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忘形(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消沉)

论“得意忘形”的中国画的绘画观作者:李玉坤它是中国文化在中国画中的体现,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所以我们谈中国画,不能只把它当作一种艺术风格,一定要和中国的整

得意忘形(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消沉)插图

论“得意忘形”的中国画的绘画观

作者:李玉坤

它是中国文化在中国画中的体现,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所以我们谈中国画,不能只把它当作一种艺术风格,一定要和中国的整体文化联系起来。庄子说:“独与天地之灵”,又称“天地大美而不言”,表达了人类生命本身对道的理解节奏。并从宇宙精神的本质中设定美。《列子》中描写的九方高的马,得其精,忘其粗,得其内,忘其外。是献给神马的,自然不在黄黄之间。中国画讲写意,从“意”字去体会,就是写自己的心。当然,得意忘形不代表不在状态。正如许先生所说,“中国的文化精神是以现象为基础的。中国的绘画离不开自然。只是重点在形而上的层面。也就是物的精神本质。中国人把装饰画叫读画,强调用心读。追求意境是中国画的最高目标。

得意忘形(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消沉)插图(1)

中国画一开始就体现了绘画的本质特征——画的不是外在的“物”,而是内在的“理”。这是由中华民族特殊的视觉特点决定的。在原始的采集活动中,中国先民以观察、比较、选择周围的静物为基本的视觉过程。这就是宗白华先生深刻描述的身与道的艺术境界:

得意忘形(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消沉)插图(2)

“以宇宙的具体生命为对象。欣赏它的色调、秩序、节奏、和谐,从而窥见自我最深处的灵魂倒影;把真实场景变成虚拟场景。创造一个形象作为符号,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具体化。”

得意忘形(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消沉)插图(3)

从中国画的发展史分析。可以断定,中国画一直在道中运行。从这些过程中,我们不难体会到中国画造型从记录物理概念到创造概念意象,再到反思和创造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画不能仅靠题材或技法等“形而上”的话语来理解,这一特点也表现在中国画的色彩观念上。色彩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元素”,被社会文化所认可,而不是作为某种物体、某种关系、某种感觉。黑、黄、红、青、白作为中国原始艺术中的基本色彩,最终形成了古代的“五色”原则。在中国最古老的文化中,颜色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社会象征。

得意忘形(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消沉)插图(4)

中国最初的色彩观是与时间空相联系的,即当任何时候的色彩空把荒野的无序变成有序,进而建立宇宙的秩序,中国的色彩也就确认了人类关系的有序。以五行为构成世间万物的原始物质元素。原始五行学说中的黑、红、蓝、白、黄五种颜色,也是对水、火、木、金、土五种自然物质颜色的观察、反映和总结。五色学说虽然有很强的哲学-伦理意味,但并不缺乏符合规律的因素。比如五色体系中的红、黄、蓝,接近现代色彩学中的红、黄、蓝三原色,基本上代表了所有可见的光谱颜色。五色是现代色彩学中最基本的颜色。我们远古的祖先通过观察直观地认识五色,他们的认识符合颜色的本质。正如《淮南子》所云:“色数不过五,五色之变,无与伦比。”

得意忘形(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消沉)插图(5)

因为色彩比形象更容易直接表达思想,所以在中国古代绘画中,色彩的运用应该比形象更重要,更多形象难以表达的思想也可以通过色彩来传达。在中国最早的艺术理论体系中,关于色彩也总结出了“以类配色”的方法,并指出了色彩在中国画造型中的作用。可见,色彩在中国画中一直运用自如。不受形状的限制。唐代张彦远曰:“若神韵不佳,空陈形似人物,但笔力不佳,空擅着色,则不精彩。”中国画的形与色是用笔高度统一的,文化的精髓是画家的个性特征创造的。最终将世界所有的色彩和心理进行最大程度的归类和升华。高度建构,中国绘画的最高境界——水墨画体系。是中国色彩观念超越阴阳五行学说对“道”的直接而生动的认知和阐释。所以可以说,水墨画是所有色彩的综合表现,“水墨画是对色彩最大的抽象”。

得意忘形(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消沉)插图(6)

中国文化精神的核心永远是意境,这是个体艺术家一生追求的最高目标。
笔墨是一种品格,一种修养,一种境界。黄说:“笔墨未曾变。”因为它是一种境界,一种精神,是“道”的外在表现。天不变,道也不变,在形而上的层面。只有绝对精神的世界才能永恒。中国画中被称为“得意”的笔墨境界,就是这样一种非常高的境界。以笔墨为核心的审美是中国特有的。从单一色调来看,我们的祖先喜爱清晰的黑白。老子“知白养黑”。色彩鲜艳,容易杂乱。因此,唐说:“在绘画方法中,水墨是最好的”。以墨为五色之主。唐彦远对“得意”笔墨有精彩论述:

得意忘形(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消沉)插图(7)

“草木富贵荣,不待丹成功;雪花飘飘,不待铅粉变白;群山不等空青翠欲滴;凤凰不等五色,以运墨而有五色为荣。如果对五色感兴趣,形象就尴尬了。”
这里从“油墨运输”一词说起。可见它不仅仅指色相。包括用笔。五色墨是通过笔法实现的。这一观点在他的另一篇论述中更为明确:
“然而,今天的画家,文笔粗糙,如果雷同,就没有魅力;如果他们有他们的颜色,他们失去了他们的笔触。是日本画吗?”
从这两段分析可以得出,笔墨不是笔墨的工具。是笔法和水墨画,最后归为一种方法,即笔法,甚至包括色彩。因为色彩也要看笔法。一幅作品如果失去了笔法,不用说,根本不能称之为画。进一步说,既然墨是五色的主宰,墨本身就是五色的,“都是立意,都是用笔使然”。在这种色调中,笔墨的内涵得到了拓展。通过用笔来运墨,又回到主体来操纵它——人,于是人物自然就进入了笔墨的范畴。

得意忘形(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消沉)插图(8)

早在元初,赵孟頫就指出:“千古用笔不易,因其传世”。那些时不时传下来的,要参考表格。古往今来不容易的,要参考精神实质。黄说得更直接:“条条框框屡改,笔墨不变。不动精神,反反复复改变耳朵的面貌。”这里有两个名词概念需要澄清。前者的“结”,后者的“构图”,属于同一个“笔墨”范畴。黄将构图与笔墨分开,意在说明笔墨的“变”与“不变”的层次。实际上,笔墨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概念。王国维谈绘画,说排列属于第一种形式。笔使墨属于第二种形式,中国画的“笔墨”就是表现“心中所想”的两种形式。它既是工具,也是目的。可以说,“笔墨”是本质,也是目的,包内包外,是表里、心物的和谐。它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精神的化身。“笔墨”是中国画的“语言”。就艺术表现和欣赏而言。文字既是东西。外在就是内在。只是因为分析的需要。其实技术和精神怎么能分开呢?所以笔墨的境界就是物我合一的境界。

得意忘形(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消沉)插图(9)

艺术不是生活本身,当它发展到一个高度的时候。其艺术形式的细化必然导致节目的出现。中国画的程式是相对固定的笔墨结构的典型化。它是一种高度成熟和精炼的艺术风格。“公式”与“风格”有概念上的交集,如绘画史上的“一草出水”、“吴带风”、“黄家富,徐希叶仪”等。,都是关于风格和公式的。如果风格是“道”,那么程序就是“技”,也是“技进道”的必经之路。

得意忘形(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消沉)插图(10)

中国画中的“意”,重意,是画家意境、意境创造、笔法、笔墨布局的灵魂。创作作品时,作者往往运筹帷幄。“用心写第一”可谓是“一个用心的匠人渗透业务”。
中国画家的终极追求是一种自由王国的境界,在这种境界里“心之所欲,不逾矩”。如“孟子谈自然,庄周谈自然。横着说横着说,一切顺利。”像天空中一朵深红色的云。随风而变,不像往常一样。这是一种心物合一,升华到第二性的最高境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41812.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