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焦(什么是三焦火)

浅析三交辩证法一.导言什么是三焦辨证?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三焦。古人将膈上分为上焦,包括心肺,膈下脐上中焦,包括脾胃,脐下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三焦辨证是

浅析三交辩证法

中医三焦辩证

一.导言

什么是三焦辨证?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三焦。古人将膈上分为上焦,包括心肺,膈下脐上中焦,包括脾胃,脐下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三焦辨证是以上、中、下焦为基础,分析总结温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证候特点和传变规律,进而确立治疗原则,预测预后的辨证方法。它是由吴鞠通在清朝创建的。重视湿热证的辨证。其实临床上不一定局限于温病范畴。很多伤寒内伤也可以在三焦辨证下治疗,会有很好的效果。

二、三焦病变的生理概念

中医三焦辩证

(1)三焦是阳运行的经脉:《难经·六十六难》云:“三焦,原气不同,主经为三气,在五脏六腑中体验。”这里的“元气”是指全身的真气。“不使”是指三焦能通过原气。由于元气分布于上、中、下三焦,故称为上焦之祖气,中焦之中焦,下焦之元气。“三焦”指的是上、中、下三焦的焦。“经验于五脏六腑”实际上是指三焦能使全身之气在五脏六腑、五脏六腑、胸腹腔、全身各部运动,全身各部都包含在三焦之中,所以说三焦是人体阳气运动的通道。

(2)三焦是水液运行的通道:水液运行的通道,简称水路。《苏文凌兰秘典论》云:“三焦为定渎之官,水道失常。”“亵渎”是沟。“决定”就是疏通。“坚决渎”就是疏通沟渠。“水道怎么出来”就是水道从三焦出来。也就是说,三焦是人体水液运行的通道。《难经》说三交是航路,《黄帝内经》说三交是水路。是航路还是水路?这两种说法矛盾吗?并不矛盾。因为水和液体的运行是由水所含的阳来驱动水和液体的运行,所以气和水运行在同一通道中。比如水管输送热水。这个管道是热通道还是水通道?因为热和水不能分开,所以是热和水的共同通道。同理,阳气带动水和液在水中运行,两者不可分离。所以三焦是气道,一定是水道。

(3)三交是传化的五脏之一:《苏文五脏论》云:“腑、胃、大肠、小肠、三交、膀胱经,这五……称为传化的五脏。”“传化腑”是指参与食物和饮料的消化、吸收和传导的五个腑脏。在六腑中,胆不同于五脏。六腑都是腔或囊的器官。食物和饮料从口腔进入,通过胃、小肠、大肠、三焦和膀胱消化、吸收和排泄。胆汁进入小肠参与消化,但不与水谷直接接触,所以虽然属于六腑之一,但也是奇恒腑,而不是传腑。胃,小肠,大肠,三焦和膀胱,这五个是传输的内脏。在六腑中,除三焦外,其他五腑都有形状和具体位置,但三焦在哪里呢?《灵枢·本失》说:“三焦为中渎之府,水道出道。它属于膀胱,是孤独的公馆。”“孤独”的意思是独一无二。三交被称为“孤独的房子”,这意味着它是人体中最大和最独特的内部器官。关于三交是“孤府”的问题,张景岳在《类经》、《藏象》中解释说,它是“一腔之府,包括脏腑之外、脏腑之内的一切脏腑”。“一腔”是指胸腔和腹腔。也就是说,三焦是胸腹腔最大的内脏。像一个大包裹,把其他十一个内脏都包了。因三焦之大,不能与其他脏腑相提并论,故称“孤府”。

张景岳的解释很有道理,因为三焦是全身的阳气和水的通道,它可以经验五脏六腑,所以它是最大的五脏六腑。《难经》也提出了三交“名而不见”的观点,于是后人对三交产生了争论。争论之一就是三焦到底是看得见的还是看不见的。有人认为三焦是“有名无实”的,正如《难经》一书所说。它只是一个功能单元的概括。也有人认为其他脏腑可见,那么为什么三焦不可见呢?既然它有三交的名字,就应该有它的形状。第二个争论点是,既然三焦可见,那么它在人体的什么位置呢?有人说是胰腺,有人说是淋巴系统等等。应该说,中医重在功能单位,而不是解剖部位。三焦的概念应从其功能上全面分析。至于三焦的有形无形,不影响中医三焦理论的理论阐述,也不影响三焦辨证对临床辨证论治的指导意义。

综合起来,三焦其实就是气化的地方。食物的接收和消化,精微物质的吸收和分布,这些精微物质如气、血、精、津液的相互转化以及分布过程中渣滓的排泄,这个复杂的过程就是气化的过程,而气化的全过程都是在三交进行的,所以这个过程简称为三交气化,也叫新陈代谢。人体的新陈代谢是由三焦来进行的。人体的新陈代谢一旦被打乱,就是病变。无论哪个脏腑受累,都离不开三焦这个大处。

三。三焦病变的临床症状

中医三焦辩证

1.上肢病变的临床表现和症状。

温病认为邪气从口鼻入,鼻通肺。所以,温病初起,首先会出现邪气影响肺部健康的症状。邪气侵肺后,有两种传导趋势:一是邪气由上焦肺传导至中焦脾胃,出现脾胃经之证;另一种是逆传,由肺传入心包,出现邪沉心包之证。上焦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自汗、口渴与否、咳嗽、午后极热、脉浮或二寸。解表宜用银翘散、桑菊饮等。我们也可以用热病三焦证来定位上焦病,比如临床上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哮喘等。一是将病定位在肺,通过脏腑的生理特点做进一步的辨证分析,再通过八纲的辨证分析,确定所犯脏腑的寒热虚实,以便下面给药,有针对性的治疗。比如伤寒上的小青龙、越脉汤的证候,可以通过发病的部位来定位,有饮水的证候。在中医的辨证基础上,我把传染性支气管炎归为小青龙综合征。主要原因是由于下焦肾阳不足,体内三焦水的代谢气化功能不足,湿邪积聚而成饮。此外,上焦肺保护感官免受外邪侵袭,肺失宣降,导致早期咳喘的呼吸道感冒症状。由于肺不下陷,咳嗽后吸引下焦水饮入肺,进一步加重咳嗽症状。由于后期肾积水加重,肾脏积水会增大。因此,在治疗上,可以运用三焦辨证理论治疗疾病,如降药、宣肺、温阳、利湿等,以祛除肺外之邪,同时温肾助阳,增加三焦功能。

2.中焦病变的临床表现和症状。

病传至中焦,可见脾胃之证。如果胃喜湿而恶燥,邪入中焦而由燥转,就会出现阳明经(胃、大肠)的燥热证;脾喜燥恶湿,邪入中焦,由湿转湿,则可见太阴(脾)湿热证。中焦证的临床表现为阳明燥热,面红目赤,发热,呼吸粗重,便秘腹痛,口干咽燥,唇舌皲裂,苔黄或暗,脉沉实。阴虚湿热时,面色淡黄,头胀沉重,胸不饥,身不温,小便不利,大便不爽或水样,舌苔厚腻,脉细润。中焦阳明燥热证的治疗,导致腹泻。用方三成;如果阴虚过于湿热,可以清热燥湿,所以可以用三仁汤。中焦的病变具有家禽肌炎的临床表现。我对家禽肌腺性胃炎的辨证观点,主要是符合三焦辨证中中焦的病理变化。中焦定位后,利用八纲进一步辨证,主要是因为中焦脾胃长期虚寒,进一步导致中焦寒热之证。在三焦的生理概念中已经提到,三焦是内脏之一,与我们日常的食物消化吸收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治疗中应平衡中焦脾胃,采用温补脾阳、燥湿健胃的药物。如甘草泻心汤或李连汤。当然,以上例子也可以用脏腑辩证法来对待。总之,我们可以通过多种辨证理论,而不是单一的辨证方法,对中医的一种疾病进行全面的辨证治疗。

3.下焦病变的临床表现和症状。

邪热入下焦,多为肝肾阴虚或湿热下大肠、膀胱经胆之证。临床表现为体热、面红、手脚发热、口干舌燥、倦怠耳聋、脉象细弱、舌苔红,甚至时有脱脱。或小便赤涩,腹痛腹泻,大便腥臭粘稠,便血等症状。肝肾阴虚者,宜滋阴潜阳,用三甲复脉汤等。湿热下注症状宜清热利湿,并配八正散、龙胆泻肝。家禽下焦病变主要表现为肝胆湿热引起的肝胆肿大或水液代谢紊乱引起的肾脏肿大。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如有不妥之处,望各位多多指教。另外,用三焦分类法把整个消化系统、大肠、胆囊的疾病归为中焦病也是有好处的,这样很多胃肠疾病就可以用三焦理论解释清楚了。

四。治疗原则

“上焦如雾,一一升腾而起;中焦如煨,稀稀落落;下一个重点就像亵渎,就这么定了。”下面是三焦的治疗。升阳祛邪,指的是用升阳散邪的药物;祛中焦,就是疏通气机,散气化湿;决定清下焦意味着清理水道,以推动湿邪下降。因为湿邪具有从上游往下流的特性,所以根据上、中、下三焦来辨证湿热,比卫气营血的辨证更有实际意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39052.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