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小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今年的气温比往年高。早在6月,很多地方的最高气温就超过了40摄氏度。7月到来后,人们也感到闷热,时有雷雨。每年的7月6日-8日是暑的节气,今年是7月7日。暑是2

今年的气温比往年高。早在6月,很多地方的最高气温就超过了40摄氏度。7月到来后,人们也感到闷热,时有雷雨。

每年的7月6日-8日是暑的节气,今年是7月7日。暑是24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5个节气,而“暑”就是热,也就是暑热还没有到最热的时候。

这个节气的到来,预示着仲夏正式开始,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结束,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要经历“极热”了。接下来体感会变得更加潮湿闷热,各地也会进入频繁的雷雨、冰雹、大风天气。

小暑节气(小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插图

事实上,在夏季高温和节气期间,每个地方都有许多习俗。谨记“五俗三忌”!

01、“5习俗”1、“食新”

在夏季节日期间,北方收获小麦,南方收获水稻。为了庆祝丰收,农民们将收获的稻子磨碎,煮成大米,以此来祭祀五谷大神和祖先,希望它能保佑来年丰收。

在这酷暑的一天,大家都会品尝新米,喝新酒,吃新鲜的蔬果,这就是所谓的“吃新”。

2、饺子和伏面

俗话说“饺子放在第一位”,酷暑到来后,三伏天马上就要开始了。但盛夏有苦夏,天气炎热干燥,人容易懒惰,食欲不振,吃饺子可以刺激食欲,缓解食欲,保持健康。所以盛夏的时候,人们会把刚收割的小麦磨成面,包饺子。

至于夏天吃面条的习俗,早在三国时期就有了。夏天吃面是“水面”和“炒面”,就是把面粉放在锅里炒,然后加水和糖吃,可以解暑,使身体出汗,排出毒素。

小暑节气(小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插图(1)

3、吃暑羊

“姨妈节”会在三夏的繁忙节气后到来,也就是娘家人带着出嫁的女儿回家吃团圆饭。苏北、鲁南有“吃夏羊”的习俗,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夏羊。

此时的山羊肉鲜嫩饱满,所以品尝和使用时有一种特殊的风味。

4、“晒红绿”

民间有句话叫“六月六日,艳阳高照红绿”。这种习俗早在唐朝就开始了。唐玄宗取回真经时,在回国途中不慎坠海,佛经被浸湿。他们拿起经书晒干,那天正好是六月六。从此,这个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所谓“红绿”,就是指各种五颜六色的衣服。暑热节气期间天气炎热,人们会把各种衣服拿出来晾晒,这样会有杀菌防霉的效果。

除了衣服,人们还会把存放在书柜里的书籍和字画拿出来“晒晒”,以去除它们的霉味,这样可以防止它们受潮损坏,还可以防止蛀虫。

小暑节气(小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插图(2)

5、吃莲藕

盛夏吃藕也是一大习俗。毕竟每年夏天莲藕都进入成熟季节。这个时候的莲藕最新鲜,甜脆爽口。同时,莲藕有凉血解暑之意,其中碳水化合物、维生素、钙、磷、铁等成分含量丰富,清热去燥效果良好。

至于怎么吃,可以冷切片,加点蜂蜜,翻炒或者炖。

02、“3忌讳”1、忌贪凉

酷暑节气天气最热,室外像个大蒸笼。为此,很多人长期在室内吹空和吃冷饮。但如果他们过度贪凉,就会造成寒气积聚,肠胃不适,滋生多种疾病。所以,不要贪凉。

2、忌坐木

俗话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夏天出去玩,不要轻易坐在木头上。这是因为夏天潮湿多雨,木材因为持续的风雨吸收了大量的水分,所以内部水分很重。长期坐在上面会引发很多种疾病。

3、忌激动

夏季是养生的最佳季节,养生首先要养心。酷暑时节,气温燥热,人心火热,容易上火,容易激动。一旦情绪化,对心脏不是好事,要避免生气。

小暑节气(小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插图(3)

03、小暑后热多久?

俗话说“九月天冷,三月天热”,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今年三伏天的第一天是7月16日,三伏天持续40天,这意味着夏天的高温过后会一直很热,直到8月25日。

至于三伏天里最热的日子,实际上是中旬和下旬,尽管8月7日是立秋节气,但民间有句谚语说“立秋后,热死老牛”。可以看出,立秋后不会马上凉爽,但还是很热。大家要提防“秋老虎”,做好避暑准备。

小暑节气(小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插图(4)

酷暑开始后气温会慢慢下降,天气会变凉。所以,要等酷暑过后一个多月才能熬过炎热期。在此期间,大家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适当保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32010.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