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表情符号(有意义的符号及含义)

今天的媒体摘要: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端的普及,如今的网络时代逐渐演变为一个“屏社交”的媒介时代,生活中充满了奇怪的呓语、图片、符号和图标。人与人之间交流谈话充斥着

今天的媒体

摘要: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端的普及,如今的网络时代逐渐演变为一个“屏社交”的媒介时代,生活中充满了奇怪的呓语、图片、符号和图标。人与人之间交流谈话充斥着大量的符号,使用各种各样的表情包与好友们你来我往、妙语接龙。社交媒体时代下,表情包建构了一种似真似幻的交流场景,社交行为演变成了符号的狂欢,表情包的乱舞。本文主要研究网络表情包的流行原因以及它对社会及个人的影响,最后提出一些思考问题与大家一同探讨。

中国图书馆分类号:文献识别码:A文号:1672-8122(2019)09-0000-03

一.符号和表情包

“符号是承载或传递信息的基本要素,以有意义的代码和代码系统来表示,如声音、图形、手势、表情等。,一般包括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1]。Emoji pack随着社交媒体的流行而爆发,其本质是一套以图像和文字表达情感和意义的双通道表意符号。表情符号逐渐成为一种嵌入当下语境和大时代背景的符号文化。

(一)表情包的由来

表情符号的创造者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斯科特·法曼教授,诞生于1982年9月19日,诞生于公告牌系统。它的原始原点是一串ASCII字符,表达式为“:-)”。表情包在贴吧流行,在微信爆发。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4G的普及以及大量社交平台的出现,网民的创作热情在空之前一路飙升。比如Tuski、阿里等地图表情包,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融合了各种元素和属性的互联网文化现象,几乎满足了各个年龄段网民的多样化需求。然而,网友们的创作热情并没有就此止步。二次元世界已经不能满足网友的需求,真人表情包出现了。真人表情包是指制作者截取任何关于人物的图片,并附上相应的文字。一般以夸张易懂的静态图片或动态图片的形式出现。也可以叫涂鸦表情包。现实生活中的表情符号作为一种融合了文字、图像、动作,甚至还有可能被误读的多符号产品,在聊天中经常被用作修饰语。

从大众媒体时代到今天的社交媒体时代,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经历了多种形式的演变,如键盘符号、面部表情符号、有四肢的符号、卡通人物符号、网民创造的表情符号等。形式上从抽象到具体,从静态到动态,从单一到多元,经历了不断更新的发展过程。

(2)制作过程及表现形式:表情包特点分析。

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表情符号很受欢迎。它融合了图像和文本,与受众建立了一种传播意义空,并逐渐影响着人们的传播方式和习惯。

1.生产工艺:批量均化和复制生产。

美国学者弗雷德里克·詹姆森将“生殖”定义为后现代主义最基本的主题。复制技术给后现代社会带来了海量的符号和量产的产品,可以被庞大的消费群体享用。大量产品同质化甚至会改变主观对客观世界的认知”[2]。在社交媒体时代,复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于相同的视觉原型、技术和涂鸦方式,根据个人需求制作表情包。比如《皮皮虾走吧》《不开心的蘑菇》《苏大强说》等。,这些相同的图片或文字被热门网友截取,并被各种绘图软件和技术反复创作和使用,从而衍生出一系列类似的表情包。

2.表现形式:话语戏谑,形式多样,互动性强,话题热点。

表情包以视觉图像为核心,融合文字和图片。随着表情包的流行和发展,表情包的表现形式也从静态图片转变为动态gif图片等。,且形式多样,满足了当今社交媒体时代网民独特的个性化需求。表情符号的素材大部分来自互联网空,用户生成内容(UGC)成为表情符号的重要创作资源。表情符号是互动的,比如“斗图”在社交媒体上很受欢迎。年轻网民重构一套各种表情包的含义,在社交平台上使用表情包充分表达自己的话语,以此隐藏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感受,获得安全感。作为一种接地气的网络流行文化,表情包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娱乐性和大众性。他们热衷于探索网络热点,在追逐热点的同时创造流行文化。

第二,社交媒体时代,网络表情符号的流行。

在社交媒体时代,表情符号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网络语言。它是一种低门槛的表达方式,突破了地域、文化、教育的限制,因其简单、直观、多功能而风靡网络。表情符号已经成为社交的必备工具和群体狂欢的媒介。社交媒体时代网络表情流行有五个原因。

1.技术驱动:互联网催生的社交媒体时代。

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信息”,人们只有拥有了一定的媒介后,才能从事相应的传播活动,这将进一步影响我们的思维习惯。互联网的接入,社交媒体的成熟运用,多媒体形式的交融,为人类的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表情符号已经成为社交平台上流行的网络景观。网民通过制作、收藏、转发表情符号,形成一幅全新的社会生产图景。

2.组织行为和价值判断。

表情包的制作人很多是为了社会回报而表演,有一定的功利诉求和偏颇的价值判断,而这些制作人通常是有组织有纪律的群体。通过翻新之前的表情、文字、图片符号等。,并结合最近的热点事件,可以满足一定的商业需求。互动过程中反映出的碎片化、情色消费、犬儒主义等现象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应该引起大众的高度关注。有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在社交的过程中,与受众建立某种意义空。本质上都是用表面的视觉形象,而不是深层次的叙事来相互交流。

3.需求驱动:自我表达和群体认同。

拉康在镜像理论中提出,“‘我’的自我意识是在想象的激情和与我自己身体意象的关系的活力中形成的,我的主观功能是在象征性的语言符号中重建的。镜子中的‘我’是主体我所构想的客体”[3]。在网络空中,网友通过社交平台发送表情符号进行交流,以此来想象另一个空,即镜子中的‘我’,摆脱现实主体的不和谐状况。其次,镜子中的‘我’在网络中对表情符号进行两次编码,以寻求身份认同和群体归属感。伊格尔顿说,“互联网群体通过统一的行为,以井喷式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话语。这种表达无视既定规则,肆意宣泄情绪,表达心理需求、情绪和愿望”[2]。网民在表情包传播的过程中寻求自我表达和群体认同,在群体认同的前提下自由表达,宣泄情绪,缓解压力,从而逃避现实世界的劝诫。

4.社会环境的宽容:审丑的狂欢。

中国传统社会,美丑分明,有自己的一套价值标准。进入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时代后,由于社会环境的包容,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丑界限逐渐模糊。社交媒体时代对年轻网民美貌的评判标准颠覆了原有的审美范式。这种审丑的倾向,在网友的表情包交流中可以看得很清楚。现在流行的网络表情大多流行五毛钱的特效,极低的图像分辨率,所以“黄色与暴力”是突出特征,并再次表现为低俗文字与扭曲的图像文字拼接、复制粘贴等审丑形式。“在社交媒体时代,年轻网民崇拜这些丑陋的形象,并在社交过程中通过自我调侃、自我矮化来贬低自己的角色,最终以丑抗雅,意图解构和取代原有的审美标准”[2]。用传统观念看如今流行的表情包,其实是一场丑陋的狂欢。丑陋的狂欢背后,是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5.中国语境文化:隐性表达。

中国象形文字所延伸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就连标点符号也是一门艺术,不同的语调表达不同的意思。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说话人的语气,用同一个词表达不同的意思;在社交网络上,我们很难通过电脑屏幕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所以表情包是一个很好的辅助工具。中国人或东方人说话更含蓄婉转,比如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的深层含义需要通过“听”来理解;在艺术上,中国人往往注重感觉和“理解”,这是不确定的,不可言说的。在中国社会,人们有太多无法用语言充分表达的情感,以至于充满“意境”的表情包被大众借用和创造。

三、表情包狂欢的背后:对问题的思考与分析

自从社交关系在网络上定下来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再是从嘴里“说”出来,而是通过键盘或手写成符号表情符号“发”出来。一旦面对现实生活场景,人们往往无所适从,焦虑抑郁成为“新常态”。由此,表情包过度使用带来的问题就出现了。现在提出表情包狂欢背后的一些问题,供大家一起思考分析。

第一,当今时代,社交媒体、互联网、移动终端的不断融合,推动了时代的发展。它带来的潜在威胁有没有被波兹曼证明过?尼尔·波兹曼曾在《童年的一段话》中提到“图片和影像可以被视为认知上的倒退”。电子革命和图像革命的结合代表了对语言和文化的不协调但强大的攻击,将原来的概念世界转变为以光速传播的肖像和图像的世界。”[4]“法国哲学家利奥塔把包括表情包在内的图像视为后现代文化的表征,体现为感觉优于意义,直觉优于概念,图像优于文字。一方面明确说明了表情包流行的原因,另一方面也难免让人对表情包产生怀疑和担忧。语言的复杂性和主导性会被表情符号削弱甚至威胁吗?”[5]这个人类用眼睛理解的时代已经取代了语言表达的时代。我们最终会成为视觉俘虏吗?

第二,在表情包文化风生水起的时候,能否正确把握流行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表情包的流行逐渐演变成一种时代文化。如果表情包文化逐渐成为一种流行文化,这种流行文化也会逐渐成为一种亚文化。亚文化的繁荣与社会主流文化兼容吗?应该如何平衡和考虑?再次,每一个流行文化现象的背后,都有一个巨大的商业空空间。表情包狂欢的背后,功利追求、粗制滥造等乱象应引起高度关注。我们不能因为表情包文化的负面影响就完全否定和抛弃它,而是要做好积极的准备,正确对待它的负面影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三,当应用范围从私人领域扩展到公共问题领域时,表情符号的使用就成了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当话题涉及公共问题时,可以用表情符号交流吗?赞同者认为,交流表情包是故意表达一种居高临下的不屑辩论,表情包“出征”的目的不在于讲道理,而在于对不屑辩论的显眼挑衅和讽刺;反对者认为表情符号之类的符号交流空没有意义,认为严肃的问题是闹剧,用闹剧来回复,看似愤怒实则颓废冷嘲热讽。表情符号在解决公共问题上是否有效还有很多疑问,但必须承认,表情符号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更多人对公共问题的关注。未来表情符号能否发展成为动员和团结大众的独特机制,还有待考证。

第四,在社交媒体时代,我们不禁对“技术”这个话题本身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保罗·莱文森在《表现人类:技术之刃》一文中写道,“对技术的理性审视需要从认识生活世界的作用开始。技术是进化过程中的利刃,它不仅对外部环境做出反应,还重塑环境,而技术代表了它所服务的有机体重塑环境。”[6]科技给了我们各种便利,同时也有一些负面的问题,如惰性和对人体的腐蚀。比如当今时代,很多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交流跨越了时间空,但也减少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反而是心与心的距离越来越远。面对技术本身这个宏大的话题,我们不应该盲目固执地去甄别技术带来的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正确的做法是,首先正视技术带来的好处,承认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然后更多地思考我们应该不断地将技术用于积极的目的,并尽力纠正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结论。

社交媒体时代表情符号流行的原因既有大众的内在需求,也有外部社会环境的潜在驱动。表情符号是社交媒体和网络文化的产物,以其趣味性、虚拟参与性和多重含义迎合了大众的个性化需求。如今,人们用表情符号交流已经成为一种时代潮流;然而,这种趋势有利也有弊。笔者认为过度使用表情符号是信息时代大众“失语”的一个突出特征,表情符号使用的弊端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资料:

[1]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何道宽译。传播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蒋建国,火星。网络涂鸦表情包:评丑大麻,狂欢还是娱乐[J]。探索与争鸣,2017(1)。

[3]尼克·拉康。储孝全译。拉康选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4]尼尔·波兹曼。由云翻译。童年的消失[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朱·。作为一种青年文化,表情包到底是缺乏字面想象,还是大众讨论的新可能?[EB/OL]。报纸:https://www.sohu.com/a/198198679_617374.

6保罗·莱文森。何道宽译。莱文森的本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0490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