行深挖。

万年历在设计之初,并没有很遥远的想法,但在后天之后,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万年历是一种文化属性很强的产品。有些工具类app不具备文化属性,海外推广难度大,适合出海。但万年历有很强的中国传统文化属性,海外扩张是个挑战。就像iPhone进入中国一样,它的日历不符合国人的使用习惯。所以万年历会以第三方App的形式丰富其文化属性,更适合国人。这也是万年历的初衷。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依托万年历强大的文化属性,未来发展方向将继续深耕文化领域。基于此,万年历推出了特色文化创意电商“早安好物”和传统文化咨询平台“吉祥文化”,希望给用户带来独特的精神文化体验。万年自营商城“陈良吴极”为用户提供非遗作品、传统吴极、创意国潮、精致家居等文化创意商品;将“师夷长技”的传统生活理念传递给用户,从而搭建起一个东方时、物的收藏和精选平台。同时,万年历的“吉祥文化”从传统的易学咨询服务入手,注重与佛、道、儒文化相结合,为用户提供事业提升、个人理财、婚姻感情、黄历择吉等咨询服务。

在互联网寒冬下,实现逆势增长。

“正常的人事调整优化”,对于这个冬天的互联网行业来说,这句话出现的频率特别高。曾经站在繁荣风口浪尖的互联网行业,今年遭遇寒潮。知乎、锤子、美团、JD.COM、腾讯、ofo共享单车等10余家知名互联网科技公司爆出裁员降薪消息。

对于近期互联网行业的寒冬,万年历CTO罗世龙告诉记者,裁员主要是基于公司的需要,而不是目的或手段。对于员工来说,离开他们的舒适区并重新寻找工作并不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对于公司运营来说,如果业务暂时不需要扩张,这些人就没有必要留在公司,裁员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现有的员工规模不足以支撑未来的业务发展,所以需要招人。到目前为止,万年历还在不断扩张,对自身的业务发展和所需人员配备都有明确的规划。

在万年历中,整个工程师文化是非常浓厚的。由于三位合伙人都是工程师,他们更了解工程师的偏好,以及如何激励他们更好地工作。罗世龙用“志同道合”准确地描述了员工之间的关系。他在招聘时最注重的特质是价值观的一致性。即使候选人有非常强的专业能力,如果候选人的价值观不符合整个公司或团队,他就不适合在一个团队。

对于融资上市计划,罗世龙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对融资没有太大需求。相反,通过资本,运营团队和创始团队拿回更多控制权。与此同时,该公司正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在香港上市。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

在国家鼓励创业的大环境下,我们身边的创业团队比比皆是。针对社会创业和就业的现状,罗世龙认为,说到创业,必须有一个大前提,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适合做人才,不适合做一国之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但只是因为在公司做不好,就适合自己创业。这其实是一种病态的思维方式。

其次,即使这个人适合创业,也要看清经济形势。比如,在今年的经济环境下,你从一家公司辞职,孤注一掷,自己创业,可能不是一个合适的时机。有句话说,冬天来了,我们会抱团取暖。在目前不确定的环境下,建议在一些相对成熟的团队或者公司呆一段时间,多学习,充实自己。当创业的春天来临时,生根发芽,再成长。

对于未来发展潜力最大的行业,罗世龙个人看好教育和物联网市场。首先,从市场容量上来说,整个教育市场非常大,而且是刚需、持续、长期的。无论经济状况如何,大家都坚信教育改变人的一生,都会对下一代有最大的期待。所以基于线上或线下的教育机构和教育产品,他们总会找到自己的天地。

物联网方面,他主要看好智能家居和智慧城市的发展。相比教育,物联网其实是一个消费升级的市场。人一旦有了一定的经济条件,就会追求更舒适的生活环境。物联网可以提供更智能的生活环境。对于整个城市和社会而言,基于万物互联理念的物联网也将成为构建智慧城市的核心技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70778.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