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座网团购(满座网团购北京站)

第二次“千团大战”属于升级的第一次战役。文|郭志富编辑工作很努力。零售老板内参独家稿件,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核心导读:1、为什么说没机会的时候,却总是新机会诞生时

第二次“千团大战”属于升级的第一次战役。

满座网团购(满座网团购北京站)插图

文|郭志富

编辑工作很努力。

零售老板内参独家稿件,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核心导读:1、为什么说没机会的时候,却总是新机会诞生时?2、为什么说拼多多催生了社区团购模式的崛起?3、今天的社区团购与当年的团购大战有何不同?

历史总是这样,现在是过去。

八年前,中国互联网消费市场爆发了第一场“千团大战”。在短暂的抢市场、护价格、资金链短缺之战后,相继结束或转型。比如Handan.com被宏图三胞收购,原团队已经退休。Nuomi.com被百度“招募”,百度现在致力于人工智能。沃沃集团将其定位转移到移动支付和联盟营销。

从“千团大战”中杀出的只有收购大众点评后近期登陆港股的美团点评。

美团CEO王兴表示,现在的互联网企业是没有边界的,随时可能被没有人知道的新事物冲击。当所有人都认为线上流量被at主宰的时候,腾讯系的拼多多杀了他。当大家都认为美团点评圈下的所有团购红利都没有突破的时候,社交电商不得不跟着小程序的“东风”逆风。

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拼多多的上市,在格式小程序的红利下,“建群”模式在创投圈燃起了一把火。

第二场“千团大战”即将登场。

- 1 -

“团购是最好的商业模式之一”

合力突破电商三重枷锁

1995年,被历史定义为“中国互联网商业元年”。

四年后,马云、马花藤和李彦宏开始通过互联网连接一切。人货相连的腾讯(1998)、阿里巴巴(1999)、百度(2000),第一次互联网浪潮奠定了BAT。

从那以后,互联网逐渐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此后,在阿里、JD.COM等电子商务公司、顺丰(1993年)以及当时的申通快递(1993年)、YTO快递(2000年)、ZTO快递(2002年)、百世快递(2003年)、大云快递(1999年)等快递公司的影响下,随着

2007年,电子商务迎来了高速增长期。

2009年底,多次创业的王兴把目光放长远,没有切入当时基于用户地理位置信息(LBS)FourSquare的热门轨道,而是选择了“团购”。他的判断逻辑是,FourSquare更接近极客行为,用户觉得新鲜,没有长期价值;团购是一个消费者得到实惠,商家得到客流的生态系统。

2010年3月,王兴成立美团。9年后的今天,美团点评成功上市,市值3775亿港元(482亿美元,9月28日数据),高于不久前上市的小米3500亿港元(447亿美元),也远超以377亿美元失宠的JD.COM,成为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

时至今日,从王兴的团购逻辑来看,“社区购物”模式依然成立。正如他2011年在美团所说,团购是最好的商业模式之一。

王兴不是中国做团购模式的第一人,但他是最后一个坚持下来的人。

- 2 -

一只独角兽跑出了千团大战。

互联网下半场流量增速下滑

在Web2.0时代,中国大多数互联网企业家都在学习国外的成功模式。

可以说,中国的团购公司都是受了美国Groupon的启发。例如,第一家在线团购网“满堂红网”诞生于2010年1月,由冯小海创立,他于2007年被CNET以1000万美元收购。

饭局被迫叫停后,王兴迅速与饭局团队组建美团,一举加入“团战”。王兴入行比冯小海晚几个月。随后的日子里,在资本的“疯狂投入”下,团购企业如暴风骤雨般涌出。直到2011年8月,一度增长到5000多家,最终演变成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商业混战”。

历史上称为“百团大战”、“千团大战”。

在此期间,Handan.com开创了“Groupon+four square”(G+F)的商业模式,开启了中国团购开始寻求创新和变革的新时代。阿里推出团购频道“聚划算”,开启了国内网购市场的新时代。

门户网站也纷纷进入网络团购领域。搜狐艾嘉集团、腾讯、新浪的团购频道相继上线,大型门户网站和社区、大型新闻媒体集团、电信运营商、银行都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开展团购业务。继淘宝、腾讯、百度、招商银行、家乐福等巨头将目光投向团购后,临近2010年底,JD.COM也以JD.COM商城的名义开始试水团购业务。

曾经甚至有一个独立的导航网站,专门为团购网站提供快速的连锁指导,这在互联网是前所未有的。一是团购种类繁多,二来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站式“薅羊毛”的便利。

随着团购业务的不断更新迭代,即使“团购3.0”的概念已经逐渐占据行业主流,但很多团购网站仍然被各种补贴大战淹没,糯米网就是其中之一。激烈的市场竞争让一些企业入不敷出。粗放的运营策略让产品和服务跟不上,对市场规模和用户指标违背商业规律的追求也导致了前期融资的提前“烧完”。

这个团的热度很快就冷却下来了。

在这场战争中,王兴充分吸取了内网和范府的教训。当竞争对手在公司门口贴广告时,美团从未放弃健康的现金流。这也让他一直待到团购大战结束。2017年5月,在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王兴提到了他总结的“4321”理论:很多细分行业都会经历4、4、3、3、2的过程。美团成了这个赛道的“1”。

原淘宝商城(天猫前身)总经理、原Dangdang.com首席运营官黄若曾有一个有趣的比喻:在互联网的上半场,各行各业的企业都从流量的公海里捞到了自己的“鱼”(用户)。当他们围着自己的池塘转的时候,公海已经没有“鱼”了,现在线上出现了交通瓶颈。

在渠道融合的趋势下,互联网下半场开始了。

- 3 -

分组模式打破了流量峰值的困境。

拼多多和小程序点燃了团购大战。

“互联网人口红利已经结束,未来发展的驱动力是AI。”2017年,站在世界互联网(乌镇)大会领奖台上的李彦宏这样说。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51亿。事实上,从2011年开始,中国网民增速明显下降,当年增速已降至12%。到了2016年,这个数字只有6.2%。甚至低于中国同年6.7%的GDP增速。

毫无疑问,互联网人口红利(流量红利)正在消失。

就在大家以为获取流量越来越贵越来越难的时候,拼多多的恒空诞生了,再次给了创业者信心,或者说打破了大家的常识。

即使拼多多的描述也离不开“假货”、“假货”、“合同段子”。“用户裂变”这一概念被外界频繁用来理性分析拼多多的商业核心。

用户裂变到拼多多的增速也是非同一般。2018年6月30日,拼多多连续12个月总成交额达2621亿,年活跃买家3.44亿,人均一年在拼多多消费762元。拼多多实现上述业绩目标,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

今年4月,拼多多因其在社交电商中独特而饱受诟病的商业模式,获得了由腾讯领投的30亿美元融资。两家公司在某些地方的相似性,可能会让两家公司走到一起的概率格外高。他们不仅都在怀疑中成长,而且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去中心化。

拼多多在美国上市后,凤凰新媒体曾发文指出:拼多多在电商市场份额几乎被完全瓜分的后电商时代,通过的流量红利和四五线城市的增量市场,迅速崛起。从零到今天,拼多多仅用了三年时间,创造了中国企业从成立到上市最快速度的新纪录。

社交电商还有一个前提。2010年3Q大战后,为腾讯赢得了一张至关重要的移动互联网“船票”。格式的小程序,为腾讯创造了无限的“商业体验”。

有“风口制造者”之称的投资人朱啸虎今年4月曾表示:“小程序的流量红利期将在2018年。如果今年创业者抓不住,这个机会就跟你没关系了”。

今天,拼多多成功的标杆效应和小程序的商业红利理论,将再次发酵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的第二次“千团大战”。

- 4 -

社区购物成为资本的宠儿。

“二战”迫在眉睫。

小程序的魅力在于生态中超过10亿的流量。

风险投资人徐新女王曾在接受36Kr专访时表示,对于拼多多未能认真跟进,她需要进行自我反省。她还肯定了拼多多创始人黄征的高明之处不在于利用红利创办拼多多,而在于供应链。

事实上,品多多充分发挥了人性的特点。三年时间,用社会集团模式,在巨型护城河边上,圈出五环外超3亿流量。证明了在这个交通贵、难的时代,“组团”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模式。此外,社交电商发酵已久,社群拼团成为创业者心目中的热门赛道。

一是创投圈敏锐的嗅觉注意到了这个现象。

社区内的集团化是指以社区为中心,以团长(通常是马宝、便利店经营者)为配送节点的一种新型购物方式。消费者可以通过群、小程序等工具购买生鲜、日化产品。

天天优鲜推出名为“天天淘,一起拼”的小程序,正式进入社区团战领域。作为果蔬农产品B2B平台,美菜在生鲜供应链上的优势,使其迅速开启华中、华东、华北地区的社群团探索。拼多多还投资了在上海深耕数年的虫虫妈妈邻里团,正式踏上社区竞技赛道。

除了孵化社区群业务的平台型公司,目前社区群业务似乎也成了资本的宠儿。知名VC,红杉资本,IDG资本,GGV ggv资本,险峰长青,愉悦资本,真格基金等都进入了游戏。

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个赛道中,你我你、吃货俱乐部、邻里俱乐部、十人俱乐部团、松鼠打架、考拉精选等头部项目均获得了数千万至上亿元的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十亿元。

从零售老板内参APP(ID: lslb168)绘制的“社区购物主要玩家分布图”四维图中可以发现,目前“社区购物”的整个赛道还处于起步阶段,最快的融资也只是在A轮,大部分会在2017年布局,体量较小。

但在小程序的红利效应下,不排除未来会吸引更多的VC机构来牵头。让这种“社区团购”的未来走势大概率重复当年第一次“千团大战”的常规路径。

其实“社群拼团”的业务门槛并不高,任何与之相关的供应商、品牌商、渠道商等上下游资源都可以快速进入市场。从而在趋势和资本的驱动下,未来将迎来第二次“千团大战”,这是必然的。

- 5 -

穷则强,不可失志。

尸骨残垣,时势造英雄。

很难脱颖而出,但也值得一试。

如果从历史的维度比较两次“团购大战”,会发现这是一件有趣而有价值的事情。我们将看到两场“团购大战”,尤其考验创始团队对团购的极致理解、模式的精细化运营、对现金流的控制、对推广节奏的掌控。

零售老板内参APP(ID: lslb168),通过对比分析上表中的条件,认为两千团大战的发展路径会有以下规律:

1.从存续期来看,第一个存续期为5年。2010-2015年,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红利,中国团购行业经历了千团大战、恶性竞争、资本饥渴等一系列过山车般的发展,最终转型为线上到线下;在基于小程序的用户二次裂变的情况下,“千团大战”已经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和教训,在简单建立模型的基础上,其持续时间会缩短。

2.从切入领域来看,相同的一点是找到当前“高频刚需”领域。不同的是,2010-2015年,本地生活服务中的餐饮业是“高频刚需”。2017年,新零售洗礼过后,生鲜产品频频进入大众生活。

3.从连接对象的角度来看,连接的路径具有相似性。第一次其实是帮消费者找商家,帮商家找消费者,连接消费者和商家;第二次是基于“人、货、市”的重构,连接“人与货”。

4.从服务的角度来说,第一次“千团大战”简直就是长期打折销售。其中主要玩家,美团,聚划算等。,享受低价,人数不限。一个人和100个人买一样的价格,消费者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低价。第二次“千团大战”肯定会升级迭代。社区购物会显示买家数量达到了一定的数量优势,卖家的价格也会足够吸引人。买卖双方会双向互相吸引,最终成交。

综合以上几点,第二次“千团大战”属于升级的第一次战役。

事实上,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人怀疑“以社区为基础的小组”的模式是否能够奏效。但是,创业者还是要感谢今天的时代。电商搭建了信用、支付、物流等基础设施,最大限度降低了今天创业的外部难度。更多的困难仍然发生在它自己内部。

内在难点:要做好质量控制,通过供应链进行质量控制;控制补贴的程度和资金运作下利润的获取;在同样的“购物”模式下,创新模式寻求差异化竞争。真正考验这一轮“千团大战”的,是所有的创业者。

这个时代需要聪明的企业家。

这里再次回归王兴对团购的经典价值判断:“消费者得到实惠,商家得到客流,生态圈才能持续运转”。王兴的话在“群殴”的模式下依然成立,但不成立的地方在于赛道上的操盘手。

但是,无论如何“开战”,最终都离不开“4321”理论。毕竟是跑者占多数,存活率极低的“千团大战”。

备注:撰写本文时参考了以下资料:

《九败一胜:美团创始人王兴创业十年》 ,作者:李志刚《对话王兴:太多人关注边界,而不关注核心》, 作者:宋玮(来源:财经杂志)《拼购 | 行业分析报告——拼多多、每日优鲜下注,红杉、IDG入局,社区拼团迎来“百团大战”》,作者:项也(来源:不凡商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45026.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