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丧事对联大全(五字丧事对联)

有朋友问:“人家收红色礼物不奇怪,人家不收白色礼物。”这是过去的农村老话还是现在的农村老话?我告诉他们,这句话是现在才流行的农村话,是与时俱进的做法,并不是现在

有朋友问:“人家收红色礼物不奇怪,人家不收白色礼物。”这是过去的农村老话还是现在的农村老话?我告诉他们,这句话是现在才流行的农村话,是与时俱进的做法,并不是现在有些人所说的“前人留下的习俗”。

农村,由“人到礼到”变为“红事礼到人不怪,白事礼到人不收”

朋友问我为什么,我告诉朋友,以前农村只有一句话“红的东西不请自来,白的东西不请自来”。虽然一种红的东西、白的东西要主动邀请或告知亲戚邻居,另一种不需要邀请或告知亲戚邻居,但指的是“人来”而不是“礼来”。在过去的农村习俗中,一般没有“民不责红礼,民不纳白礼”的说法。其实,过去农村有句俗话叫:“人有礼貌。”

1.过去农村婚丧嫁娶有哪些「礼」?

为了让年轻人了解过去农村婚丧嫁娶中的“礼”,在说“人得礼”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过去农村的送礼情况。

在旧社会,农村的老百姓大多是穷人,只有少数人是富人。当时的农村社会是典型的农耕社会,农村人民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商品经济还不发达。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农村人没有多少钱和物质,大部分财富是以“物”的形式保存的,比如粮食、布匹、猪肉、鸡鸭、蔬菜等。现在在农村生活过的50岁左右、50岁以上的人都有过这种经历,应该还记得婚丧嫁娶中间送礼的方式。因为这种送礼方式从旧时代一直延续到80年代,逐渐被金钱,也就是“钱”所取代。

农村,由“人到礼到”变为“红事礼到人不怪,白事礼到人不收”

所以,以前农村婚丧嫁娶,大部分人都是“送礼”,只有少数人用钱。尤其是同村的。下面举几个农村人过去“礼”的例子,主要是“物”。

玩三朝酒(满月酒)。它属于一个庆祝的婚宴。它属于庆祝婚宴。礼物一般在满月前送:婴儿衣服、鞋帽、活鸡、鸡蛋、猪肉、猪肚、鱼等。根据平时的私人关系,可以只送一件礼物,也可以送多种礼物。

生日酒。它属于一个庆祝的婚宴。村里的邻居主要是大米(以升为单位,下同)、面粉、面条(以斤为单位)、面食。亲戚,米,面,糖,布(送布的一般是先夫,或者亲近的人)。做生日对联,匾额,生日帐(其实是布)等。

建筑葡萄酒。属于助兴喜宴。平时有帮工送建材,粮食,蔬菜等。,盖房子的时候可以送,新房竣工典礼上摆酒不会准备其他礼物。

女人的婚宴。属于告别纪念婚宴。优先考虑嫁妆中的物品。通常是在女方结婚准备阶段(也就是男方报出结婚日期的时候)认领,在送结婚酒的时候交付。有床上用品(已婚妇女的衣服除外,由男方提供)、家具、生活用品、鞭炮,可以是一件大件,也可以是几件小件。

农村,由“人到礼到”变为“红事礼到人不怪,白事礼到人不收”

婚宴庆祝婚宴。邻居以米、面、面、面食、布为主(平时比较亲近)。舅舅等亲戚优先礼金,还有粮食(以负担为单位)和对联、匾额(可选)。

葬礼酒。这是一种有益的白质。该村毗邻大米、面粉、面条、面食、鲜豆腐、布料等。,还有另外一刀纸(农村烧纸的传统计量),一些鞭炮,还有一些蔬菜,除了义务帮忙。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各地风俗不同,婚丧嫁娶在各地来来往往,送的礼可以不一样。时代不同,各地送礼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现在的农村,人们的婚丧嫁娶都是带着礼物来的,大部分都是送人“钱”,送礼的很少。

2.什么是“人到齐礼”?

“人到仪式”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客人来了,不管带多少礼物和礼品,哪怕客人手里是空,也说明了客人对红白喜事主人的尊重,给了主人足够的面子,对主人来说是最好的“仪式”。

农村,由“人到礼到”变为“红事礼到人不怪,白事礼到人不收”

过去农村人来人往,一般更注重人是否到场,谈的是婚丧嫁娶的火爆程度,而不是客人带了多少礼品礼金。客人到了,村里所有的邻居都能看到。就算客人带的礼物少,人家也不会说什么。人未到礼,村里邻居看不到,就会问,某某亲戚怎么没来?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怀疑。和这个亲戚有矛盾吗?关系处理不好,亲戚没跟上?

在这方面,农村人际关系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老话:“长短是棍,多少是礼”。意思是长棍也是棍,短棍也是棍。同理,无论客人带多少礼物回家,多带也是一种“礼信”,少带也是一种“礼信”。

“礼信”,很多农村流行的说法,也被视为方言俚语。它通常被理解为一种礼节性的礼物,如一包糖、一块肉、一只鸡、一些鸡蛋或鸭蛋等。无论多少,无论大小,只要表达了一件事,就是“礼节性信函”。“礼”和“信”合起来就是“礼信”,指的是亲戚朋友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重点是信。

农村的人际关系是相互的。俗话说,“人际关系是一把锯子,你来我往。”用更文雅的说法,就是礼尚往来,也就是农村所说的“礼信”。如果这次你家有婚丧嫁娶,只能带仪式,不能有人到场。然后,如果下次他家有婚丧嫁娶,你可以只带仪式来代替。这样一来,亲人之间的交往就失去了人情味,只有“礼”(金钱关系)而没有“敬”,甚至失去了“信”,完全变成了一种借贷与讨债的关系。

农村,由“人到礼到”变为“红事礼到人不怪,白事礼到人不收”

所以“人到礼”,在农村,人们说是“人到礼信”。里面的意思就更明显了,表示“人到”比请别人带礼物更重要。

比如,一个人结婚,他给叔叔发请帖。结果他叔叔只是因为有事才邀请他过来空。这种情况下,不仅侄子没面子,父母也没面子。过去,在农村,我叔叔是所有来访者中最尊贵的客人。“姨妈是大哥”,姨妈是不可替代的客人。农村葬礼也是如此。

为了让读者更多的了解过去农村的民俗,在这里,顺便拓展一下过去农村红白喜事习俗的知识。

其实在农村,“红事不可邀,白事不可不请”这句话通常指的是姑姑的亲戚。按照过去农村的规矩,娶了女人就得“接”(即上门告诉,一般不要请帖);结婚的时候,要“邀”(即要请帖);你过生日,盖房子,去生火,村里其他邻居,除了帮忙的,都被请到门外。吃婚宴的人不请自来。有的地方俗称“抢酒”“吃喜酒”。

“不请自来”指的是村里的邻居。总的来说,老人们都过去了,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殊信号。比如有的地方,老人去世后,会放三个大鞭炮,俗称丧炮或死亡炮。哪里有这样的习俗,春节期间不允许放大鞭炮。有的地方,老人去世后,三锣(或钟、鼓等。)被称为丧钟。在有这种习俗的地方,“敲锣”通常比喻做某事失败,某事结束。村民不用求人,大家都愿意帮忙。这是农村的老话“一家有丧事,全村有丧事”,意思是村里一家有丧事,就是全村的丧事,是大家的事,俗称“公事”。

农村,由“人到礼到”变为“红事礼到人不怪,白事礼到人不收”

而姨妈姨夫那边的亲戚则需要“请”,也就是农村俗称的丧。孝子中的长子戴孝带着米、酒、肉去舅舅家报丧事。一般来说,只向姨妈报告,姨妈一边告诉其他亲戚,一边去殡仪馆见死者最后一面,俗称“见生者”或“见活人”(意思是看望、安慰活着的亲戚),然后回去叫那边的亲戚来参加葬礼。

从以上习俗可以看出,过去在农村,人们更注重“人到”,即“礼到”。如果只是礼物,哪怕是“到了”,也还是很没礼貌,就算收下了,心里也不高兴。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不管是红物质还是白物质,人都到不了那里。他们只送礼物,一般不会收。

3.为什么说“人不怪红礼,人不接受白礼”是当代的说法?

以前农村因为大部分人从事农业生产,住在村子里,所以即使是临时紧急情况,也不能参加亲戚朋友的婚丧嫁娶,可以让其他家人去。只要家里有人去,那就是“礼尚往来”。

农村,由“人到礼到”变为“红事礼到人不怪,白事礼到人不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农村人口开始离开他们的土地和村庄,出国经商或工作。他们分布在全国比较发达的城市,至少是县或直辖市。留在村里的人越来越少,大部分家人都出去了,包括在外地学校读书的孩子。这次农村人口的大迁徙也改变了农村原有的一些习俗。农村人际关系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有很多亲戚,这些亲戚中,一年也就几件喜事,或者十几件。从老家,或者从亲戚家(有的家庭住在其他城市)来往那么远,不容易,路上花了很多时间和钱。而且,很难从生意或者工作中解脱出来。最方便的方式是送礼物(在通讯还不是很发达的时期)。后来随着网络支付的发展,“钱”的转移更加方便。除了一些必须亲自参加的红色婚礼,一般的红色婚礼,大部分人都采用这种方式。这种做法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人们也能理解,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这就是“对人有礼貌不奇怪”的意思。

农村,由“人到礼到”变为“红事礼到人不怪,白事礼到人不收”

农村的白事和红婚不一样。现在,农村人少了。需要的是有人参加。如果一个村子的人在老人去世后都不回家,只有一些老人在家,葬礼就办不了。对于农村来说,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老人,每个人都会变老,以后每个家庭都会这样。现在别人家老人去世了,你家就不参加了。以后你家出了同样的事,其他人同事都不参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村民之间的互助也是相互的,在农村没有人能为不求人做任何事情。

正因为如此,许多农村地区自发地制定了一些关于当地情况的规则。比如有一些村民规定村里老人帮着抬棺材,钻金井之类的。根据劳动力的轮班安排,谁轮到谁就上去。如果实在没时间,劳动力就负责雇人做。

当然,也有一些农村的殡葬服务是市场化的,有专门的队伍,一条龙服务。但是,不可能营销坐夜守灵的传统,还是要有人参加的。这就是人们不接受白色礼物的原因。金钱不能代表一切,更不能代替乡愁和亲情。

农村,由“人到礼到”变为“红事礼到人不怪,白事礼到人不收”

总之,农村民俗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但是,过去的农村风俗是过去的风俗,现在的新风俗是现在的风俗。只有多了解过去农村的习俗,才能避免被冠上。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27641.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