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标准(2022贫困线的标准是什么)

问:国际上常用的贫困标准有多少种?一般来说,国际贫困线标准分为货币标准和非货币标准,其中货币标准包括绝对贫困标准和相对贫困标准。非货币标准主要用于衡量多维贫困(

问:国际上常用的贫困标准有多少种?

一般来说,国际贫困线标准分为货币标准和非货币标准,其中货币标准包括绝对贫困标准和相对贫困标准。非货币标准主要用于衡量多维贫困(见下图)。下面将对它们进行详细描述。

贫困标准(2022贫困线的标准是什么)插图

图一。国际贫困标准分类法(作者编)

一.货币标准

货币标准一般用收入或消费等货币指标来衡量贫困,可分为绝对贫困标准和相对贫困标准。

绝对贫困标准

绝对贫困标准是以维持个人或家庭成员基本生存所需的食品和非食品消费支出为基础,折算成可计量的货币量作为贫困标准。世界银行从2011年开始使用的每人每天1.90美元的极端贫困标准是货币标准下的绝对贫困标准(世界银行,2011)。这个标准是根据维持人类生存的最低食物摄入量,通过购买力平价计算确定的。按照这个标准,到2019年,全球仍将有超过11%的人口处于极端贫困状态。根据各国发展水平的不同,2018年,世界银行在原有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新标准:中低收入国家的贫困线为每人每天3.2美元,中高收入国家的贫困线为每人每天5.5美元(World Bank,2018)。

分国家来看,美国、南非等国家采用的是绝对贫困标准。美国目前的贫困线来源于Orshansky根据营养需求测得的贫困线,并考虑到家庭类型的差异,按照年龄、家庭规模、未成年子女数量进行了详细划分(叶兴庆,尹,2020)。2020年美国48个州的贫困标准为每人每年12760美元(即每天34.96美元),三口之家21720美元(即每天59.51美元),四口之家26200美元(即每天71.78美元)ii。这些数值远低于平均年收入44386美元(2019年)和收入中位数66538美元(2019年)。此外,从2011年开始,美国国家统计局还根据住房成本和消费水平的差异,调整了各州的贫困标准。

南非的贫困线标准有三种:第一种是将满足最低能量需求的食物按现行价格折算成货币,称为极端贫困线,其本质是食物贫困线;第二,在食物贫困线的基础上,考虑满足“必不可少”的非食物支出所需的钱,加在一起得到较低的贫困线iii;第三条以实际食物支出等于食物贫困线的家庭为基础,将其非食物支出测算为非食物贫困线,两者相加得出上限贫困线。2018年,南非官方设定的三条贫困线分别为每人每月547兰特(极度贫困线)、785兰特(较低贫困线)和1183兰特(较高贫困线)ⅳ。

(2)相对贫困标准

相对贫困标准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或家庭的劳动收入或其他合法收入能够维持其粮食安全,但不能满足当地其他基本生活需求的状态(邓智伟,2009)。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条件好,达不到温饱水平的极端贫困群体比例很小。因此,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贫困线不是绝对贫困线,而是相对贫困线(叶兴庆,尹,2020)。197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了确定国际贫困线标准的收入比例法,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收入中位数或平均水平的50%为贫困线。世界银行将收入低于平均收入1/3的社会成员定义为相对贫困。巴西贫困线的标准是按照最低工资的一定比例将贫困分为普通贫困和极端贫困。普通贫困线为现行最低工资的1/2,极端贫困线为最低工资的1/4。

二。非货币标准

货币本位是衡量贫困的传统依据,但它不能涵盖一些重要的公共福利,如基本的水电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和安全。虽然有些人的收入超过了绝对贫困线,但如果他们在生活必需品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那么他们仍然处于贫困状态(世界银行,2018)。用非货币方法衡量多维贫困,可以有力地补充货币方法,从而更全面地反映贫困程度。

非货币方法通常用于定义多维贫困,即衡量生活质量的若干指标的权重,如营养与健康、住房、教育、医疗机会等。,并获得多维综合指数。目前,很少有国家采用多维贫困标准,但许多国际组织使用这一标准进行学术研究。例如,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了各自的多维贫困指数。

世界银行使用多维贫困指数来监测全球层面消除多维贫困的进展,包括三个维度V:收入/消费、受教育机会和基本水电服务(世界银行,2018)。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牛津贫困与人类发展中心(OPHI)使用烹饪营养、教育、电力和卫生系统等10个主要变量来衡量贫困水平。2018年,OPHI使用这一多维贫困指标体系计算出,全球105个国家有13亿人生活在严重的多维贫困中,这相当于他们在健康、教育和生活水平方面的基本需求至少有1/3没有得到满足(牛津贫困与人类发展中心,2018)。

中国采用货币标准与非货币多维贫困标准相结合的方法。2011年,国家将贫困线定为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格),2018年按购买力平价折算为每天1.95美元。同时,我国将“两不愁、三保障”定为非货币目标,即“不愁吃穿”、“保义务教育、保基本医疗、保住房”。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更全面地识别贫困人口。

作者:马

编辑:龚森

注意事项:

一、该标准用于衡量世界各国的极端贫困状况。

二。每增加一口,原值增加4480美元。

三。这个观点是经济学家马丁·拉瓦雷(Martin Ravallion)在1993年提出的。主要逻辑是,假设某个农民的总收入刚好等于粮食贫困线,那么这个农民除了粮食支出之外,一定还有一些非粮食支出,那么这部分非粮食支出就意味着“必不可少的”非粮食支出,这就被视为非粮食贫困线。其非食品支出实际上是“放弃食品消费而获得的商品或服务”。

四。按2018年购买力平价计算,相当于每天2.79美元、4.01美元和6.05美元。

动词 (verb的缩写)世界银行的多维贫困标准涵盖了货币层面,而不是纯粹的非货币贫困标准。

参考资料:

[1]叶兴庆,尹。发达国家和地区减贫的经验及启示。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122-128

[2]邓·。社会学词典:上海词典出版社,2009年

3世界银行。贫困与共享繁荣:2018:拼凑贫困拼图。2018.

4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牛津贫困和人类发展中心。全球MPI 2018报告。https://ophi . org . uk/多维贫困指数/global-MPI-2018/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07721.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