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吨水有多少立方米(一吨水有多少立方米1000毫升等多少)

张家口冬奥会体育场的造雪机正在工作。魏清华奥运会如何保证好的雪质?人工雪和自然雪有什么区别?极端天气会对造雪产生什么影响?高温把雪融化了怎么办?直接影响赛道雪质

着陆坡造雪像“撒胡椒面”储备3万吨水4吨盐应对融化张家口冬奥会体育场的造雪机正在工作。

着陆坡造雪像“撒胡椒面”储备3万吨水4吨盐应对融化魏清华

奥运会如何保证好的雪质?人工雪和自然雪有什么区别?极端天气会对造雪产生什么影响?高温把雪融化了怎么办?

直接影响赛道雪质的是魏清华的山跑队。魏清华是张家口古杨树体育馆的山地运营经理。他有近20年的造雪经验,是不折不扣的造雪专家。他知道所有关于冬奥会雪质的秘密。

奥运会为什么要用人造雪?

人造雪是“冰粒”,天然雪容易老化。

“你可以看到鹅毛大雪自然飘落,却不会看到人造鹅毛大雪。”魏庆华说,人工雪和天然雪有很大的区别。

人造雪是“冰粒”。造雪是水被高压雾化喷出,遇冷下落,然后结晶的过程。如果站在机器旁边,可以感觉到小冰粒在身上飞溅,硬度相对更高。两个星期或更长时间后,天然雪会老化成带有松散颗粒的糖状结构。

为了保证雪的数量和质量,即使在降雪量大的海洋性气候区举办奥运会,也会采用人工降雪。

如何保证奥运会良好的雪质?

先进的地面水沉砂池,净化槽,最后进入造雪系统。

据魏庆华介绍,冬季两项的造雪工作已经持续了6周。目前,所有轨道的基本造雪工作已经完成。积雪面积约12.5万平方米,用水量约6万吨。一吨水可以转化成多少雪?魏庆华说,一般情况下,水雪转换比为1: 1.7,即一吨水可以产生1.7立方米的雪。

付娜不仅用于赛马场,也用于景观。“雪质好就是水质好。”魏庆华说,为了给奥运会创造良好的白雪,地表径流进入蓄水池之前,会先进入沉砂池,然后进入3500立方米的净化罐进行过滤,最后进入造雪系统。

9种雪怎么选,用哪一种?

尽量长期使用雪三号和雪四号。

魏庆华说,造雪团队使用的是意大利天然冰造雪系统,全球占有率60%,品质卓越。造雪码头使用TF10雪炮。冬季两项造雪工作开始6周,最多26台造雪机同时投入运行,保证雪的高产量。

据他说,造雪机有一个特点。“它有9种雪,1号到9号,数字越小,雪的质量越好,就是粉雪。到9号,雪就湿了。我们在场上大部分时间都用3号雪。”选择哪种雪和温度有关。白天气温高的时候用小雪,含水量少,出雪量少。

一般来说,雪的含水量过高,硬度会更高。“我们尽量使用3号雪和4号雪,它们会持续很长时间,确保比赛期间有良好的雪质。”他说。

雪融化了怎么办?

用3万吨水储备造雪,准备撒盐硬化积雪。

每年2-3月,北京和张家口是冬春的过渡季节。这给造雪带来了哪些挑战?

“我在这里工作了19年。一般在2月份,张家口雪原的温度相对适宜,风力不大,滑雪体验较好。进入三月后,会有大量融化。年内会出现几十年一遇的高温融雪逆温。”魏庆华说:“天之事不决定,则加一个确定性。”

所以基本造雪完成后,山地作业队的任务并没有结束,他们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储备造雪。“我们要用3万吨左右的水储备来造雪,雪量大概是5.6万立方米,尤其是3月份开始的残奥会冬运会场地。”

应对高温天气,除了储存雪,还有盐。撒盐主要是为了硬化积雪。队伍准备了撒盐机,购买了大中小盐4吨,应对高温融雪处理的特殊情况。

魏清华说,由于冬季两项场馆60%以上都是晴天,阴面和阳面的积雪面积可以有一个月的差异,所以云顶山团队增加了积雪厚度,比如越野滑雪场的平均积雪厚度为60厘米。在冬季两项赛道上,积雪厚度设定为80厘米。多出来的20厘米是考虑到比赛时间长,向阳面多的问题。

不同项目的造雪方案有什么区别?

要造雪,清理自然积雪,控制湿度。

白杨古场地包括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和国家冬季两项中心。不同雪上项目的造雪方案差异较大。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产雪量少,但工作要求很高。比如它有一个坡度33.6度的地方,下面是人造草。这个地方造雪需要精耕细作,不然雪会滑下来。

造雪前要先把自然降雪清理干净,光是这个过程就花了10天。“如果不把天然雪清理干净,人工雪和天然雪就会一起变成‘两张皮’。”就像包饺子放了太多“补丁”,根本捏不到一起。

在冬季两项赛道上,随处可见一个又一个的“雪包”。这是先把雪堆起来,然后在雪道上摊开。

但是,在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着陆坡上造雪是不可能的。需要“撒胡椒粉”才能让雪均匀。除了“撒胡椒面”,还要注意湿度控制。与冬季两项多采用的3号雪相比,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需要湿度更高的5号和6号雪。

据介绍,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落地坡积雪厚度为45cm,分为基础层、中层和表层三个层次。“雪质要考虑到底部比较湿润,含水量多,可以和下面的雪更好的冻结,而表层雪质需要的含水量少,才能保证一定的松散和平整。”魏清华解释道。

造雪队和制蜡师是什么关系?

蜡老师要提前掌握温湿度,检测雪质。

12月28日,南都记者来到位于张家口奥体公园东北谷的国家冬季两项中心。整个山谷东高西低,赛道由自然地形设置。12月28日至31日,来自8个国家(地区)奥委会的约30名蜡技师来到张家口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对雪蜡进行检测,提前检测雪质。

在滑雪运动中,打蜡是一项技术要求非常高的工作,被视为滑雪者背后的“影子英雄”。

一般来说,给运动员的雪具打蜡可以看作是涂上一层润滑剂,保证雪板与雪面的摩擦系数变小。这项工作有多重要?一个蜡匠的工作可以帮助滑雪者提高5%-10%的成绩。

打蜡和造雪队的关系很密切。“蜡像师来这里,要提前掌握我们的海拔、温度、湿度,检测这里的雪质。”蜡师会根据不同的雪温、雪质选择滑雪蜡的种类。

这就是为什么魏庆华说“不到万不得已,我们暂时不造雪”。新雪的结构与旧雪不同,这时雪的质量会发生变化,蜡匠的工作也会相应调整。

雪蜡测试的时候,云顶山团队还专门派了一个协调员在蜡师团队工作,交流雪蜡相关参数,了解一些意见,为后面的优化和推广做准备。

比赛用水会影响居民生活吗?

雪主要是水库造的,这个地区的用水量不到1%。

早在北京申办冬奥会时,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崇礼缺水,那么赛会用水如何才能不与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冲突?

魏庆华说,目前人工造雪的水主要靠一个20万吨的水库,储存地面径流和自然降水来造雪。“这些水域只占这个面积不到1%。”

此外,冬季两项地区还有5个景观湖,蓄水量达5万吨。雪季后期部分融雪水将通过地下管网返回水库和景观湖。水库中的水除考虑比赛用水外,还用于景观绿化和农业灌溉,实现可持续利用。

面对面

中国造雪20年:从树林里用雪覆盖轨道,到自主研发造雪系统。

魏清华

张家口古杨树体育场山地运营经理。黑龙江人,出生在岭林区,作家曲波写的《林元》是中国最早接触造雪工作的人之一。他见证了20年来中国造雪的变化:1996年,中国举办第三届亚冬会,把树林里的雪用编织袋运出来,盖在雪道上,相当于“靠天吃饭”。现在,中国有了自主研发的造雪机公司。

出生在林海雪原,与冬奥会结缘。

杜南:你是如何与冬奥会结缘的?

魏清华:我来自黑龙江。我出生在张广才岭的林区,这里也是曲波笔下的林雪海园。我从小在冰天雪地里长大,也很爱滑雪。1992年,我大学毕业,在黑龙江亚布力滑雪场工作了10年。2001年,我离开家乡,先后在北京南山雪原和张家口万隆雪原工作,后在云顶乐园滑雪场担任副总裁兼总经理。

2011年,张家口云顶乐园参与冬奥会筹备工作。作为雪原的总经理,我还就冬奥会雪原的选址做了一些报告。从前期准备报告到后期准备,我全程参与。到2019年6月24日,我们的山地运营团队已经进入场馆一线。

杜南:你们造雪队有多少人?

魏清华:目前我们的造雪队伍有52人,不仅设备一流,人员也很专业。在过去的两次雪季测试赛中,我们经受住了造雪和维护的考验,确保了我们能为冬奥会造出高质量的雪。

杜南:山地作业队的另一项工作是安全保护?

魏庆华:安全防护就是运动员在赛道下坡转弯处有摔倒的危险。我们应该在一些路段设置必要的防护网和防护垫。

山地作战队也将参与处理突发事件。运动员摔倒后,我们会在场馆协助医疗保障团队进行急救,造雪工会作为雪车司机参与医疗团队的工作。

从依赖天气到自主研发造雪机。

杜南:中国造雪的工艺流程是怎样的?

魏庆华: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雪原还没有造雪系统,就是“靠天吃饭”。还记得1996年我们国家举办第三届亚冬会的时候,用编织袋把树林里的雪运出来,盖在雪道上。

我真正接触到造雪是2001年在北京南山雪原。当时从一家奥地利公司进口了完整的造雪系统。我全程参与了这个系统的安装,第一次对造雪有了深入的了解。

国内也有研发造雪机的公司,比如小屋造雪机,河南诺泰克造雪机,相比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杜南:中国的造雪系统还没有大的突破。原因是什么?

魏庆华:首先,在技术细节上,我们还是要做相当多的功课,比如水的雾化,关键的造雪,造雪质量,我们还要不断的追赶。

市场需求和供应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北京冬奥会后,市场需求会更旺盛,供应也会相应跟进。现在我们国家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推广冰雪运动,包括大小房间近800个雪场,特别是南方,克服了时间,空的限制,让更多的人接触到滑雪。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王帆部分被采访者拍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2124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