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除农业税(汉文帝免除农业税)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历史是一面镜子。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历史是一面镜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是明智之举。财税制度自古有之,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孕育了丰富的关于财税制度的思想。从古代财税思想中汲取智慧,对今天建立现代财税制度具有重要价值。

财政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先秦到明清,符合仁政的理财原则可以概括为“从其薄收”(《左传·哀公十一年》)和“节财爱人”(《论语·学)。前者是财政收入,后者是财政支出。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夫农商贾,财帛所在,自来也”既要维护财源,又要对财富进行适当的衡量,税收必须从其薄收,我取其所,从而实现全部盈余。只有这样,农民、商人和商人才能享受他们的生意。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财政支出的一大原则。宋代王安石提出:“因天下之力,能使天下之富,以天下之富为天下之费。”在古代,财政支出用于社会救助、公共事业支出等公共服务事项。,此外还有政府官员的工资、军费等事关国家治理和国家安全的事项。最著名的是荒政制度,即为了应对饥荒而建立的救灾制度。例如,设立常规职位以调节粮食价格和应对粮食短缺。一般来说,饥荒救济制度有两种方案:“临时解决”和“永久解决”。治标主要是救济灾民,以工代赈,治本是兴修水利,储备粮食。公共支出也是财政支出的一个重要方面。西周时期,公共设施建设、灾荒年的补助、对政府官员的抚恤和供养等项目都明确列在财政支出中。自汉唐以来,财政支出还包括水利工程、交通建筑、城市建设、救济和养老工程,以及农田水利工程、河道整治工程、内河航运工程和水运工程。

维护公平正义一直是中国社会的重要价值追求。孔子曾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治主张。为了实现社会公正,中国古代思想家强调税收制度的“公平”和“公正”原则,希望通过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来调节收入分配。《资治通鉴续》提出了“共享天下之富,使民不贫”的政策主张,强调政府应承担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北周的苏绰认为,如果能“兼顾贫富”,合理划分赋税等级,只要方法得当,就能实现“政民乐”和“无贫”。明太祖朱元璋提出,赋税要考核农民的“粮多少,业厚多少”,根据农民的承受能力制定差别税率,其中包含了平衡收入的合理因素。除了调节收入分配,古人还主张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管子·入乡随俗》记载了齐国时期管仲提出的“老有所养、幼有所养、孤有所养、病有所医、联有独养、病有所请、济有所济”的措施,可以说是社会救助和优抚制度的雏形。

受农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和封建专制制度等因素的制约,古人关于财税的许多美好愿景并未实现,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思想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在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财税制度,既坚定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又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爱民爱民的力量、爱民富民、体恤民苦、关爱民心等原则和理想。2005年,中国全面免除农业税,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农业税正式成为历史,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强调“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预算法定,发挥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加强财力统筹,突出基本,守住底线,增强预算保障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实施的能力,充分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支柱和保障作用,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解决收入差距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等一系列重要论述。 这些重要论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充分吸收中国古代财税思想智慧,进一步贯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充分展示了财税制度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调节收入分配中的作用,使中国古代财税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有力推动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人民日报》(2021年11月29日09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35222.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