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mbook官网(bambook锦书)

11月9日,亚马逊负责Kindle和线下零售的高级副总裁史蒂夫凯塞尔(Steve jobs)在一封内部邮件中表示,他将于明年1月离职。在亚马逊奋斗了20年的Ki

11月9日,亚马逊负责Kindle和线下零售的高级副总裁史蒂夫凯塞尔(Steve jobs)在一封内部邮件中表示,他将于明年1月离职。在亚马逊奋斗了20年的Kindle创始人之一也选择了离开。从Kindle的诞生到它的辉煌,再到它的低谷,他都是见证人。

bambook官网(bambook锦书)插图

一周后,小米看了更多的电纸书,开始在小米众筹网上预约。众筹价579元。目前支持人数人,众筹金额元。预计12月18日开始发货。

2018年11月12日,在知乎认证为小米科技有限公司高级产品总监的李创奇曾表示,“小米为什么不生产类似kindle的电纸书?”下一个问题回答“哼,等我……”一年后,小米的电纸书终于上线了。

小米在业内被称为“价格屠夫”。它还配备了骁龙845和骁龙855处理器。小米手机价格便宜很多。当然,这两年其他手机厂商都在玩性价比,小米“价格屠夫”的名号没了。但小米却把手机行业的“价格屠夫”游戏带到了物联网行业,以不太贵的价格吸引用户购买。据金证券数据显示,小米生态链企业已提供超过4000个SKU。

小米的物联网业务已经成为小米的左膀右臂。2019年第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机收入同比下降7.7%,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3.3%。是五大手机厂商中出货量降幅最高的厂商。手机业务表现不佳,但物联网业务线表现非常抢眼。2019年第三季度,小米物联网及消费产品收入再创新高,达到156亿元,同比增长44.4%。

相比小米手机业务的压力,小米在物联网业务上的表现要好得多。而且用户口碑也很好。截至2019年9月,拥有5款及以上小米物联网产品的用户数达到350万。

电子书是Kindle点燃的,已经牢牢占据了全球市场第一的位置,而小米是后来者。但其“价格屠夫”的玩法也让很多业务线的后来者占了先机。外界非常期待看到小米和亚马逊的对决。现在,小米也出版电子书,亚马逊Kindle的地位会动摇吗?

我们必须首先打败国内的对手。

电子书(也叫电子阅读器)在中国并不是什么稀罕物。第一代Kindle发布于2007年11月19日。Kindle发布后,国内的电子书产品也陆续上市。2009年,石闻信息推出BOOX A60产品;2010年8月28日,盛大首款电子书产品bambook正式上市销售,售价999元。其他电子书产品有台电、翰林、汉王等。

2011年中国电纸书市场再创新高,出货量300万台。此后,整个电纸书市场呈现下滑趋势。

到了2017年,中国的电纸书行业再次迎来了新的狂欢,众多公司纷纷入局。海尔推出首款电子书产品Tposir,JD.COM与约伯科技联合推出JDRead Venus,当当推出当当阅读器Light,掌阅推出第三代电子书阅读器iReader Light,阅文集团推出QQ阅读电子书,咪咕与Kindle一起推出定制版Kindle X咪咕电子书阅读器。

在这个趋势中,数字阅读平台是主要代表,QQ阅读、掌阅、咪咕都有独立的数字阅读平台,并且都拥有海量的图书和用户。小米要想通过多读电子书来和Kindle竞争,首先要打败的就是国内的这群竞争对手。

1)iReader Light、掌上阅读等产品类似于小米的多看电子书。前者分别依靠掌阅和阅文集团,而小米的多看电子书则依靠小米的多看。很多电子书的消费者本身就是从数字阅读平台转型过来的,他们会互相抢夺。

2)都是中国品牌,消费者更容易横向比较,而不是直接和Kindle比较。

但国内电子书市场的问题是,虽然竞争对手很多,但整体表现不佳。

2015年旗下iReader电纸书上市之际,掌阅科技CEO程响提到了对这款产品的期待,希望iReader能在一年内达到300万的销量。

掌阅财报显示,2018年公司实现硬件产品收入8831.84万元,其中硬件产品成本达到6837万元,iReader均价650元。如果按照500元的出货价计算,全年销量只有17万台。

2019年3月5日,掌阅发布公告称,掌阅将以2000万元的价格向受让方出售深圳市掌阅科技有限公司70%股权,掌阅(天津)智能设备有限公司100%股权将以100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受让方。

IReader的电纸书没写完,终于卖出去了。

文并未公布其硬件产品的销售情况,不过,天猫的数据显示,QQ阅读今年推出的掌上阅读产品,月累计销量仅为458台。在口袋阅读官网跳转的有赞商城上,口袋阅读产品的产品评价只有22条。

汉王曾经是中国电纸书行业的老大。2010年,汉王电纸书收入8.8亿元,总销量超过100万台。但到了2016年,汉王电纸书营收只有1247万,仅占汉王总营收的3%。

除了iReader、Pocket Reader、汉王这样的老竞争对手,还有一款新产品可能成为小米阅读更多电子书的有力竞争对手——Get。

11月21日,罗正式发行《得到读本》。这款产品由Get和BOOX(石闻科技)联合推出,售价1998元。从价格上看,两者有明显区别。但考虑到整个电子书市场空并不大,市场蛋糕还是会被读者瓜分。获取原始用户群是为了知识,这些用户很容易转化为读者。

小米要拿下电纸书才有机会和Kindle PK。

与Kindle的不平等竞争

起初,亚马逊只在网上卖书。2007年,亚马逊更进一步,推出了电纸书Kindle,仅仅比第一代iPhone晚了几个月。Kindle和iPhone一样,已经成为风靡全球的数码产品。一些分析师预测,Kindle将在2011年为亚马逊带来超过54.2亿美元的收入。但电纸书受到智能手机的巨大冲击,Kindle开始逐渐没落。

2013年6月7日,Kindle正式进入中国,比iPhone晚了近三年。进入中国后,Kindle和iPhone一样,成为了行业收割机。

2018年7月,亚马逊中国发布数据,Kindle电子书阅读器在中国已售出数百万台。自2016年底以来,中国已成为亚马逊全球最大的Kindle设备市场。

小米在Kindle前看的电子书比较多,就像大人和小孩的比较。这两者是不平等的。

1)Kindle成名多年,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远超小米阅读电纸书;

2)在用户心目中“电纸书=Kindle”,而小米阅读电纸书对用户心智的影响几乎为零;

Kindle的产品线更加丰富。Kindle目前在售的产品有Kindle青春版、Kindle Paperwhite、Kindle Oasis,而小米只有一款产品,目标是Kindle青春版。

根据Claire Kuo互联网圈的观察,天猫和JD.COM搜索“电纸书”和“电子阅读器”关键词。按销量算,Kindle妥妥的是第一名,和第二名差距很大。

凭借Kindle的绝对优势,小米想通过多读电子书来撼动自己的地位并不容易。但是,小米阅读电纸书的优势在于:

第一,小米的影响力。依托小米品牌+生态链企业合作,启动了小米物联网业务,从侧面反映了消费者对小米品牌的信任。所以每当小米推出什么新品,都想尝试购买,比如智能音箱,智能手表,吹风机,空 tone等等。

第二,小米的营销销售能力。虽然小米营销的灵魂人物黎万强最近离职了,但是小米营销的整个方法论还是留了下来,小米的阅读电子书在营销上比Kindle更有优势。

在销售层面,小米在阅读更多电子书方面有一定优势。小米在线下布局的小米商城、米家、小米之家都可以作为小米阅读更多电子书的销售渠道,而Kindle主要在天猫和JD.COM上销售。

谁赢谁输?短期来看,小米的电子书阅读肯定不如Kindle,但给足够的时间,输赢都不好说,就像雷军和董明珠的10亿赌局。

电子书的敌人

很多时候,打败你的不是朋友,而是其他领域的大鳄。小米只有Kindle、掌上阅读、阅读器作为阅读电子书的敌人吗?显然,电子书真正的敌人是智能手机和用户习惯。Kindle从巅峰到低谷,也是因为智能手机的冲击。

在数字阅读方面,电纸书确实有更好的阅读体验,但智能手机的优势更明显。

1)手机可以跨平台阅读,包括QQ阅读、掌阅、书旗等app。用户可以随时下载安装,而不是只在一个平台上阅读。

2)智能手机可以随身携带,但是随身携带一本电纸书是不现实的。当用户习惯了在手机上阅读,电纸书只会沦为压泡面的工具,或者只能在抽屉里吃灰。电子书能做的,手机能做,手机能做的,电子书不能。电子书可替代性太强。

3)手机是必需品,而电子书只能算是提升阅读体验的电子产品。电子书需要增加更多的成本,大部分用户不愿意为此付费。

因为时间和功能被智能手机抢走,电纸书逐渐走下坡路。

电子书的另一个敌人是用户习惯。一方面这些用户做读者不容易,同时这些人习惯用电纸书阅读。

《2018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截至2018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总数已达4.32亿,人均数字阅读12.4次,人均单次阅读71.3分钟。这个数据并不高。如果智能手机的用户基数减少,电纸书领域的用户会更少。

根据研究院的前瞻性数据,2018年中国电子阅读器的出货量有望达到269万台。2018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近4亿部,电纸书的地位可想而知。

当电子书习惯了与智能手机和用户竞争,产品和价格的优势很难改变大势。用户不会因为小米看到比Kindle青春版便宜而疯狂购买电子书。据Claire Kuo的互联网圈统计,天猫上的电子书月销量不足4万台。真正需要改变的是让电纸书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是压方便面或者吃灰。

目前小米还不具备阅读电纸书的能力。

史蒂夫·凯塞尔(Steve kessel)在内部邮件中表示:“我离开亚马逊的原因是专注于社区服务,而不是赚钱和其他感兴趣的领域。”他和Kindle的故事结束了,小米多看电子书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众筹之后,小米会大规模上架吗?到那时,这将是真正的大考验。

来源:钛媒体

关注同花顺财经官方账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55978.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