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期是什么意思(何处是归期是什么意思)

昨天我们读了李商隐的一首诗,讲的是两种认识的争论。事实上,几乎每次李商隐的诗被拿出来,总有一场关于后人理解的争论。古今论者也一致认为李商隐的诗难懂难懂,但有一点

昨天我们读了李商隐的一首诗,讲的是两种认识的争论。事实上,几乎每次李商隐的诗被拿出来,总有一场关于后人理解的争论。古今论者也一致认为李商隐的诗难懂难懂,但有一点是可以认同的,就是李商隐的诗“美”有自己直观的魅力,人们开始读李商隐的诗。

归期是什么意思(何处是归期是什么意思)插图

那么,为什么李商隐的诗很难懂呢?

先说李商隐。关于他的人生经历,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说了一点,今天再补充一些:

(李商隐公园里的李商隐像)(李商隐公园李商隐形象)

先说李商隐的个人路线。李商隐十岁时,父亲去世,因为他是长子。大概十二岁的时候,他就承担起了养家糊口的责任,他要努力学习,他要参加科考走上仕途。不管他对国家的民生有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他需要做官才能拿到养家糊口的钱,但无论他多么年轻,多么有才华,总之,直到26岁,他两次科考都不及格。才通过老师令狐楚和老师的儿子令狐陶的推荐,中了进士。中了进士,并没有马上有官职。他不得不参加吏部的考试。麻烦来了。他本来已经考上了吏部,但是当他的名字报到中书省的时候,中书省的长辈(其实是两个势力)给他下了“此人不堪”的结论,再次落选。怎么会忍不了呢?他是令狐楚的学生。令狐楚是牛桑如党的成员。他也是王茂元的女婿。王茂元是李德裕党的成员,两党都不喜欢。所以他落选了。此后,李灿既没有违背他的老师对他的好意,也没有伤害他的妻子和岳父。他只能在这两种感情之间左右为难。

(李商隐公园里的大笔)(李商隐公园里的一大笔)

先说晚唐的政局。李因活了四十六年,却经历了六代皇帝:宪宗、穆宗、景宗、文宗、武宗、玄宗。事实上,在这个时期,唐力王朝已经走到了尽头,外面是藩属国政权,里面是宦官专政,大臣之间朋党纷争。当时连皇帝的生死都废除了,都是宦官说了算,而儒生的官员任免和升迁都是宦官说了算。

所以我们不得不得出结论,他不敢把自己的诗写清楚,写清楚了也可能活不下去。所以他只能是神秘的,晦涩的,捉摸不透的,但是他力求把诗写得漂亮,所以他表现出来的是他华丽辞藻,精妙典故的诗风,比象征,暗示要好,但是他没有想法。这种风格反而成了李商隐独特的诗风。有些人注定要名垂青史。

我们来读一读李商隐的名著《雨夜给北方一个朋友的笔记》。全诗如下:

(诗意图)(诗情画意)

你问归期,归期很难说,巴山夜雨,漫秋池。什么时候回去,共看西窗鼻烟,面对面,夕雨味。

关于《雨夜给北方朋友的笔记》的书名有争议,因为宋代洪迈的《唐诗一万首》中,写的是“夜雨”,意思是这首诗是写给“我妻”(妻子)的,但现在流传下来的所有版本都是《雨夜给北方朋友的笔记》,即北方人,可以是妻子,也可以是朋友。我们说寄诗到北方,就是写诗寄给北方的人。当时诗人在巴蜀(今四川省),亲友在巴蜀以北的长安,所以说“寄北”。

(诗意图)(诗情画意)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来,但是亲爱的,我不能确定我回来的日期。”!我现在能告诉你的是,这里有无尽的夜雨,秋雨灌满了池塘。收到远方亲友的来信,他要求自己回来,但命运难以掌控,归期难定。显然,诗人别无选择,只能向远方的亲朋好友描述现状。这让人想起齐秦的一首歌,“你问我什么时候回老家,我也轻声问自己,不是这个时候,不知道什么时候,我觉得是关于冬天的”(《关于冬天》)。是我旅途中最大的悲哀,就是不确定的归期。

(诗意图)(诗情画意)

“何时剪西窗烛,却谈晚雨”,何时何时。切断西窗的蜡烛。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需要将燃烧过的灯芯剪掉,使蜡烛更加明亮。什么时候我们会一起坐在我们家的西窗下,切蜡烛,在今夜的夜雨中互相倾诉我们的想法?诗人的思念把诗人带回了家,然后当晚他把思绪转移到了家中的巴山蜀地。一次又一次,看似重复,但如果你真的把自己放在这样的情境中,只有这样的思想和想法才是最真实的,是从你内心流淌出来的句子。

在空中,诗人的诗,先是实实在在地写了当地的晚雨,然后又伪写回了故乡,再伪写晚雨的回忆。空是倒数对比;从时间上来说,先写今晚,改天再写,再回到今晚,就是一个循环对比。当空变化时,诗人无尽的思绪驰骋,无尽的思念被寄托。

(诗意图)(诗情画意)

需要提到的是,这首诗中至少有两个成语:一个是“剪西窗烛”或者“剪西窗烛”,现在已经定型为成语了。原意是指思念远方的妻子,盼望晚上见面。后来扩展到亲朋好友聚会谈心;另一种是“夜雨”,指的是异地逗留,夜晚在雨中缠绵的孤独景象。后来,“晚雨”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意象。比如上世纪80年代,有一部电影叫《夜雨》。傅抱石1943年画了一幅国画《夜雨》,后来在嘉德拍了近2000万人民币;张恨水写了一部小说叫《晚雨》;光头李进唱了一首《夜雨》...这些艺术作品的意境大多与李商隐的诗有关,不想一一赘述。总之,李商隐这首诗很重要,写得很好。

(《巴山夜雨》电影剧照)(《晚雨》电影剧照)

这首诗有两个明显的重复:一个是第一句中的两个“句号”,看似不合理,实际可行。不这样写,就写不出诗人的无奈和悲哀;另一方面,有两个“晚雨”,这两个“晚雨”都出现在偶句中。如果不考虑语义,真的显得重复。但是,如果你通过这两个“夜雨”来思考,虽然都是指当地的雨夜,但一个存在于当下,一个存在于你的脑海,一个是真实的,一个是想象的。是虚与实两种意境,我觉得是这么写的。

(有关“巴山夜雨”的中国画)(国画关于“晚雨”)

突然想起了鲁迅的两棵枣树的枝干。鲁迅在《秋夜》中说:“在我家后院,你可以看到墙外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已经讨论过无数次了。今天我看李商隐的这首诗,不得不服气:我们的词的重复,是真正的重复,是失败,是错误;大师的重复就是重复,强调,情感递进,时间空对比,很精彩。

(【闲情读唐诗】第117期,图片来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44842.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