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节日(传统节日及节日风俗)

封面记者李玉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这句诗句频繁出现在大街小巷的商业海报中时,中秋节这个象征着团圆的传统节日已经来到了人们的身边。自古以来,中秋节就受到

封面记者李玉新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这句诗句频繁出现在大街小巷的商业海报中时,中秋节这个象征着团圆的传统节日已经来到了人们的身边。自古以来,中秋节就受到中国人的高度重视,月亮是团圆的重要意象。在这一天,人们划船赏月,互相吟诗作对,与亲人团聚,一起吃月饼。这个世界充满了令人捧腹的场景。

祭月、赏月、吃月饼……说起中秋节的习俗,大多与月亮有关。这些习俗流传千年,至今仍在千家万户的中年上演。但与此同时,许多古老的中秋习俗却难觅踪影,人们只能从老人的口中略知一二。例如,在中秋节的晚上,娃娃们带着香喷喷的柚子在街上跳舞,在街上互相追逐的画面深深地印在了民俗专家刘小嫦的脑海中。

舞动流星,点亮橙灯,对娃娃来说是很好的一招。

中国民俗节日(传统节日及节日风俗)插图柚子灯(途远网)

“茶半温,酒半醉,一家人晚上喝酒说话。孩子的月饼是共享的,香丸子是插的。”阿清诗人冯嘉吉写下了《锦城竹枝诗百篇》这首诗,记录了中秋节成都娃娃的把戏和乐趣。其中“舞橙”就是老成都人常说的“舞流星”。

“什么是流星?也就是未成熟的柚子,也就是成都人常说的气橙,用两三尺的竹竿种上,然后装满点燃的香,沿街起舞。只见三五成群的孩子像流星一样翩翩起舞,所以俗称舞流星。”刘小嫦解释道。中秋之夜,带着这些“宝贝星星”的孩子们在大街小巷相互追逐。条件更好的,就敲锣打鼓地玩“满天星”,跟杂技一样。“看到这一幕,大人们不禁又说了几句:‘宝贝,小心点,别把草房子烧了。孩子们兴高采烈,根本不在乎这些问候,跑着喊着‘不,我们去坝头玩吧。"

不仅有“舞动的流星”,还有明亮的橘色灯光。刘小嫦说,中秋节时,成都郊区的橘子刚上市,但果皮多为绿色,于是孩子们在橘子顶上挖了一个圆盖,拔出里面的果肉空,穿上三根细线,用蜡烛或清油当灯芯点燃。“这个习俗叫做亮橘色灯。无论是穿竹筷挂在各家门上,还是布娃娃四处玩耍,都是节日里一道极其亮丽的风景线。”

据悉,类似的习俗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叫法。比如在广州,用柚子壳雕花,中间挂灯的习俗叫“耍花枪”。这也是过去中秋节非常流行的儿童游戏。孩子们三五成群地玩耍,或提着各种动物、水果形状的灯,沿街走着,唱着《打松露》:“打陆子,打陆儿,点灯。君子温和,读书为天下第一。意思是文章没用。顾云的一句话,抵得上一千块钱,贵人自出书……”

中秋节期间,大人们赏月、吟诗、喝酒、吃鸭子。还有拿着橘色灯和柚子灯沿街跳舞的娃娃,可谓合家团圆,老少皆宜。

出演《男妓》吸引无数大人小孩购买。

中国民俗节日(传统节日及节日风俗)插图(1)男妓(途远网)

如果说月亮是中秋节最具象征意义的形象,那么提到这个节气,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兔子了。许多与中秋节有关的神话传说都与兔子有关。“嫦娥奔月”、“玉兔捣药”……于是在中秋节的诸多习俗中,“玩弄男妓”延续了自古以来人们对兔子形象的喜爱。

扮演男妓是中国北方流行的中秋节习俗。明季昆《花王亭余稿》写道:“北京中秋,多以泥兔为形,披人之衣,受小儿所拜。”据古籍记载,“男妓”兔头身披铠甲,插背旗,或坐或站,或捣杵或骑兽,长着两只大耳朵。起初,“男妓”在拜月用于中秋祭祀,但随着历史的演变,到了清代,“男妓”逐渐转化为儿童的中秋玩具。《燕京年谱》也写道:“每逢中秋,城里人机灵时,就用黄土做蟾兔像出售,称为男妓。”

有老北京人曾回忆说,几十年前的北京,每当中秋节来临,大街小巷都有很多卖男妓的摊位,吸引了无数大人小孩前来购买。目前,泥塑(男妓,北京)也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这个传承了几百年的中秋民俗,值得人们珍藏。

祭月,赏月,吃月饼,玩灯笼,赏桂花,喝桂花酒...自古以来,中秋节的习俗延续了很长时间,各种各样的事情都有,包括吃喝玩乐。虽然许多古老的民俗已经很难看到了,但你仍然可以在每年的中秋节感受到节日的气氛和“满月合家团圆”的美好憧憬。

【如有新闻线索,请向我们举报。一旦被采纳,将会有奖励。举报微信关注:ihxdsb,举报QQ: 3386405712】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08492.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