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研究法(大学历史系日常)

[信息和动态]区域历史研究的材料、方法和路径——“首届闽东契约精神与乡村治理研讨会暨第五届闽浙赣区域历史研究研讨会”简介作者:旬邑宁德是一座山海之城。自宋元以来

[信息和动态]

区域历史研究的材料、方法和路径

——“首届闽东契约精神与乡村治理研讨会暨第五届闽浙赣区域历史研究研讨会”简介

作者:旬邑

宁德是一座山海之城。自宋元以来,居住在这里的汉族和畲族先民利用其得天独厚的优势,积极发展海洋经济。明清时期,宁德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这一地区留存了大量的民间文献。改革开放以来,当地政府十分重视民间文献的收集和保护。近年来,暨南大学历史系周正清教授学术团队积极与宁德市合作,让弥足珍贵的闽东文献“活起来”,推动闽东区域史的研究与发展。由暨南大学文学院、宁德市文化旅游局主办的“首届闽东契约精神与乡村治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闽浙赣区域史研讨会”近日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区域历史的研究和民间文献的整理研究。

会议开幕式上,专家学者就区域历史研究和民间文献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路径进行了学术探讨。厦大教授郑振满对闽东文献的发现、收集和整理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闽东文献是先民发展闽东与畲族、汉族融合的见证。同时,闽东文献的研究对弘扬契约精神、深化乡村治理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北京大学赵世瑜教授基于自己在江南、江西、北京等地的田野调查研究,探讨了“区域史的定位空”,认为区域史的研究应该深入细致,从而突破区域史定位空的传统认知,使区域史研究在新的历史叙事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山大学教授刘芷微以霞浦文献、平南文献和摩尼教研究为例,强调对民间文献的研究要超越对历史现象的笼统描述,要放在区域社会发展的语境中把握。南开大学教授常建华作了题为“清代乾隆时期福建的社会经济与生活——基于刑法学教材”的主题演讲。他用乾隆朝刑法学教材,论述了乾隆时期福建的人口、婚姻、家庭等问题。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柯大伟(David Ke)结合自己对清代秘密社会和明清宗族的研究指出,历史人类学的研究要回归历史现场,要注意某一地区的独特性。安徽师范大学教授李认为,利用以契约文书为中心的民间文献研究中国历史已成为一种学术潮流,形成了中国当代史的一个重要流派。在契约文书研究中,要加强整体研究和比较研究,用契约文书所揭示的精神价值为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治理赋能。

随后,与会学者就“闽东契约文书研究”、“国家法与土地法”、“明清地方社会治理”等问题展开讨论。中山大学教授黄果心通过研究明末文学家冯梦龙任寿宁县时的地方志《寿宁智代》,探讨了明末州县的政治运作。清华大学的阿峰教授从多年从事契约文书研究的经验出发,强调契约研究要从长远的、整体的研究入手;厦门大学教授林峰对1980年以来的明清契约文书研究进行了回顾,指出契约文书的收集和整理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从事契约文书研究时应注意不同地区的比较研究。

会议还设置了实地调研环节。专家学者先后到福安市石峰寺、霞浦县社村、福鼎市玉堂堡等地进行调研。在随后的圆桌讨论中,浙江大学教授杜认为,在梳理宁德历史发展进程时,一定要注意宁德先民的变迁。为纪念戚继光带义乌兵来宁德抗击日寇而实地参观的义乌城隍庙,是浙闽结缘的历史见证。暨南大学教授麦思杰认为,区域史研究应向整体史研究发展,指出在讨论人的历史的同时,也要注意事物的流向。如明清时期的雷氏家族,除畲族外,还是茶商,他们依托海洋构建了一个商业网络,茶叶、铜、铁、布等商品通过这个网络流通。所以要回到市井网去了解当时畲族和汉族的关系,以及畲族内部的分裂。暨南大学历史系主任刘正刚在总结发言中强调,玉堂堡的夏祖先是明代军户,几经迁徙最终定居玉堂,应该与明代卫所制度的变迁有密切关系。许多历史现象告诉我们,在区域史研究中,国家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光明日报》(2022年8月29日第14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09235.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