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字结构(为字结构)

作者:徐向东和吴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当前,时代新要求、传播新技术、媒体新格局相互交织,对主流媒体正确引导舆论、引领价值取向、协调社会关系,提升新闻舆论传播

作者:徐向东和吴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当前,时代新要求、传播新技术、媒体新格局相互交织,对主流媒体正确引导舆论、引领价值取向、协调社会关系,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提出了新挑战,也创造了新机遇。

新闻“四力”的内涵及其关系

为应对复杂多变的舆论环境,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作为驾驭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举措。

传播力是有效引导和扩大社会影响力的基础。传播是主流媒体生产新闻内容、实现有效传播的能力,关系到媒体的生存和发展。从媒体的角度来看,传播的力度取决于发布的信息量、传播速度和覆盖面等因素。从大众的角度来看,传播力涉及阅读量、访问量、访问频率、停留时长、转发量等指标。传播力是新闻生产力的具体体现,是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支撑。生产高质量的传播内容,构建畅通的传播渠道,是提升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前提;同时,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也具有检验传播力的功能,是传播力取信于大众的基础。

力量具有引领和导向作用,体现了对舆论方向的控制。引导是主流媒体通过凝聚共识,帮助公众遵循正确的价值取向,识别和纠正错误舆论,促进舆论理性、积极发展的能力。它包括导向、导向目标和导向效果等因素。其中,引导目标体现了内容的针对性和受众锁定的准确性,为传播力的发挥指明了方向,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检验舆论引导效果的“试金石”。正面的引导作用可以为影响力和公信力加分,反之则会削弱新闻舆论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从新闻媒体的意识形态属性来看,追求正确导向是提高导向力的逻辑起点。

显示新闻传播的有效性和媒体本身的权威性。影响力是指主流媒体将新闻资源转化为高质量新闻产品,达到理想传播效果的能力。影响力作为一种软实力,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到中国国际形象的构建和提升。影响力与传播力和引导力的强弱呈正相关,是衡量和检验传播力和引导力的重要指标,而传播力和引导力共同作用于影响力。另外,影响力是公信力的象征,正面的影响力可以增加公信力;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动摇公信力的基础,消解公信。

公众的信任和认可是媒体安身立命的保障。公信力是主流媒体在与公众的长期关系中获得的信任和认可。作为媒体的无形资产,它蕴含着公平正义、真实客观、权威可信的特性,而这些特性又进一步融入到新闻和舆论之中。公信力取决于媒体与公众关系的变化,与公众的忠诚度和粘附力正相关。随着新闻媒体不断向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内容和产品,新闻舆论的公信力与日俱增,反过来也会使新闻舆论传播更广、影响力更强、引导更高效。

影响“四力”发挥的因素

提高新闻舆论“四力”,事关主流媒体的生存发展和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面对新闻传播格局的剧烈变化,深入分析影响"四力"有效性的因素,对于推进新闻舆论"四力"具有重要意义。

新闻生态复杂多变。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聚合平台、搜索引擎和聊天应用已经成为公众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的主要渠道。尤其是社交媒体和移动终端,凭借其庞大的用户基数和高用户粘性控制着信息流,加上算法推荐、个性化定制等运营模式,主流媒体面临着影响力下降的挑战。因此,主流媒体只有提高新闻舆论的公信力、引导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才能正确引导舆论和价值观。

现有机制约束。从理论上讲,没有绝对完美的体制、制度或机制。在管理体制、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奖惩机制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些也是制约新闻舆论“四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当前组织运行中的“两张皮”直接影响了媒体融合的深入发展,导致缺乏沟通和引导;综合新闻的部门设置、流程管理、制作和投放仍需调整;分配方式和奖惩机制尚未遵循市场规律,不利于吸引高素质人才。这些都使得主流媒体难以发挥其在内容和资源上的优势,从而制约了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建设。

通讯技术落后。目前主流媒体大多脱胎于传统媒体。在互联网繁荣初期,他们未能转变思维,接受新技术,及早布局,从而削弱了自己的渠道优势和受众规模。另一方面,互联网公司的异军突起,及时顺应网络节点传播模式,利用其强大的内容聚合和精准推荐功能,吸纳了大量原本属于主流媒体的受众,成为其获取信息的首选媒体,从而稳步抢占市场先机。于是,在传统主流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转型,增强新闻舆论“四力”的过程中,新技术成为了关键因素。

提高“四力”的有效途径

推进新闻舆论“四力”建设,既是媒体融合深入发展的要求,也是新时代的需要。

适应移动互联网环境,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四力”的推进离不开新型主流媒体的建设。不仅要有新的想法,还要学习新的技术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动权,更好地传播主流价值观。目前主流媒体在组织结构上要注意媒体的平台化;重视流程再造中的移动优先;在内容和渠道上采取社会化传播策略;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真正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新闻实践中,通过流程再造和平台延伸,实现各类新闻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内容、技术、管理的最佳匹配。

协调主体关系,发挥宣传安抚功能。处理好教学主体之间的关系,既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和“群众路线”在新闻实践中的体现,也涉及到新闻舆论“四力”效应的发挥。主流媒体可以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为受众参与新闻舆论提供更加便捷畅通的渠道,将媒体想说的转化为受众想听的,将受众想说的融入媒体所说的,从而逐步实现“四个力”的有效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我们的宣传安抚功能,进而有助于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和矛盾化解机制,确保社会稳定。

注重创新传播手段,搭建完善的智力媒体平台。当前,新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业的应用,为新闻舆论的生产和传播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算法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新闻生产,也使受众定位更加准确,传播力和引导力越来越高效。因此,重视学习和创新传播手段,借助算法等先进技术构建并不断完善智媒平台,不仅有助于主流媒体及时准确地筛选和捕捉热点话题,恰当把握传播时机和方式,还有助于实现与社会情绪的同频共振,从而提高新闻舆论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舆论日益复杂、调控难度日益加大,以及传播模式的多样化和教学主体之间角色的互换与重合,对新闻舆论“四力”的提升提出了巨大挑战。因此,遵循新闻舆论传播规律,基于新闻舆论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推动新时期我国主流媒体融合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上,构建以传播力为基础、引导力为导向、影响力为目标、公信力为保障的新闻舆论传播体系势在必行。

(本文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双一流”建设创新研究成果(MXG20210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3114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