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德的故事(张思德的故事观后感400字)

1944年9月,中央警卫队战士张思德烧炭牺牲,在追悼会上发表了著名的讲话《为人民服务》。为张祚这边烧炭。1943年,张思德(左一)带领中央警卫团战士烧炭。张思德

1944年9月,中央警卫队战士张思德烧炭牺牲,在追悼会上发表了著名的讲话《为人民服务》。为张祚这边烧炭。

张思德的故事(张思德的故事观后感400字)插图

1943年,张思德(左一)带领中央警卫团战士烧炭。

张思德的母亲正在说话。

他一生只留下两张照片。他三次穿越草地,三次负伤,当过班长,当过兵。毛泽东主席出席了他的追悼会,亲自写了悼词,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不朽讲话。

这个被领导吊唁的普通士兵是谁?这个激励大众、无私为民造福的军人,有着怎样平凡而不平凡的一生?一个普通的军人,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怎么可能受到党的高度赞扬,成为亿万军民学习的榜样?这位军人所代表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作为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和共和国大厦的精神基础,将如何永远传承下去...

三军安排,阅兵首长打招呼,官兵齐声回答:“为人民服务!”提到这个口号,就要提到一个普通的军人。这个叫“顾娃子”的穷小子,自从改名为张思德后,就加入了红军,成了战斗中的战斗英雄。他严于律己,做任何工作都是身先士卒,这就引出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张思德为什么要“抢”野萝卜?

秋天战场上的士兵,共和国阅兵。前三军在天安门广场列队,阅兵首长亲切问候:“同志们,辛苦了!”官兵们异口同声:“为人民服务!”在中南海天安门广场西侧,新华门照壁上镌刻的“为人民服务”已成为党和人民政府的显著标志。

有人会问,“为人民服务”是在哪一年提出的?说到为人民服务,就不得不提一个普通的军人。他是张身边的人。

张思德于1915年1月19日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我的家乡是四川仪陇。四川一龙出了两个名人,一个是红军之父朱德总司令,一个是普通军人张思德。张思德从小就被舅舅舅妈收养,当时的外号叫“古娃子”。这个“古娃子”11岁的时候才读了几个月书。艰苦的生活磨练了他坚韧的性格。

1933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进入川北,发起营渠战役,解放仪陇县。在六合场乡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上,17岁的顾娃子第一个跑到台上诉苦。注册发言时,一位红军干部给他起名叫“张思德”。这个新名字标志着他新生活的开始。

1933年10月,四川军阀刘向、杨森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对红四方面军发起“六路围攻”。这时,张思德加入了红军,被编入常胜县独立团。入伍的第三天,张思德参加了战斗。战斗中,张思德用步枪击毙了敌人的机枪手,首战立功。在随后的灌口梁战斗中,张思德参加了尖刀班,冒着枪林弹雨,和战友们一起搭梯子,爬上了村头,炸开了村口大门,为部队开路。接着,他带领6名战友,把守一个山包,粉碎了敌人两个排的反复进攻。

1935年3月,张思德随红四方面军行军。一路上,他机智勇敢,曾独自游过嘉陵江,熟练地抓住大船为军队开路;在川西茂州战役中,他创造了一人缴获两挺机枪的纪录。长征途中,为了克服无情的饥饿,走出草地,完成北上抗日的神圣任务,党组织发出了“尝百草”的庄严号召。

在辽阔的草原上,杂草和毒草随处可见。品尝一种可食用的杂草并不容易,而且往往花费不菲。轻者中毒,重者可能死亡。当时张思德还没有入党,但他始终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品尝草药”的活动中,他总是走在他的前面。当他看到一种草时,他总是先尝一尝。当他发现一种可食用的草时,他立即告诉他的兄弟和单位。

一次,部队来到一片水草丰美的沼泽地旁扎营。一个小战士来到池塘边,突然高兴地叫道:“这里有野萝卜!野萝卜!”然后拔起一根送到嘴边。张思德抓起它,放在嘴里,细细咀嚼,感觉又甜又涩。过了一会儿,张这边就觉得有点头晕,浑身无力。过了一会儿,他觉得肚子抽筋,然后吐出浓浓的水。他急忙对身边的战友说:“这草有毒,快,告诉……”话还没说完,张思德就倒了下去,失去了知觉。

张思德同志就是这样在《百草》品鉴会上,把生命的希望给了战友,把牺牲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张思德视革命任务为生命,多次完成重要任务。他曾经光着脚准时把秘密文件送到目的地。当了七年班长,又当了一回兵,从容淡泊地展现了一个普通士兵的高尚灵魂。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爱唱一首歌,这是他的理想。那么有人会问-

张思德最喜欢的歌是什么?

1936年10月红军到达陕北后,张思德到荣誉军校学习疗养。一九三七年十月,张思德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春,张思德被调到云阳八路军115师警卫连三班任排长。这年7月,张思德奉命到延安护送一批重要物资回延安。他带领全班同志,克服了沿途土匪的破坏和当地国民党政府的干扰,克服了山路陡峭、暴雨泥泞等困难,圆满完成了任务,受到了上级的奖励。1939年夏,警卫连护送荣学校和115师留守处到边区。在土桥等地,我遇到了国民党军队的种种困难。张思德先行一步,向他们宣传了我们党的统一战线政策,首先粉碎了敌人逼迫我们开第一枪的阴谋。

1940年春,张思德被调到中央军委警卫营任通信班长。在工作中,他快速、准确、保密、安全。一天晚上,张思德刚刚执行完任务回来,还没有休息。他收到一份通知,要他把一份关于敌情的报告送到位于王家屏的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作战室。50里路还没走一半,就下起了倾盆大雨。张思德急中生智,把信夹在鞋缝里,光着脚准时把秘密文件送到了目的地。

“将军百战不殆,壮士十年归。”仪陇县参加革命的红军战士共牺牲四五千人。幸存者中有所有的领导人和旅长。张思德是最高的班长,但他从不关心自己的职位。1942年10月,中央军委警卫营和中央教导旅合并为中央警卫团。领导决定张思德由班长改为战士,张思德愉快地服从了。

当了七年班长,当了兵,张思德从容淡泊。在沉默中,一个普通士兵灵魂的高贵显露出来——纯洁而不流于表面,淳朴中带着忠诚。

自从张思德入党后,他最喜欢的歌就是《荣誉学校之歌》,这是八路军荣誉军校的歌。歌词是这样写的——

为了革命,为了人民,

虽然我受伤了,但我从不害怕或悲伤,

血祭也是光荣的。

我们听从党的号召,

我们的心向着太阳,

养病,治伤,

学好文化和技能,

再上战场,再上战场!

这样的理想,张思德的生活一直没有改变。

张思德总是利用行军的间隙用军刀砍鸢尾。他用割这些草做什么?八路军开始大生产运动,张思德带领一个班到延安南部的土黄沟。他在这里要完成什么任务?——

张思德的两大绝技是什么?

2006年9月,中国电影集团发行了电影《张思德》,这部电影震惊了北京和全国的观众。该片的编剧刘恒说,他想象中的张思德看起来很安静,但做事很快,有灵气。

确实如此。张思德有两大绝活:编草鞋是必须的,烧炭也是必须的。

张思德编草鞋的手艺是口口相传的。红军时期,他用自己的布条和麻绳编织草鞋。后来,他用马刀把鸢尾花割开,带在身边。野营时,他用鸢尾花编织草鞋。后来很多人从张思德那里学会了用鸢尾花打草鞋,保证了部队的行军。

1938年隆冬,毛泽东发出“自力更生,发展生产”的口号,打破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八路军开始了大生产运动。1940年7月,张思德带领一个班在延安以南的土黄沟烧炭,三个月圆满完成了烧炭三万斤的任务。

当时,张思德是烧炭班的班长兼技术指导员。他指挥着七八道工序,包括建窑、伐木、出炭、包装、背运。烧炭要注意火候。为了烧好炭,他吃住,晚上几次爬到窑顶。一般普通人烧一窑炭要10天,在张思德他们只要7天。为了抓紧时间,张思德冒着高温,用破布裹住双手,走进一个狭窄的炭窑里收炭。

1944年,中央政府计划于次年在延安召开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当时参加整风运动的代表和同志们准备木炭。张这边又一次担起了烧炭的重任。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在张思德烧了5万多公斤细木炭。

9月,天气转冷,烧炭队的大部分同志都回到了延安,只有张思德等几个人留在了炭场。为了烧更多的炭,张思德在9月4日砍倒了一棵几围的大树。但是我不想。树倒后正好压在炭窑上,把烟囱压坏了。第二天,他早早起来修理,在小雨中一直工作到中午。就在他最后加固炭窑,准备安装的时候,突然炭窑倒塌,他被深深地埋在了窑里……29岁。

张思德1933年10月参加红军,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烧炭时,因炭窑倒塌而牺牲。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只留下了两张照片和一种不计得失、利人利己的精神。

在这两张照片中,有一张侧躺在炭窑口,怀里散发着刚烧过的木炭。这是他一生努力工作、无私奉献的缩影。

一个是革命领袖,一个是普通士兵。他们是怎么认识的?张思德被调到内卫班,开始为领导站岗。作为“枣园哨兵”的张思德,他想出了什么办法让毛主席好好休息?得知张思德牺牲的消息后,毛泽东给出了哪三条指示?在张思德追悼会上,毛主席发表了那篇著名的讲话。那时候-

谁做了为人民服务的速记?

和张身边的人,一个是革命领袖,一个是普通军人。他们两个是怎么认识的?这是由于一个“巧合”。那是1941年初,张思德一行3人在路上看到毛主席的车卡在冰窟窿里,张思德帮他们推车。但车后轮只开上了冰空,张思德立即跳入冰水中,双手拿起大石头,猛砸车轮前的冰坨,并叫战友搬些小石子放在车轮下。终于,车启动了,车轮滚出了冰窟窿。这一次,毛主席认识了张思德,并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他的名字,称赞他说:“小同志,你在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

1943年初,延安修建八路军礼堂,张思德也在工地上工作。有一天,我上了大梁,突然建筑框架晃动,危险迫在眉睫。张思德动作迅速,迅速爬上,固定大梁,化险为夷,保护了民工和战友的安全。但是张这边因为用了太大的力量从架子上掉了下来。这一天正好是毛泽东和朱德去工地视察的日子。发现这一点后,他们迅速追了上来。当一见是张身边的人,就说道,“老朋友,是你啊!张思德同志!”然后指示医生尽快赶来,并大声说:“一分钟也不能耽误!”

1943年4月,张思德被调到内卫班,开始为毛主席站岗。中央书记处迁到枣园办公后,内卫班的警卫也有了“枣园哨兵”的美誉。

每天,张思德都要打扫窑洞前的院子,铲平土路上的坑坑洼洼。毛泽东有熬夜写文章的习惯,天亮后才睡觉。张思德起了个大早,悄悄把毛主席窑洞附近的鸡鸭牲畜赶得远远的,用小石头把附近树上啼叫的鸟儿赶走,让毛主席多睡一会儿。

毛主席外出开会,一般乘坐宋庆龄赠送的救护车,车身宽大,可坐10名警卫。车尾有供警卫站立的踏板,防止有人在后面袭击。这个踏板通常是在张这边制造的。冬天,他站在后面,耳朵都冻僵了。毛主席说天冷,上车吧,但他拒绝了。他被要求放下棉帽耳朵挡风,但他拒绝听周围发生的事情。

张思德牺牲后,毛主席感到非常痛苦,气愤地对前来汇报的队长顾源兴说,死人是打不死的,搞死人生产是不对的。随即,毛主席下令三点:那个地区狼多,晚上要派人站岗,不能让尸体被狼吃掉;尽快把尸体挖出来,洗干净,买个棺材;开追悼会。我想说话。

此时,有人会问,是谁用手一点一点地将张从倒塌的窑子边扒了出来?

当时,金鸿逵和吴根虎正在和张思德烧炭。张思德被压在洞里后,吴根虎用锄头、斧子、鹤嘴锄挑剥。最后,他一点一点地用手把张侧拉出了坍塌的窑子。

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下午一点钟,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召开了“纪念张思德同志大会”。

毛主席亲自将花圈放在张思德遗像正下方,挽联上写着:“向为人民利益献出生命的张思德同志致敬!”

追悼会由中央警卫团团长、政委吴烈主持。奏完《国际歌》,瞻仰先烈后,警察团政治部主任张廷珍致悼词,介绍了张思德同志的生平和主要事迹。张廷珍致悼词后,毛主席走上讲台,用手势开始了他著名的讲话。不用他发言,他要说的话已经记在心里了。他一开口就说:“我们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军队。我们的军队都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工作。张思德同志是我们班子里的同志。”

“人总会死,但死的意义不同。中国古代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他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为法西斯卖命,为剥削压迫人民的人卖命,轻如鸿毛。张思德同志为人民利益而死,死得比泰山还重。"

”毛主席也说过...要打就要有牺牲。死人经常发生。但我们想到的是人民的利益和大多数人的痛苦。为人民而死,就死得好。”

张思德的战友龚玉书回忆说:当时一个炊事员听完毛主席讲话,回到单位,一口气挑了几十担水。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有精神,他说:“张思德也当过兵。他烧炭为人民服务。他牺牲后,毛主席为他致了悼词。我挑水为人民服务,我也积极。为什么我做不好?”还有一个干部工作起来感觉不舒服。从张思德的追悼会回来后,他制定了一个成为劳动模范的计划。

毛泽东的著名讲话高度评价了张思德同志的革命精神,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思想,即勤政为民。毛泽东的讲话很快传遍了延安、边区和所有解放区。

说到这,有人会问,当时毛主席的这段讲话是谁录的?

时任中央办公厅秘书处速记室主任的张树德同志进行了象征性的速记,并与其他听取发言的秘书人员一起完成手稿后,提交毛泽东审阅。读完之后,毛泽东在文章的顶部写了“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这篇文章发表在《解放日报》上。

在中国武装力量的队伍中,还有这样一句标准的口号:“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本文作者:原解放军后勤学院)

来源: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作者:闫淑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2085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