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诗人是谁(雨巷诗人是谁给戴望舒取的)

《名人病》第一章:诗人戴望舒的生活背景及其童年创伤。有的人生来享受快乐,有的人生来受苦。写了《雨巷》等著名现代诗的诗人戴望舒就属于后者。戴舒的“苦”更多的来自于

《名人病》第一章:诗人戴望舒的生活背景及其童年创伤。

有的人生来享受快乐,有的人生来受苦。写了《雨巷》等著名现代诗的诗人戴望舒就属于后者。

戴舒的“苦”更多的来自于“爱”字,他的一生几乎可以概括为“不断被爱的抢劫的一生”。因为爱劫,戴望舒几次自杀,也正是因为“爱”字,最终英年早逝。

王澍的《爱情大劫案》始于脍炙人口的雨巷。

很多人只知道这首情诗描写的是诗人对“丁香般苦怨的少女”的向往,却很少有人知道背后的心酸故事。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22岁的戴望舒不得不搬到松江县石哲村家中避难。就是在这里,戴望舒认识了施蛰存的姐姐施江年,她是戴望舒的诗《雨巷》的主角。

史江年有一张漂亮的脸。她比戴望舒小五岁。与《雨巷》中的“忧郁调”不同,她有教养,活泼,看起来像早晨的太阳。

这样的女人自然是无数男人追逐的对象。她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很多适婚男性,戴望舒只是其中之一。

雨巷诗人戴望舒写了一辈子情诗,最后三段感情却都以惨败告终!以前沈从文追求女神妻张兆和的时候,曾经排过“蛙十三”。估计《石江年》里,脸上有痘印,气质忧郁的戴望舒也排在这里“第十”。

不过,戴望舒毕竟和沈从文一样有才华,会写情诗。

再者,相关恋爱专家说:如果你能拼命追一个女生,很可能会成功。戴望舒后来追女神这件事,充分印证了恋爱专家的话。

立志不娶女神的戴望舒,竭尽全力为她写下无数情诗。《雨巷》是他和史江年谈恋爱的时候写的。

眼看诗歌敲不到女神的心,戴望舒终于逼着自己跳楼示爱。女神石江年见了,为了避免造成死亡,只好赶紧答应了戴望舒的追求。

1931年,戴望舒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他和石江年订婚了。但当他沉浸在即将到来的婚礼生活中时,石江年竟然爱上了别人。

真正的爱情从来没有根源,也注定了它无法完全被社会规则和道德所约束。爱上别的男人的史江年疯了。她一方面想和戴望舒断绝婚姻,一方面又怕他因此而死。想了想,她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让戴望舒出国留学。

一个明亮的夜晚,史江年抬头看着未婚夫戴望舒缓缓道:

“现在结婚好是好,但就是总还少点什么,你现在都还没固定的收入来源。”

毕竟戴望舒是个娇滴滴的人。他立刻听出了未婚妻的话。他紧张地问,“你不是要离开我吧?”

史江年看到戴望舒着急的样子,就知道可以了,于是继续对他说:

“你出国留学吧,等你回来我们再结婚,那时候经济着落了,我们才好结婚。”

戴叔还想说些什么,可是石小姐摆出一副不容商量的神气,他只好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

雨巷诗人戴望舒写了一辈子情诗,最后三段感情却都以惨败告终!这次谈话后的第二年,戴望舒信守诺言去了法国留学。与同时出国留学的徐志摩相比,戴望舒的出国有些不同。在那个年代,戴望舒大概是唯一一个为女性留学的人。

石小姐的缓兵之计,是为了甩掉未婚夫,好让自己遇到心上人。一方面,她希望戴望舒能在留学期间找一个新的女朋友主动和她定下来。

事实证明,石小姐低估了他对她的感情。在法国留学期间,戴望舒一直只想着她,这从此后源源不断的情书中可以看出。

戴望舒没算到的是,他前脚刚踏出国门,随后石小姐就嫁给了爱人的冰箱销售员。

至此,戴望舒心中的女神就如他在《雨巷》中写的那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他和她,也终究如他在诗中所说:

“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在半途中发现当初做某件事的理由已经不在了。戴望舒知道真相后,对学习不再感兴趣,悲伤、痛苦和失落席卷了他的整个身心。

在这场背叛中,他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人。他之所以是最后一个,是因为认识他的朋友怕伤他的心。但越是这样,危害越大。

1935年5月,戴望舒回到上海,在证明江念已经名花有主后,当众打了她一巴掌。随即,他在报纸上解除了婚约,这段八年的挚爱终于结束了。戴望舒在失去爱人后悲伤地写道:

“恋爱啊,我的冤家,我啃着你苦味的根!”

从这段死路一条的恋情可以看出,戴望舒写情诗极有才华,但他不懂感情。如果他懂感情,他绝不会以自杀来要求爱情。

戴舒对感情的无知在第二次婚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与史分手后,戴望舒的朋友把比他小12岁的美女穆介绍给了她。这个女孩看起来清秀温柔,她的出现很快缓解了他心中的痛苦。

雨巷诗人戴望舒写了一辈子情诗,最后三段感情却都以惨败告终!1936年,两个相爱的人在上海结婚了。但婚后不久,两人矛盾重重。后来,戴望舒隐瞒了穆母亲病危的消息后,两人关系彻底破裂。

戴望舒隐瞒牧牧病危消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害怕与他关系不好的妻子会因此离开他。由于戴望舒的隐瞒,穆最终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不久,戴望舒发现一个名叫杨的大学生爱上了他的妻子,并经常送她鲜花和卡片。得到这个消息后,戴望舒以极其粗暴的方式阻止了事态的发展。最后,这个名叫杨的大学生干脆参加了抗日战争。

因对戴望舒不满,穆提出离婚。于是,戴望舒之前隐藏的抑郁彻底爆发了。和十多年前一样,他开始用死亡威胁妻子,试图阻止她离开他。

在遗书中,戴望舒对穆说:

“现在幻想毁灭了,我选择了死,离婚的要求我拒绝,因为朵朵(戴望舒大女儿戴咏素)已经五岁了,我们不能让孩子苦恼,因此,我用死来解决我们间的问题,它和离婚一样,使你得到解放。”

遗书送到穆手里后,她和亲友们都相信,自杀过一次的戴望舒这次绝不会再自杀了。让大家没想到的是,戴望舒再次服毒自杀。

幸运的是,戴望舒经过抢救终于活了下来,但他的第二次婚姻却没有再“活”下来。

无论戴望舒怎么做,穆李娟都坚持要分手。为此,她坚决地对戴望舒说:

“我一定要离婚,因为像你说的那样,我自始就没有爱过你!”

最终,两人分居半年,离婚。几十年后的1994年,在回忆这段感情时,穆李娟这样描述他们当时的婚姻状况:

“他是他,我是我,我们谁也不管谁干什么.......我们从来不吵架,很少谈话......戴望舒看不惯,粗鲁,很不礼貌...他对我没什么感情,他的感情都给施绛年了。”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戴望舒并没有认真经营自己的感情。他不仅不知道如何去爱一个人,甚至不知道最起码的尊重。

这样,即使戴望舒再爱穆李娟,她也感觉不到了。

戴望舒很擅长在诗歌中表达爱情,却不懂得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去爱人。这听起来很奇怪,但却是事实。

戴舒才华横溢,他的爱情诗《雨巷》是民国时期唯一能与徐志摩的《别康桥》媲美的。但很神奇的是,这样一个写了半辈子情诗的男人,根本不知道怎么去爱一个人。

戴望舒习惯了诗歌的表达方式,所以他的诗总能打动女人,打动世界。但是,当他爱一个女人100分的时候,他只能表达20分。那么,一个结了婚的女人怎么才能感觉到自己是被爱的呢?

事实上,因为戴望舒不懂爱情,即使他愿意为妻子自杀,穆也选择了无视,因为她已经对他和她的感情极度失望。

从心理学上来说,戴望舒用“死亡”的威胁来获得爱情,其实是他极度不安全感和爱的缺失的表现。从戴望舒的无数首诗中,世人总能看到一个忧郁淡淡的蓝人。

雨巷诗人戴望舒写了一辈子情诗,最后三段感情却都以惨败告终!在诗歌中,他总是对他所爱的女人充满卑微的渴望。回到他早期的作品,世人可以发现他个人的感受和情绪总是与孤独、忧郁、漂泊、爱而不爱、悲伤、眼泪、死亡等等联系在一起。

即使在象征美好的爱情方面,诗人戴望舒也从来不谦逊,多愁善感,充满忧郁气质。在《可知》中,他写道:

“否则悲苦难排解,幽暗重重向我来”。

戴望舒总是渴望爱情却又觉得永远抓不到。一首情诗中的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他的形象:

“去罢,欺人的美梦,欺人的幻象”

梦和现实最大的区别就是梦会醒,醒了就没了。戴望舒一直觉得自己拥有的爱情是一场梦,最终无一例外都变成了梦。

无一例外,这自然包括戴望舒的第三段感情。

第二次感情悲剧结束后,戴望舒并没有静下心来思考自己是否有问题。只是在失去的那几天,他沉浸在痛苦中,像个瘾君子。

戴望舒生命中第三个女人的出现,短暂地结束了他的痛苦。

她叫杨静,一个比戴望舒小20岁的女人。他们今年相遇。他36岁,她才16岁。

一个16岁的女人嫁给一个快40岁的男人。如果真的是因为她爱戴望舒的人或者灵魂,他未必相信。

雨巷诗人戴望舒写了一辈子情诗,最后三段感情却都以惨败告终!人们说,看得见的喜欢,终有一天会消失,只有看不见,说不出的喜欢,才会真正成长升华为爱情。

因为名气、收入和房车而“喜欢”戴望舒的杨静,在这些东西消失后,很快开始不那么讨厌他了。

抗战结束后,戴望舒回到大陆。期间,她一直在暨南大学任教。此时的他,已经从当年收入丰厚,名声在外的戴望舒老师,变成了戴望舒老师。这样的变化显然是杨静不愿意看到的。

1948年底,对戴望舒失去耐心的爱上了一个名叫蔡的年轻人。婚外情的下一步通常只是发展到墙外:杨静向戴望舒提出离婚。

妻子提出离婚后,戴望舒一蹶不振。为了挽救婚姻,他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最终,他等待的依然只是一份离婚合同。

从此,戴望舒完全活在了自己的诗里,只剩下痛苦、抑郁和悲伤。......

心理学认为,人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行为,行为可以改变命运。不夸张的说,戴望舒的三段感情都以分开告终,这和他内心(心理)的不爱多少有些关系。爱的缺失和爱的无知几乎总是必然的因果关系。

去寻根问:戴望舒为什么缺乏安全感和爱?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戴望舒的童年说起。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一个人的命运,一个人的性格往往是在童年形成的。所以,出身家庭缺乏爱的孩子,成年后爱的能力普遍比健康家庭长大的孩子弱。

但相关资料显示,戴望舒的出身家庭相当幸福,戴望舒家境殷实,父母恩爱。

戴望舒成年后的不安全感和爱的缺失,根本原因与出身家庭无关,而只与童年的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有关。

戴书本从小生长在一个温暖的家庭,父母对他疼爱有加,但他年轻时却突然得了天花。这次天花在戴望舒脸上留下了印记,同时也对他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创伤。

因为这次突发疾病,戴望舒被隔离了。在那段黑暗的岁月里,他在恐惧和孤独中开始怀疑这个世界。

天花治好后,戴望舒因为脸上的斑点,变得更加抑郁、敏感、自卑。如果这样的灾难发生在他记事之前,结果可能会完全不同。但是,他发生在童年,在他刚刚开始有记忆,对他的人生成长最关键的时候。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创伤经历,尤其是童年创伤经历,对人的一生有重要影响。

戴望舒的经历最终影响了他的一生,也在他的悲剧命运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1950年2月28日,三次被抛弃后心灰意冷、屡遭挫折的戴望舒,在私自加大注射黄渡注射液后不久,停止了呼吸。这一年,戴望舒才45岁。

雨巷诗人戴望舒写了一辈子情诗,最后三段感情却都以惨败告终!戴望舒的死是由于他自己的疏忽还是他故意自杀的结果不得而知。

一个写了一辈子情诗的人,到死都不明白“什么是爱”。这样的结局是可悲的。戴望舒的悲情悲剧背后的启示是,要重视童年经历对一个人的巨大影响。

心理学高度发达的美国,一直把儿童心理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今天,虽然中国已经开始意识到童年对一个人一生的巨大影响,但要使之成为所有人的共识,尤其是父母的共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避免戴望舒之类悲剧的最好办法,永远在源头。

与原始文章相关的参考书目:

罗春菊和蒋捷的红绿色彩研究

灾难的日子戴望舒

自我与本我弗洛伊德

《戴望舒传》、《刘·》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39556.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