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沟通论文(人际交往与沟通论文)

中国研究生“舒服”沟通的原则是非常必要的。在平等的互动中,只有学弟学妹们自由陈述自己内心的想法,才能碰撞出有趣的思想火花。作者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

中国研究生

“舒服”沟通的原则是非常必要的。在平等的互动中,只有学弟学妹们自由陈述自己内心的想法,才能碰撞出有趣的思想火花。

作者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2018年9月已经快一年了。读研以来,身边的老师朋友都经历了很大的调整。作者处在一个相对陌生的人际环境中,因而在人际交往中经历了一段适应和调整期。众所周知,研究生的第一要务是进行“学术研究”,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学术创新,这意味着我们的人际关系更侧重于学校等领域。需要指出的是,作者是社会科学专业的研究生。社会科学研究与文史哲研究类似,但性质与依托研究团队的理工科截然不同。因此,研究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妥善处理与导师和学弟学妹的关系。

人际沟通论文(人际交往与沟通论文)插图

主动和可靠。

进入研究生学习,意味着我们告别了“只消费,不生产”的本科学习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在了解前期学术发展的基础上,为新知识的积累贡献自己的智慧。在这种背景下,与导师良好的人际交往无论是在日常学习和研究中,还是在未来的进一步发展中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作者一年来的经验,作者与导师关系的妥善处理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从研究生自身角度来说,是增强其学习和交流的主动性;从导师的角度来说,就是做一个做事靠谱踏实的学生。

人际沟通论文(人际交往与沟通论文)插图(1)

我的硕士导师是复旦大学的李辉教授。李先生以其对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的研究而闻名。除了学术研究,他还承担一些兼职的社会活动,所以比较忙。硕士第一年伊始,在请教李老师并有幸成为研究生后,笔者在第一所研究生院就投身于各种研究生课程和社会实践。虽然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忽略了与导师的交流,导致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研究设计时间比较仓促的问题。虽然开题报告顺利通过答辩,但当时的局促状况还是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作者反映,这种被动局面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他在自己的“想象”中预设了导师很忙,自己的一些幼稚想法不应该打扰导师;另一方面,我对导师的研究课题没有深入的了解,所以我觉得和导师的交流只是单向的学习,导师很难给我启发。意识到这个问题后,笔者首先从期刊网站下载了导师的所有作品,花了几周时间系统阅读。然后整理自己的阅读理解和疑惑,主动通过邮件预约导师进行咨询。没想到,与作者之前的预设相反,导师很热情,还很欣赏作者的阅读思路和一些观点,并告诉作者“平时多联系,有问题来找我”。主动沟通咨询打破了作者之前对导师的刻板印象。从那以后,作者每个月都会主动约导师,讨论一些最近的阅读理解,最近做事的想法,最近思考的问题。

人际沟通论文(人际交往与沟通论文)插图(2)

从导师的角度来说,学生和导师的沟通其实更多体现在做事的过程中。因为在研究生阶段,导师除了学习,可能还会分配一些纯事务性的工作给学生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分担导师繁重的任务,也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更重要的是,这种被需要的感觉会让学生感到被信任,不会被冷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做到“靠谱”“踏实”,保质保量,按照约定的时间甚至提前完成交易。根据作者的经验,与导师的交流增多后,导师也会要求作者校对自己的最新稿件,报销费用,进行研究等事务。笔者对苏州基层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调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调查前,作者与导师讨论了调查提纲,联系了研究单位,并在调查后及时向导师汇报了研究结果和问题。在适当的事务处理和交流中,笔者能明显感受到导师对笔者的重视和信任的增强。

当然,以上经历不仅仅局限于和自己导师相处的过程,对于和学院甚至学校其他老师的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与学院其他老师的学习中,笔者也受益匪浅。就笔者的经验来说,和老师沟通之前,可以提前写个小提纲,然后上门咨询。这种“独门秘籍”让作者在与老师交流时经常“胜出”,收获颇丰。

人际沟通论文(人际交往与沟通论文)插图(3)

与学弟学妹:自在而真诚的学习。

毕业后选择读研,意味着身边的人际网络又经历了一轮调整,一些陌生的同学来到了我们身边。如何处理与身边新学弟学妹的关系,往往成为很多人的难题,因为新研究生的构成比较复杂,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学校,知识基础也有较大差异。当时笔者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以笔者所在层次的政治学系研究生的构成为例,班上有15名学生,其中5名被复旦大学保送,4名被外地学校保送,其余6名被全国统考(考研)录取。作者是复旦大学的研究生。在开学后不久的一些活动和小组交流中,笔者能感受到一种非常明显的班级乃至学院的“抱团”现象。我们学校的直属研究生,外校的直属研究生,统招生都是一个组的。这种隔阂其实很难受,也不利于良好学术共同体的建立。笔者和朋友商量后,借助自己本科期间主持读书会的经验,邀请不同专业的新生进入自己组织的读书会。

人际沟通论文(人际交往与沟通论文)插图(4)

从读马克思到读亨廷顿,再从比较政治研究到中国区域研究,通过读书会中每两周一次、持续一年的相互交流与讨论,笔者可以感受到读书会中学友之间关系的逐渐融洽。关系改善的标志是学弟学妹们见面时的热情问候和相互开玩笑,也互相分享自己在平时学习中的有趣故事和好文章。我打算下学期和同学朋友讨论,调整读书会的方向,即由阅读专著的知识吸收性质转变为问题探索研究性质,通过设置“为什么有的国家会有内战”、“为什么不同地区之间的治理绩效差异很大”等主题或问题进行深入的学术修养,从而对一些问题有新的认识或解答。

关于从隔阂到相互交流甚至交心的转变,笔者认为在交往中要坚持一个“舒服”的交往原则。“舒服”其实是一个非常高超的待人接物的原则,意思是在沟通互动的过程中,要考虑对方的感受,通过换位思考去感受他的感受。其实这是建立在一种理解别人,平和等待别人的态度上的。在平等的互动中,只有学弟学妹们自由陈述自己内心的想法,才能碰撞出有趣的思想。细读“舒适”这个字,其实隐含着这个世界的差异和多样性的含义。

毕竟一个人的精力和阅历都是有限的。在专业背景不同,学弟学妹爱好不同,注意力投入不同的条件下,必然会导致一个人擅长这个,弱于另一个的结果。这就为我们在理解他人的基础上真诚地学习他人的长处提供了条件。以作者书友会为例。在开学的第一次会议中,每个人都会认领自己擅长的学术课题进行准备,并在下一次会议上做半个小时的报告,阐述自己擅长的某个问题的研究总结和学术反思。饭后,大家会在讨论一个学弟学妹的家乡或者研究方向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增进或者更新对彼此的了解。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是社会科学,但在平时的学习中,还是有一些任务需要通过与学弟学妹的充分合作和分工来完成。根据笔者的经验,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要积极与学弟学妹沟通,有疑问就问,有困难就真心帮助别人。每次在各种交往中给别人留下可靠踏实的印象,自然会得到学弟学妹的信任,从而增进人际关系。

人际沟通论文(人际交往与沟通论文)插图(5)

总结

在考研的过程中,无论是与导师的相处要积极可靠,还是与学弟学妹的学习要“自在”真诚,他们只是我们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缩影。虽然我是社会科学专业的,在专业学习上和理工科的研究生有所不同,但是我相信以上的经验也可以运用到理工科上。

这篇文章发表在该杂志的八月号上。

作者:夏(复旦大学)

编辑:马亚楠

编辑:亚坤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15151.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