歉疚是什么意思(歉疚之心什么意思)

告白和真诚也属于自我意识结构的应有之义。从自我意识的自欺结构出发,我们提出自我意识包含一种忏悔精神,“诚”的问题与忏悔是联系在一起的。自我意识无非是把握自我的真

告白和真诚也属于自我意识结构的应有之义。从自我意识的自欺结构出发,我们提出自我意识包含一种忏悔精神,“诚”的问题与忏悔是联系在一起的。自我意识无非是把握自我的真实,所以这种对自我的把握就是真诚。

歉疚是什么意思(歉疚之心什么意思)插图

什么是真诚?真正能达到自觉的真诚,并不是孟子所说的“反身而诚”。前面说过,“背过身去,真心实意”可以说是想一想就真心实意,可以说是审视自己内心的真心实意,也可以说是自问自答的真心实意,这就太简单化了。因为人心不是单一层次的东西,它是一个立体的结构,是一个无限延伸和深化的结构。

真正的真诚,并不像老子说的“返璞归真”。每个人都是从婴儿成长起来的,所以老子主张只要每个人都想想自己的童年,像孩子一样回归纯真,就可以真诚。我们通常说小孩子不会说谎,小孩子的话是肆无忌惮的。《皇帝的新衣》的谎言被一个孩子揭穿了。但事实未必如此。一个孩子只是还没有学会说谎的技巧,但是从他自己的内心来说,只要他觉得有必要,他也想说谎。只是他的谎言大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人是会说谎的动物,连孩子也不例外。且不说一个成年人是否有可能完全回到童年,除非他得了健忘症。

庄子的谈吐比较适合成年人,主张“得之戒,以致无穷”。什么叫在擂台上?门绕枢轴转动,但中间的环不动。你们在互相追逐,打打闹闹的转圈。你咬我的尾巴,我咬你的尾巴,而智者站在擂台上,跳下对错。你们打,我不干预。这与我无关。这是老谋深算,这是对是错,这是对是错。如果你把对方击倒,我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一种狡猾的态度。那么这样能解决自我认知自欺欺人的矛盾,达到真正的真诚吗?很明显,这解决不了矛盾,只是规避了矛盾,隐藏了。

是禅宗的“难得糊涂”,就是装聋作哑。“难得糊涂”就是逃避到虚无中,就是一切都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没有标准,没有原则,没有对错,只要表面上可以接受。这和庄子类似,就是价值观上的虚无主义,是一种很有诚意的虚无主义。

歉疚是什么意思(歉疚之心什么意思)插图(1)

那么如何才能解决自欺欺人的矛盾呢?应该是在行动。压抑和放弃活力,真诚,在擂台上,迷茫,只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行动。只有你行动了,你才能揭示你的本质,你是谁,你行动了你就知道,你做了你就知道。人很容易欺骗自己。虽然欺骗自己很容易,但你还是要行动。打破自欺的“环”的唯一方法就是行动。你要去尝试,不要总是怕这个怕那个,防这个防那个,在观念上打转。只有当你行动起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你才会揭示你的真相。当然,这只有在行动中保持清醒的认识才能做到,这就是知己知彼。这就产生了悔悟感。行动之后,回头看,你会清晰而生动地意识到自己的局限,以及自己在自欺欺人中埋下的根本之恶。当你不行动的时候,呆在室内,躺在床上,那么就没有什么可以反思的,你只会感到内心的纯净。有了行动,你就能反思自己的行为,一种忏悔的精神就从这种反思中涌现出来。

鲁迅的著名小说《伤逝》是一部非常深刻的作品,但很少有人揭示其哲学意蕴。尤其是涓生和子君相恋,在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发现生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他们每天都被谋生的琐事所困扰,生活异常艰难。最后,爱情渐渐消失。有一天涓生对子君说,既然你不顾重重阻碍跟着我,突破了传统观念,说明你是一个独立的女人,那你现在就可以离开我,独立过自己的生活,总比两个人纠缠在一起终老要好。君受到了这个致命的打击,没有任何生存能力的她只好回到父亲身边,很快就死了。涓生很后悔,不仅后悔,而且非常后悔。他认为他用一套冠冕堂皇的原则杀死了子君。当时这种五四青年,大家都用这样一套空孔的话作为人格解放,独立来自欺欺人,自以为很真诚。但正是这种真诚,这种直接呈现真相的直率态度,害死了子君。最后,涓生悔恨地说,“我没有勇气去承担虚假的负担,却把真实的给了她”,“我迈出了走向新生活的第一步”,“我用遗忘和谎言作为我的向导”。为什么当你步入一条新的道路时,一定要用遗忘和谎言作为指引?诚意不行吗?真诚真的做不到。人们所期待的没有任何虚假的纯粹的真诚,不仅不可能,而且不存在。如果有,那就是虚伪或者自欺欺人。涓生认为他是真诚的,他要求他完全的真诚。他和子君的关系完全是光明正大的,是按照新女性新思想的模式建立起来的。他们的组合应该是最幸福的。但是最后,结果却是这样的失败。他认为最终的责任在于他。他摆脱了说谎的责任,让对方承担真相,这是无法忍受的。真相是什么?那就是他们两个之间没有爱情,或者说从来没有真正爱过。什么是真爱?那还有待讨论。但是,为什么要用遗忘和谎言作为序言呢?涓生其实很后悔自己当时的真诚:我不该这么真诚。太真诚了,简直要人命!甚至害死人的真诚,是假的真诚,是走进死胡同的真诚。所以,要想走出一条生路,必须以遗忘和说谎为先导,而这种遗忘和说谎的背后,是真正的真诚。因为我知道这是谎言,我知道这是我这辈子都无法摆脱的自欺欺人。

中国从来没有反思过他的真诚,鲁迅是第一个这样做的。他不盲目相信真诚,但还是要试探和探索真诚。真正的真诚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去寻找。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步就是遗忘和说谎:我们要忘记曾经的真诚,这种真诚不值得担心,其实是一种虚伪;撒谎不是骗人,而是说你说的话不能全信。这只是一个测试。说实话不容易。你说的都是真话,只说明你有说真话的意图,但不代表你说的就是真话。所以你宁愿承认这些话其实是谎言,承认人无法摆脱自我欺骗,以此来为自己保留一份悔意。然而,知道自己在说谎,知道自己不可能是真诚的,而只是说,相信,像真的那样行动,这是走向新生活的第一步。相反,如果你认为你说的是真的,你自我感觉良好,这叫自欺欺人而不自知,你会被自己的实际行动所反驳,所以你最好提前留有悔改的余地。

与忏悔不同,中国人往往分不清两者的区别。你说你后悔,你就后悔了。你一开始就不应该那样做!当然,忏悔是事后的,但它关注的不是当时做那件事的后果,而是对自己人性恶劣的动机和自我批判。忏悔和后悔是没有用的。已经做了的事情无法挽回,但是后悔会让人产生一种意图,去做一些事情来弥补他造成的后果。忏悔不是为了弥补自己的错误,而是为了抨击自己人性的局限性。你后悔的是你犯的错误,而不是你为什么犯这些错误;然后反思罪恶的原因,比一般的后悔要深刻得多。忏悔不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这不是翻开新的一页。比如你之前做了很多坏事,从现在开始,你就只做好事,不做坏事。相反,悔过就是你觉得自己不能再做一个好人了。人性的自卑和局限是无法改变的,但你愿意为自己的局限承担责任。这种有限性一定会导致恶。要承认这一点,就要看清这是人性的本质结构。人性本恶,康德称之为人性中的根本之恶。人的有限性是人的根本恶,一切恶都源于人的有限性。通过忏悔来摆脱邪恶是不可能的,但人可以通过忏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把握自己的自欺结构,成为一个自我意识深刻的人。这样一个悔改的人,即使做了大事,也不会霸道,不会自称圣人。知道了自己的局限,他会用更多的宽容和人性去对待别人。

忏悔的目的其实就在这里,就是为自己的根本之恶承担责任,宣扬一种人性的宽容和人情味。同时,不能因为忏悔发生在事后,就不束缚人的手脚,阻碍人的行动,当然也不能消除人的自欺。人在行动中总有一种自欺欺人,忏悔无法消除这种自欺欺人。但它能揭示人的行动、创造和行为中的一个永恒的真理,即人总是有犯错的可能,但它始终保持着继续接近真理的可能性。人总会犯错,但人总可以再尝试,所以总可以接近真相。当然,犯错误离真相还很远,但我们也要在犯错误中进步。不要一直犯低级错误,要从低级错误向越来越高级的错误和更复杂的错误转变。这就是人性的进化,这本身就是在不断接近真理。低级错误离真相最远,高级错误应该说更接近真相!它提高了人们的水平。

一个忏悔的人或民族,难免会犯错误,但也不会总是重复自己犯过的低级错误。纳粹的所作所为是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种族主义。德意志民族和日耳曼民族确实优秀,但说自己是至高无上的优越民族,其他民族都应该被奴役,这是非常低级的错误。稍微有点知识和文化的人都能看出来。因为这个民族有悔改的精神,不会总是重蹈覆辙。如果能避免犯低级错误,这个民族就会把自己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由于缺乏忏悔精神,日本这个民族只有后悔感,只有从灾难性后果中反思“二战”。不警惕人性的劣根性,很难保证不会重蹈覆辙。人性的自我本质——人的自我意识的自欺的矛盾,只有当人类在不断忏悔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回到自己的根本来折磨自己,才会被扬弃,才会从自欺中变得自觉和真诚。哪怕一开始看起来很虚伪甚至虚伪,只要能反省自己,就会变得越来越真诚。

歉疚是什么意思(歉疚之心什么意思)插图(2)

这样一个自欺欺人的矛盾,是形式逻辑的矛盾。被骗的自我和被骗的自我在逻辑上是不能共存的,但在辩证的过程中,这个矛盾会被扬弃和调和。被欺骗的自我和被欺骗的自我都及时地相互冲突和调解。每次被骗的自己和被骗的自己不在一个层次上,被骗的人总是靠前台,而被骗的人总是躲在后台,被骗的人总是想办法把隐藏在背后的被骗者挖出来,从而把人性的层次一个一个的暴露和加深。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可以用来解释这种人的结构,即在人的有意识的行动中,背后往往有一个潜意识。这是心理学中的一个定律,但为什么它在哲学家中引起了如此大的兴趣?因为它具有非常重要的哲学意义,揭示了人的自我意识是有层次的,它会在时间的进程中一层一层地展现出来。一开始是被骗的。当然,你可以为自己辩护:我被别人骗了,我也被骗了!但是精神分析会指出:你潜意识里是知道的,你并没有完全被欺骗。当你作恶时,你潜意识里知道那是恶,但你还是去做。你骗自己说有必要,是为了更高更大的目标。所以,你是一个被欺骗的人,你也是一个欺骗者。还有告白?忏悔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中不断探索自己:我当时的潜意识是什么样的?如果你铁面无私,把自己当法官,那么你就会在背后折磨这些东西。而当我们清楚地意识到并承认了这一点,我们的精神层面就会大大提高一个层次,再也回不去了。所以,只有对自己忏悔,才能提高自己的精神层次,看到自己内心的背景背后是有背景的,要不断的加深。正如奥古斯丁所说,“人心是一个无底洞”,在这样一个深入自己心灵的过程中,你摸不到底,也没有尽头。那么在这里我们可以问“我是谁?”对这个问题做个反思性的回答。

“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我就是那个“谁”。“我是谁?”原本是个问句,现在我们可以把它变成陈述句:“我就是我。”这就是我关于“谁”的问题。我什么都不是,我是个问题。任何一个独立的人,任何一个有人格的人,都不是一个“物”,他是一个问题。他是一个自我反思的问题。他应该转过身问自己:我是谁?如果我不反身问自己,那么我就不是我自己,或者说我没有自我。而如果有一天,我问这个“谁”,我们定义和规定这个“谁”使之成为一个“物”,那么我就失去了自我,我就不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物”。所以这个追问自我是谁的过程,就是告白的过程,自我追问就是自我告白。我只是想看看我当时心里和潜意识里是怎么想的。背后有潜意识,要一步步揭示。这种忏悔意识揭露了人类的虚伪,却体现了人类的真诚。只有真诚的人才会忏悔,面对自己的虚伪。真我既不是欺骗者,也不是被欺骗者,而是忏悔者,就是这种对“谁”的追问。

但对“谁”的追问,人是做不到的,因为人永远是要被做的,只要你还有一口气,就要被做。有的老人,要么不老,要么太老,说这辈子完了,这辈子没希望了,就自暴自弃了。但其实每个人在死前都是有希望的,只要他还没咽下一口气,死前还能重建生活。比如有的人可能一辈子没做过什么好事,但他临死前吐露了一个道理(笑),他这辈子很伟大!他发挥了他一生的价值。所以死前不要给自己下任何结论。我们说的“盖棺”,就是盖棺板,这样才能给一个人下结论。在棺材板盖好之前,人是不可捉摸,不可预测的。

这样无休止的追问,是一种忏悔的精神,是永远无法完成的。通过这样的表白,自欺的过程就变成了寻找自我的过程。寻找真实的自己是一个无限的过程,永远不会有最终的结果,却能让人变得越来越深刻,越来越真诚。真诚这个话题应该这样解决:想做一个真诚的人,就得坦白自己的虚伪。忏悔是必修课,忏悔是一个真诚的人必备的品质。每个人都有虚伪。不要回避这个词。只要你是理性的,你就会虚伪,坦白自己的虚伪就是真诚。“反身真诚”不可能是真诚的,因为“反身真诚”的前提是人性本善,人性的前提是人的本心不会说谎。比如孩子不会说假话,孩子天生真诚。所以,大人要回到孩子身边,回到“赤子之心”。人性本善,一切恶都是外界影响或污染的,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前提。但是这样的前提是不被考虑的。孩子为什么不说假话?当然,孩子会说谎。如果成年人纵容这样的谎言,长大后就不知道什么是谎言了,不诚信就会恶性膨胀。这就是所谓的“溺爱”孩子。当然,孩子不一定是故意撒谎。他在测试成年人的标准。大人们通常不会太在意,往往会觉得很幼稚很可爱。但超过一定程度,孩子误以为没有客观标准,就麻烦了。以后他可能会把任何不好的事情当成撒娇或者儿戏,笑着去做。所以人是有可能善意的做坏事,甚至是善意的犯罪。

歉疚是什么意思(歉疚之心什么意思)插图(2)

忏悔精神主要是西方人建立的,尤其是基督教。奥古斯丁、卢梭、托尔斯泰都写过《忏悔录》,其中奥古斯丁最早,最著名。奥古斯丁不是基督徒。成为基督徒后,他忏悔了自己的一生,包括童年。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最震撼的例子大概就是他在《忏悔录》中引用的一个:年轻的时候,他和朋友在街上玩耍,看到邻居家的梨树上结满了梨子,就在半夜把树上的果子全部摇下来。当时只是觉得好玩,现在想想都觉得很奇怪。他自问:我为什么要偷梨?我本来不想吃梨,结果还是拿去喂猪了。我为什么?他反复思考这个问题。最后我想,因为这个活动是不允许的,人天生就有一种邪恶的快感!人做坏事有一种快感,从小就有,没人教过。你说他有什么私心,他真的没有私心!他不想吃那个梨,也不想占什么便宜。但他有作恶的快感,显示了作恶的能力。嗯,一个孩子需要为他的活力找到出口。如果他能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哪怕是最大的破坏力,他也会觉得很开心,觉得自己很伟大。自私并不能决定他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

圣经中还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据说有人把一个妓女带到耶稣面前,要用石头砸死她。这种石刑在一些国家仍然保留着。耶稣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若有人觉得自己是无辜的,可以向她扔石头。结果那些人面面相觑,扔石头走了。耶稣对那女人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回去以后做个好人。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当我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常常感到感动,也就是说,这些人的道德水平非常不一般!他们一定都是耶稣的信徒。他们抓住一个人,把他送到耶稣那里审判,确认他们是由耶稣教导的。他们都有悔改的精神。当耶稣说,如果你们谁觉得自己没有罪,心里是干净的,就可以用石头打她。都觉得自己不干净。我想,如果我是某些中国人,我一定会砸死她,因为不砸死她不足以证明我的赤子之心。如果你看到坏人不杀,那你就是坏人。今天我们讲“善恶分明”、“以恶为仇”,是指看到坏人坏事就要坚决打击,不然就是同流合污,被别人打击。这说明我们缺乏这种悔改的精神。西方人的这种忏悔精神主要在基督教。

但我们也有我们的“告白”,不是对上帝,也不是对自己内心的自我告白,而是对别人,尤其是对凌驾于自己之上的强大的人。其实只是生存技能,肯定不是发自内心的。Q遇到王虎,说:“我是条虫——你不让我走?”阿q内心的想法可能正好相反。然而,这种被迫的生存技能有时会变成一种自我轻视的竞赛,甚至是一种炫耀,仿佛在说:“你看我多么忏悔。”长期以来,我们每次搞运动,都有人写了检讨书在大会上读,痛哭流涕。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也提到了这种行为,他对此非常反感。他说表白不是当众一个人哭,那都是假的。我们今天流行的说法是:请人向人道歉。要求别人给自己道歉,其实就是要求别人在你面前主要,这样你才会特别有面子。当然,忏悔也意味着内疚,但不是向别人道歉。道歉是表面的,不仅仅是为了补偿和安慰被你伤害的人。如果你伤害了某人,你当然应该向他道歉。你应该赔偿他的医疗费。你应该去病房,去他家看他。这些都应该做。但这是否意味着你已经悔改了呢?不一定。这离告白还远着呢。如果你把这个当成“主要”,那就是表白的反义词了。这些外在的行为可以是内心忏悔的一种表现,但只是表示一种民事或刑事纠纷的正常调整,与内心没有直接关系。

歉疚是什么意思(歉疚之心什么意思)插图(2)

可见,表白纯粹是个人的事。不必说也不必写。这是一个人内心的问题。知道了这一点,一个人就不能要求另一个人悔改。作为一个凡人,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和权利要求另一个人忏悔。圣经上说:“忏悔吧!”耶稣基督是这么说的,上帝也有权利这么说。世界上没有人有资格。要表白,先表白自己。你没有资格要求别人表白。表白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承认自己的局限性,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羞耻,才能消除骄傲。但我们中国人通常觉得自己本性纯洁,觉得自己年轻时天真、真诚、美好……现在很多知青回忆当年,口号是“青春无悔”,觉得自己很光明磊落。我多次提到不同的观点,我认为这种论调不值得提倡。如果你想唱那个时候的歌,你可以在屋子里唱,或者和一些过去的朋友一起唱,作为对你过去的回忆,但是不够人性化。你不应该向别人炫耀他们,更不应该把他们搬到舞台上去唱“红歌”。你们是六十多岁的老太太老爷爷,在舞台上蹦蹦跳跳!(笑声)他们不听我的。他们都觉得那是一段值得纪念的青春。我写过一篇文章叫《走出知青情结》。你不要总把自己当成知青。你首先要把自己当成一个人,按照人的标准来看待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不要以为自己的青春就那么骄傲。每个人都有青春,每个人的青春都值得铭记,但回首往事,每个人都需要忏悔。不要标榜自己的青春有多灿烂,没有悔恨,没有自责。这样才能消除一些骄傲。

更重要的是,真正的悔改精神可以帮助我们今天摆脱一种戾气。苦是一种暴戾乖张的气质,是我们现在人的普遍气质。现在,打开网站,看看微博的帖子,我们会发现到处都是戾气。每个人都显得那么义正词严,哪怕满嘴脏话,都是因为他们的正义感。他们总是叫别人“脑残”之类的,好像“全世界都醉了,我一个人醒来”。别人都那么笨,只有我极其聪明,只有我深刻理解其中的重要原理。事实上,微博上的帖子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内心。你在日常生活中和这些人打交道,他们看起来彬彬有礼,体贴入微,但是到了网上,他们死活不留下姓名,你也不知道他们是谁,可见他们的真实心思。中国的心里有一种戾气,都想拉拢别人,都想发泄自己的残忍,都想骂自己的母亲,都想骂对方...但如果一个人有悔改的精神,他就能让自己变得冷静,富有同情心和爱心,并且通情达理,理解他人。

真正的忏悔是承担自己的责任,原谅别人的过错和伤害,让自己对人性的缺点更加宽容和包容。忏悔是对人性真相的揭示。人是有限的,需要包容。这是事实。也是摆脱圣人情结的一种方式。不要迷信圣人,也不想做圣人。不可能的。每个人都是普通人,你崇拜的任何圣人其实都是普通人。消除圣人情结,回归人性本真,就是回归人的有限性。马克思最喜欢的名言是:“我拥有人类固有的一切。”人有的优点缺点我都有。承认这一点并不是低人一等,而是平等的体现。我认罪不代表只有我是坏人,别人比我好,认罪也不低人一等。谁无罪?只有觉知和不觉知的区别。

卢梭还写了一篇《忏悔录》,坦白了他一生中所做的一切坏事。他勾引了谁,偷了谁,说了什么谎,骗了谁,有多虚荣多龌龊……他全都坦白了,写了厚厚的一本书。但最后他说:“我已经把我所有的东西都呈现给你了,没有任何隐瞒。然而,我不认为我是一个坏人。我想有一天每个人都会站在上帝面前,我会说,你看看,谁比我强!”【这段话是卢梭在《忏悔录》开头说的,但结尾也有这个意思,前后呼应。他居然坦承自己其实比那些人更优秀,或者至少和那些人一样优秀。虽然他做了那么多坏事,但是他已经悔改了,而很多人还没有。

只要我们不忏悔人性的自欺欺人,越是标榜自己的真诚、真心、纯洁,越是会陷入虚伪。真正的真诚,不是自我感觉良好,不是天地间的羞愧,而是对自己内在的不真诚进行反思或忏悔。反思就是真诚。但这种反思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条路。这条悔改之路通向某种理想或更高的境界。无论我们称之为绝对真理、绝对精神、绝对自由、绝对理想,还是简单地称之为上帝,都说明它虽然无穷无尽,但它是有方向的,而且是不断深化的。而且也不是我深入之后就不上来了。我看着我的心脏然后马上跳出来,不敢看;而是面对你的生活和你的内心。这种表白其实是给人信心的。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我今天比昨天更深刻。既然我能做到这种自我深化,我就能指望自己继续下去。当人陷入自欺欺人的无助状态时,可以通过这样的忏悔之路走向真诚,从而得到救赎。所以说人诚,也不是没有希望。绝望是假的,就像希望一样。天真的希望虽然破灭,但生活并不绝望。而忏悔所反映出来的自我意识不断后退,不断审视自己,深入自身结构,最终导致对彼岸的一种信仰。

歉疚是什么意思(歉疚之心什么意思)插图(2)

中国的信仰,因为没有自我意识的独立性支撑,往往沦为一种对现实社会关系的服从,甚至是一种功利的、实际的机会主义考量。自我意识的独立体现在自省和自白精神上,这是中国人从来不习惯的。只要中国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可以崇拜的权威,他就不需要彼岸的信仰,他的灵魂也不需要纯粹的精神对话者。西方人需要上帝是有原因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西方人逐渐认识到自我独立、人格独立、每个人灵魂平等等问题。他只能通过退一步来认识自己,而不能通过他在社会关系中的等级地位来认识自己。在这样一个不断后退,不断从侧面审视自己的过程中,他需要有一个终结,因为不断后退对于那些想要给自己确定性的人来说,是一种煎熬,普通人很难承受。因此,西方人设立了一个神作为最终的认识者,作为对他们迷失灵魂的一种安慰。因此,西方人的上帝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归宿,而不是物质的祈祷对象。

歉疚是什么意思(歉疚之心什么意思)插图(3)

西方人需要这样的家,中国人不需要。中国人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在世俗生活中解决。就算暂时解决不了,顶多推到未来的世俗生活和历史中去解决。未来的世俗生活是历史。“自古无人死,以赤子之心铭记历史”是中国人的理想。中国的信仰就这么多了,其实相当于一种日常信仰,就像相信太阳死后会升起一样。“历史”也是世俗的,“天堂”也是现实生活。没有超越和超越彼岸的东西。“立心为天地,立命为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张载)就在这一边。因此,从超越性的角度来看,这不是真正的信仰,它只是一种信仰(回复田慧哲学下的数的讲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都需要有一个信念,但它还不是一个信念。信仰应该超越我们的日常生活。这也体现了自我意识的超越。我们谈到了自我意识的两个特征:一个是反思性的,另一个是超越性的。上面说的超越,是指人凭借自我意识,超越自己的身体,可以在精神上相互交流,这是横向的。这里的超越是纵向的,即我能超越现在,把我的过去和我的未来连接起来,用我的未来刷新我的现在和我的过去,用现在的自己审视我的过去,用未来的自己引导现在的自己,这个未来的自己将通向永恒的上帝。这是一种纵向的超越,是我们在彼岸拥有真正信仰的必要前提。

当然,我们不一定要相信上帝,但是我们是否也可以有一个真正的信仰,相信纯粹精神上的东西呢?只要建立健全立体的自我意识结构,应该不难。上帝是纯粹精神上的东西,西方人把上帝作为权威来代表纯粹精神上的东西;我们不需要这种权威,但我们也应该对人类纯粹的精神生活抱有信仰,从而为我们的自我意识建造一座精神殿堂。

上面提到的人的精神生活的起源,“知、意、情”或“真善美”,都源于人的自我意识。它们构成了有限人类的无限精神追求目标,成为人类超越自身有限性的理想。即使我们不相信上帝,我们也可以相信“真善美”,绝对的真,绝对的善,绝对的美。当然,这是人类力所不及的,但正因为如此,人才可以借此机会安身立命,可以无止境地不断追求。无神论者也可以有一种宗教情怀,所谓宗教性,也翻译为“宗教情怀”。我更愿意翻译成“宗教感觉”,是美国实用主义者杜威提出的。其实他也不信神,但是他相信我们可以不信神,但是我们可以有一种宗教的感觉,就是一种像神一样的感觉和追求,就是一种纯粹精神的追求,这样我们就不会被物欲所限制,我们就可以成为真正的自由人。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理想,一个追求。这种追求是超越一切,高高在上的精神目标。虽然你永远达不到它,但它总是激励着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自由的人,不受日常生活和物质条件的束缚。

最后得出结论,人的自我有一种无法摆脱的自欺结构,这是必须承认的,这也是自我意识的本质。就算你用各种方式杀了它,盖了它,不理它,其实你并没有摆脱它,相反,你只是坐在上面。你杀了它,这本身就是一种自欺欺人;你试图摆脱这种自欺欺人,但完全摆脱是不可能的。你得走出一条路,离它越来越远。只有一个办法——去面对,去面对这种自欺欺人的结构,去反思,让你的表白成为你生活的常态。当然,我们中国人很难像基督徒那样忍受每晚向上帝祈祷。吃饭前我们要合掌感谢上帝给我们带来面包,每周还要去教堂打坐祈祷。中国大部分人做不到。中国的人们更喜欢自由,他们不想被神灵束缚。但是,你心里要有这个维度:你不会那么做,但有些人会,对他们来说是功课。如果完全放任自己,很容易堕落。只有通过这样的结构,才能树立独立人格的典范,才有担当精神和进取精神。承担责任意味着敢于去做。有了悔改的精神,才敢于去做。只有当你习惯于忏悔,折磨自己的灵魂,你才能承担起责任。自我批评和自我表白是建立独立人格的基本要素,也是虚伪的克星。

这是自我意识的问题。自我意识很难。自我意识是涉及到每个人生存的东西。如果平时不做深刻的反思,那就难了,复杂了。但事实上,这是必要的。今天的大学生应该有这样的反思能力,应该接受这样的训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5777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