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江歌曲(李双江歌曲)

本人专注声乐理论与实践相关问题,解答声乐专业疑惑,关注学习更多有趣的声乐专业方面的知识!!!许多年前,我请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为我题词。启功先生问我写什么字,我脱

本人专注声乐理论与实践相关问题,解答声乐专业疑惑,关注学习更多有趣的声乐专业方面的知识!!!

李双江歌曲(李双江歌曲)插图

许多年前,我请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为我题词。启功先生问我写什么字,我脱口而出。然后写“我的心在歌唱”。其实这五个字就是我的座右铭,也是我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我认为“心在歌唱”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歌唱时要唱“情”,表达内心的感受;第二,要用脑子和思想去唱歌,也就是我经常跟学生说的:“用心去唱”。前者是常识,很好理解。“歌是心声”就是这个意思,这里就不赘述了。后者很难理解和把握。怎样才能真正做到“用心唱歌”?在这里,我用我唱过的一些歌来说说我的经历。

【赞】首先我觉得一个歌手要想把一首歌唱好,就要像一个词曲作者一样深刻的体验生活。记得那是1973年,我接到一个重要任务:录制《北京颂》。当时刚从新疆调到北京,不确定能不能唱好这首歌和北京歌。虽然在北京上的大学,对北京并不陌生,但在新疆待了十年,还是忍不住对北京产生了疏离感。当时我就想,北京是我们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我一定要表现出这种“中心”的感觉。但我越是这样想,就越是焦虑,声音越是偏离歌曲。预定的录制时间快到了,但是我还没有找到感觉。有一天,妈妈不经意的一句话提醒了我:“儿子,你何必呢?”与其坐在这里沉思,不如去天安门广场看看太阳升起时的样子。”“是啊,我怎么没想到呢?”我拍拍我的大腿。第二天一早,我骑自行车去了天安门广场。当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的冉冉冉冉升起,红色的朝霞映衬着红色的宫墙、金色的琉璃瓦、高耸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宏伟的人民大会堂,我豁然开朗,一种强烈而真挚的情感从心头喷涌而出。回到家,我很激动,对妈妈说:“妈妈!我找到感觉了!“正是这种来自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帮助我唱好了这首歌。几天后,我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大二录音棚”里。在80人的庞大乐团的伴奏下,我一口气完成了这首高难度歌曲的同步录音。再来一遍,这在当时和现在都很少见。几十年过去了,这一次录音的盛况已经成为音乐界的佳话。再比如1981年,我为电影《漩涡中的歌》演唱《船夫之歌》。这首歌有挑战性,应该说唱起来难度大,技巧强,但是唱川江船夫歌就更难了。于是我决定去长江三峡当船夫。记得那一年,我和船夫们在川江生活了30天。在那一个月里,我整天和船夫们在一起,搬船,拉纤维,迎着激流,冲进危险的沙滩,和他们一起喊号子,唱船歌。有志者事竟成。这一个月的深入生活让我了解了川江船工和船工的名字,尤其是他们勇敢坚毅的性格和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于是,我很快就找到了唱好这首歌的“命门”。后来剧组的同志都说我的这首歌给电影增色不少。通过这两首歌的演唱,我知道唱歌是一种“二次创作”,歌手也需要体验生活。不体验生活,歌是在“唱”你,而不是你,你的声音只能是苍白的,被动的,无力的。

【赞】其次,歌手要想与歌曲融为一体,就要尽量与你拉近距离,尤其是与歌曲中的人物拉近距离。1973年,我一从新疆回到北京,就赶上了电影《闪闪的红星》的后期制作。这部电影的作曲者傅庚辰同志选择我来演唱插曲《红星会像我一样战斗》。拿到乐谱后,觉得旋律很简单,唱得好应该不是问题。但是唱的时候就觉得不对劲,和剧中的潘冬子这个角色有距离。因为我已经34岁了,唱这首歌的时候已经是成年人了,而潘冬子只有十一二岁。我该怎么办?接下来的几天,我反复琢磨,反复背诵,反复吟诵,就这样折腾了百余遍,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感觉。这种“感觉”是,我觉得自己仿佛又回到了十一二岁的潘冬子。最后,我用简单凝练的唱腔塑造了潘冬子单纯、天真、活泼、机智、勇敢的音乐形象。说到这,其实主要是几个字的处理,比如“游”、“走”、“飞”、“打”、“山”、“锦”等。,所以我尽量做到自然简单,有意识的去掉一些雕花,不太讲究技巧。的确,要想更贴近潘冬子这个人物,语言要亲切,情感要真挚,不能只秀技巧,尤其不要有“歌手”的痕迹,做一个寻找共鸣、撩拨口舌的姿态,而要有一个乡下娃子的角色意识。基于这样的思考和处理,这首歌也是很成功的。我一生中唱过许多关于“母亲”的歌曲。每当我唱这样的歌,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自己的母亲,这样我和歌中“母亲”的距离就更近了。比如《再见,妈妈》就是这样的。当年唱这首歌的时候,我想到了即将离开母亲去南疆战场演出的场景。唱《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幸福的家》时,我把歌中的“母亲”(原型是全国著名拥军模范赵)当成了自己的母亲。再比如,我在唱《船夫之歌》的时候,感觉自己好像就是电影里那个船夫出身的歌手,因为他的经历让我想起了我在新疆的生活,突然觉得这首歌好像是写给我的,是我生活的写照。所以,我的情感表达非常真诚准确。还有,我在唱《战士唱毛主席》《毛主席的恩情比山高比水长》《周总理纺纺线》《八十句歌词》等关于领导人的歌曲时,总是先把领导人当成自己的父亲,从“情”出发,再升华一个战士对革命领导人的深厚感情。总之,一个歌手要努力拉近你与歌曲的距离,用“角色意识”让你与歌曲中的人物打成一片或亲密无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表达我们的真实感受和诚意。

【赞】再者,唱歌的时候,眼前要有一个场景,心中要有一个角色,要有一个“戏”。一首歌只有十几行歌词,几百个字,比小说戏剧抽象多了。特别是有些歌词很有诗意,或者很短,很难把握情绪和意象。这时候,演唱者应该是一颗心甘情愿的心,张开联想的翅膀,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而找到歌曲中的“戏剧眼”,并揭示其冲突。比如我在唱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歌里只有四句歌词:“高山有槐树,扶栏杆寻郎。我妈问女儿要什么,我要槐花什么时候开?”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内涵丰富,人物、情节、戏剧、矛盾都有。所以我在唱这首民谣的时候,重点抓住了人物,展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揭示了“女儿”渴望爱人却又羞于向“母亲”表白的内心矛盾。这样才能打动观众。通过你的演唱,让观众感受到这感人的一幕,甚至看到“女儿”脸红的脸颊和“母亲”的窃笑,体会到其中的美好。但如果一个歌手不能把握好这首歌里的场景、人物和“眼神”,就唱不好这首歌。再比如《草原上的夜》的演唱。歌词里有“我”、“姑娘”、“邮差”。虽然女仆和邮差不在场,但作为歌手,我们要唱出女仆和邮差的感情,要有我和女仆相爱的一幕。唱这首歌的时候,歌者心里也一定有一种诗意的感觉,如一堆篝火,一轮明月,千万颗星星,还有在风中酣睡的军垦战士,日夜操劳。不乏高叹,但酷热中也有几分苍凉。只有这样,你的歌声才能真正飞向“远方的女孩”。再比如队列曲《打靶归来》。这首歌的歌词和旋律都很简单,但是要唱好却不容易,因为越是这样的小曲,越难唱。这就要求歌者的面前要有火热的军营生活,要有精力充沛、热情乐观的军人,还要有一种战士的情怀和质朴。总之,一个歌手应该赋予歌曲以灵魂,而这个灵魂无非是人物及其形象、性格、思想和感情。

【赞】最后,一个歌手要有很强的作品处理能力。我的原则是“唱大曲唱小曲”“唱小曲唱大曲”。“大曲”必须是“大曲”。为什么是“小曲”?很多朋友可能不理解。我说的“唱大曲唱小曲”,就是唱雄壮的歌曲,而不是面面俱到,在一些细节上做文章,而是要抓住歌曲的灵魂,抓住一条主线,诉诸一个对象,集中一种情感。唱《北京颂》《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延安颂》等歌曲就是这样。我觉得,唱这种歌,需要一种大爱,一种激情,一种气势,一种境界。这种爱,是对祖国的爱,是对党、人民、军队的爱;这种激情和气势就像黄河长江,滚滚而来,奔腾向前;这种境界是崇高的——一种超然的审美体验。这就意味着唱这类歌不能拘泥于一些小情怀、小技巧、小思想,所谓“小人、小马、刀枪”。我的北京颂就是这么唱的。就像我前面说的,我去天安门广场看了日出,找到了一种感觉,但要真正进入表演,我必须超越我个人对北京的感情,表达所有中国人的感情。“祖国的心脏,团结的象征,人民的骄傲,胜利的保证。”这是中国人对北京的认可。我唱这首歌的时候,情绪都集中在这一点上,而不是泛泛而散。所以,它的对立面是一种氛围。我唱《船夫之歌》也是这样,侧重船夫的精神气质,“忘了”语言和技巧。当然,这并不是说你不要语言和技巧,而是把它们巧妙地融合成一种激情。这就是我所说的“唱大唱小”。其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小”就是“大”,有点“大智若愚”的味道,只有在这个“小”里,你才能“大”。也许这就是辩证法。所谓“唱一点歌”很好理解,就是把短歌演绎的淋漓尽致,做到有人物、有感情、有诗、有画。或者以“槐花什么时候开”为例。这是一首小曲,但一定要大声唱出来,一定要把里面的场景、人物、戏剧、矛盾表现出来。所以我按照“开始-继承-转折-结合”的思路,尽可能细致地对待了这首歌。第一句(“气”)以高亢宽广的声调,把人带到“高山山”的特定环境和意境中。从全曲最高音“do”开始,用四个十六分音符唱出“高山山”二字,延伸出“la”音,高而自由。后半句从高亢的“do”一波三折下来,表现了“女儿”的活泼乐观和内心渴望爱人61的焦虑。第二句(“成”)仍用第一句开头的节奏,但旋律逐渐下行,以示姑娘的热切期盼。第三乐句(“转”)的旋律从低音开始,用十六分音符模仿“娘”在低音区的唠叨,具有幽默风趣的艺术效果;那么弱拍上的十度跳,似乎就是一个从“娘”到“女”的问题。可能“娘”和“女儿”的距离不是太近,所以需要先大声喊,再跳。这句话要表现出“母亲”的迷茫和“女儿”的困惑与羞涩。应该很口语化,很生动。《看什么》要用四川话,尽量接近其语言语气,突出地方特色。第四个短语(“他”)是第二个短语的变化和发展,是对“我希望槐花什么时候开”的巧妙回答,是对矛盾的解决。唱这句话时,要特别注意前一段乐句的衬腔,生动地刻画出“女儿”在惊慌失措中强装镇定,不知用什么话来回答“妈妈”的表情。四句话之后,将《女儿》中的“思念-渴望-恐慌-羞涩-掩饰-冷静”表现的淋漓尽致,给观众一种舞台剧中的场景。这就是所谓的“唱小曲”。

【中国赞】“唱小曲唱大曲”一定有一种以小见大的创作意图,就像写文章一样“小题大做”,这就是“以小为美”的审美意识。我唱歌50年来的一个经历,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就是“我的心在唱歌”。当然,这里说的主要是关于歌曲的处理和演唱前的案头工作,仅供大家参考。

欢迎大家喜欢留言!记得关注我!专注声乐理论与实践的网络专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69326.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