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物理学报)

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官方微博消息,著名固体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曾先生,因病于2019年10月22日14时逝世,享年95岁

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官方微博消息,著名固体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曾先生,因病于2019年10月22日14时逝世,享年95岁。

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物理学报)插图

曾院士开创了我国地球物理测深事业,先后开展了深地震测深、天然地震观测、深地震反射等开创性工作。

曾融生院士生平简介曾院士生平简介

曾,男,汉族,1924年8月16日出生于福建平潭,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固体地球物理学家,杰出的地球物理学家,中国固体地球物理学奠基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曾院士开创了我国地球物理测深的先河,先后开展了深地震测深、天然地震观测、深地震反射、宽频带流动地震观测等开创性工作。我国首次将地震面波的相速度应用于研究地壳结构,提出了地壳的划分。在深部构造与动力学、青藏高原隆升机制、地震构造与孕震机制等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学术造诣享誉国内外。

曾院士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为中国地球物理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他帮助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傅承义先生创办了北京地质学院地球物理勘探教研室和北京大学固体地球物理教研室。1984年,他的独特著作《固体地球物理学导论》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它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固体地球物理学理论和应用的重要著作,在地球物理科学的研究和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曾作为项目主要完成人完成的“柴达木盆地地震波传播”项目,获1978年科学大会奖。他的华北盆地强震成因研究成果获1997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了60多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和专著。他的学术思想引领了中国深部构造研究的发展方向,推动了中国深部构造研究的探索。

曾院士历任国务院第二、三届学位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震学会理事,《地球物理学报》和《地震学报》主编。他被选为国际岩石圈计划、岩石圈结构和组成委员会、国际可控源地震学委员会、国际地幔软流圈研究组的成员,并被聘为荷兰《地球动力学》杂志的编委。

曾院士工作经历:

1946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数理系,后留校任助教。

1947年9月至1950年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助理。

1950年至1957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57年至1978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1978年至2019年在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后更名为中国地震局)工作,任地球内部结构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8.9退役

去吧,先生!

@BigBaller_Zo:地质工作不容易让逝者安息。

@y滿月仙上:@y满月仙女:

进展顺利

@京京京京:为祖国立下汗马功劳,任劳任怨,一路走好。

@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走好,先生。

@小明同学mmc:先生走好,谢谢你的努力。

@钟宜伦莎莎小北杨洋我可以:一位伟大的科学大师的离去,让我们明白,我们更需要壮大自己,逐步肩负起中国发展的责任。

@本北:因为有了先行者,我们才有了代代相传的传承者。

来源:中国青年报综合自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官方微博。

编辑:李君霞(实习)

审核:王小龙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36972.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