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怎么读(边字读音)

好瘦,一米四出头,稀疏的灰发。不笑时,眉宇呈“几”字形,眼神深邃,额头高而宽,是布依族的典型特征。10月17日晚7点,拐卖35年后,59岁的布依族妇女德良见到了

好瘦,一米四出头,稀疏的灰发。不笑时,眉宇呈“几”字形,眼神深邃,额头高而宽,是布依族的典型特征。

10月17日晚7点,拐卖35年后,59岁的布依族妇女德良见到了家人。

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沙子镇的一栋居民楼前,包括亲戚、朋友和邻居在内的数十人在等她。

下车时,德良还没明白这场战斗的意义——从河南新乡,她换乘火车,坐飞机到了贵州兴义,又开了两个小时的车,才到达大山深处的沙子镇。她晕车呕吐,心情不好。当她下车时,她坐在街道边上休息。我八十多岁的母亲准备了一碗热饭喂她。按照布依族习俗,游子回到家,会先吃一口家乡饭,以后再也不吃了。有良侧头连说不吃了。

边怎么读(边字读音)插图

梁与父母交谈时,声音很大,不时发出笑声。新京报记者冯钰茜摄

直到被大家带回家,德良还是很疑惑。夹在妈妈和小妹妹中间,她坐着说了很多话,才渐渐意识到回到了家。她开始翻妈妈的衣服,问妈妈穿的够不够暖和。

20平米的客厅里坐满了人。很多老熟人过来问候德良,用布依语问她记不记得自己。她基本什么都记得。从稀疏到熟悉,她变化很快,把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倾诉给大家。

边怎么读(边字读音)插图(1)

德良回家后,很多老熟人都来问候德良,用布依语问她记不记得自己。新京报记者冯钰茜摄

三十五年来,德良第一次有了真正的“交流”。

在河南生活的几十年里,她从未学过中文。别人听不懂她的布依语,以为她是哑巴牙牙学语,或者是精神病。

李延涛,一个30岁的女儿,从小就暴露在外。她能听懂妈妈70%到80%的话,但不会说布依语,只能用手势和她交流。2020年9月之前,她和河南的其他家人一样,对母亲的经历一无所知。

进入大学后,李延涛开始为她的母亲找一个家。2020年8月底,李延涛在短视频平台上认识了一位布依族博主,发现她发布的视频中很多对话文字与她母亲平时所说的一致。借助互联网力量,不到两周就找到了母亲的家人。

团聚的那天,李延涛准备了很多纸巾。“我想我妈妈和奶奶一定在哭。”结果大家只关心幸福,眼泪窝在眼里,舍不得。

见面地点是德良的弟弟德专刚搬的新房。按照布依族的规矩,在新房子里不能哭。

没人能和她说话。

德良回到家,觉得一切都是新鲜的。

起初,她住在我弟弟家。不到一天,她就认识了整条街的邻居,互相叙旧,交了新朋友,还被拉着到处吃晚饭。吃过楼上楼下,在河南的时候,她从来不喝酒,但是第一次吃饭的时候喝了很多酒。

然后去二哥和小姐姐家各住一天。最后,我决定和二哥的父母住在一起。因为二哥夫妇在外打工,家里只剩下年近九旬的父母一个人,德良要去陪他们。

在第二户人家的院子里,晾晒着几串串串的砂仁,这是黔西南特有的香料。晒干后,它们就像一串串又细又脆的核桃。10月24日,德良满口春风,赶紧向女儿和来访者推荐,说肉菜一定要做好,好吃。一眨眼的功夫,他就把客人领进了屋子,拿出妈妈的新鞋,摸了摸鞋底,又摸了摸鞋面,试图解释这双鞋的奇妙做工。看到来访者听不懂,她并不恼火。她只自言自语,咧嘴一笑,露出光秃秃的牙龈。

现在才下午三点,德良兴奋地做饭。原本她在河南用电饭煲,此时却拒绝使用,理由是“不好吃”。她必须向她母亲学习当地的烹饪方法。先取一口大锅,把饭煮一次,滤水,然后隔水蒸。

母亲提着电饭锅去院子里,德良追上去抢了电饭锅。她把妈妈按倒,蹲下来倒水。我父亲非常喜欢喝酒,以至于她把酒瓶藏在卧室里,睡觉的时候还会锁门。李延涛说,她从未见过母亲如此“孩子气”的一面。

边怎么读(边字读音)插图(2)

空闲暇时,德良和父母拿着板凳坐在院子里,聊天,吃着芭蕉,发呆看着山。新京报记者冯钰茜摄

空闲暇时,德良和父母拿着板凳坐在院子里,聊天,吃着芭蕉,发呆看着山。德是重听,三个人的对话声音很大,不时笑出声来。李延涛说她在河南的时候,她妈妈很少这么开心。“没人能和她说话。”

李延涛从小就知道她的母亲与众不同。

这次订婚前,德良一直住在河南新乡辉县吉屯乡。在李延涛的印象中,德良常年5点起床,扫地做早饭,等着和父亲李喜进一起出去放牛种地。德良在河南没有名字。大家都知道她重听,可以直接拍肩膀。

她从来没有学过汉语。她说话又快又难听,河南的村民都听不懂,以为她是哑巴牙牙学语,或者是精神病。当别人听不懂自己在说什么的时候,德良会显得很焦虑。“我急得团团转,连连摆手。”

邻居梅剑说,她很有良心,家里有吃的,有好玩的,还喜欢给村民吃。“你说不要,她还拉着你给。”

有时候德良会坐在村道上,和邻居们一起取暖,每个人都提着一筐花生,剥着嚼着。如果你不理解对方,就说点什么。点头是一种回答。德良可以看电视,但是他听不懂也听不见。他只是看照片。这几年电视机配置越来越复杂,她连电视都不看了。

上小学的时候,的衣服和书包上绣了很多德良的图案,觉得“一看就不是韩”。当时条件不好,漂亮的彩线买不到,德良就把旧毛衣拆下来拿线。梅说,很多人会称赞德良的风格。有孩子的邻居也会找德良帮忙做衣服。但也有人笑它奇怪。因此,李延涛不喜欢它。她觉得花不像花,虫不像虫,和大家格格不入。

德喜欢把头发往后梳,发际线向后拉,让额头更宽。而且她有拔眉毛的习惯。“我总是用一根线把眉毛拧在一起,绕来绕去,往下拽。”李延涛说,有一次下雨,德良带着伞去学校接她。有同学见到她说:“你看谁这么矮,没眉毛。”

在她的整个童年,她母亲愚蠢和疯狂的耻辱伴随着李延涛。

上高中后,父亲李希进向李延涛证实,我母亲是被我姑姑买走的,并强迫在他身上。大嫂还告诉她,80年代末,她在新乡街看到德良,又黑又瘦,觉得可怜。她花了一千块钱把人带走,介绍给她离异无子女的哥哥。

但是,爸爸和阿姨都不知道妈妈的籍贯。他们只听小道消息说我妈可能是四川云南的少数民族。

李延涛说,无数次,她看见妈妈坐在她家门前,喊她回家,妈妈却喃喃地说:“那不是我的家。”他又自言自语道:“我的家在哪里?我父母还在吗?”

2018年,李希进病逝,德良的喃喃自语变成了:“你爸走了,我要回家了。”

“你知道我的名字吗?我很好。”

12年来,李延涛一直在断断续续地寻找她母亲的家。

自从知道母亲被拐卖到河南后,给母亲找个家成了李延涛的心病。“听她整天看书,回家想念父母,有时候很难受。”

最早是在贴吧发的,但是一直没人回复。之后加了很多QQ群,一有空就公布母亲的身份特征,没人回应。偶尔点开一些号称有寻亲数据库的网页,被几百的“会员费”吓退了。也联系了一些电视节目寻亲,没有得到反馈。

转折点发生在几个月前。一个朋友告诉李延涛,当她在网上看到一个布依族的小视频时,她的语言和她母亲的话非常相似。李延涛开始频繁刷布依族的短视频,恰巧刷到了布依族博主黄德峰。“他说的‘吃’和‘喝’这两个字和我妈平时说的一样。”

边怎么读(边字读音)插图(3)

李延涛与她的妈妈、爷爷和奶奶合影。新京报记者冯钰茜摄

8月27日中午,李延涛私信联系黄德凤,简单描述了母亲的身份背景。但是他们两个一时想不通。

9月10日,李延涛灵机一动,录下了母亲的讲话音频,发给了黄德凤。黄德峰当即确认是布依族语言,但无法分辨更具体的地域口音,于是录下了与李延涛的聊天记录和音频,转发给其他布依族群体求助。

经布依文化专家周教授确认,该音频为布依语第三方言。于是,在黔西南州广播电视台做布依语翻译的王成立了一个志愿者小组,联合了布依语第三方言区六枝、水城、镇宁、青龙、普安、毕节等地的数十名网友。

布依族的谭松和罗干判断口音是晴隆县人。每个人都把布依族服饰和晴隆县地标的图片发给了这群人,并让李延涛拿给德良看。9月12日上午,当我翻到黔西南著名景点“二十四拐”的图片时,德良认出来了。“告诉我谁住在这里,那里有一座庙,曾经有一个谷仓。”

李延涛把她妈妈的话又录了一遍,发给了小组成员。在得到当地群众的肯定后,她进一步缩小寻亲范围,最终在晴隆县野猪塘村发现一个名叫“德良”的女子失踪了。

李延涛回忆说,她试图叫她母亲的名字。母亲抬起头,又惊又羞,说:“你知道我的名字吗?我很好。”李延涛说她以前从未见过这样的眼睛。

2020年9月13日,德良的莫迪·德砖被拉进一个微信志愿者群,分享了几段德良的视频。

“她说话的方式和以前一模一样,还说了我们兄弟姐妹的名字。我们村附近也有地方,她都念出来了。”第二天,德传把视频给老人亲友看,所有的回应都是“是”。

德良走失的时候,德专才四五岁。现在正值壮年,家里有四个孩子。

“小时候,她和二姐在家做衣服。我从他们背上倒水,她就来追我,但是她怕打我,就威胁我不要帮我做衣服。”这是德砖关于德良的唯一记忆。

“大姐”是一个模糊的符号。以前大家问家里几个兄弟姐妹的时候,德砖从来不提她姐。“我们一直以为她绝对死了。”确认了妹妹的消息后,他就不敢再看那些视频了。“看一次哭一次。”

在河南,李延涛接到了志愿者小哥哥德专的电话,但她不敢打。她怕空会开心,也不敢说。刚加了微信聊。这种担心一直持续到母亲当面认了家人。

在李延涛和德砖的比赛结束后,德良和她的父母在黔西南州进行了视频交流。德良听不见。他光顾着拍照,反复念叨着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名字,嘴里念叨着“对,对”。两边的人都哭了。

被绑架的模糊经历

10月29日,在德良二哥家,德良的父母努力回忆失去女儿的事情。但因为年代久远,很多时间节点已经模糊。

母亲说,德良25岁左右结婚,经人介绍到邻村。布依族一般结婚都比较早,但是德良的“坏脑子”耽误了好几年。梁的第二任妻子说,梁的第一任丈夫比她大十岁。他很少说话,非常负责。“你跟他说好话坏话都不会烦。”

婚后没两年,她娘家所在的野猪塘村有人结婚,邀请德良和婆家过来吃酒。德良没来,婆婆带着带子来了,说是德良缝的,送给新人的。德良的父母觉得奇怪。当他们去她丈夫家找人时,才知道德良“在集市上走失了”。后来渐渐听说是被拐的。

10月17日,回家的第一天,德良向家人回忆了被拐的故事:隔壁小姑子让她去市场买牙套时,她被哄出了村子,两个男人蒙着头把她放在车里。为了防止她逃跑,下雪天只允许她穿一件薄外套。他还说,在被绑架的火车上,他遭到毒打,鼻子和嘴巴流血。

梁的父亲说,当他第一次得知女儿被拐卖时,他拿着刀去邻村找造谣的人贩子算账,但没有成功。“我以前没有电话,也不识字。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找了三四年,我觉得德良已经死了。

对于德良的第一任丈夫,德良的家庭早就断绝了。有些亲戚觉得他是对的,但是他太老实太木讷了。还说他犯了包庇罪。"他默许了贩卖人口。"根据村里人的传言,德良在第一任丈夫之后就再也没有结婚。

人贩子的具体信息不确定。老一辈的乡亲有的说有两个人,有的说有三个人,但据说“都死了”。

记者就此咨询了晴隆县碧痕派出所,对方表示由于历史久远,几十年前的案件材料已经没有留存,不清楚相关情况。

边怎么读(边字读音)插图(4)

梁年轻时与丈夫和女儿的合照。(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小美德外说,一家人能团聚就好。弗雷德现在在深圳的一家皮包厂工作。她记得姐姐在做衣服方面很有天赋:虽然姐姐脑子不太清楚,但在手工上却是得心应手。从前,全家的衣服鞋帽都是姐姐做的。她在外面看到任何新的花头,她回家后可以立即自己编织。“她教我做,但她觉得我不擅长。我经常担心我结婚了,家人会没有衣服穿。”

在河南,美德就像是对命运的顺从。据李延涛所知,她妈妈只跑了两次。有一次,她还没出生,跑了不到两三个小时,就被熟人抓住带回了家。李延涛四岁的时候,德良带着她和她的妹妹又跑了一次。父亲李锡进派人去叫他们,在辉县汽车站门口把他们堵了回来。

李延涛记得,当她回到家时,德良和李喜进哭了。梁的声音都哭哑了,李喜进给她吃中药。

德良再也没有跑。她不懂中文,不懂互联网,也不懂小镇的交通网络,连打个电话都不会。要回家,李延涛觉得妈妈“不想,但是不能”

厌恶

当媒体写道他的父亲李希进生前不同意为他的母亲找一个亲戚时,李延涛坚决否认。从高中开始,她就透露出给妈妈找个家的意思。李喜金一直不反对,她还说谁帮忙找到就给一万块钱。

在李延涛眼里,父母和当年的许多夫妻一样,并不亲密,但也不太疏远。他们更像是生活中的伙伴:放牛、割草和耕种田地。李锡进喜欢斗地主。有时候邻居来家里打牌,德良站在旁边看。但大部分都是业余时间做自己的事,几乎从不互相交流。不要吵架,互相不理解,不能吵架。

李延涛觉得父亲对母亲总有一种心理补偿。每年春节,李喜进都会给德良买新衣服,但他自己从来不买。

家里的钱也是有德的。她头脑简单,把钱藏在枕头下。1999年,房子被盗,枕头下的7000元被抢走,相当于他们家一年的收入。德良急得到处找,李喜进坐在他的烟袋里说:“要是没了,我怎么去拿?”没办法。我打不过你。“那年他们不愿意用盐做饭。

在李延涛的记忆中,父母之间只有一次肢体冲突:一次有客人回家,李喜金喝多了,让德良做面条。德良蹲着取暖,却不动。李锡金踢了她一下。“但是我妈离开身体一段时间没有重脚。”

李延涛认为母亲对父亲“没有那种恨”,反而埋怨返老还童,“因为他没让她跑回家。”还有一些更具体的抱怨,“我觉得我爸总是喝酒。有段时间,村里其他人盖新房,她说我爸把钱都拿去喝酒了,就是不盖房子。”

2018年,李希进被查出食道癌,在辉县住院三个月,在医院李延涛的陪同下。一天晚上,她接到邻居的电话,说德良不在家,很久没见人了。李延涛走不开,邻居们帮她找到了。

梅剑回忆说,晚上7点多,大家在邻村找到了德良——她要去医院看丈夫,骑着三轮车走了。此前,她曾带着女儿去过市医院,以为她认识路。“其实我妈平时的活动范围不超过她家附近一公里。”李延涛说。

同年,李希进去世。这家人缺人手,所以他们把田地承包出去了。从那以后,李延涛觉得她妈妈好像一下子抽了空。她脸上的老年斑突然扩散,头发以加速的速度变白。她开始越来越频繁地提到“回家”。曾几何时,对李希进的怨恨逐渐转移到了李延涛身上。

10月24日,在二哥家,德良与父母反复交谈,情绪激动,有些愤愤不平地与李延涛交谈。李延涛给记者翻译:“听她说,整天说我要杀了她,说我带她跑了一整天,让她晕车呕吐。”他补充道,“我妈跟我说话的时候总是咬着牙。”

李延涛将她母亲对自己的怨恨归因于她与现代生活的脱节。

李延涛说,在德良的认知中,是邻居找到了她的家。“她觉得热心帮忙的邻居都是邻居。”她不懂互联网的作用,也不太了解女儿的付出。在河南老家,李延涛靠在外面做网络直播赚钱。“她觉得我不做生意,不种地,天天在外面跑来跑去。我经常说我不想要这个孩子。”

但是母女之间的战争与和平来得很快。李延涛一翻出手机里一双儿女的照片,德良就化怒为笑,对着屏幕挥挥手,用河南话说:“奶奶,奶奶。”这是她认识的为数不多的中文单词之一。

德良喜欢孩子。小时候李延涛放学回家,总能看见德良在远处她家门前的土坡上等着,风雨无阻,天天不落。梁经常叫邻居家的孩子来家里吃饭,把孩子碗里的好菜都挑出来。

德良会向记者摊开双手,先握住左手和右手,然后比一个“二”,咯咯笑着表示自己有两个孙子。他一直叫女儿带两个孩子来。

返回

来黔之前,李延涛有些疑惑:如果妈妈不肯回豫,她该怎么办?

和父母视频后的第二天,德良把自己所有的衣服都拿出来,像座山一样堆在床上,挑来挑去,想“把这些衣服都给妈妈”。它装了五个旅行包。

10月16日,李延涛出发去接她妈妈回家。当晚住在新郑机场,德良盯着窗外,数了一夜的飞机。到了机场,“我提着包往前跑,她不知道是哪个窗口。”航站楼外停着许多飞机。德良看到一只,就问,这是他要拿的那只吗?

二哥回娘家后住的房子,是一年几百块租的小平房,破旧不堪。用土灶做饭生火,上厕所在木棚里。房间湿度大,墙面剥落少,晴天有霉味。李延涛说,德良刚来的时候,边看边“啧啧”地哭,“我为我爷爷奶奶可怜的生活条件感到难过。"

这个家在半山腰,汽车上不去,行程全靠摩托车和三轮车,周围只有悬崖和野地,年轻人待不下去了。李延涛住在山脚下她小叔叔的家里。

10月24日,李延涛上山拜访德良,德良劈头盖脸地说:“你把河南的房子卖了,我们在这里住很久。”李延涛示意她说不,她说:“我永远不走,那你自己回去吧。”

当李延涛拒绝时,她皱起眉头,瞪着眼睛。

李延涛觉得她母亲一直很怀旧,信任她过去的生活。

在他河南的家里,德良准备了几个水桶来储水,往往一存就是几个月,但是自来水系统很完善,积水根本用不上。妈妈回娘家后,李延涛发现舅舅和月经都有储水的习惯。

我家做饭,怕少,蒸的饭剩一半。在河南的时候,德良给一家四口做饭,每个月要吃50斤大米。剩下的米留到第二天做米汤,再喂牛。李延涛说,家里总是只买最瘦的牛,因为“不到两个月就能养肥”。

德良不肯吃西药,去医院检查。近年来,她的甲状腺出现了一些小毛病,李延涛因工作繁重而不愿吃药。但是不吃红色药丸是不吉利的。甲状腺疾病需要定期验血,但德良拒绝这样做。抽血日一到,他就在黎明前躲在屋外。李延涛发动她的朋友和亲戚找了一天,但直到晚上才找到。“她回来的时候说我要杀了她。”

德良一直没有摆脱上辈子的恐惧。

李延涛说她母亲害怕“高大强壮的人”。当他去河南的市场时,他看到了类似的外观。德良转身避开,拉着李延涛说:“你看那个人,好可怕,会打你的。”高庄的粮贩子在家里叫卖,李喜进在客厅招待。德良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敢出来。一年前,李延涛生了一个孩子,一个卖儿童保险的推销员来找他谈话。德良以为是人贩子,就拿板子把人赶了出去。

德良会自己找来一根木棍和铁片,用铁丝包起来做成一把短刀,放在枕头下面。“拿一个按一下。”李延涛最近才知道,根据布依族的习俗,在枕头下藏把刀可以抑制噩梦。

在娘家过了十天没有刀的生活,德良不得不离开。

起初,李延涛担心她不走,反复叮嘱小哥哥、小嫂子说狠话:“就说这不是你家,是我二哥家。我二哥有五个孩子,都回来过年了。你在这里,就没地方睡了。”

没想到,10月28日,我下山的时候,德良除了流泪,再也没有任何冲突。李延涛做了个手势告诉她,她的小孙子摔到了她的头下面,请她照顾她。孙子是她的弱点。李延涛告诉她收拾行李,但她又犹豫了,说最好先把它们都放在这里。“我妈可能以为她只去两天,过两天就回来了。”

在他离开的那天,李延涛的智齿发炎了。她说德良也有一颗牙病了。回到河南后,她只好带着母亲去拔牙,然后给她配了一副助听器,让她能经常和贵州的家人联系。但她怕德良不配合,甚至反抗。“当时我无法沟通。我不知道怎么给她试镜,感觉不舒服就说不出来。”

之前有媒体建议拍一张全家福。德良坐在危险中微笑。弟弟德专搂着她,在她耳边喊,叫她有时候聚聚,让她安心回家陪女儿,春节再回来。

然后大家开始抹眼泪:从河南老家到贵州老家,1700公里,路费和时间都是成本。重新在一起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去兴义又要坐车了。李延涛害怕德良会晕车,所以她可以坐副驾驶。两个小时的车程,德良没有睡觉,没有抱怨,静静地凝视着窗外。

窗外细雨蒙蒙,雾蒙蒙。

新京报记者冯钰茜编辑胡洁校对李香玲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6695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