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几个市(安徽省几个市有地铁)

新华社合肥六月五日电。标题:长江与淮河的潮汐——追寻总书记足迹的安徽篇章魏大别山,红色精神延续;长江淮河风起云涌,汹涌澎湃,强劲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

新华社合肥六月五日电。标题:长江与淮河的潮汐——追寻总书记足迹的安徽篇章

魏大别山,红色精神延续;长江淮河风起云涌,汹涌澎湃,强劲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安徽考察,强调新发展理念,谋划发展新格局,推进重大国家战略。江淮大地,留下了他跋山涉水访贫问苦寻“国之伟人”的足迹。牢记总书记嘱托,安徽努力谱写现代美丽安徽建设新篇章。

视频加载...

“紧扣集成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

安徽曾是长三角的“倾听者”。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推动下,安徽成了“正式学生”。

2020年8月,在安徽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说,“从安徽来说,加了,就像种地,改良了土壤和水分,加了优质种子,庄稼就长势旺盛。”他强调,安徽“要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词”。

让中国宝武马钢集团董事长丁毅难忘的是,2020年8月,在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下,总书记走进车间,问马钢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我们能不能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当时,中国宝武集团和位于上海的马钢实施战略重组不久。

潮涌江淮风帆劲——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安徽篇

3月3日,中国宝武马钢第一车轮生产车间,成品车轮吊装完毕,准备交付。新华社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马钢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机遇,2021年实现营收突破千亿、利润突破百亿的历史性突破。今年,马钢自主研发的350km/h高铁车轮将安装在复兴号动车组上,中国高铁将穿上国产“跑鞋”。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不断壮大自己,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2021年,上海、江苏、浙江投资安徽省在建亿元以上项目4167个,实际到位资金超过9000亿元,同比增长22.6%,占全省一半。安徽还积极“链”入长三角,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优势,率先成立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加快建设长三角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长三角高附加值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021年,将有超过400亿元的优质农产品摆上上海、江苏、浙江居民的餐桌。

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在安徽频繁提及的关键词,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2020年8月,我来到安徽省创新厅。两次视察都详细考察了科技成果,询问了创新发展情况。总书记强调:“要世界一流,加强前沿探索和前瞻性布局,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

潮涌江淮风帆劲——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安徽篇

在安徽创新博物馆拍摄的“墨子号”量子卫星模型(2020年8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刘俊熙摄

锚定科技创新共同体,安徽不断深化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一意”,加快长三角G60科技走廊建设。在安徽,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实验室,科学仪器数量居全国首位。墨子、九章、祖冲之、人造太阳等重大科技成果举世瞩目,量子通信、动态存储芯片、陶瓷铝新材料、超薄玻璃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枝独秀。以“芯屏结合”为标志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

如今,安徽的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一,能级、地位、创新的变化是前所未有的。

“用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

安徽作为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大别山曾经有连片的县,曾经是扶贫的主战场。总书记关心这里的乡亲们。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来皖考察的第一天,就一路赶到大别山腹地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走进贫困户家中,了解农村特别是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真实情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总书记勉励大家“抓好脱贫攻坚,用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

潮涌江淮风帆劲——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安徽篇

5月11日,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村民陈泽申正在整理货架,货架上摆满了木耳、芋头干等当地特产。新华社记者杜宇摄

村民陈泽申清楚地记得,在他的小院子里,习近平总书记坐在他身边,“专注”着村里的扶贫工作。“从产业到教育再到底层政策,总书记无微不至,要求‘必须一心一意抓’。”老陈说,他在村里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和兼职公益岗位,住上了政策好的新房。第二年,他主动申请摘掉贫困帽子。

潮涌江淮风帆劲——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安徽篇

5月11日拍摄的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红色书店。新华社记者杜宇摄

曾经“出门就是岭”的贫困山村“山门”,开得大了,建起了茶厂、民宿、游客接待中心,走出了一条“山上种茶、家里迎客、红绿结合”的新型产业之路。近年来,大湾村已接入5G网络,成为安徽首个“零碳村”。它被授予“中国美丽休闲村”,每年接待游客35万人次。

潮涌江淮风帆劲——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安徽篇

5月11日拍摄的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风光(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杜宇摄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安徽。在巢湖之滨的渡江战役纪念馆,总书记指出:“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你们的首创精神,牢记我们的使命,永远不忘人民的根本,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

这一年,安徽省48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江淮大地上,“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变成了现实。牢记总书记嘱托,安徽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并与乡村振兴有效挂钩,全面增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动力。

潮涌江淮风帆劲——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安徽篇

游客在杜江战役纪念馆参观(2021年5月3日摄,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周目摄

“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民生工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紧紧围绕群众迫切需求。今年推出十大暖人心行动,把老百姓“盼”的事变成党委政府“做”的事。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

大堤外,平静的淮河日夜向东流。在大堤内,阜南县王家坝镇包壮徐丽的搬迁居民在“告别”庄台后,迎来了又一个夏天。小花园绿意盎然,小广场人来人往,学校、超市、社区诊所“近在咫尺”。

潮涌江淮风帆劲——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安徽篇

位于安徽省阜南县王家坝镇槐上社区的庄台疏解去产能项目居民安置点(2020年10月16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周目摄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来到孟洼蓄滞洪区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梯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引导和鼓励村民逐步外迁,确保蓄滞洪区人口不增加”;“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积极应对自然灾害,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要现代化”。

潮涌江淮风帆劲——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安徽篇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孟洼蓄洪区西田坡庄梯田,孩子们在使用健身器材(2020年8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张端摄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安徽开展淮河行蓄洪区居民搬迁,“水囊”11万余人转移到安全地带;调整沿淮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蓄滞洪区适应性农业。2021年,蒙洼蓄滞洪区芡实种植面积超过6万亩,阜南县种植了10多万亩柳条,带动了芡实、柳条加工致富。

安徽是中国少数几个拥有大江大河大湖的省份之一。从防止水的危害,破除水的弊端,到宣传水的好处,彰显水的美好,习近平总书记都为之精心作画。

在马鞍山市薛家洼生态园,总书记强调:“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一定要把相关工作做到位,让广大渔民愿意上岸、上得了岸,上岸后才能安稳致富。”

潮涌江淮风帆劲——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安徽篇

安徽省马鞍山市薛家洼生态园(2021年7月13日拍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童祖明摄)

“总书记指引我们走上了幸福的道路。”上岸的渔民陈说,2021年,她和从薛家洼一起上岸的渔民开了一家家政公司,不仅收入稳定,还分红。整个2021年,安徽有两万多渔民退渔转业。

潮涌江淮风帆劲——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安徽篇

安徽马鞍山市薛家洼上岸渔民陈在新家所在的小区锻炼(2020年10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周目摄

为实现人水和谐,安徽将水清产业绿的长江(安徽)经济带列为生态文明建设“一号工程”。2021年,长江流域安徽段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92.7%,达到监测以来最好水平;设立专门机构行使巢湖流域综合管理职责,管理入湖河流及支流52条;投资390亿元进行巢湖综合治理,建设环巢湖“十大湿地”,全面开展生态修复。

今天的安徽,生态优势已经显现,高质量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2021年,安徽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元,跃上新台阶。江淮儿女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创造更加喜人的业绩。

潮涌江淮风帆劲——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安徽篇

文字记者:刘晶、杨玉华、马淑瑞、陈诺

视频记者:徐中哲、金健、瞿岩、张端、王喜兵(拍摄)、陆黎明(记者)、王辉(记者)

编辑:乜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3736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