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ture(future怎么读的谐音)

“人工智能何时取代人类工作”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然而,一份新的报告发现,越来越多的雇主开始以更理性的态度面对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对职场的影响。日前,蔚来韬悦发布了《

“人工智能何时取代人类工作”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然而,一份新的报告发现,越来越多的雇主开始以更理性的态度面对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对职场的影响。

日前,蔚来韬悦发布了《2017-2018全球未来工作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了我们对人工智能的五个误解:

自动化的主要目的不是降低成本或提高精确度,2/3的受访雇主认为自动化的主要目的实际上是提升人类的表现和生产力。职场自动化不仅仅只在IT部门发生,半数以上受访雇主认为人力资源也将是受到自动化冲击较大的部门,在绩效管理、人才获得、薪酬管理、组织构架等方面都能够有广泛应用。职场自动化带来不仅只是负面影响,而是提出了新的工作组合、技能要求,改变了人才与工作的关系。职场自动化并不会让所有人失业,事实上只有48%的雇主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减少雇员人数。临时工并非比不上正式员工敬业,半数受访雇主认为他们对组织作出的贡献和正式员工差不多。

人工智能、自动化和“工作的未来”可能一直是我们讨论的烂话题,但企业和员工面临的是什么?如果自动化没有威胁到人类的工作,我们可以获得哪些新的工作机会,需要培养哪些新的技能?随着兼职经济的兴起,劳资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采访了蔚来韬悦全球人力资本与福利负责人Clare Muhiudeen女士和蔚来韬悦大中华区总裁袁女士。

中国人力资源的两大趋势:HR与业务的紧密合作和新技术的应用。

新闻:您如何评价中国人力资源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袁:最全面的感受是,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实践中非常敢于尝试和投入新的理念和做法。具体来说,我认为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两个重要趋势:

第一,人力资源和业务的结合越来越紧密。长期以来,我们都认为HR与企业核心业务的结合是松散的。但从业务板块取得巨大成功的公司来看,他们的人力资源与业务之间有更好、更紧密的结合,比如华为、阿里巴巴、海尔、腾讯等。这些公司在人力资源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和突破,包括聘请职能人员担任人力资源经理,将人力资源参与业务或重大决策的时间前移等。华为的HR很多其实都是业务背景,人们不会认为从业务部门转到HR就是降职或者边缘化。背后的想法是,只有了解组织犯罪的人才能做HR,相比全球公司,我觉得中国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受到的限制更少。

第二,人力资源越来越强调技术的应用。这不能说是普遍趋势,但我们看到了一些可喜的优势和长处。互联网公司在这方面最为积极。比如阿里的钉钉是内部办公通讯软件,客户可以免费使用。平安集团还整合了自己的资源,打造了“知鸟平台”,相当于把平安自己的管理软件工具整合在一个平台上,提供给平安的保险客户、资产管理客户、银行客户。技术可以有效地让人力资源的一些专业职能变得更高效、更准确、更规范。

新闻:中国企业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了数字化趋势?

袁:不同的公司接受程度不同。像阿里、腾讯这样有IT背景的公司,自然对这些东西的接受度非常高。据我所知,平安集团已经开始尝试用人工智能来评估自己的能力,效果相当不错。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优秀企业尝试了比你想象的更好的管理方法。

新闻:那么中国的人力资源从业者应该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

袁:人工智能对传统人力资源工具的替代将加速迭代。对于人力资源从业者来说,需要做好准备,了解市场上产生了什么样的技术,应用在哪些领域,这些应用中哪些对企业的投入产出回报最高。你需要对它有所了解,并且马上去尝试。我觉得从一线管理人员到高层管理人员都必须重视这件事。其实我们看到人工智能在招聘、培训、绩效管理等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而且效果非常好。

新闻: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采取全球经营战略,中资企业的全球人才布局是一个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本土企业在人才招聘上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更重要的问题可能是企业文化的调整。你对中国本土企业的全球人才分布有什么观察和建议?

袁:由于我国很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跨越式发展,在风险控制、价值传承、长期战略规划等方面缺乏明确的目标。现在国内很多企业认为可以招聘全球人才,发展全球业务,使得全球化的概念非常流行,但这个问题就在这个时候产生了。中国的人力资源手段和方法不一定适合其他市场。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都不一样,控制企业相当困难。

所以,我们观察到的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两条腿走路”的弊端非常明显,即一方面你认为我们的管理方法非常先进,但另一方面我们在管理方法的多样化、对差异的容忍度、管理者处理复杂问题的方式等方面却很薄弱。我们看到了技术和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但在建立管理的基本逻辑上,我们还要做得更好。所谓全球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就是平衡发展和风险控制之间的问题。风险控制来自于管理的基本体系和逻辑的清晰。

新闻:你认为我们能从西方成熟的跨国企业学到什么?

袁:学会忍耐。中国人现在最缺乏的是耐心。管理就像播下一颗种子,生根需要时间。西方成熟的企业也有过很多挣扎,做过各种尝试。他们在短时间内没有看到成效,会继续投入持续改进。管理这件事需要耐心和持续的投入。

自动化不会取代人类,而是对人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界面:你怎么理解“未来的工作”?

克莱尔·穆希丁(Clare Muhiudeen):当我们谈论“未来的工作”时,我们仍然把它视为一种未来的状态。其实,所谓的“未来”已经不是未来,而是当下真实的变化。我们可能不知道这些变化到底是什么,但我们仍然可以肯定它们正在发生。

第一,工作效率会和今天大不一样。从马到汽车,自动化技术已经在工厂普及。接下来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会革新现有的自动化,工作效率会大大提高。

其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信息(尤其是知识)的透明度也会增强,这意味着人们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相应的,信息(知识)的转化率会更高,也会给人提供更多的机会。相对于自动化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这一点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未来,我们的工作可能会与今天有很大的不同,但我们仍然会很快适应这些变化。就像过去,人们不知道如何滑动手机屏幕,或者他们从来没有想象过它可以做到,但今天我们仍然很好地适应了它。

新闻: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们担心自动化和机器人会取代人的工作。如何保证自动化时代就业机会的繁荣和增长,成为一个迫切的命题。那么如何才能保证未来人类有足够的就业机会呢?

克莱尔·穆休迪恩(Clare Muhiudeen):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并不意味着工作机会越来越少,而是意味着我们的工作内容将被部分改变。例如,我认识一个心脏外科医生。虽然他已经从医院退休,但他仍然继续在医学院教书,指导学生如何使用设备进行手术。也就是说,心脏外科医生不会因为新设备的出现而取消手术,而是需要学习如何使用设备进行手术。

其次,新的工具和设备也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在这一点上,我是乐观的。我相信新技术会带来很多新的就业机会。至于工作的可替代性,工作内容相对机械、重复的工作会被自动化取代,而工作内容创造性很强的工作,比如记者,不会轻易被取代。因此,在教育层面,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技能。

第三,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作时间,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完全不用工作。其实还有很多工作是人工智能无法完成的。比如纽约,目前我们还不能设计一个程序来代替人类清理垃圾,因为纽约的街道非常复杂,人们在不同的地方扔垃圾。虽然“垃圾收集”是一个重复的行为,但由于整体没有固定的模式,仍然无法通过技术来完成。再比如,在财务工作中,人工智能和算法可以捕捉和过滤数据,生成标准化的财务报告。然而,金融工作仍然需要大量的人力来运用数学原理创建不同的金融模型,标准制定和逻辑构建的最根本的权力仍然牢牢掌握在人类手中。

所以,我不认为我们会生活在一个自动化和机器人做所有工作的社会。相反,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对我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改变技能的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表明,60%的专业岗位内容在未来会发生变化,所以回到我在上一个问题的回答中说的,我们的教育要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以适应岗位技能的快速迭代。

界面:你提到创意工作将是未来的趋势。那么我们如何定义“创造力”呢?

Clare Muhiudeen:我认为创造力是个体对当前环境的反应和输出。所有的工作都需要收集信息。比如服装设计师需要密切关注当季的流行趋势和社会上的各种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设计师可能会建议使用自动化技术来裁剪面料、印刷和染色图案等。这些具体的工作都是由机器来完成的,但这个想法是设计师提出来的,是他个人对收到的信息的反应。这是一项不可替代的创造性工作。一般来说,创造力意味着非标准和非常规的输出。如果一项工作是常规的、标准化的、可以重用的,那么它就不是创造性的工作。

新闻:当我们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待自动化时,应该如何让员工熟练掌握人工智能的操作技能,从思维观念上真正接受自动化?

克莱尔·穆希丁:对于这一代劳动力来说,这是一场文化变革。我认为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普及对管理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他们需要引导员工接受这种变化,无所畏惧地拥抱新技术,并证明机器的普及不会使人类陷入失业。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很大一部分需要通过企业培训和内部调整来解决。比如,对于一个工人来说,他曾经做过的工作已经被机器取代,那么他首先要做的就是观察机器是如何完成工作的,思考自己和机器的区别,知道自己的价值是什么。也许这个工人最终会发现他的工作质量更好,或者他有一些其他的技能。因此,雇主和部门经理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倾听群众的声音,帮助他们探索自己的价值观,以及自己真正热爱的工作。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企业培训,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帮助人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

新闻:当机器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职场,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和薪酬体系应该做哪些调整?

克莱尔·穆休迪恩:公司需要承担员工培训的责任。我认为通过职场培训来发展员工的能力意义重大。同时,人力培训需要更加灵活,能够随时应对各种岗位需求,人力培训与各部门的联系也要更加紧密。

关于薪酬制度,我认为薪酬反映的是一种供求关系。因此,需求高的热门技能会获得较高的薪酬回报,而技术含量低的技能会获得相对较低的薪酬。人们总是为自己需要的东西买单,所以“技能-工资”流通市场会出现所谓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如果与人力培训相衔接,通过复杂的人力培训培养出来的职业技能可以获得更高的报酬。

新闻:职场变化越来越快,技术和知识的迭代越来越快。这是否也给现行的教育体制带来了新的挑战?

袁: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对教育的定位是什么?你培养劳动力还是人才?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培养人才,但人才所要求的素质在本质上从未改变。劳动力所需要的素质确实随着时代的变化变化很大,比如现在需要计算机技能、数字技能、语言技能,但从古至今,人才所需要的素质一直是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思维、吃苦耐劳、人际交往能力、与他人建立共赢关系的能力。真正体现优秀品质的,从来没有变过,是跨界。

人们对社会人才供求的认识总是滞后的。可能现在对工程、计算机方面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人才供不应求。你的价值可以增长,但你永远不能踩在那一点上。所以,教育要做的就是回归人性的本质,培养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比如真诚、善良、好奇、坚持、努力,让我们在面对未来的社会变革时更加从容。

在零工经济下,员工和雇主将从隶属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

新闻:如果企业的工资用来支付技能而不是工作岗位,是不是意味着以后就没有全职员工了?

克莱尔·穆休迪恩(Clare Muhiudeen):我们最近完成的调查结果显示,未来全职员工的比例会相对下降,但这一比例的下降更多是因为兼职岗位的增加。换句话说,未来自由职业者的数量和比例还会增加。无论是全职员工还是兼职员工,工作的内容都没有变,只是工作的形式变了。

对于雇主来说,这种变化意味着他们只需要为自由职业者的产出买单。因此,公司的人力资源薪酬团队需要采取更加灵活的应对方式。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人们在工作中有更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有更多的选择。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劳动力的就业竞争会更加激烈,雇主会为每个工作匹配最优秀的员工,以实现最佳的成本。如何开发不可替代的专业技能为自己提供更多选择,是未来劳动力需要思考的命题。这样的情况今天已经开始出现了,以后我们会更普遍的遇到。

新闻:当工作越来越项目化、模块化,零工经济兴起,这对企业和员工分别意味着什么?

袁:这对企业和员工都有利有弊。对于员工来说,零工经济的好处是无尽的自由,坏处是劳动保障和长远发展。一个人不可能每天都处于职业发展的巅峰。当他的工作模块化后,只会有短期雇佣,中长期工作没有保障。另外,在没有组织、没有平台可以依靠的情况下,员工的养分从哪里来?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技能来自于平台和团队输入的养分,让你永远走在市场发展的最前沿。然而,当你独自一人时,你可能只是不断地输出和输入很少。当然,很多自由职业者会主动学习,但这种主动主要来自于谋生技能所需的部分。事实上,人的成长发展有时候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组织和平台可以提供这样全面的发展机会。

对于企业来说,兼职经济的好处是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随时调整,工作的弹性大大增加,可以优化企业的成本。负面效应是,如果人人都能这样分享技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何而来?如果每个人都能从市场上聘请到最优秀的人才,却不能长期拥有,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是有挑战和风险的。其次,企业文化没了,企业里只剩下项目管理团队。他们必须对市场有很强的洞察力,能够组织最好的团队。这种能力的要求非常高,管理逻辑完全变了。

新闻:在零工经济中,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将如何变化?

袁:传统上,雇主是主导,雇员是从属。责任、薪酬、考核、就业发展、晋升都由用人单位决定,但不排除部分优秀员工可以选择用人单位。未来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平等将会增加,因为单个杰出的个人或技能将对经济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雇主和雇员之间的伙伴关系在未来可能会更加明显。

新闻:如果我们想在就业市场上保持竞争力,我们应该掌握哪些新技能?

克莱尔·穆希丁(Clare Muhiudeen):其实我觉得最有价值的技能是做一个真正的“人”。现在机器可以完成大部分工作,尤其是重复性的操作工作。与机器和自动化技术相比,人类的特长和优势在于“软技能”,比如倾听、鼓励、同情和怜悯。这些带有情感因素的“软”技能是机器无法替代的。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的工作,我持乐观态度。我觉得没有什么东西能真正取代人类,尤其是人类的“软技能”。

事实上,另一项研究表明,机器和自动化技术促使更多日本女性重返工作岗位。不知道中国有没有类似的现象。未来,更灵活的就业方式(兼职&远程)和对软技能的需求,可能会让女性重返职场。

如果我们回顾以往所有的工业革命,就会发现每一次技术变革都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无论性别、教育程度,甚至健康或残疾与否。这些就业机会是面向全社会的,所以我对劳动力市场的未来形势持乐观态度。

(实习记者张忠岳对本文亦有贡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2500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