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的思想感情(游子吟的思想感情的五把钥匙)

中唐诗人孟郊的代表作《游子吟》。这首诗因为清新、质朴、朗朗上口,成为了现在孩子的启蒙读物,但其实写这首诗的时候,孟郊已经50岁了。诗以一个游子的笔调,写出了母子

中唐诗人孟郊的代表作《游子吟》。这首诗因为清新、质朴、朗朗上口,成为了现在孩子的启蒙读物,但其实写这首诗的时候,孟郊已经50岁了。

诗以一个游子的笔调,写出了母子之间的深情,以及作者的感激与感恩。很简单,但也很感人。上面写着:

母亲用手中的针线,为长途跋涉的儿子赶制衣服。出发前,缝了一针,怕儿子回来晚了衣服破损。

流浪的儿子走了,母亲收拾好儿子的衣服准备再去一趟,怕他一个人没人管,归期不定。于是,母亲把儿子的衣服“缝得紧紧的”。当然,也有民俗学家表示,“缝”出“团圆”的“会”是个好兆头。有人出门在外,母亲或妻子一定要给他们做衣服,缝针一定要精细,否则会耽误旅行者的归期。

后来食指在写《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的时候,受孟郊“慈母手里的线,给她任性的男孩的身体做衣服”的启发,他写道:“我的心突然疼起来,我母亲扣好的针线,一定穿透了我的心。”一样迷人。

古语云:“父母在,不远行。”在交通不便的中国古代,这句格言在某种程度上是有道理的,但孟郊还是要远行,他不止一次远行,慈母也支持他远行。

孟郊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出城,正是为了名利。

孟郊,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出身贫寒。他的父亲孟廷珍只当过县尉,在孟郊十岁就病死了。孟郊有两个弟弟。随着父亲的离去,这个家庭进入了极其困难的境地。

那么,整个家庭的责任自然就落在了母亲的肩上。在封建社会,一个女人抚养三个孩子,经历的艰辛和辛酸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也许,当你全心全意投入到养家糊口、抚养孩子的时候,你根本无暇顾及其中的痛苦和艰辛。作为孟郊的哥哥,他所看到的,经历的,会比两兄弟多得多。

母亲节重读《游子吟》,有母爱陪伴的人,人生永远不孤单?

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状况下,孟郊三十岁后开始四处流浪,寻求政治出路。

孟郊走进大千世界,对自己的诗风大加赞赏,并与张继、路通成为志同道合的诗友。但是,进士考试并没有那么顺利。贞元七年(791年),41岁的孟郊在母亲史培的鼓励下,参加相公考试,考取龚氏,次年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贞元九年再次落榜。直到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46岁的孟郊才得以成行。

经过多年的流浪,孟郊已经走遍了大江南北。一次又一次的科考失败,不仅给他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还遭受了世人的蛮横。这一切,等他回到家,很快就会从慈母的考虑中消失。

孟娇的妈妈不仅是一位慈爱的母亲,而且眼光长远,思考透彻。韩愈曾记载:“年五十,奉夫人之命聚京师,为第一秀才。”

母亲节重读《游子吟》,有母爱陪伴的人,人生永远不孤单?

也许你应该说你46岁考进士是大器晚成。在唐代的科举考试中,它被分为进士和明静。明科主要是死记硬背考经学,进士则是根据赋题作诗作赋来评论时事,所以难度要大得多。当时人们看重的,朝廷看重的,也是进士。所以当时有“三十人老,五十人少学者”的说法。

努力的孟郊,考上后欣喜若狂,写下了这样一首诗,题目是《入理科后》:“昔日污浊不自吹,今日放荡无边。春风以马蹄病为荣,我一天就能看完所有的长安花。"

长安路车水马龙,春日游客拥堵。骑马飞奔赏花是最好的方式吗?偌大的长安城,春花无数。你怎么能在一天之内把它们都看完呢?这种夸张的写法表现了诗人激动而复杂的心情。

孟郊踌躇满志,准备大显身手,为朝廷效力,为百姓做事。然而,经过四年的等待正式选拔,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时年50岁的孟郊被任命为李阳县令。

当地县尉是个很小的官,真让人吃惊。孟郊迎来新的失落:“青云不在我,白寿芳择书。”

《全唐诗》“游子吟”的题目下有一个小纸条:“自注,欢迎你娘写。”也就是说,这首诗是孟郊被任命为溧阳尉时,为迎接母亲而写的,所以前四句也是追溯性写作。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孟郊终于当上了一个县尉的小官。不管怎样,他都可以带着妈妈,好好报答她。

面对年迈体弱、满头银发、衰老的老母亲,孟娇的心里充满了感激,恐怕更多的是酸楚和愧疚。因此,游子吟的最后两句说:

谁敢说像弱者这样孝顺的孩子,能像春天的阳光一样回报母亲的爱?

春天:过去农历正月叫孟春,二月叫仲春,三月叫季春,合称“三春”。惠:阳光。

孟郊把自己比作小草,把母爱比作春日阳光。可是,草的心有多小,第三春就有多宽广多温暖。母爱是多么的丰富和厚重,一草一木的心都不足以报答三春晖。

已经50岁的孟娇,即使最后有能力报答母亲,但她觉得自己能做的,不止是母爱。

正是最后两句,朴实中不失真诚,让这首诗被人们永远铭记和传唱。

母亲节重读《游子吟》,有母爱陪伴的人,人生永远不孤单?

50岁的孟郊写了这样一首诗,多少有些“变态”。

在中国古代,许多出身不高的学者为了官游而远行是很常见的。古代人结婚比较早。总的来说,这些官员大多年龄较大,有家庭。

所以很多官宦游历所产生的诗歌,都是关于游子与对女性的思恋、怨念等密不可分的关系,却很少有人描写他们与父母的深厚感情。从汉代的19首乐府民歌古诗词,到唐诗宋词,对游子身边女性的思考非常普遍。

这种现象并不能说诗人与父母的感情淡化了,而是作为成年人,他们选择把对父母的深情埋藏在心底,而不是去描述和倾诉自己的感情。

当然,按照很多成年人的逻辑,他们把对父母的感情外化为一种责任,一种动力。只有事业上的成功,才是对父母养育他们的恩情最好的表达和回报。一个成年人,甚至是中年人,把对父母深深的爱写进文字和诗词里,却显得有点别扭,被人嘲笑为小孩子。

也许在我们现在看来,写诗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在古典诗歌史上,孟郊与韩愈等人形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韩萌诗派”,其诗歌造诣深厚。其实古代知识分子普遍追求的是“学而优则仕”,而不是成为诗人或文学家。

总之,即使按照当时的标准,诗写得好,不能带来仕途上的成功,也是失败者。

母亲节重读《游子吟》,有母爱陪伴的人,人生永远不孤单?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他30岁开始做官,50岁终于做了个小官。站在50岁的年纪,孟郊大概也接受了自己的命运:也许他的人生注定是平庸的。

如果人生注定平庸无力力挽狂澜,那么看尽了长安花的辉煌,看尽了过往的种种龌龊,看尽了各种风景,反而会向往平淡长久的水。

只有这样,孟郊才越来越意识到母爱的可贵,只有四两次问“可是寸草不生有多少爱,你得到第三春了吗?”在这首问候母亲的小诗中,表现出一种真诚而热情的童心。

丰子恺说:“愿你半辈子无家可归,又苦又冷,回来做个温柔的少年。”

孟郊,一个50岁的平庸中年人,用一颗赤子之心软化了母亲漫长艰辛的岁月。

孟娇当然是幸运的。当他写这首诗的时候,他的母亲还活着。等他有了一些偿还三春晖的能力,机会还是很多的。人生漫漫,有母爱相伴的人是幸福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35375.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