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到付价格(云南到山东顺丰到付价格)

九拍新闻特约评论员张桂凤“微博CEO王高飞质疑顺丰赔付1000元”冲上热搜,引发舆论关注。6月9日,微博(ID:来往之间)CEO王高飞收到顺丰快递的一个1000

“千元到付费”:快递公司需提防被诈骗分子利用|九派时评九拍新闻特约评论员张桂凤

“微博CEO王高飞质疑顺丰赔付1000元”冲上热搜,引发舆论关注。

6月9日,微博(ID:来往之间)CEO王高飞收到顺丰快递的一个1000多元的包裹。他在微博中@顺丰群问“请问现在一个包裹1000多元是什么意思?是骗局吗?谁会蠢到不付款呢...我拒绝过一次,又发了一次……”快递单截图显示,快递是从华强北华强北街道桑达工业区404栋1楼5566室寄出的。托运货物名称显示为“高端旗舰i13”,产品类型为“电商标快递”,计费重量为1kg。费用方面,该商品付款总额为10元,但收款支付总额为999元,收件人支付总额高达1009元。

虽然,到目前为止,对于这条“来往”微博,“顺丰集团还没有官方回复”;但从相关报道来看,顺丰快递上述“千元到付”快递包裹的“骗钱”嫌疑无疑还是非常明显的——

比如这个快递包裹“货到付款”的价格就很高,总计1009元。而且“货款到账”和“货款到账”有着巨大的区别——前者只有10元钱,而后者高达999元。确实明显涉嫌利用快递“货到付款”实施诈骗。

更何况,在现实社会中,一种新型诈骗,之前利用快递“货到付款”实施诈骗,其实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在很多地方,时有发生。

比如,早在今年4月初,央视就曝光了一种“高价值到付费收件却便宜货”的新型快递诈骗陷阱——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购买或非法获取大量公民个人信息,并通过快递公司“货到付款”的投递方式随机寄送一些假冒低值物品,收取费用。有的受害者忘记了自己有没有用货到付款的方式买过货,有的受害者认为是亲戚朋友送的,没想太多就付款收货了。直到打开快递才发现是几元到十几元不等的廉价商品,如废纸球、数据线、劣质香水等。,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此前,广州警方已破获3个利用“盲送快递”实施诈骗的全国性团伙。从2021年6月开始,这三个团伙向全国各地发送“盲人快递”。短短半年时间,他们诈骗30多万人,涉案金额2000多万元...

在这种背景和语境下,结合王高飞反映的“寄件人电话打不通”、“拒收一次,再寄一次”的情况,上述代收货款中高达“1000元到付”的快递包裹,无疑与此前媒体报道的“高金额到付收件是廉价商品”以及利用“盲目快递”实施诈骗的犯罪手法十分相似。

显然,如果上述“一千块钱到付”快递包裹的诈骗情况属实,那么不仅相关诈骗犯罪分子必须严查严惩;而涉事的快递公司,恐怕也同样难辞其咎。至少,有两个明显的“疏忽”或“控制不力”的责任——

一方面,“寄件人电话打不通”的事实说明,在收到涉嫌诈骗的相关快递包裹之前,快递公司没有严格认真地履行相应的信息核实责任。根据《快递暂行条例》,“寄件人寄递快件应当如实提供下列事项: (一)寄件人姓名、地址、联系电话……”,同时明确强调“应当核对寄件人身份,登记身份信息……寄件人拒绝提供身份信息或者提供虚假身份信息的,从事快递业务的企业不予收寄。”

另一方面,“1000元到付”的高货到付款数字,也说明相关快递公司对于收到的寄递物品,可能没有认真履行相应的验视责任;否则,快递公司不应该意识不到“高薪”和“便宜货”的鲜明对比而视而不见。对于这种验视责任,上述《条例》也明确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的规定验视内件并作出验视标识。寄件人拒绝验视的,从事快递业务的企业不得收寄。”。

也就是说,无论是对寄件人真实准确信息的核实,还是对邮寄物品的验视,其实都是快递公司的法定义务和责任;同时,这种法律义务和责任一旦落下,快递公司不仅明显构成违法行为,事实上,无形中是“高付费但货便宜”等新型快递诈骗的实施和猖獗蔓延,为其提供了一些便利条件,甚至“打开了方便之门”。

快递公司在招揽快递业务的过程中,追求“运费、手续费”或者“大客户”这样的政绩,无可厚非。但显而易见的是,企业在追求利润时,也必须遵守基本的边界。《快递暂行条例》明确强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快递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因此,上述高度涉嫌“骗钱”的“千元到付”快递包裹的出现,不仅是对消费者的提醒——提醒提高防骗意识,不要轻易相信“货到付款”的快递;而且对相关快递公司是一个强烈的警钟,警示他们不要忘记自己对于“履行”的法律义务和责任。否则,如果他们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寄件人是骗子,仍然正确接收和发送,实际上就成了诈骗犯罪的共犯,最终也难逃法律的惩罚。根据《快递暂行条例》“违反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来源:九校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51520.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