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i9550(ati9550神卡)

DIY二十年来,有太多经典的品牌和产品,但随着行业的变化,经历了无数次的洗牌、并购、重组。今天消费者还能知道的才是真正的标杆。中央处理器正在与蓝色和红色竞争。C

DIY二十年来,有太多经典的品牌和产品,但随着行业的变化,经历了无数次的洗牌、并购、重组。今天消费者还能知道的才是真正的标杆。

ati9550(ati9550神卡)插图

中央处理器正在与蓝色和红色竞争。

CPU的演变其实是DIY行业演变的缩影。半导体巨头英特尔和AMD在这20年里从未停止竞争。得益于这场旷日持久的斗争,DIY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蓝色巨人英特尔

二十年前,1993年3月22日,英特尔正式发布了x86架构的第五代微处理器奔腾,也就是著名的奔腾处理器。因为之前的、386、486这些名字深入人心,所以最初的奔腾处理器也有一个别名叫586。

在1993年,是力量的象征。

虽然英特尔已经推出了奔腾,但在1993年,中国大多数人使用的是386或486代处理器。直到1995年左右,奔腾处理器才真正普及,逐渐取代了前辈的地位。奔腾的P5架构横跨Socket 4、5、7,制造工艺从0.8μm发展到0.25μm,核心从1993年到1999年经历了五代。

英特尔奔腾Pro微处理器

之后类似的奔腾Pro,II,III,4,M,D相继问世。奔腾这个名字随着处理器的发展而演变,代表了英特尔家用处理器的最强性能。这种趋势从2006年台式机王者换酷睿2开始就没有停止过。直到2013年,英特尔仍有多款奔腾处理器供用户选择。Intel Inside(给电脑配个奔腾“芯”)也成为了迄今为止最经典的IT广告口号。

奔腾II采用了罕见的插座设计。

奔腾4和奔腾D的高频低能给了对手可乘之机。

永远的红色对手AMD

和对手比赛真的很刺激。如果没有不断追赶你的对手,你如何不断超越自己?1982年2月,AMD与Intel签订合同,成为8086和8088的授权制造商和第二个源生产商。然而,1986年,英特尔撤回了这一协议,并拒绝传达i386的技术细节。AMD因违约被起诉。英特尔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AMD赢了。1993年英特尔推出奔腾处理器的时候,AMD的主打产品是AM486,比竞争对手晚了四年。AMD以较低的价格销售来吸引客户,但是长期依赖英特尔的策略使得AMD的生存越来越困难。这意味着他们的技术将永远落后于英特尔。因此,他们开始开发自己的微处理器。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积累,AMD在1999年推出了K7系列处理器。K7浮点计算能力不错,受到很多DIY用户的欢迎。相对于Intel,AMD对CPU的倍频锁定限制更为宽松,因此广受众多超频用户欢迎。然而,由于缺乏过热保护,超频的K7系列CPU具有很高的烧毁风险,这导致一些消费者对其稳定性的信心很低。之后,K8系列先于英特尔在64位CPU市场占据领先地位。现阶段AMD产品使用的是IBM开发的SOI技术,这使得K8在相同性能下比同期英特尔公司的P4处理器功耗更低。AMD处理器最引以为傲的就是这个阶段。

K8架构是AMD第一次超越其竞争对手。

核心后的战争

老款奔腾被对手的K8系列严重打压,蓝色巨人坐不住了。2006年,Core 2(酷睿2)系列横版空诞生。这种全新的架构实现了低频率下的高性能,在Core 2架构上性能和功耗得到了完美的平衡。之后核心又分为i3、i5、i7系列,沿用至今。现在我们看到的Haswell处理器是第四代酷睿处理器。

面对英特尔强大的酷睿处理器,AMD开始用K10系列来正面对抗,失败了。直到今天,AMD处理器的性能与酷睿相比仍然处于劣势。但AMD也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从此不再与英特尔正面对抗,只采取类似“田忌赛马”的策略,通过更低的产品定价实现错位竞争。

2006年的英特尔酷睿2是现代DIY的开始。

很多硬件爱好者认为,AMD类似于绥靖政策的态度导致了整个DIY行业的停滞。由于竞争对手始终没有超越自己的势头,半导体巨头英特尔开始逐渐减速,以至于处理器性能在桑迪大桥之后始终没有得到适当的提升。也有声音认为,追逐处理器的绝对性能已经过时,现在应该把重点放在处理器内部集成的显卡性能上。但很多人不这么认为,包括微软。在Windows 7操作系统的评分中,CPU项目评分仍然是最难达到满分7.9分的一项。

即使是顶级配置的处理器也很难拿满分。

主板功能更强,体积更小。

主板DIY配件极其特殊,本身并不能带来什么性能提升,但是没有一个高质量的主板,你的系统连最起码的稳定要求都达不到。一般主板都是用CPU升级的,但是和CPU不同的是,我们大多数人用的主板都是第三方厂商设计生产的。

据统计,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市场的主板品牌有140多个,而今天只剩下10个左右。有华硕、技嘉、微星等老牌巨头,也有索泰、华清、昂达等后起之秀,而我们记忆中的圣基、硕泰克、QDI等经典品牌已经消失在主板行业20年的长河中。

之前的主板接口比较固定。比如英特尔经典的LGA 775接口,已经用了好几年了。凭借厂商过硬的做工和强大的研发实力,我们可以通过更新BIOS来保持其与最新处理器的兼容。现在的主板接口每年都在变。去年是LGA 1155接口。今年变成了LGA 1150。于是,传统PC的升级就成了空谈资。如果你想使用新的平台,你必须更换所有的CPU和主板。

技嘉GA-965 p——DS3在2006年率先掀起了一场材料革命。

近年来,主板行业有三件事值得记录。第一,2006年,伴随着酷睿2处理器,技嘉科技掀起了主板材料的革命,用全板固态电容取代了老旧的电解质电容,以加强主板的续航能力,这已经成为主板的行业标准。二是在堆砌趋势愈演愈烈的时候,华硕通过丰富的产品系列和软硬件专属功能推出了主板行业的差异化战略,风格独特的ROG和特种兵系列被其他品牌跟进。之后,响应PC小型化的口号,主板越大性能越强的传统理论被彻底颠覆。之前流行微型ATX和迷你ITX空。

如今,趋势已经转向小型化和尖端化。

内存风暴中的DRAM产业

在现代PC系统中,内存是最不存在的,也是性能过剩最多的。PC中的内存是从DRAM、SDRAM、DDR、DDR2一步步发展到DDR3的。看似步步为营,实则暗潮汹涌。

Hyperbeast内存代表了DDR3的最高水平。

如果要选择一款价格波动最大的PC配件,内存肯定首当其冲。年初价格是白菜价,第三季度价格上涨几倍甚至十几倍,这20年至少发生过两三次。DRAM在行业内波动这么大的原因有很多。

以2009年初DRAM行业海啸为例。2008年全行业错估了市场需求,很多厂商盲目扩大产能,导致供需进一步失衡。他们不得不用薄利多销的方法来清理库存以获得更多的订单。这种恶性循环加剧了DRAM泡沫。2009年初是DRAM行业的冬天,很多品牌100元以下内存的售价说明DRAM行业产能过剩有多大。在那之前,世界第三大DRAM工厂梦达倒闭了,这就像是一句话惊醒了几个错误的人。产能突然减少带来的连锁反应,让内存价格翻了几番。很多投资者认为股票期货“弱”,适时炒作记忆才是王道。

就在截稿前几天,无锡海力士DRAM工厂的一场大火让内存再次飙升。已经买了的朋友兴高采烈,起步晚的用户捶胸顿足。买内存,玩的是心跳。

桌面内存的快速发展

显卡是为游戏而生的。

事实上,显卡应该特指用于2D和3D加速的图形处理器。CPU负责早期的图形加速功能,最早的显卡只负责信号转换。之后随着PC游戏的兴起,显卡有了很大的进步。

封建领主争夺王位

20年前,CPU已经不能满足游戏不断发展的要求,一些带有2D图形加速的显卡开始出现。1993年后,越来越多的3D游戏出现在PC或家庭电视游戏平台上,大众对硬件加速3D图像的需求增加。

那是一个很多人走到一起的时代。S3 Graphics,3dfx,Matrox,ATI相继推出了自己的产品,现在著名的NVIDIA成立于1993年。经过1993年到1999年近7年的鏖战,终于NVIDIA用GeForce 256几乎统一了世界。

3dfx的Voodoo 2显卡就是当年的经典之一。

这是NVIDIA第一款以GeForce命名的显卡,一直沿用至今。这个产品对整个行业也是有绝对意义的。在产品宣传上,英伟达称GeForce 256为全球第一GPU,这是英伟达的第一词汇。GPU是图形处理单元的缩写。

英伟达的GeForce 256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随着NVIDIA的成功,3dfx、Matrox、S3 Graphics都成了受害者。Matrox几乎销声匿迹,S3图形后期无所作为。凭借Voodoo系列显卡走红的3dfx,由于决策失误,最终被NVIDIA收购。只有ATI通过大量的OEM订单活了下来。

吕双雄

进入新世纪后,ATI开始向显卡厂商出售GPU,以对抗NVIDIA,这也是现代非公显卡的起源。2002年对ATI来说是决定性的一年,ATI突然发布了新的镭龙结构。第三代镭龙是新开发的DirectX 9显示核心,镭龙9700(R300)是历史上最具创新性的产品之一,随后的镭龙9500系列通常被称为ATI时代最畅销的a卡。

镭龙9550的荣耀被资深用户津津乐道。

2005年10月,ATI终于推出了90纳米制程的镭龙X1000系列显卡。然而,由于一个电路的故障,量产推迟了几个月。这种关键的延迟使得NVIDIA的7800系列显卡抢占高端市场。这最终导致AMD以54亿美元收购了ATI。

X1950 PRO,镭龙X1000系列中的高端产品

在经历了GeForce 256的成功之后,NVIDIA陆续推出了后续产品,每一代都没有落后于竞争对手。但是GeForce 5出现了一些问题,间接促成了镭龙9000的成功。但是英伟达对问题产品的态度比较激烈,直接在GeForce 6上力挽狂澜,然后在GeForce 8上用魔芯G92实现了全面压制。

Zotac在8800GT时代腾飞。

分开很久了。

收购AMD ATI后,NVIDIA和AMD显卡基本平衡。在台式机平台上,红绿的力量就像跷跷板一样艰难,但NVIDIA在笔记本电脑平台上已经逐渐取得了优势。但是这种平衡被一个蓝色的家伙打破了,他就是英特尔。虽然最后英特尔没有推出独立显卡,但是集成了酷睿处理器的酷睿显卡占据了整个显卡市场的半壁江山。越来越多的集成显卡大大挤压了入门级显卡的份额,AMD也推出了APU平台抢占集成显卡市场。显卡虽然起源于CPU,但是20年前就自己创业,并发扬光大。没想到最后还是回到了CPU的怀抱。

显卡最终会回到CPU的怀抱吗?

班长二十年成绩差。

一名游戏玩家要求您推荐一款显卡。你必须让他告诉你显示器的分辨率和他正在玩的游戏。在显示设备中,显卡和显示器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但是相比显卡,显示器这20年的发展真的是堪忧。不相信我?让我们比较一下电视机。

1993年,我们只有CRT球形显示器可供选择。当时家用电视的主流是同类产品。然后过了很长的10年,平板显示器普及了,液晶显示器还是天价。此时,液晶电视已经开始进入中国的千家万户。之后无论是CCFL背光向LED背光的演进,还是具有3D显示效果的液晶面板的实际应用,以及广视角面板的广泛采用,液晶电视都是领头羊,PC显示的发展速度实在堪忧。

从CRT到LCD的转变是20年来唯一的剧烈变化。

现在有机发光二极管液晶平板电视已经上市,3840×2160分辨率的电视产品已经进入市场。有需求的用户不到一万年就能体验到。但是显示器呢?同样的1920×1080分辨率,有机发光二极管在可预见的未来,4K分辨率显示器更贵。低质量的E-IP无处不在,大部分品牌除了显示器的外观,对产品的升级欲望不大。关注过显示器新品的用户会发现,你根本不可能买到2000元左右稍微高端一点的产品。市面上的产品只有两种:一种质量差不多,另一种极其昂贵,真是可悲。

所有前沿技术将首先被液晶电视行业采用。

显示比例经历了从5:4到16:10再到16:9的转变。目前AOC全新高端LV291HQM采用的是21:9的比例。

打包硬盘,重新开始。

硬盘的关键词之一就是慢。硬盘被称为整个PC系统中最短的一块板是有原因的。最早的硬盘使用的接口通常称为IDE,学名ATA接口。40针宽数据线,数据传输性能和抗干扰能力是20年前最差的。2006年初逐渐过渡到今天的SATA接口。更小的导线有利于布线,但抗干扰能力增强了,数据传输速率也逐渐提高。

但这依然改变不了硬盘的瓶颈,因为HDD的物理结构决定了它的性能会有一个上限。HDD主要由三部分决定:存储数据的磁盘,读写数据的磁头,驱动电路板。要在浩瀚的数据海洋中找到一个文件,磁盘需要不断旋转,才能让磁头“找到”数据。磁盘的转速几乎是决定硬盘性能的唯一因素,但家用硬盘多年来一直停滞在7200转。

硬盘数据读写图

SSD的出现彻底扭转了局面。这种基于闪存颗粒的硬盘机制和HDD完全不同,性能提升的速度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短短两三年就达到了最新SATA 6Gb/s接口的速度极限。

金士顿是SSD中PC存储的新贵。

硬盘发展近20年的另一个关键词是并购,硬盘行业的M&A比其他领域频繁得多。希捷在1996年收购了康诺;然后在2000年,迈拓收购了著名的量子;2003年,日立以20.5亿美元的巨款收购了IBM的硬盘部门;2005年,迈拓本身被希捷收购;2011年,西部数据以43亿美元收购日立存储;2011年,希捷收购了三星的硬盘业务。在过去的20年里,无数伴随我们成长的硬盘品牌消失了。

然而在S SD领域,却是完全不同的景象。随着SSD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无数新贵品牌的诞生如雨后春笋。SSD不像HDD,有严格的准入门槛,只要有好的闪存技术,就能出高质量的产品。比如我们熟悉的内存品牌金士顿,存储领域的代表Sandisk,近几年都推出了一系列SSD新品,以其高性能和合理的价格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

底盘技术与美学的双重进化

当我们在1993年安装计算机时,对机箱的唯一要求是坚固。2013年购买机箱,预算比较好的用户会考虑外观、结构、散热、接口、空房间、防辐射。二十年前的机箱只能称之为铁盒子,而今天的高品质机箱是高科技与美学的结合。

早期的电影案例基本上都很简单。

机箱在整个硬件开发过程中经历了几次变革,基本上每一次变革都是为了适应新的Intel架构和日新月异的主硬件。从AT架构到ATX架构,后来被诟病的38度机箱和现代机箱都是Intel规格。很多机箱品牌在标准下自由发挥。这几年,这个铁盒子有了很大的进步。台湾品牌率先发力,包括李连、殷新、酷冷至尊、TT等优质品牌;之后海外品牌逐渐推出优质产品,如海盗船、ANTEC以及部分日本高端品牌。

和海盗船600T比,是不是感觉天壤之别?

大陆品牌在底盘发展的美好时代快速成长。杭嘉、金禾田、七彩虹等品牌也逐渐推出了自己的拳头产品,并以较低的价格吸引国内用户。尤其是航嘉的黑暗公爵系列吸收了各个公司的优点,黑暗公爵三代在国产机箱中也被称为脱胎换骨之作。

暗夜公爵三是国产机箱的全新作品。

电源正朝着稳定高效的方向发展。

1993年装电源的时候没人管。那时候大部分电源和机箱都是成套卖的,是点亮你电脑的好电源。随着核心元器件的发展,英特尔对电源规格进行了多次更新,一个电源能否点亮一台电脑不再是一个好电源的评价标准。

2000年后,电源逐渐与机箱内部分离。作为真正独立的配件出售,大家熟悉的航嘉、长城等电源也在此时崛起。为了应对CPU、显卡等配件不断增加的功耗,电源的功率不断攀升。当时人们对供电质量的认识有限,供电量是否足够大成为新的标准。此时的电源市场鱼龙混杂,很多品牌虚假标注功率,或者标注“最大功率”这种不存在的标准为额定功率,损害了很多消费电脑的健康。

80plus认证表明该电源具有良好的性能。

近年来,电源产品的命名和最大功率为消费者所知。用户已经大致知道自己的配置需要多少功率,但仍然需要一个可靠的标准来判断所选电源产品的质量和效率。这时,国外的80plus标准适时出现了。这个标准不是以电量论英雄,而是在一定负载下电源有多稳定,这恰恰代表了广大用户的真实使用环境。一个能通过80plus测试的电源,其内部材质和实际性能明显超过普通电源,一些假冒伪劣产品直接下架。

能够自由匹配电线的全模块电源是当前的趋势。

附言

PC领域DIY行业的20年,其实就是一部弱肉强食的生存史。无数曾经光芒四射的品牌和产品都消失了,但今天能活下来的才是真正的强者。在这个“融合”的时代,希望DIY行业不死,DIY精神永存。

键盘&鼠标和电脑之间的桥梁

鼠标和键盘这种最基本的输入设备,在过去的20年里,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改写了我们的输入体验。每一个关键的技术节点,总会有一些领先的品牌,他们依然在外设领域影响着下一个十年。

从胶片到全机械

第一次看到键盘鼠标的时候,正好是20年前。那时候不会上网,大家都用电脑打游戏。对于只接触过任天堂FC的手柄和街机的摇杆键的笔者来说,电脑键盘是很难用的。键盘起源于打字机,这种标准的“QWERTY”按键排列早在一百年前就已经确立。它成为了计算机诞生初期的标准输入设备。

罗技K310防水键盘采用分离式设计。

键盘这些年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薄膜键盘的结构也决定了不同的产品有相似的手感。然而近年来,一款名为机械键盘的新产品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与薄膜键盘不同,这类产品通过一个名为“轴”的独立结构来支撑每个按键,不同颜色的轴也可以提供完全不同的手感。不过目前来看,这种键盘的价格还是略高。相信随着性价比越来越高,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

机械键盘采用轴作为键结构。

从机械鼠标到光学鼠标

鼠标的发明是为了取代键盘繁琐的指令输入方式,在Windows 95之后有了很大的进步。相信长期使用电脑的老读者都会记得最早的机械鼠标,也就是鼠标背面有一个圆形滚球的鼠标。工作原理是移动鼠标带动里面的滚球,内部的X方向和Y方向旋转杆传递鼠标运动,和我们现在用的鼠标完全不同。这种鼠标可以在大多数材料的表面工作,甚至可以在光学鼠标无法工作的透明玻璃表面工作。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内部转向杆容易沾染油泥污渍,不定期清洗会变得难以使用。

当时也有光学鼠标,但需要用在一些印有特定条纹(包括xy坐标)的鼠标垫上,很多都是金属鼠标垫。没有这个鼠标垫,鼠标根本无法定位自己的运动。第一个成功的商业化光学鼠标是微软的智能鼠标。它发布于1999年,几乎可以在任何表面上工作,并且不需要经常拆开来清理污垢,光标跟踪更稳定。其他厂商很快跟进,几年后机械鼠标就过时了。

从有线到无线

自从有了键盘鼠标,键盘鼠标上的电线就一直困扰着很多人。键盘不用动也没关系。经常要前后左右移动的鼠标总是被线缆束缚着。让鼠标无线化一直是很多游戏玩家的夙愿,也有很多厂商一直在努力,但是产品从来没有真正成功过。

进入21世纪后,罗技、雷柏等厂商陆续发布了一些基于蓝牙或2.4GHz的无线光电鼠标,与普通鼠标相比,这些鼠标确实去掉了线缆,但它们在电脑端需要一个大型收发器。而且相对于普通鼠标的电脑电源,无线鼠标需要使用电池,耗电量更大,而且频繁更换电池的特性让很多玩家无法接受。另外,这个时候的无线鼠标相对于有线产品来说,手感较差,信号精度也有一些问题,不太适合玩游戏。

此后,随着光学定位技术的发展,厂商不断提高无线鼠标的精度。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接受无线鼠标,甚至有些用户已经开始使用无线鼠标玩游戏。许多重量级旗舰产品,如罗技G700,都提供有线或无线连接供用户选择。

随着无线设备越来越多,标准的2.4GHz频段已经很拥挤了。这一点在办公环境下会特别明显,无数的无线键盘鼠标网络信号会集中在一个封闭的空房间里,会降低我们鼠标的精准度。以雷柏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已经率先进行了频率升级,从2.4GHz到5GHz的过渡已经领先于Wi-Fi信号。

雷柏率先开启了5GHz无线鼠标时代。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

最早的鼠标都是一个样子,一般采用左右对称的设计。这种设计理念持续了很长时间,甚至流行的罗技MX300到罗技G1都采用了这种设计。然而,随着人们使用电脑的时间越来越长,我们发现这种对称设计并不适合长期使用。

罗技经典MX300和G1都是左右对称设计。

从经典的微软IE 3.0开始,市面上流行的鼠标都是不对称设计,就是为了让我们的拇指和小指有地方放,可以长时间舒适使用。多彩是李健鼠标M618,开发了业内独家专利技术。它把扭曲了很久的鼠标操纵手竖起来,方便血液疏通,筋骨通畅。很多用户到目前为止只把这款鼠标当成了真正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鼠标。

多彩李健M618可以有效解决“鼠标手”问题

酷潮流来袭

在鼠标键盘领域,有一个品牌几乎和微软罗技齐名,那就是雷蛇。由于其产品多采用可见光装饰,因此常被用户称为“灯厂”。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炫酷夜光的键盘鼠标成了竞技游戏的代名词,整个键盘鼠标行业都受到了这股潮流的影响。

有些人不喜欢这类产品,但其实夜光鼠标键盘除了炫酷之外还有一些实际用途,在黑暗的环境下使用可以起到导向作用。近年来,有一个国产品牌吸引了很多用户的目光,那就是E-3LUE。艺博的产品也以蛇命名,炫酷的灯光很受时尚人士的喜爱。

亿博键盘鼠标产品大多采用酷炫的灯光设计。

附言

从机械鼠标到光电鼠标,从有线到无线,从蓝牙到2.4G到5G,从双侧对称到人体工程学,从薄膜键盘到机械键盘,从突出少数键色到多彩键盘背光...他们的每一个变化都是那么令人印象深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56421.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