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少将(少将算大官吗)

■每月关注老师重点事。全面实施“弹性上下班制”,全面推广幼儿园托管,继续深化“鹊桥工程”,组织教师心理健康评估...一系列“暖心套餐”正显示着安徽省铜陵市教师不

■每月关注老师重点事。

全面实施“弹性上下班制”,全面推广幼儿园托管,继续深化“鹊桥工程”,组织教师心理健康评估...一系列“暖心套餐”正显示着安徽省铜陵市教师不断加码的“青睐”。

解决教师的困难,解除教师的燃眉之急,增加教师的力量,在铜陵早已成为“自然而然的行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系列尊师惠师政策的出台,让铜陵教师轻装上阵,干劲十足,有效助力了“双减”工作的落实。

打破制度障碍,促进家庭团聚

朱云林感觉自己的幸福指数在和丈夫住在一个家庭团聚的地方,通勤两小时,步行10分钟后“爆炸”了。朱云林满满的幸福感,得益于铜陵市推出的“鹊桥工程”。

2016年9月,朱云林考上铜陵市枞阳县,分配到前埔镇将军小学。从这所农村小学到朱云林居住的潼关区,她要换乘三次公交车,历时两个小时。2018年,朱云林和丈夫迎来了新的小生命,两地奔波的问题亟待解决。铜陵市教育局了解情况后,联动人事、编办等部门,打破层层机制壁垒。今年年初,朱云林得以转学到潼关区淮河路小学。“夫妻团聚,家在边上,走路上班10分钟。我的幸福怎么能不‘爆棚’呢?”

“教师的切身利益无小事。“在铜陵市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顾越的要求下,近年来,铜陵把提升教师幸福感作为多项政策措施的抓手,“鹊桥工程”就是其中之一。据悉,为解决乡村教师两地分居问题,铜陵提出,在调动双方协商一致并经教育主管部门同意的前提下,符合调动条件的教师可以调动,尽量保证夫妻在一地工作。同时,铜陵还出台22条措施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在编制管理、职称评定、教师培训、地位待遇等方面给予更多政策红利。

来到新小学后,朱云林依然有源源不断的幸福感,这更多来自铜陵市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重视和支持。为了解决朱云林换新环境的不适,学校给她配备了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当师傅,牵手听课,上课,组队大规模教研。“肚子有货,讲台站得稳,心踏实,她自然高兴。”

工作的灵活性温暖人心。

8月中下旬,铜陵教体局发布的一则通知,让当地教师感到“温暖”。原来,铜陵市要求全市义务教育学校今年秋季学期全面实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制”,要求学校统筹安排教师教育教学、教学科研、课后服务和作息时间,统筹安排本校和校外教师资源,合理引导和调配教师参与课后服务。

“‘弹性上下班’是‘双减’形势下减轻教师负担的有力探索,是关爱教师的暖心工程。近年来,安徽铜陵通过试点,积极探索实现了上述下班时间的‘弹起’,促进了教师负担的‘减轻’,实现了课堂效益的‘增加’。”古月说。

据了解,早在今年年初,铜陵市就选择义安区开展“弹性上下班制”,以切实做好“双减”下的关爱教师工作,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其他非试点县(区)也要选择一批中小学开展试点工作,包括城乡不同班级的学校,开展“弹性上下班制”,为全面普及教师“弹性上下班制”探索一条路径。试点内容主要包括,在教师完成固定工作时间、规定工作任务、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实行“弹性上下班”制度,如每周弹性休假、提前离校或推迟到校等。,合理安排教师的学习、备课和休息时间,保障教师的基本权益。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铜陵在中小学课后服务全覆盖后,今年秋季开始实施幼儿园延时服务,逐步实现幼儿园延时服务全覆盖,解决了家长难以按时接送孩子的问题,解除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

丰富多彩的生活秀,健身,健心。

在刚刚结束的暑假里,每天下午,铜陵十中西湖校区的学校操场上总会出现一群老师,在排球场上挥汗如雨。原来,学校由教师组成的气排球队正在为迎接第五届潼关区教师气排球联赛进行训练。“我们每天一起训练,不仅增进了同事之间的友谊,还有强身健体的快乐。整个人充满了活力,对工作充满了信心!”每天参加培训的马辉老师说。

据了解,本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活动,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本市举办的体育赛事,如半程马拉松、徒步大会、元旦徒步、登山等。,都成了老师们体育打卡的“最爱”。铜陵各级学校依托工会组织,自发成立乒乓球、篮球、气排球、快走、钓鱼等学校健身俱乐部。,引导教师多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将体育健身活动延伸到学生体育活动中。

健康的身体和阳光的心态,是每个教师教书育人的资本。为不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铜陵市教体局通过建设铜陵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平台,收集教师11个不同方面90多个专业心理量表的心理数据,对教师心理健康进行评估,实现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据悉,该平台自2021年投入使用以来,已逐步完成对当地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并逐步在全市推广。依托平台,对全市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逐步实现为每一位教师建立独特的、持续的心理档案,让阳光教师持续培养阳光学生。

《中国教育报》,第三版,2022年9月5日

作者:本报记者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0841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