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1112驱动(hp1112驱动程序下载)

“我们要做的不是普通的制造业,而是科技创新驱动的高端制造业,背后是全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广州国际生物岛集中了广州实验室等战略性科技创新平台(李剑锋/摄)谈起“黄

“我们要做的不是普通的制造业,而是科技创新驱动的高端制造业,背后是全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万亿制造”是“万亿级制造”——专访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亚伟广州国际生物岛集中了广州实验室等战略性科技创新平台(李剑锋/摄)

谈起“黄埔制造”,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亚伟充满自豪——“我们有很多好东西,都是尖端的,你应该去看看”。

在他心中,黄埔不仅仅是广州的一个区,更是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综保区,承担着“走在全国前列、作表率、作表率”的国家使命。

2021年初,工业总产值已突破8000亿元的黄浦区,进一步定下了“万亿制造”的目标:到2025年,全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4万亿元,成为“中国工业最强区”。

对此,周亚伟首先强调,“万亿制造”不是“万亿制造”,而是“万亿制造”,“未来可能是3万亿,也可能是5万亿”。

更重要的是,“万亿制造”不是孤立的制造业增长,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要做的不是普通的制造业,而是科技创新驱动的高端制造业,其背后是全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也是在党的领导下,依靠整个‘黄埔铁军’队伍。”周亚伟说。

黄埔制造:规模化、科技化、智能化。

再看东方周刊:作为8000多亿元的制造业强区,“黄埔制造”这张名片最大的亮点在哪里?

周亚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中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培育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先进制造业的主阵地、科技创新的主引擎,我们坚持实体发展、制造导向,让“黄埔制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神针”。

名片“黄埔制造”最大的亮点在于“三化”:产业规模化、科技化、数字智能化。

一是规模化,打造几个千亿规模的现代产业集群。

黄埔构建了“3+3+5”的现代产业体系:汽车、电子、能源等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化工、食品饮料、电机等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占全区工业总产值近80%,支柱效应明显;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NEM(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引领作用,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产值超过全市50%。

二是科技化,加速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我们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区科技创新指数位居全国经济开发区第一,R&D投资强度达到4.38%。建成华南地区最大的科技孵化器集群,高层次创新研究院占全省三分之二,引进袁隆平、钟南山、石等战略科学家91人,集聚引进高层次人才1112人。

同时,我们还建成了“中小企业大有可为”的创业示范区,拥有7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产品,7家具有国家专长和创新能力的“小巨人”,“两高四新”企业238家,高新技术企业2110家,居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首位。全区上市企业63家,其中有5家企业在科技创新板成功上市,占全市的71%。

第三,数字智能化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推动企业“数云用智”,促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目前已布局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实验区(鱼珠片区)、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区(科学城)、通信网络国际数字枢纽(知识城)、生物安全智慧岛(生物岛)等“四大新基础设施区”,为企业数字化赋能打下坚实基础。

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5G先行示范区,集聚5G核心器件、5G网络设备、5G终端设备等产业链核心环节龙头及相关企业90余家,产值超过200亿元。聚集同芯、麒麟、腾飞信息、龙芯中科等50余家新创企业,形成“芯片+软件+云生态”的安全可控新创产业集群。

“万亿制造”是“万亿级制造”——专访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亚伟广汽、别克、现代、福特、启辰之星等汽车品牌与百度Apollo共同打造的智能网联汽车。

黄埔经验:商业、团建、攻关、储能。

再看《东方周刊》:从1984年2万元资金起家的广州开发区,到今天工业总产值超过8000亿元的制造业区,黄埔有没有总结出自己成功的“密码”?

周亚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看似平凡而不平凡,做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广州开发区的成功没有捷径或“诀窍”。37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解读创新驱动开发区的传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

一个是“做生意”——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

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一切为了投资者,一切为了企业”的服务理念,成立了广东省第一个行政审批局,在北上广深四个特大城市率先成立了第一个营商环境改革局,全国唯一单一的区级知识产权局。被定为首个“广东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试验区”,营商环境指数居国家级经开区首位,荣获“中国最佳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和“”等称号。

二是“集群建设”——形成“1+1+3+N”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集群。

第一个“1”是钟南山院士领导的呼吸领域广州实验室,第二个“1”是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3”是三大科技基础设施:人体细胞谱系、航空空轮胎动力学、颜回,“n”是国家纳米中心、空 SkyAcademy、微电子所、自动化所等等。

这些重大平台涌现出一批重大原创科技成果,带动我国制造业在相关领域领先全国。比如广纳所的5G滤波器,实现了国内射频滤波器芯片的自主可控,国产化率从5%提升到15%以上。

三是“攻关”——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支持企业加大R&D投资力度,建设重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承接上级重点领域R&D项目,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例如,何新仪器建立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飞行时间质谱仪生产线,罗明汽车研发了全球首台自动钻孔机器人,杰特生物自主研发的3D细胞培养支架,打破了国外制药巨头在“生物实验室高端耗材”方面的垄断。方邦电子成为国内首家研发电磁屏蔽膜的企业,生物科技研发的格罗力成为阿达木单抗首个获批的生物同类药物。

四是“储能”——引进重科技产业项目。

坚持项目为王,打造以人才为核心的招商4.0新模式,荣获“2019全球杰出招商机构奖”。围绕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材料等产业,引进一批战略科学家引领的高端科技产业化项目落户。

如谢晓亮院士领衔的ECC基因测序仪及相关试剂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了我国精准医疗产业的快速发展。郝跃院士领衔的广州第三代半导体创新中心,推动我区打造世界集成电路屋脊。由赵院士领衔的“中国纳米谷”帮助我区形成了纳米技术产业集群和辐射效应圈。

从“制造区域”到“制造强区”

再看《东方周刊》:“十四五”期间,黄埔的目标是从千亿制造走向万亿制造。在这个过程中,从“制造区”走向“制造强区”是否是黄埔努力的另一个目标?

周亚伟:站在“十四五”的起点上,展望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我们感慨万千,信心满怀,同时也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

我们将坚持万亿制造目标,以八大支柱产业为核心,打造黄埔“双链体系”(即产业链长体系和产业链主体系),实施“双链”互动、双链驱动,大力实施“六个一”工作机制,把黄埔建设成为世界新型显示之都、中国智能汽车城、中国新材料CID和国际绿色能源集聚区。

再看《东方周刊》:在万亿制造的过程中,黄埔有没有国内国际制造业高地?

周亚伟: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坚持在国内外两个坐标系中对标先进。

国内主要针对龙岗区、南山区、深圳、浦东新区、上海等工业强区进行投标。在国外,我们与芝加哥、德国鲁尔区、日本京滨等世界工业强区竞标。我们深感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基础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短板。接下来,我们将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我区将以数字经济赋能为手段,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

黄埔将大力提升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战略能级,打造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区。鼓励更多企业“上云”,培育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建设一批灯塔工厂、无人工厂、智能车间。支持传统龙头企业和互联网企业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产业链拓展柔性链条,构建“网”“云”“平台”“安全”一体化发展模式。

同时,加快金融、物流、零售、旅游等服务业数字化进程,发展数字化服务新模式新业态,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实验区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实验区。

另一方面,以提高产业链控制力为重点,推进产业基础升级和产业链现代化。

推进产业基础升级和产业链现代化,是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抢占未来竞争先机、赢得主动的重要抓手。

我们瞄准未来发展趋势,未雨绸缪,打造长产业链体系、主产业链体系的黄埔“双链体系”,以承接全球高端制造业集群落户为重点做强链条,以稳定外资为重点稳链条,以培育专业化、新型中小企业为重点补链条,强化供应链耦合嵌入,助力向产业链高端攀升。

“万亿制造”是“万亿级制造”——专访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亚伟黄浦政务服务科学城智慧分中心(李剑锋/摄)

2025年,“个人冠军”数量将翻倍。

再看《东方周刊》: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州科学城时强调“中小企业可以办大事”,广州开发区也率先创建了“中小企业先办大事试验区”。黄埔计划如何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打磨”这一特色?

周亚伟:“十四五”期间,我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指示,深入推进全国首个“中小企业大有可为”示范区建设。专注于三件事:

一个是“育苗”。系统优化中小企业培育机制,加强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分行业、分类型建设优质企业银行,实施动态调整机制和点对点精准服务,推动有实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向“链主企业”和生态龙头企业发展。

二是“培优”。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绿色能源等行业,支持创新实力强的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鼓励现有产业链龙头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积极参与全球行业标准制定。

大力发展产业链关键环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重点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小微企业,加大“两高四新”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力争到2025年单项冠军和“小巨人”数量翻一番。

第三是“住宿”。加快大中型企业创新创业特色载体建设,发挥大企业引领作用。

鼓励大企业建立开放式产业创新平台,畅通创新能力对接转化渠道,实现大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共享、创新成果转化和品牌协同。力争到2025年新增1000亿产值企业1家、500亿产值企业2家、100亿产值企业10家,制造业上市企业超过80家。

成为大湾区的“制造业明珠”

再看《东方周刊》:“十四五”将是制造业进一步“知识密集型”和“绿色化”的时代。黄埔在这些方面有没有前瞻性的布局?

周亚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知天命,强化责任,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实。

黄浦区始终把自己放在全球产业链中考察,定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紧扣国家发展趋势,提出全面加强创新要素集聚,努力打造科技创新引领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努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标杆区;深化绿色低碳发展,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一方面,围绕“知识经济”做深度文章。聚焦中新广州知识城打造全球知识产权高地,不断深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加强重点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深化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黄埔标准,引导知识产权国际要素向知识城集聚等。,从而推动制造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

另一方面,紧跟“绿色经济”找到正确的道路。以减量化、低碳化、高价值为导向,大力构建以新能源、节能环保为主导的“3+4”绿色主导产业体系,把我区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先行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科技创新中心和绿色智造中心。

《瞭望东方周刊》:黄浦区地理位置优越,被誉为粤港澳大湾区“湾顶明珠”。“十四五”期间,黄埔将如何“利用好”这一区位优势,成为大湾区的“制造业明珠”?

周亚伟: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和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推动形成新时期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地理上,黄浦区地处“湾顶明珠”,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极为便利。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进出口。

“十四五”期间,黄埔将抓住“两区”建设和“两城”联动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先天优势,将其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具创新活力、投资效益最丰富的地区。

具体来说,我们将充分发挥中新广州知识城和广州科学城的引领作用,深化与南沙的战略协调合作,携手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轴,打造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的核心。

我们还在大力建设“粤港智力合作区”。今年2月,广东省发布了《广州市粤港智能制造合作区建设实施方案》。首要的发展定位是“粤港智能制造合作新空”,我们将携手打造一个全新的空的海上再工业化模式。这将充分发挥香港的科技优势和黄埔的制造业优势,加强与香港产业联系和规则的对接,加快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制造业明珠”。

我们还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香港和澳门之间的联系。广港澳出入境大楼、游艇自由码头、直升机客运码头等重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力争开通往返香港国际机场、香港尖沙咀、澳门国际机场的水上客运航线。

届时,从黄埔经水路到香港机场1小时20分钟,到香港尖沙咀1小时50分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1.5小时经济圈”。同时,黄埔的广港澳直升机客运站可以在大湾区构建30分钟的高端商圈。(记者王麒光、戴志明)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2311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