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铜什么颜色(氧化钠什么颜色)

色彩作为最直观的文化形式之一,比文字更能直接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在世界文化中,东方色彩作为一个庞大的概念和应用系统,具有独特的经验智慧和理性结构。中国五色制

色彩作为最直观的文化形式之一,比文字更能直接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

在世界文化中,东方色彩作为一个庞大的概念和应用系统,具有独特的经验智慧和理性结构。中国五色制度的影响曾经贯穿中国的神话和历史时代,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特有的人文现象。但不可否认的是,一段时间以来,在艺术创作的实践和教学中,对中国传统色彩的理解和利用一直不够充分。

在这种背景下,尤其需要学者们通过文献综述、图像解读、田野调查等方式,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进而探究东方色彩的认知方式、物质形态和技术体系,展现东方色彩的多维景观。

传统色彩景观不仅要让人“看”得津津有味,还要让人“用得着”。当我们对传统色彩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传统色彩从多维景观中辐射出多重功能,从一个侧面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日前,2021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线上线下同时举行。本期特刊刊登彭德先生对中国传统色彩的学术思考和研究文章,以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色彩的独特魅力。

氧化铜什么颜色(氧化钠什么颜色)插图

千里江山图 宋 王希孟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姜立涂山王松锡盟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五色分为五窄色,特别是绿、红、黄、白、黑。这组颜色词,按照正宗的右撇子方式排列,一直没变。吕不韦留三千公客,为自己写《吕氏春秋》。前十二期,也就是一年十二个月的天象、气象、天体、生活、生产、统治要点,一一列出,供皇帝遵循。其理论框架是五行规范,表观色彩框架是五色体系,诉诸听觉的礼乐是五音,祭天的对象是五星,祭地的对象是五方,祭祖的对象是五帝,等等。狭义的五色是指这组有固定名称的颜色词。五者的组合就是正色,用来区分中间色。

广义的五色,主要见于世俗和宫廷外的色彩运用,包括印染、织绣、绘画、建筑、彩绘色彩和观花观鸟。比如从周朝到汉代,中国人都认为白色和黑色是不吉利的。为什么不呢?因为白色是商朝的服装颜色。在周朝,白色作为一种消极的颜色,出现在服丧和降旗上。因为孔子推崇周朝的文化制度,所以从古至今,白色在很多环境中都被视为凶色。黑色是秦朝根据五德之治确定的国色。因为国家太短,建国时使用的暴力至今为人诟病,本身就是一个负面的色彩形象,所以日常对色彩的使用往往避而不谈。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五种颜色是:一是用绿色或紫色代替黑色,二是用绿色和紫色分别代替白色和黑色,三是除上述三种装备外,在正色和中间色中随机选择五种颜色组合。据此,五种颜色又可分为五种正色、五种中间色和五种混色。由于中国正色色彩传统上是帝王专利,又由于色彩提纯技术的难度,在公共色彩的使用中,混合五色是常见的。

色象与色相之别

色相是西方现代应用色彩科学的中文译名。与中国颜色体系的颜色图像相同,但又互不相同。虽然中国的青、品红、黄、白、黑这五种颜色往往被简单地与西方现代色彩学中的红、黄、蓝、白、黑的中文译名相提并论,但在中国古代,色彩的使用重在感觉而非理性。两者存在明显差异,直至显著差异。

第一,成分不同。比如青色在理论上往往对应中天的颜色,但是很难找到对应的矿物色素或者植物色素。原产于中国的青色矿物颜料不是纯净的或紫色的青金石,而是绿松石。其成分为氧化铜,颜色为绿色,类似于现代颜料中的钛绿松石或湖蓝。考古蓝颜料有时比湖蓝更亮,像浅蓝色,更像古代人的蓝色。在现实世界中,没有足够的天然色素来支撑彩色图像的内涵,因此颜色识别往往显得似是而非。

两指不同。比如青色图像,除了绿松石和孔雀石显影的颜料,还包括很多青色图像。比如把黑毛说成蓝毛,把生锈的铜钱说成绿钱,把灰青的石头说成青石,把灰砖说成青砖青瓦。现代应用色彩学中的色调与此大相径庭。它具有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科学性质,在色码或色谱中指的是一种特定的颜色。

第三,用法不同。色彩意象和色调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在使用中很难兼顾两者。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由于各种颜色在色相上是窄而确定的,排除了概念延伸的弹性,比可以随机粗略勾画的彩色图像更经得起检测。另一方面,很难用色调来定义彩色图像,但色调可以被彩色图像所覆盖。因此,这两个系统可以相互比较,但不应混为一谈。

第四,关系不同。中国有两套文化框架,色彩意象是两套文化框架的表象。其中,一个是阴阳五行,一个是阴阳八卦。阴阳八卦通常作为解释系统;阴阳五行因为只有五个基本参数,容易掌握,所以常被用作现世的操作系统。

第五,意义不同。现代色彩学的色相,除了颜色属性,通常只关注通感或者联觉,比如颜色的冷暖。红、黄、紫是暖色,蓝、蓝紫色是冷色,从而形成色彩的情感特征。中国历代诗歌也有涉及冷暖之感,但更多的是阴阳分类和生克关系,二者关系不变。

五色与时空结构

四方称于,历代称周。前者指空,后者指时间。在中国古代,时间空结构的基本框架是五行。按照五行的分类,古人的天、地、人是一体的,天上的五星,地上的五岳,地上的五德,超然的五神,一切真实的事物,都嵌入这个结构中,形成一个无所不包的逻辑空室。

祭祀天地四神,会见诸侯,与他国结盟。通常,在首都郊区的水边用泥土建造一个方形祭坛。在祭坛的中央,放着一个四英尺见方的木制立方体。立方体的六个面涂上蓝、红、白、黑、黑、黄六种颜色:天空看起来像天空;夏香堤;左边是绿色,右边是白色,前面是红色,后面是黑色,像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这种木制六色立方体的摆放,便于确定祭祀物品和供品的摆放位置,也便于四面八方的督抚或大臣在仪式开始前通过颜色确定自己应该站在哪个位置。这个方位仪,名为方明,顾名思义,是一个彩色立体,可以让人们识别五方的位置。

五色与天命神授

历朝历代之初,重新确立了皇帝和官员用品的对象、样式和色彩。其中,色彩是最直观的。这种变化在官方文献中被命名为“易取色”。易是变化的意思,表示与前朝的制度不同。与此相关的实物及其颜色主要有皇帝和文武百官所用车辆的主色、特种马匹的毛色、仪式上所穿衣服的底色、玉器珍宝和饰物的颜色、祭祀天地祖先所用牲畜的毛色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国旗的颜色,它象征着国家的命运。这些图像共享相同的颜色,这种颜色被称为德国色。颜色是统治家族的象征色,所谓天意。

五色讲究等级

最直观的色彩层次就是皇帝和官员的着装色彩。比如唐朝皇帝用黄袍作为皇袍,官员和平民都是禁止穿的。唐代官服一、二、三等为紫色,四、五等为猩红色,六、七等为红色或朱红色,八、九等为青色。在唐高宗,首都以外的官员和平民随意模仿官服的颜色,这使得官员不喜欢官员,人民不喜欢人民,以及高和低。皇帝特意下了一道命令,官员的衣着必须符合自己的等级;上级允许穿下级的衣服,下级禁止穿上级的衣服。同时责成相关部门严格监管。但越级竞争的意识和行为总是被禁止的。

在特定的场合与“红朱”同义,但在用色的场合又与“红朱”不同。周汉帝盖膝,即护膝之物。彩色图像是朱红色,它被命名为朱龙。王子们用来保护膝盖的布叫做红丝带。

五色的直观与寓意

前面说过,中国的五色,青、红、黄、白、黑,与现代应用色彩学的蓝、红、黄、白、黑不同。

中国的彩色图像,按理论来说,最接近的颜料是青金石。青金石来自西域。魏晋以后,随着佛教艺术的传入,产自中亚和西域的青金石和佛头青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壁画,其中以云冈石窟和敦煌石窟最为典型。经过一千多年的风化,其彩色图像基本不变。青色象征着春天、成长、酸味、善良等。

中国的红色可以说是所谓的中国红,但中国红绝不等于现代合成颜料中的红色。这是因为古代颜料的提纯技术不好,我们今天也找不到鲜艳的红色颜料,只好退而求其次。在古代,高级红色颜料是产于湖南郴州的朱砂,温如,寒如银朱。朱砂呈晶体状,磨成粉末仍有淡淡的颗粒感,使其颜色如磨砂玻璃般柔和,不反光,色泽柔和醒目,不像今天的大红。

中国的色彩形象不是现代颜料的中间黄,而是一种相对平静的橙黄色。栗黄、雄黄是古人心目中的正黄色,都含有红色成分。如果在中国加入少量黑色,则为黄色,其色彩形象类似于卡其色。如果现代中黄加入少量黑色,则呈现出灰橄榄绿的效果。黄色是中央政府的贵族色,古代帝王的专用色,象征着神圣和信用。

瓷器,欧洲人对瓷器的统称,指福建简瑶出产的甜白瓷。五行、五色、五味的对应是甜,五行属土、黄、红。所谓甜白,即略带橙白色,色泽柔和,有温润如玉的感觉。白色常见的含义有西、秋、辣、女、杀、忠等。

中国黑,接近现代油画颜料的象牙色黑色,是温暖的红色。古人常视玄为黑。深黑色是红色和黑色,是红色和黑色的混合。在古代天文学中,南方有红色的天空,北方有黑色的天空,两者在天顶相遇形成了暗黑色。老子有玄奘二字,指的是绛黑色的外阴。代表黑冬、水湿、咸味、战争、智慧等。

染色与五行生克

历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的黑色礼服,染色程序令人费解。先将朱砂和用作染料和粘合剂的粘红高粱浸泡煮沸3个月,再提纯浓缩。然后不是直接染黑,而是迂回地分七步染。

没有记载为什么会染成这样。表面上是为了让彩色图像变得厚实,但应该另有深意。五行专家邹衍指出,每一个独立的朝代都是上天赋予的,在五行中有单线,并配以相关的彩色图像。周朝五行属火,色尚红;黑水,黄飞鸿之英雄有梦,是周朝的凶色。正因如此,在黑色的染色织物中加入红色,只是为了改变黑水的性质。

为什么要用七次?和五行五数有关。因为周朝的五行属火,所以颜色还是红色,七是吉祥数字。染子七次,旨在趋吉避凶。

五色分类与随类赋彩

人的脸可以分为绿、红、黄、白、黑五大类,只有在壁画、雕塑、面具、脸谱上才能看到。面相学和医学公认的五色,并不像正色那样鲜艳,而是色彩的倾向性。蓝色的脸,像苍白的蓝宝石一样柔和,不可能真的像靛蓝;一张红脸,像白绢裹朱砂,不能深如赭石。黄脸婆,像罗纱包裹的雄黄,黄白相间,不能像黄土一样僵硬;白净的面庞,如鹅毛般滋润,不能如白盐般苍白涩涩;一张黑脸,像重漆一样闪亮,不可能像炭黑一样黑。五色面相是医生和相士用来观察人的相,进而判断对象是否有病,或者推测对象命运的一种颜色辨别方法。

配色是绘画的六大法则之一。解释为根据图像的真实颜色进行着色,这是不真实的,而是根据图像的类型进行着色。汉代画壁画称为“随色像”。无论是以色,还是以色,关键在于类,是一个物体的五行。例如,木材的类别只能涂上青色,尽管具体的植被不一定是青色。同样,象征木行的旗帜、服装、用品也必须是青色或以青色为主色调或挂青色饰物。比如西方动物,五行属金,所以只能给白色,比如白虎白狼。同样,金五行的旗帜、服饰、用品,也必须是白色或以白色为主色调。

石色还是岩彩

在中国古代,颜料分为草色和石色。颜色指矿物颜料,包括石青(空绿、曾青、边青等。)、石青、朱砂、珊瑚、赭石、黄、雄黄、雌黄、土黄、白垩、蛤粉、铅粉、胡粉、黑石脂、煤精。这种分类是原始和粗糙的。事实上,珊瑚的身体是一种动物;蛤粉是蛤蜊的外壳,相当于某些动物的鳞片;黑石是石油,主要由植物脂肪演变而来;煤精是树干的化石。草色有菁、靛、胭脂、藤黄等色素。制墨产生的松烟、油烟也可视为草色。

古代绘画着色和纺织品着色通常称为染色。古染、石染、草染。用于草染色的植物颜料和用于石头染色的矿物颜料。矿物统称为石色,但现在人们称之为岩色。岩色是从中国古代日本的颜料分类中借用的新词。现在,中国人遵循日本人的名字。从颜料应用的角度来看,无所谓,但从文化溯源的角度来看,就是本末倒置了。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矿物颜料都归入石类。以石冠为生命,不以磐石为名。

总之,石头指的是物理属性,是所有矿物的统称;类岩石,即巨大的石质物体,如岩壁、洞穴、岩石民居等。这两者是不平等的。显然,石头的颜色比岩石的颜色更合适。色和岩石色,像希腊神话人物Avelot Dieter和罗马神话人物Venus。他们的故事大同小异,而后者是由前者衍生而来的。现在中国叫岩色,就像希腊人跟着罗马人叫金星一样别扭。

(作者是Xi美术学院教授。文章有删节,有简要说明。)

2021年12月5日中国文化报

第四版刊登了一篇专题报道。

中国五色九名

↓ ↓ ↓ ↓ ↓ ↓ ↓ ↓

氧化铜什么颜色(氧化钠什么颜色)插图(1)

作者:彭德

编辑:李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3346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